-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6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鲁教版中考化学总复习教案
基本概念和原理(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合价等基本概念的含义,理解相关概念的关系。 2.了解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3.掌握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普遍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的定义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2.化合价法则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子、原子、离子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师生讨论,采用问答的方式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的形式打出知识网络) (一)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二) 关键知识点拨 (一)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1. 2. 3.三种粒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关系: (二)几个决定和几个等式 1.决定 (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相对原子质量。 (3)质子数与电子数的差决定粒子的类别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2.等式 (1)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在原子中)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离子所带电荷数=其化合价数值 (4)元素最高正价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元素最低负价数=8-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6)原子团的化合价=其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 (三)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等发生变化;而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四)物质的微观构成与宏观组成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解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所以,A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故B、C错。 根据分子的定义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D。 例2.根据《生活报》报道,目前小学生喜欢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许多挥发性的有害物质,长期使用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疼,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气、氯气组成的 B.二氯甲烷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 C.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两个氯元素组成的 D.二氯甲烷是由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构成的 [解析]描述物质的组成时,首先要分清宏观和微观的概念。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等构成的;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二氯甲烷是一种纯净物,从宏观上讲,它是由碳、氯、氢三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从微观上讲,它是由CH2Cl2的分子构成的。所以,二氯甲烷不存在碳、氢气、氯气等物质,而一个碳原子、二个氢原子、二个氯原子只能构成一个二氯甲烷分子。故A、C、D均错。答案为:B。 例3.根据下图所示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表示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____。 (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____,易获得电子的粒子是____。 [解析]此题集识图、概念于一题,考查同学们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情况。对这部分知识关键要明了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是判断粒子属性的依据:核电荷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属于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获得电子。因此,本题答案为:(1)BDF (2)EF (3)CE 例4.某元素的硝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该元素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则该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为( ) A. B. C. D. [解析]同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不同的化合物中是相同的,根据这一原理列代数方程可解得化合价的数值。但必须注意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需讨论有两种情况。 设该元素为R,相对原子质量为a,化合价为x。 当x为奇数时,化学式为R(NO3)x、R2(SO4)x则:a+62x=M,2a+96x=N 解得: 当x为偶数时,化学式为R(NO3)x,则:a+62x=M,a+48x=N 解得:所以,答案为A、C 例5.锂(Li)、钠(Na)、钾(K)、铷(Rb)四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离子符号和元素的化合价如下表所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 离子符号 Li+ Na+ K+ Rb+ 元素化合价 +1 Li +1 Na +1 K +1 Rb 请你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观察上表,写出其中的规律:____。 [解析]首先找准表中可以横向、纵向比较的内容。横向:(1)核电荷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2)离子所带电荷数;(3)元素的化合价。纵向可以比较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加,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离子所带电荷数及化合价数相等。 测试题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A.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 B.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C.分子之间有空隙、原子之间无空隙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是( ) A. B. C. D. 3.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璜时主要污染物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二个氢元素、一个氧元素组成 B.甲醛分子由碳原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 C.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甲醛是由碳原子和水分子构成的 4.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学说,对化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其主要论点有:①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③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原子观点看,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 ) A.②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5.某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电子层数的5倍,其质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A.11 B.15 C.17 D.37 6.已知X、Y两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b,它们的离子Xm+、Y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7.A、B、C三种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1、+4、-2,这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ABC4 B.A4BC3 C.A2BC3 D.A3BC2 8.W、X、Y、Z四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4、1、6、2,则下列各组化学式正确的是( ) A.W2Z、Y2X B.ZW2、XY2 C.Z2W、X2Y D.WZ2、YX2 二、填空题: 1.地壳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 2.构成并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在氧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中都含有相同的____,在它们相同数目的分子中都含有相同数目的____。 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若该粒子为一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x=____,y=____。 (2)若该粒子为R2+,则x=____,y=____。 (3)若该粒子为Mn-,则x=____,y=____。 4.将元素、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内。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 (2)氢气____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 (4)具有相同____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5)Na与Na+属于同一种____。 (6)铁原子核内含有26个质子和30个____。 (7)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数值为一个原子得失____的数目。 (8)酸在水中电离时能产生相同的氢____。 (9)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的氢____。 附:测试题答案 一、1.D 2.C 3.C 4.D 5.B 6.D 7.C 8.C 二、1.Al2O3 2.水分子 氧元素 氧原子 3.(1)18 8 (2)20 8 (3)18-n 8 4.(1)原子 (2)分子 (3)离子 (4)质子 (5)元素 (6)中子 (7)电子 (8)离子 (9)元素 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物质的分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了解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能够从微观角度认识分类的依据;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混合物和纯净物;掌握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的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和知识体系的建立。 2.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 教学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研讨,尝试给常见物质进行简分类,教师可适当指导,最后由教师小结,并以投影形式给出物质分类的知识结构。在学生研讨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分类的依据以及概念间的从属关系) (概括出物质分类的知识体系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用其它形式对物质进行分类,诸如画知识树等,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偿试一下,也可将其留作课后作业)。 [关键知识点拔] (以投影形式打出表格,鼓励学生经过讨论比较相关的概念,找出这些概念的异同点及其联系,教师适时点拔,强调理解概念应抓住关键字词和相关概念的内在联系,最后师生共同完成表格内容)。 (一)纯净物和混合物 项目 纯净物 混合物 概念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彼此间不发生化学反应 区别 ①一种物质 ②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由一种分子构成 ③有固定的组成 ④有固定的性质 ①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②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③没有固定的组成 ④没有固定的性质 联系 (二)单质和化合物 项目 单质 化合物 概念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相同点 均为纯净物 均为纯净物 不同点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 ②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 ①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②化合物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联系 (三)氧化物 项目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概念 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凡能跟酸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组成 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交叉关系) 都是金属氧化物(从属关系) 性质 ①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含氧酸(SiO2除外) ②与可溶性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与水反应生成可溶性碱 ②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四)酸、碱、盐 项目 酸 碱 盐 概念 电离时生成的阳 离子全部是氢离 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相同点 均为化合物,其水溶液都能导电(电离) 不同点 酸=H++酸根离子 碱=金属离子+OH- 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组成特点 一定含氢元素 一定含氢、氧两种元素 一定含有非金属元素 联系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物质为纯净物的是( ) A.水煤气 B.冰水混合物 C.生铁 D.食盐水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即“一物”或“多物” 的判定。其中A、C、D选项中的物质均由多种物质组成,是混合物,而冰水混合物只是状态不同,实为同种物质——水。故答案为:B。 例2.下列物质中一定属于氧化物的是( ) A.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B.能分解出氧气的化合物 C.氧气跟某物质反应的生成物 D.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析]对氧化物概念的准确理解是解题的关键,既“二元必有氧”。 A中的元素种类无法确定为几种,B、C同样无从考证其中是否有两种元素。因此,答案为:D。 例3.某物质经鉴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是纯净物 B.可能是混合物 C.肯定是某一种单质 D.一定是一种稀有气体 [解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由于组成每种物质的各种元素各不相同也可能相同,所以混合物中的元素可能是多种也可能是一种。例如:空气是混合物,其中含有O、H、N等多种元素;O2和O3的混合物就只有一种元素。可见,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不一定是单质。正确答案应为:B。 例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属于非金属的是______。 ①水银 ②空气 ③氯酸钾 ④五氧化二磷 ⑤糠水 ⑥硫粉 ⑦加热碱式碳酸铜后的剩余固体 ⑧氨气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物质分类的依据以及对相关概念外延的把握。 其答案为:②⑤;③④⑦⑧;①⑥;④⑦;⑥ 例5.现有Ba、H、C、O四种元素。请你从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填化学式) (1)酸性氧化物____ (2)碱性氧化物____ (3)碱____ (4)酸____ (5)盐____ [解析]根据这几类化合物各自的组成特点和化合价法则即可确定其化学式:(1)CO2 (2) BaO (3)Ba(OH)2 (4)H2CO3 (5)BaCO3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中,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后者从属于前者的是( ) A.纯净物、混合物 B.金属、非金属 C.纯净物、化合物 D.含氧酸、无氧酸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稀有气体、浓硫酸、胆矾 B.金刚石、石灰石、铁矿石 C.天然气、碱式碳酸铜、液氧 D.石墨、熟石灰、水煤气 3.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与名称、分类完全相符的是( ) A.亚硝酸钠、NaNO2、盐 B.氧化铁、Fe3O4、氧化物 C.纯碱、NaOH、碱 D.酒精、CH3OH、有机物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酸根中不一定含有氧元素 C.盐的组成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酸中一定不含金属元素 5.“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线等可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有机物 B.碱 C.氧化物 D.金属或合金 二、填空题: 1.下列是含碳元素的物质:①石墨②一氧化碳③干冰④碳酸⑤碳酸钙⑥乙醇⑦C60⑧甲烷⑨纯碱。其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盐的是____,属于酸的是____;属于有机物的是____。 2.下列各组均有四种物质,其中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的类别不同,请将该物质的化学式或名称填在横线上。 (1)CuO、NO2、NaOH、Fe2O3,____; (2)O2、N2、Al、C____; (3)空气,氢气,碘酒,盐酸____; (4)食盐,蔗糖,酒精,醋酸____。 3.填写下表(类别指酸、碱、盐、氧化物、单质) 名称 氢氯酸 生石灰 铜绿 硫酸 化学式 Zn NaOH 类别 4.在酸、碱、盐、氧化物这四类物质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的是____,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的是____。 [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1.C 2.D 3.A 4.B 5.D 二、 1. ①⑦ ③ ⑤⑨ ④ ⑥⑧ 2.(1)NaOH (2)Al (3)氢气 (4)食盐 3 锌 氢氧化钠 HCl CaO Cu2(OH)2CO3 H2SO4 酸 单质 氧化物 碱 盐 酸 4.碱 氧化物 基本概念和原理(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催化剂、氧化反应、燃烧、缓慢氧化等概念的了解。 2.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反应基本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3.形成知识网络并能利用基本概念和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良好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2.四种化学反应类型。 教学难点: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展开讨论,交流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投影)) (一)物质的性质 判断依据:是否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来表现。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化学性质描述的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通常可用“能”、“可以”、“会”等描述;而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变化的过程。 (二)物质的变化 (三)催化剂、催化作用 [关键知识点拨] (对于不易分辨的概念,不易理解的原理进行讲解、整合、深化) (一)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之间的关系 1.从本质上讲,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都是氧化反应。 2.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爆炸是不同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现象。 3. 4.燃烧能否引起爆炸取决于可燃物所处空间大小以及是否有气体生成物产生;缓慢氧化能否引起自燃取决于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能否及时发散以及可燃物着火点的高低. (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中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蜡烛燃烧;蜡烛熔化 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空气液化;液态空气汽化 D.铁生锈;铁被腐蚀 [解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生成其它物质。据此分析:A中前者有新物生成而后者无;C中前者和后者都只是分子间隔发生变化,并无新物质产生;D中两者都有新物质生成;而B中前者只是酒精分子间距离变大,无新物质生成,后者燃烧后生成CO2和H2O。故答案为:B。 例2.根据已配平的化学方程式:,试推测R的化学式一定是( ) A.CrO3 B.CrO C.CrO2 D.Cr2O3 [解析]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都不改变,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由此可推知R的化学式为Cr2O3 答案为D。 例3.从镁、氧气、盐酸、碱式碳酸铜、硝酸银、碳酸钠六种物质中选出适当物质,按要求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2)分解反应____; (3)置换反应____;(4)有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 (5)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反应____。 [解析]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以及复分解反应是无机化学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判断的依据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数目。 答案: (1) (2) (3)Mg+2AgNO3=Mg(NO3)2+2Ag或Mg+2HCl=MgCl2+H2↑ (4)2HCl+Na2CO3=2NaCl+H2O+CO2↑ (5)HCl+AgNO3=AgCl↓+HNO3 例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失氧的物质被还原,得氧的物质被氧化 B.失氧的物质是还原剂,得氧的物质是氧化剂 C.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D.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必同时发生 [解析]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把握下列对应关系:还原剂→得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失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正确答案为B。 例5.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头目李洪志在一次讲法过程中说,他发功时能使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的违科学之处。 [解析]由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铝分子、金分子之说是错误的。又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可能改变,所以,铝原子永远不可能变为铜原子和金原子。答案为:(1)金属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原子构成的。(2)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用盐酸除去铁锈 2.下列关于物质化学变化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一定会发光、发热 B.一定有气体生成或改变颜色 C.一定会有新物质生成 D.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碳跟氧化物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有沉淀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4.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烂、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③急速的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白磷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的着火点不同;⑥燃烧、自燃、缓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都有热量产生。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⑥ D.②③⑤ 5.若1.6g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含有的元素为( ) A.C、H、O三种元素 B.C、H两种元素 C.C、O两种元素 D.O、H两种元素 6.关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是盐和水,则反应物一定是酸和碱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各取10g混合,使其充分反应,则C、D质量的总和一定等于20g 二、填空题: 1.从A-G中选出适当的选项分别将字母代号填在下列横线上。 A.熔点 B.沸点 C.酸性 D.碱性 E.颜色 F.密度 G.溶解性 (1)利用物质____不同,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氧气; (2)由于固体NaCl和CaCO3的____不同,可采用加水的方法鉴别开来; (3)根据____不同,稀释浓H2SO4时只能将其慢慢地注入水里; (4)利用盐酸的____,可用盐酸清除铁制容器表面的铁锈。 2.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分别写出一个有水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2)分解反应____;(3)置换反应____;(4)复分解反应____。 3.在细菌的作用下,用氨处理含甲醇的工业废水,使其变为无毒的N2和CO2,从而清除对环境的污染,有的反应方程式为:,上述反应中B处应填入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 4.植物的光合作用可简单表示为: 据此判断: (1)这一过程叶绿体起____作用,是____; (2)淀粉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写出元素名称),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的元素是____,其原因是____。 三、简答题: 1993年10月21日南京炼油厂310号油库汽油罐正在灌油时,旁边一拖拉机行驶而过,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抢救,20小时后火基本被扑灭。可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喷水达6小时之久,10月24日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上空大气进行监测,其污染指数未超过国家标准,试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10号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 (2)灭火后为什么还对油罐喷水? (3)市环保部门主要监测大气中的哪些有害气体?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1.D 2.C 3.B 4.C 5.B 6.BC 二、1.(1)B (2)G (3)F (4)C 2.(1) (2)H2CO3=H2O+CO2↑ (3)Cu+H2O (4)NaOH+HCl=NaCl+H2O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以) 3.O2 4.(1)催化 催化剂 (2)碳 氢 氧 无法确定CO2和水中的氧元素是否全部转变为氧气 三、(1)汽油挥发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拖拉机的烟囱中排放出气体温度高,并伴有火花,引起爆炸 (2)降低油罐内汽油温度,使之难以达到着火点,防止二次爆炸发生。 (3)SO2、NO2、CO 基本概念和原理(四)化学用语和化学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并能准确、简捷地使用化学用语表达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变化。 2.深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含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用语和化学量进行思维和综合演绎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规范书写化学用语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和应用。 教学难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及熟练书写。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归纳与整理] (一) (二)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出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结构、体系) [关键知识点拔] (一) (二)化学式 (三)化学方程式 (四)化学量 [典型例题讲解] 例1.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1个氮分子____ (2)2个氢原子____ (3)3个钠离子____ (4)4个水分子____ (5)3个亚铁离子____ (6)n个硫酸根离子____ (7)m个氢氧根离子____ (8)+2价的镁元素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化学用语的书写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看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只有分清所表达的对象后,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就能完整地表达意义。 答案:(1)N2 (2)2H (3)3Na+ (4)4H2O (5)3Fe2+ (6)nSO (7)mOH- (8)Mg+2 例2.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N B.O2 C.Fe D.2N [解析]元素符号的意义有两点:(1)表示一种元素;(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前者属于宏观意义,后者属于微观意义。N表示氮元素(宏观);又表示一个氮原子(微观)。Fe的意义:(1)表示物质铁(宏观);(2)表示铁元素(宏观);(3)表示一个铁原子(微观)。O2的意义:(1)表示氧气(2)表示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均为宏观意义);(3)表示一个氧分子(4)表示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均为微观意义)。2N仅有微观意义,表示2个氮原子。 答案:D 例3.判断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Ca2+ B.NO2 C.2NO D. E. ①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 ②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 ③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____ ④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___ [解析]对化学用语表示意义的正确理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答案:①C ②A ③D ④B 例4.一个CO分子的质量为akg,其中氧原子质量为bkg,若以一个碳原子质量的作为标准,则C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解析]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而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值,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也是以碳原子质量的为标准,用分子质量除以它所得的值,因此可先求出一个碳原子的质量。碳原子的质量=akg-bkg,则CO的相对分子质量。答案:B 例5.大运河岸边某化工厂甲、乙两车间排放的废水中分别含有较多量的Na2CO3和有毒物质CuSO4。两车间排放的废气中含有较多的SO2等有害气体。环保部门建议选用生石灰、铁屑和水等廉价易得的原料,综合治理上述污染,并回收得到的铜和亚硫酸钠等有用物质。写出实现上述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关键要从分析废水,废气中所含物质(CuSO4、Na2CO3、SO2)与所给原料(铁屑、生石灰、水)之间的相互反应规律入手,同时考虑最终能否得到所需的副产品Cu和Na2SO3。 答案:Fe+CuSO4=Cu+FeSO4 CaO+H2O=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SO2+2NaOH=Na2SO3+H2O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2FeCl3+3Mg(OH)2=2Fe(OH)3+3MgCl2 C.Fe+2AgCl=FeCl2+2Ag D. 2. 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 A.Al B.N2 C.Cl D.H 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Na2CO3 B.硫酸铜晶体、胆矾、CuSO4 C.消石灰、生石灰、Ca(OH)2 D.氯化钠、食盐、NaCl 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某元素的一个原子质量为9.288×10-26kg,则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46.6 B.56 C.56g D.9.288×10-26kg 5.元素R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错误的是( ) A.R(OH)2 B.RCl3 C.R2(SO4)3 D.R2O3 6.现有化学反应:,其中化学计量数之间关系正确的是( ) A.2z=x B.3x=ω C.2x=z D.y=2z+ω 二、填空题 1.说明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2HCl____ 2H____ Fe2+____ ____ 2H2O____ 2S2-____ 2.从H、O、C、Cl、S、N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下列类型的物质,用化学式填空(各举一例) (1)酸性氧化物____ (2)碱性氧化物____ (3)无氧酸盐____ (4)含氧酸____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6)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 3.用化学用语填空: (1)地壳中含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 (2)水通电分解过程中的最小粒子____ (3)构成硫酸钠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 (4)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 (5)在氧化铝中铝显+3价____ (6)两个铵根离子____ (7)同种元素表现出两种化合价的物质____ (8)氩气____ 4.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akg,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bkg,若以氧原子质量的为标准,则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 5.请从大理石、氯酸钾、盐酸、氢气、锌粒、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按下面的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 (1)有气体产生的置换反应____ (2)有金属单质生成的反应____ (3)有助燃性气体产生的反应____ (4)有不支持燃烧的气体产生的分解反应____ 6. 火柴是生活必需品,火柴头上的深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硫化锑(Sb2S3),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发生氧化反应引燃木条。试写出其中四个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一种氧化剂在一种催化剂作用下,借助于摩擦,产生热量放出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和Sb2S3反应生成Sb2O3和S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红褐色物质与O2反应,并产生白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硫与氧气的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综合测试参考答案。 一、1.D 2.A 3.D 4.B 5.A 6.BC 二、 1.两个氯化氢分子;两个氢原子;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铁元素显+2价;两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两个硫离子,每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2.(1)CO2或SO2、SO3 (2)Na2O (3)NaCl或Na2S (4)H2CO3或H2SO4、H2SO3 (5)H2O (6)CH4 3.(1)Al (2)H、O (3) (4)C2H5OH (5) (6)2NH (7)NH4NO3 (8)Ar 4. 5.(1)Zn+2HCl=ZnCl2+H2↑ (2) (3) (4) 6.(1) (2) (3) (4) 基本概念和原理(五)溶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加深对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分类、对比、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内外因辩证关系、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学难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关系、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三、教学过程: [基础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关键知识点拨] (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浓溶液、稀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四个概念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溶液进行的分类。 (二)固体的溶解度 1.概念中的四要素:①一定温度 ②100克溶剂 ③饱和状态 ④质量 2.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尺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4.溶解度曲线 5.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 项目 溶解度(S) 溶质的质量分数(a%)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意义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方法 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关系 溶液浓、稀程度的表示方法 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关系( 与溶液饱和与否无关) 条件 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 与温度无关、溶剂量无限制,溶液不一定要饱和 单位 克(g) 是比值,单位为1 计算公式 ×100g(饱和溶液) ×100% 联系 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a%=×100%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液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A.②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⑥ [解析]此题是有关溶液、饱和溶液概念的判断。溶液不一定无色,故①错。溶液的饱和与否与温度有关,②没有指明温度也不正确。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故③不对。饱和溶液在同条件下不再溶解同种溶质,故④不正确。溶液是均一的,这只是味觉的迟钝造成的错误,故⑤也不正确。⑥正确,所以答案为:C。 例2.欲将某温度下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不能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 B.蒸发一定量水 C.给溶液加热 D.给溶液降温 [解析]本题关键在于充分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降低溶液温度可达到目的。另外,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或蒸发溶剂亦可达到目的。这三种措施单独使用或同时使用都可以。 答案:C。 例3.下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的含义是____。 (2)t℃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B物质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B物质属于____溶物质(填“易”、“可”、“微”或“难”) (4)当B中含有少量A时,可用____法提纯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溶解度曲线表示意义,溶解度与溶解性关系以及结晶法的原理。 答案为:(1)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sg (2)大于 (3)易 (4)蒸发溶剂 例4.某溶液中含有四种离子Na+、Mg2+、Cl-、SO,其中:Na+、Mg2+、Cl-离子个数比为4:7:6,若Na+离子个数为4a,则SO离子个数为____。 [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溶液中电荷守恒原理: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依题意可知:溶液中Mg2+、Cl-的个数分别为7a、6a个。设此时溶液SO离子数为x,则4a×1+7a×2=6a×1+2x,x=6a。故本题答案为:6a。 [综合测试]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有某温度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则该溶液(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C.溶解度变小 D.变成不饱和溶液 2.下列因素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 A.溶剂的质量 B.溶质的质量 C.溶剂的种类 D.温度 3.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B.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溶质 C.温度一定时,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t℃时,3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t℃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4.分离下列混合物时,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进行的是( ) A.混有泥沙的粗盐 B.混有少量NaCl的KNO3 C.混有少量CaCO3的BaSO4 D.实验室用KClO3与MnO2混合加热后的剩余物 5.如下图所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它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若分别采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均可使之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A.A溶液 B.B、C溶液 C.C溶液 D.A、B溶液 6.t℃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S,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则S与a在数值上的关系为( ) A.S>a B.S<c C.S=c D.无法比较 7.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的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 ) 作物 茶 油菜 西瓜 甘草 最适宜的pH范围 4.5-5.5 5.8-6.7 6.0-7.0 7.2-8.5 A.油菜 B.茶 C.西瓜 D.甘草 8.有一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液甲,在一定温度下经历如下变化: A.该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30g B.溶液丙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质量一定大于3g C.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溶液乙和溶液丙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二、填空题: 1.在碘酒溶液里,____是溶剂;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NaOH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胆矾的水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 2.如下图: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 (2)当温度为t1℃时,____的溶解度最大;当温度为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 (3)如果把A、B、C分别放入100g水中配成t3℃的饱和溶液,再冷却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没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 (4)若要把混在A中的少量C除去,应采用____法,若使C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____方法。 3.已知m>n>ω,在一定温度下,ag水中最多能溶解ng M物质(M不含结晶水),现将ωg M物质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____溶液,(填“饱和”、“不饱和”,下同),现将mg M物质同样加入到a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____溶液,此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 4.甲、乙、丙、丁四只烧杯中,都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90g (1)甲杯中投入10gNaCl,搅拌至全部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___。 (2)乙杯中注入10g水稀释,稀释后NaCl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3)丙杯中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4)丁杯中蒸发10g水浓缩(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 [附:测试题答案] 一、1.A 2.AB 3.C 4.AD 5.C 6.A 7.D 8.D 二、1.酒精 氯化氢 硫酸钠 硫酸铜 2.(1)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2)B A>B>C (3)A B (4)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3.不饱和 饱和 4.(1)19% (2)9% (3)11% (4)11.25% 元素和化合物(一)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 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C、CO、CO2的化学性质 2.CO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具: 有关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 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启发、引导,进入复习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O2?”并引导学生。 在思考后按要求写出有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思考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归纳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示,对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比理解、记忆。 2.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学生实验:制取一瓶CO2,并进行检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工业制法:(略) (三)讨论: 用化学方法区别(1)CO与CO2 (2)CO与CH4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巩固深化: 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纠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练习:(见附录)分层次练习,注意问题侧重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业:P117 1、4巩固深化本节内容,强化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 二、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附录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 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 ) A.燃烧木炭 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石灰石与硫酸反应 D.煅烧石灰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收集,故不选A,不宜用C,因为会生成微溶物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D是工业上制取CO2的方法,所以选择B.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是( )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D.能溶于水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为CO2的用途与性质,学生需分析CO2的性质和可燃物燃烧条件基础上分析。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支持燃烧,它会覆盖在可燃物上,使之与氧气隔绝,而停止燃烧,故答案为:A、B。 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将气体( ) A.通入灼热氧化铜 B.通入石灰水 C.通入水 D.点燃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是CO、CO2的化学性质。根据它们性质的差异要除去CO2应选择B。因为CO2不能与灼热氧化铜反应,也不能燃烧所以不选择A、D;CO2微溶于水所以水不能除尽CO2,因此不能选择C。 4.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会有一层白膜,该物质是____,要洗净该试剂瓶宜采取的方法是____。 分析:此题测试点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根据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可知白色固体为碳酸钙,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反应原理可知碳酸钙虽不溶于水,但溶于稀盐酸,所以此题答案为: (1)碳酸钙 (2)加入稀盐酸溶解后,再用水洗 附录1-2《碳和碳水化合物》练习: 选择: 1.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与其所依据的性质不符合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刻划玻璃----金刚石硬度最大 B.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有吸附性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生铁----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蒸发时可吸收热量 2.下列具有可燃性、还原性、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相同的一组是( ) A.H2和C B.H2和CO C.CO和C D.CO和CO2 3.相同质量的碳酸钙,其中一份跟足量的盐酸反应,另一份充分煅烧,则所得二氧化碳的质量( ) A.前者多 B.后者多 C.一样多 D.无法比较 填空: 1.有O2、H2、CO、CO2、CH4五种气体,其中(1)能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的气体是____。(2)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____。(3)具有可燃性的气体是____。(4)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 2.制取CO2与制取H2的发生装置相同的原因是____。 简答: 地球表面的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易产生温室效应,会对人类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人说温室效应的产生有利也有弊(1)你的观点呢?并说明原因。(2)为控制温室效应的产生应采取哪些措施(至少答两点) 答案: 选择:1.C 2.C 3.C 填空:1.(1)O2 (2)CO2 (3)H2、CO、CH4 (4)CH4 2.反应物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反应条件都不需加热。 简答:(1)有利,原因:CO2增多会促进光合作用,使一部分作物增产。 有弊,原因:由于温度升高,使很多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使土地沙漠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而淹没沿海地区。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所以两种答案均可) (2)大量植树造林 研究开发太阳能等无污染新能源代替含碳矿物燃料 元素和化合物(二)空气、氧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空气的组成及O2的物理性质,工业制取O2的方法的印象. 巩固深化O2的实验室制法,O2的化学性质的理解. 2.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及实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O2的化学性质及O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知识间的联系及应用 三、教具: 投影仪及有关实验室制取O2所需仪器和药品、课件(①关于空气污染②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并实验区别两瓶无色气体哪一瓶为O2,哪一瓶为空气. 同时回答O2的物理性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从而进入复习. (二)引导启发,进入复习 一、空气: 1.教师设疑,学生回答空气的组成 2.电脑演示我市春节期间某一天空气环境,使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 二、氧气: 1.(1)氧气的性质 电脑演示、铁丝、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实现. 要求:①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总结O2的化学性质. (2)O2的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使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实践中的应用关系.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生实验:实验室制取一瓶O2,教师巡视检查纠正,并要求写出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巩固实验室制取O2的步骤,收集方法及检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O2的工业制法: 学生回忆并回答,学生对比记忆. (三)讨论: “如何除去空气中的O2且不引入其它气体”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激发思维. 教师巡视指导并帮助学生得出正确方法. (四)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回忆总结,本节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五)巩固深化 (1)练习:见附录2——1 (2)布置作业:见附录2——2 (六)板书设计 空气、氧 附录2——1:《空气与氧气》部分典型题例 例题: (一)选择: 1.①空气中一般不含的气体是( )②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稀有气体 分析:此题考查空气的组成,从空气的组成及各部分所占体积分数可知答案为①B:②C 2.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 A.煤和石油等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废气 B.化工厂产生的烟尘 C.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D.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关于空气的污染问题,空气的污染物可分为粉尘和有害气体两大类,气体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可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则答案应选D. (二)氧气是一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体,用途很广,你也学过不少方法以制取氧气,请你至少写出四种不同的原料制取O2,其中是化学变化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氧气的工业制法及学过的通电分解水,加热氧化汞等化学反应,学生需回忆学过的有关知识可写出下列物质中的四种原料: 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B.高锰酸钾 C.通电分解水 D.加热氧化汞 E.液态空气 其中除用到E原料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外其它所用原料制取氧气时所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A. B. C. D. (三)实验室可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则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与制____(填O2、H2) 的发生装置相同,收集方法可用____,原因是____. 分析:此题通过给予信息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扩散思维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实验室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及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装置的依据.学生需在根据O2的实验室制法基础上总结分析. 答案:O2;向下排空气法;氨气密度比空气小. 附录2——2:《空气与氧气》练习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2.区别空气和氧气,最好使用( ) A.燃着的木条 B.澄清的石灰水 C.液化的方法 D.带火星的木条 3.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可以在氧气中自燃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做燃料 4.一般说来,空气中O2的含量是相对稳定的.自然界中,既有消耗O2的过程,也有产生O2的过程.请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 (1)消耗O2:____ (2)产生O2:____ 5.实验室制取O2,某同学按如下步骤设计:①连接仪器 ②装药品 ③将装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加热 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 ⑦熄灭酒精灯 ⑧将导管移出水面.问该同学的操作是否有误?____若有错误,请你将正确操作顺序写出来(按序号排列)____,若最后两步操作顺序错了,会有什么后果?____. 答案: 1.C 2.A 3.C 4.(1)物质的燃烧(或缓慢氧化,呼吸等) (2植物的光合作用 5.有错误 ①④②③⑤⑥⑧⑦ 水槽中的水会沿导管倒吸入热的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元素和化合物(三)水、氢气 一、教学目标: 1.加深对水的组成、水的物理性质及水污染的有关问题的了解. 巩固加深H2的化学性质,H2的实验室制法的理解. 2.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和归纳能力. 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H2的化学性质及H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及知识的应用. 三、教具: 电脑及有关H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学生实验:根据集气瓶的放置方向区别H2、O2(教师课前收集好)再用化学方法区别. 电脑演示:通电分解水,使学生了解水与氢气的关系,学生板书电解水化学方程式. 引起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复习. (二)实验启发,引导复习 1.水: (1)通过实验演示(电脑课件)、引导学生得出水的组成,并复习水的物理性质,由学生口述,增强记忆. (2)学生分组分别展示调查本地区水污染情况,并讨论得到正确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家乡的意识. 2.氢气 (1)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H2的原理、步骤及检验方法(并写出反应原理)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学生实验:实验室制取一瓶H2. (2)H2的性质: 1)学生观察并回答H2的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学生板书化学方程式,并电脑演示,氢气的可燃性、氢气的还原性. 引导学生归纳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注意问题及现象. (3)H2的用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性质各举一例,培养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 引导学生对比O2、H2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并讨论:选择制取一种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得到结论、形成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四)巩固深化: 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注意引导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强化知识间的联系. 2.练习:(附录3——1).注意习题层次性,并适当设计开放性试题,为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创造空间,培养学生能力. 3.作业:(附录3——2).作业应注重本节内容的巩固、复习. (五)板书设计: 《水、氢气》 附录3——1:《水与氢气》部分典型题例 例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不需要的仪器是( ) A.大试管 B.导气管 C.集气瓶 D.酒精灯 分析:此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H2的实验装置,因实验室制取H2 用固体与液体在常温下反应不需加热,故选答案为D. 2.推断:A、B、C为三种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且A在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液体,问: (1)写出A、B、C的化学式 (2)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为H2的化学性质中的可燃性和还原性,通过A为无色液体且通电时A可分解为B和C,且B有还原性(与CuO反应).可推出答案 (1)A:H2O;B:H2;C:O2 (2)① ② ③ 3.据了解我国北方大部分城市严重缺水,为了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请你提出两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分析:此题为开放性习题,要求学生结合有关保护水资源的问题联系实际做答. 答案应为(1)海水淡化(2)节约用水[(3)南水北调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附录3——2《水与氢气》练习: 选择: 1.下列做法不会造成水污染的是( ) A.化工厂排放的废水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滥用化肥 D.喷洒农药 2.氢气“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主要原因是( ) A.常温下密度很小 B.是无污染的新能源,但易引起爆炸 C.用水电解得到氢气,资源丰富,但成本太高 D.常温下稳定,需点燃或加热才能参加反应 3.下列用途中利用氢气物理性质的是( ) A.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 B.冶炼金属 C.充灌探空气球 D.合成盐酸 填空: 4.氢气将成为重要的新型能源,它除具有来源广泛的优点外,还有的优点是____. 5.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是____,该实验证明了____. 6.实验室为了得到纯净的氧气和氢气,在这两种气体的制取过程中,有两项操作是完全相同的是(1)____,(2)____. 二、简答题 7.写出将锌粒、镁条、铁片分别投入到稀硫酸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为什么实验室制取氢气常用锌粒和稀硫酸为原料? 8.在清洗盛放过浓硫酸的铁槽时应严禁烟火,为什么? 参考答案: 1.B 2.B 3.C 4.燃烧时放出的热量高且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5.氢气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化合物 6.(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都用排水法收集 7.Zn+H2SO4=ZnSO4+H2↑ Mg+H2SO4=MgSO4+H2↑ Fe+H2SO4=FeSO4+H2↑ 镁的反应速度太快且镁的成本高;铁的成本虽低但反应速度太慢. 8.因为铁与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明火易引燃氢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元素和化合物(四)《酸、碱、盐》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有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加深对某些反应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 3.使学生体会知识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盐的性质。 教学难点:酸、碱、盐的性质的应用。 三、教具: 投影、滴管、滴瓶、试管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复习 教师:提出问题①我们学过哪些常见的酸、碱、盐。②如何鉴别它们(有哪些方法) 学生:思考,探究得到结论并回答 (二)实验启发、探索新知: 1.常见的酸、碱、盐 教师:提供学生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并指导学生正确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学生:①讨论:常见酸、碱、盐的鉴别方法 ②实验探索鉴别的最佳方案 通过实验探索得到常见的酸、碱、盐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及它们的性质的理解。 2.酸、碱、盐的性质: 教师:投影性质并指导学生完成有关习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 学生:思考、口答,并独立完成习题,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金属活动性顺序 学生实验:(1)①Fe+H2SO4 ②Zn+H2SO4 ③Cu+H2SO4 (2)①Zn+CuSO4 ②Cu+AgNO3 并根据实验探究:(1)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2)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三)讨论: 书写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方程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及独立思考习惯。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培养归纳、思维能力。 (四)巩固深化: 1.学生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2.练习(见附录4-1) 3.布置作业:(附录4-2)深化本节内容 (五)板书设计 复习《酸、碱、盐》 一、常见的酸、碱、盐 二、酸、碱、盐的通性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应用 附录4-1《酸、碱、盐》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 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能与盐酸反应并有气体生成的是( ) A.铝 B.银 C.铜 D.汞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排在氢前边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排在氢后边的金属则不能,故答案为A。 2.下列物质中能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又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 A.Ba(OH)2 B.K2CO3 C.Mg(OH)2 D.BaCl2 分析:此题考察酸的通性及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综合性较强,根据酸的通性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四种物质都能与硫酸反应,但若要产生白色沉淀只能从A、D中选,而只有A与稀硫酸的反应为中和反应,故此题选择A。 3.下列各物质中,能将MgSO4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一次就可以鉴别开的是( )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Ca(OH)2溶液 D.H2SO4溶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SO42-、Cl-、CO32- 的鉴别方法及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还涉及某些盐和碱的溶解性,要求学生在熟记这些知识点基础上根据提问“一次鉴别”三种物质,应产生不同现象,一般为一种沉淀、一种气体、一种无变化或无明显现象,最易找出可能有气体产生的是Na2CO3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且稀硫酸与MgSO4溶液混合无变化,与BaCl2溶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所以答案选择D。 填空: 有下列几种物质:a.盐酸 b.硫酸 c.熟石灰 d.硫酸铜 e.纯碱 f.食盐 请选择合适的标号(a~f)填空(不得重复) (1)用来清除铁锈的物质____ (2)常用降低土壤酸性的是____ (2)在日常生活中用做调味剂的是____ (4)少量存于胃液中帮助消化的是___ (5)农业上用于配制波尔多液的是____ (6)做馒头时用于除去面团发酵生成的酸的是____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是常见的酸、碱、盐的用途,属综合题型,重点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但难度不大。答案应为(1)b (2)c (3)f (4)a (5)d (6)e 附录4-2《酸、碱、盐》练习 选择: 1.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 A.纯碱 B.浓硫酸 C.石灰水 D.烧碱 2.已知金属X能从CuSO4溶液中置换出铜,但不能从金属Y的硫酸盐溶液中置换出Y,则X、Cu、Y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Cu B.Cu、X、Y C.Y、X、Cu D.Y、Cu、X 3.区别熟石灰与烧碱的水溶液,可选择( ) A.CO2 B.Na2CO3溶液 C.CuSO4溶液 D.NaCl溶液 4.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则滤纸上的物质是( ) A.Fe B.Cu C.Cu和Mg D.Fe和Cu 填空: 1.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不能用铁制容器原因是____。 2.市售的酒精中是否含水可用____来检验,若含水,现象为____。 3.1999年6月,某校环保小组监测到某造纸厂仍向学校附近的一条河中排放碱性污水,请你根据碱的两条不同性质,设计两个实验证明(1)____(2)____。 4.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Cu(NO3)2,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试推断,该固体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有____,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____。 答案: 选择:1.A 2.C 3.AB 4.D 填空:1.铁能与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而改变农药的成分. 2.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成蓝色 3.(1)取少量样品,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 (2)取少量样品加入Mg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4.(1)Na2CO3 (2)Ca(NO3)2 Cu(NO3)2 Na2SO4 化学计算(一)根据化学式计算 一、基础知识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的含义: (1)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2)表示构成一个分子的各种原子的原子个数. (3)表示一种物质及组成该物质的各种元素. 3.常用的计算关系式(以化合物AmBn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2)A的质量分数 (3)A、B元素的质量比 (4)A元素的质量=化合物质量×A的质量分数 (5)在混合物中,某物质的质量分数(纯度) (杂质不含该元素时) 4.两种物质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 5.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等于它们的质量比除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二、典型例题 例1:原计划用90kg尿素[CO(NH2)2],现因缺货改用硝酸铵(NH4NO3).计算需要用多少千克的硝酸铵才能与90kg尿素的含氮量相等? 解法1:设需要硝酸铵质量为x, x=120kg 答:需用120kg的NH4NO3. 解法2:设需要硝酸铵质量为x. 据关系式NH4NO3 ~ CO(NH2)2 80 60 x 90kg 80:60=x:90kg x=120kg 答:需用NH4NO3120kg. 例2:某铁的氧化物中,铁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2,试确定该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法1:设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xOy,则 56x:16y=7:2 x:y=1:1 ∴氧化物的化学式为FeO. 答:该氧化物化学式为FeO. 解法2:Fe、O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氧化物化学式为FeO 答:该氧化物化学式为FeO. 例3:在FeSO4和Fe2(SO4)3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求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解:设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x, 据关系式S ~ 40 32 64 a% x 32:64=a%:x x=2a% ∴铁元素质量分数为1-a%-2a%=1-3a% 答:铁元素质量分数为1-3a%. 例4:某硝酸铵样品中混有另一种氮肥,经测定该样品中含氮38%,则该样品中可能混有的氮肥是( ) A.NH4HCO3 B.(NH4)2SO4 C.NH4Cl D.CO(NH2)2 解析:先求出纯净的硝酸铵的含氮量为35%,已知样品中含氮量为38%,所以样品中一定混有含氮量比38%更高的氮肥.计算已知各种氮肥的含氮量分别为: NH4HCO3 17.7% (NH4)2SO4 21.2% NH4Cl 26.2% CO(NH2)2 46.7% 所以答案为D. 三、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与氧的质量比为7:4,则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2O B.NO2 C.N2O3 D.N2O5 2.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40g铁元素,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 ) A.3.80g B.6.95g C.10.00g D.3.18g 3.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4.某气体单质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7:8,该气体可能是( ) A.CO B.CO2 C.Cl2 D.N2 5.氧化镁和另一种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4g,含氧元素1.8g,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是( ) A.CuO B.Fe2O3 C.Al2O3 D.CaO 6.由Na2SO4、Na2SO3和Na2S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23% B.46% C.32.6%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要使H2O和H2O2(过氧化氢)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氧元素,则H2O与H2O2的质量比是 ____,分子数均为6.02×1023个的H2、N2、CO的质量比为____. 2.露天烧烤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烧焦肉类中还含有强烈的致癌物质3.4-苯并茈.其化学式为C20H12.该物质126g中含碳元素质量____g. 3.某碳酸钙样品中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杂质不含碳元素),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 4.右图是一种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这种氮肥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其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 5.山茶油中含柠檬醛.现从山茶油中提取76g柠檬醛,将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20g二氧化碳和72g水,则柠檬醛中含有的元素是____.(填元素符号) 6.尼古丁的化学式为CxHyNz,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62,其中氢约占8.7%,氮约占17.3%,则化学式中x=____,y=____,z=____. (三)计算题: 1.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人们常用的消毒剂是过氧乙酸,它的化学式为C2H4O3.试计算: (1)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 (2)多少克过氧乙酸与36g水中所含的氢元素质量相等? 2.某商店1kg化肥的市场价格为:尿素[CO(NH2)2]1元,硝酸铵(NH4NO3)0.8元.若用10元买化肥,则买哪种得到的氮元素多? 3.赤铁矿石是我国铁矿石资源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Fe2O3,计算5t含80%Fe2O3的赤铁矿含铁多少吨? 4.小明每天需从钙片中得到0.2g钙,则小明每天需吃含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的质量分数为85%的钙片多少克? 5.碘盐就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IO3,相对分子质量为214),食用碘盐可有效地预防碘缺乏病.计算: (1)____mg碘酸钾中含碘20mg; (2)成人每天约需0.15mg碘,假设这些碘是从碘盐中摄取的.若1000g碘盐中含碘20mg,则成人每天需食用碘盐多少克? 6.葡萄中含有丰富的白藜芦醇(化学式为C14H12O3),它具有抗癌性.求:(1)白藜芦醇的相对分子质量;(2)白藜芦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3)含碳元素质量相等的白藜芦醇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 2.A 3.D 4.D 5.C 6.D (二)填空题:1.18:17 1:14:14 2.120 3.50% 4.80 98% 5.C、H、O 6.10 14 2 (三)计算题:1.6:1:2 76g 2.买尿素 3.2.8t 4.2.53g 5.33.7mg 7.5g 6.228 14:1:4 57:154 化学计算(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一、基础知识 1.化学方程式在量的方面的含义: 例如: 在量的方面:(1)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4:160:284 (2)反应物总质量份数(124+160)等于生成物总质量份数(284)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一般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设未知量 (2)正确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求出相关物质的质量比,并把相关的已知量和未知量写在相应质量比的下边 (4)列出比例式 (5)求出未知量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可概括为:解、设、方、关、已未知、比例、求解、答仔细. 3.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式必须书写正确 (2)同一题目中不同未知量不能用同一字母表示 (3)各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计算准确 (4)各相关量必须写在对应物质化学式的下面 (5)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必须是纯净物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 4.常用换算计算式: (1)气体密度(g/L) (2)物质纯度 5.常用方法: (1)守恒法 (2)关系式法 (3)差量法 (4)极值法 (5)讨论法 (6)特殊值法 二、典型例题 例1: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已知反应前二氧化锰占混合物质量的20%,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占25%,求氯酸钾的分解百分率. 解:设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质量为1g, 则原混合物质量为:1g÷20%=5g 剩余固体质量为:1g÷25%=4g 由质量守恒定律得:氧气质量为5g-4g=1g 设参加反应的氯酸钾质量为x 245 96 x 1g x=2.55g 则KClO3的分解率: 答:KClO3的分解率为63.75%. 例2:实验室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25g,当大部分固体变红时,停止加热,冷却后称得残留固体为21g,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 解:设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则生成铜的质量为21g-(25g-x)=x-4g 80 64 x x-4g x=20g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20g. 例3:煅烧含CaCO380%的石灰石100t,生成CO2多少吨?若石灰石中的杂质全部进入生石灰中,可得这样的生石灰多少吨? 解:设生成CO2的质量为x 100 44 100t×80% x x=35.2t 生石灰质量:100t-35.2t=64.8t 答:生成CO2 35.2t,得生石灰64.8t. 例4:某钢铁厂用580吨含Fe3O480%的磁铁矿(其余为不含铁的杂质),可炼得含杂质为4%的生铁多少吨? 解:设可炼得生铁的质量为x 232 168 580t×80% x·(1-4%) x=350t 答:略. 例5:在反应A+3B=2C+2D中,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22:9,2.8gA与一定量B 完全反应后,生成8.8gC,求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是多少. 解:设生成D的质量为x A+3B=2C+2D 44 18 8.8g x x=3.6g 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8.8g+3.6g-2.8g=9.6g ∴B和D的质量比为:9.6g:3.6g=8:3 答:略. 三、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铝.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氧化铝的质量比是(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2.现有氢气和氧气共10g,点燃使之充分反应,生成7.2g水,则反应前氧气质量可能是( ) A.0.8g B.3.6g C.6.4g D.9.2g 3.在反应X+2Y=R+2M中,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且反应生成R和M的质量比为11:9,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之比为( ) A.23:9 B.16:9 C.32:9 D.46:9 4.在反应A+3B=2C+3D中,已知2.3gA跟4.8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又知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23 B.46 C.48 D.92 5.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9g,与氢气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8g,则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88.9% B.80.0% C.11.1% D.61.5% 6.相同质量的Na2CO3、K2CO3、MgCO3、CaCO3四种物质,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最多的是( ) A.Na2CO3 B.K2CO3 C.MgCO3 D.CaCO3 7.1.4g某二价金属与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0.5gH2,则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24 B.27 C.56 D.65 8.两种金属混合物共13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产生1gH2,该混合物可能是( ) A.Zn和Al B.Fe和Mg C.Fe和Zn D.Al和Mg (二)计算题: 1.把4g硫粉放在给定质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O2质量(g) 3 4 6 SO2质量(g) 6 (1)第一次实验中,参加反应的S、O2、生成的SO2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____; (2)通过计算求出第二次实验生成SO2多少克? (3)在表中填写第三次实验生成SO2的质量. 2.把10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质量减少了2.4g.计算原混合物中KClO3的质量分数. 3.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g,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充分反应后,产生气体通入足量石灰水,得沉淀25g.求原混合物中CO的质量. 4.一定量的石灰石与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 2.2g,求:(1)参加反应的CaCO3的质量;(2)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5.实验室用CO还原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Fe2O3)样品3.0g,反应后生成的CO2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生成4.0g白色沉淀,求赤铁矿石中Fe2O3的质量分数. 6.用H2还原Cu和CuO的混合物2g,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1.68g,求原混合物中金属铜的质量分数. 7.3.6g CaCO3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中含钙元素57.6%,求剩余固体中CaO的质量. 8.某样品为Cu和CuO的混合物,为测定样品中CuO的含量,取用20g此样品,分四次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与之充分反应.相应数据见下表: 第 次 加入稀盐酸的体积/mL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40 16 2 40 12 3 40 8 4 40 8 求:(1)20g此样品中Cu的质量 (2)样品中CuO的质量分数 (3)用氢气充分还原5g此样品可得到固体多少克? 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D 2.CD 3.B 4.B 5.A 6.C 7.C 8.AB (二)计算题:1.(1)1:1:2 (2)8g (3)8g 2.61.25% 3.1.75g 4.5g 7.3% 5.71% 6.20% 7.1.44g 8.(1)8g (2)60% (3)4.4g 化学计算(三)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一、基础知识 1.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主要计算依据: (1) (2)溶液质量=溶液体积×溶液密度 3.常见题型及基本思路: (1)溶液加水稀释的计算: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可用以下计算式计算:m(浓)×a%(浓)=[m(浓)+m(水)] ×a%(稀) (2)溶质质量分数不同的同溶质溶液混合问题: 一般可用下式计算: m(浓)×a%(浓)+m(稀)×a%(稀)=m(混)×a%(混) (3)求化学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问题: 通过化学反应计算出溶质质量,再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求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的一般方法: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m(反应物)-m↓-m↑. 二、典型例题 例1:现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过氧乙酸溶液,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溶液来使用,需加水多少克? 解:设需加水质量为x, 100g×15%=(100g+x)×1.5% x=900g 答:略. 例2:配制2000g20%的稀硫酸用以除锈,需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解:设需浓硫酸的质量为x 2000g×20%=x×98% x=408.2g 浓硫酸体积=408.2g÷1.84g/cm3=221.8mL 水的体积=(2000g-408.2g)÷1g/cm3=1591.8mL 答:略. 例3:实验室用95%的浓硫酸与5%的稀硫酸来配制20%的硫酸180g,需要95%的硫酸和5%的硫酸各多少克? 解:设需要95%,5%硫酸的质量分别为x,y x=30g y=150g 答:略. 例4:200g稀硫酸与足量锌反应,生成0.4g氢气.求:①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②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2SO4质量为x,生成ZnSO4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98 161 2 x y 0.4g x=19.6g y=32.2g (1) (2) 答:略. 例5:把16.9g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加入到100g7.3%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盐酸中溶质质量为:100g×7.3%=7.3g 设Na2CO3质量为x,生成NaCl质量为y,CO2质量为m,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44 x 7.3g y m x=10.6g y=11.7g m=4.4g 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略. 三、检测题 (一)选择题: 1.配制90g10%的NaNO3溶液后,向其中加入10gNaNO3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NO3质量分数是( ) A.19% B.10% C.9% D.无法计算 2.把40g5%的CaCl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2gCaCl2固体 C.加入40g15%的CaCl2溶液 D.把溶剂蒸发掉20g 3.配制5000g20%的盐酸,需要38%的盐酸(密度为1.19g/cm3)的体积为( ) A.2211mL B.1000mL C.2200mL D.2632mL 4.某酒精溶液中乙醇所含的氢原子数与水所含的氢原子数相等,则该酒精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50% B.25% C.46% D.33.3% 5.一份2%的NaCl溶液蒸发掉4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0% ,则原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 A.1g B.2g C.5g D.8g 6.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该温度下,NaCl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为( ) A.20% B.26.5% C.25% D.30% (二)填空题: 1.配制360.0g 10%的盐酸,需要36%的盐酸(密度为1.18g/cm3)____毫升,水____毫升. 2.向90g10%的NaCl溶液中加入10gK2SO4搅拌至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 3.向40g5%的NaOH溶液中,加入60g10%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中NaOH质量分数为____. 4.右图是一瓶葡萄糖注射液标签,试根据给出的数据计算该溶液中含水____g,溶液的密度约为____g/cm3. (三)计算题: 1.为了给水果消毒,某同学要把30g15%的KMnO4溶液稀释成0.3%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2.将9gKNO3完全溶于21g水中,并将其均分为三份,计算:(1)取一份,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取一份,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需加入KNO3多少克?(3)取一份,欲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需加水多少克? 3.t℃时,4.8g镁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5%.求所用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 4.取22.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2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CaCO3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39.4g.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常温下,将18.9gKCl和K2CO3的混合物溶于149g水中,向其中加入36.5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g不饱和溶液.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将10g不纯的MgCl2样品(杂质不溶于水),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待样品中MgCl2全部溶解后过滤.将所得滤液与63.3g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8g白色沉淀. 求:(1)样品中MgCl2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7.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取铁粉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与某稀硫酸反应,所得数据如下: 甲 乙 丙 金属混合物质量(g) 10 10 20 稀硫酸质量(g) 10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得干燥固体质量(g) 2 2 12 计算:(1)金属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2)甲制得硫酸亚铁质量; (3)该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A 2.CD 3.A 4.C 5.A 6.D (二)填空题:1.84.7 260.0 2.9% 3.8% 4.237.5 1 (三)计算题:1.1470g 2.30% 7.5g 10g 3.20.4% 4.16.2% 5.10% 6.(1)9.5g (2)10g 7.(1)80% (2)21.7g (3)1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二) 【目的要求和知识重点】 1、初步记住化学研究的对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和物理性质的几个主要内容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并能判断一些易分辨的曲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能运用物质性质的概念判断哪些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4、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意义,了解实验注意事项 5、了解实验中所接触到的仪器,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和操作要求 6、练习和初步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懂得所以这样操作的原理,同时要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方法指导】 1、物质的两种类型的变化和物质的两种类型的性质是学习“绪言”的重点。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属性,如铁能生锈,木材不能;木材可燃,石头不能;镁带能燃烧,而水不能等等,同时这些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也各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它们各自内部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各自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变化形式。 两类变化和两类性质的比较: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特征 伴随的现象 实质 联系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外形,状态变化 物质的组成结构没有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 有时可解有发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一种或多种现象 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依据物质在交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这一最本质的特征,而不是依据变化时伴随发生的现象。只有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才能称为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比较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组成结构不需要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范围 通过实验表现出来 颜色、状态气味光泽密度,熔沸点,溶解性 2、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学好化学必须从做好实验,学好实验开始。 ①记住下列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形状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的使用范围操作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初中常用仪器有:试管、烧杯、酒精灯、烧瓶、胶头滴管、量筒、蒸发皿燃烧匙、漏斗、玻璃棒、药匙、镊子、水槽、托盘天平、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圈、铁夹)石棉网,坩埚钳。 根据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可按以下情况分类: (1)可用于受热的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燃烧匙。其中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直接受热,烧杯须垫上石棉网间接受热。 (2)用于称量和量取的仪器:托盘天平,量筒 (3)用于取药和夹持的仪器:取固体粉末或小晶粒状药品用药匙;取块状固体用镊子;取小量液体或逐滴加入液体时用胶头滴管。用于夹持的有试管夹,铁架台(附铁圈,铁夹),坩埚钳。 (4)其他仪器:漏斗,长颈漏斗,集气瓶,玻璃棒等。 ②基本操作的内容: (1)药品的取用:重点掌握固体粉末和块状固体装入试管的操作方法;液体药品的倾倒方法和胶头滴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注意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药品的味道,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气味。没有注明药品用量时,应取最少量: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品要盖满试管底部,药品取用后立即盖紧瓶塞,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外壁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既不成滴也不成股流下。 (3)物质的加热:能受热的仪器才可用于物质的加热。直接加热时,先使仪器均匀受热,给试管里的固体粉末加热时,药品应斜铺试管底部,若在加热过程中有水生成,则要注意加热前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给试管液体加热时,要注意液体的体积,试管的规格,试管的倾斜度试管夹夹持的位置,试管口的方向等问题。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4)在移取少量液体时,要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典型例题讲解】 例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加热后有气泡产生 B、蜡受热熔化 C、海水蒸发析出食盐晶体 D、白糖加热变黑 分析:根据物质的外形,状态有无变化,以及是否有某些现象发生,是可以作为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参考,但最科学的办法是通过实验来检验它是否生成了其他的物质,例如本题的选项A和C从表面看好象有其他物质生成,A有气体放出,C有食盐产生,但它们都不是水发生了变化,而是溶解在水中的空气的逸出和食盐析出而已。 选项B,蜡受热熔化,也只是状态变化,液态的蜡仍然是蜡,冷却后又成为固体蜡,本质未变,但选项D,白糖加热变黑,这种黑色物质已不是白糖,它既无甜味又不溶于水,已完全失去了白糖所具有的性质,它是炭所以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例2、在下列各物质的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酒精可以燃烧 B、白糖可溶于水 C、生石灰遇水能生成熟石灰 D、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锈 分析:“性质”与“变化”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比如:“木材能燃烧”是指木材具有这种化学性质(可燃烧)。“木材在燃烧”是指木材正在发生一种化学变化(燃烧),因此“变化”是物质性质的表现而“性质”是物质发生变化的根据。 以上五种情况都是告诉我们这些物质“可以”怎样或“能”怎样这都是物质所具有的性质,而不是正在发生的现象。选项A,由于酒精燃烧时,酒精发生了变化转变成水和二氧化碳,产生了其他物质,同时发光发热,选项C,生石灰遇水时转变为熟石灰,同时产生大量的热量,生石灰发生了化学变化。选项D,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成铁锈,铁锈与铁是完全不同的物质,所以这三项都是指化学性质,选项B,白糖可溶于水,属于溶解性,所以选项B属于物理性质。 例3、下列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手持试管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 C、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用手直接拿砝码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应垂直悬在容器上方,不能触及容器内壁 分析:给试管加热应用试管夹夹持;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个酒精灯易失火;手直接拿砝码会污染砝码或引起锈蚀而导致称量不准确,应该用镊子拿取;滴加液体时若滴管触及容器壁,容易弄脏滴管,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故该题选D。 阅读材料: 1、使用酒精灯的六个为什么? ①为什么常用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温度可达500°左右,适用于大多数实验的温度,而且无烟不污染受热器,移动方便。 ②灯体内酒精量为什么以灯体的2/3为最好? 如果注入酒精太多,移动时容易溅出来,或在燃着时受热膨胀而溢出来,但灯体内酒精太少,灯体空腔太大,其中充满了酒精蒸气,易于从灯芯空隙处进入的空气混合形成易爆炸的混合气体,在有风或移动酒精灯时,就可能引起爆炸。 ③酒精灯不使用时为什么要盖上灯帽。 酒精具有挥发性,这样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会使灯芯上留有酒精溶液里的水,下次再使用时就不容易点燃或燃烧不旺。 ④熄灭酒精灯后为什么要把灯帽重复盖一次? 为了防止冷却时,灯体内形成负压,把灯帽吸住,下次使用时不易打开。 ⑤怎样稳定酒精灯的火焰,并提高它的温度? 使用前用镊子将灯芯提高,剪平且分散开,以调节火焰的大小或宽度,也可制成筒形铜网罩(或铁网罩),放在灯头上,遇风时火焰既不会发生摆动,温度也得以提高。 ⑥碰倒酒精灯怎么办? 一旦溢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或覆盖砂土扑灭,绝对不能用水浇(因水能与酒精以任意比例混合反而扩大了着火面积)。 2、化学实验“八忌” ①忌实验目的不明确 ②忌仪器用途不清楚 ③忌观察实验不认真 ④忌操作不规范 ⑤忌动手不动脑 ⑥忌忽视安全 ⑦忌绘图潦草 ⑧忌实验报告词不达意。 3、怎样使用胶头滴管 吸液时用手指捏扁胶头,排出空气再插入液体中放松胶头吸取。吸液后,滴管要竖直向下并用中指和无名指夹住滴管的玻璃管上端。滴液时,用大拇指和食指挤压胶头,滴管的尖嘴要稍高于容器口,滴液完毕,将滴管中的液体排净,管内充满空气,再插入滴瓶中,以免管内存有液体腐蚀胶头。 【同步练习】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物质 B、实验 C、运动 D、物体 2、下列物质的变化:①汽油挥发 ②铜绿受热由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粉末 ③食物腐败 ④金属失去光泽 ⑤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⑥车胎充气过多而炸裂 ⑦电灯发光发热,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②③⑦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⑦ 3、下列物质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冰和水 B、铁和铁锈 C、镁和氧化镁 D、木材和木炭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 A、镁是银白色金属 B、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金属钠能用小刀切开 5、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制造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 ) A、制井盐,烧碱,盐酸 B、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C、制硫酸,氮肥 D、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 6、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应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 A、干电池中用碳棒作电报 B、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 C、煤燃烧放出热量用来发电 D、灯泡通电发光 7、加热 色碱式碳酸铜时,观察到固体颜色逐渐转变为 色,试管口有 生成,产生一种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的气体,证明是 气体。 8、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卫生球消失 B、白糖受热变成炭 C、铁生锈 D、铜铸成铜器 E、电灯发光 F、煤燃烧 9、把某种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金属就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该金属的物理性质有: ①硬度 ;②熔点 ③密度 ④颜色 该金属的化学性质有 10、填写下列空白 (1)液体药品经常盛放在 里,取用时,瓶塞应 在实验台上,试剂瓶口与试管口应 。若实际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应取 ml (2)实验室里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 性,有 性的药品,因此在使用时, 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 ,更不得尝 。 (3)把块状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先把容器 ,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 。 (4)用1/3,2/3,45°等数字填空: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持在距管口 处;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 (5)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几点:①绝对禁止向 添加酒精;②绝对禁止用 点燃另一酒精灯;③用完酒精灯,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 ;④万一酒精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灭。 (6)洗涤干净的试管应 插在 上晾干。 【练习答案】 1、A 2、C 3、A 4、A、D 5、B 6、C 7、绿 黑 液滴 浑浊,二氧化碳 8、A,D,E; B,C,F 9、小 低 比水小 银白色,与水反应 10、(1)细口试剂瓶,倒放 紧贴 1-2 (2)腐蚀 毒 不能用手 去闻药品的气味 药品的味道 (3)横放 缓缓竖立起来 (4)2/3 1/3 1/3 (5)燃着的酒精灯里,燃着的酒精灯 灯帽 嘴吹 湿抹布盖 (6)倒 试管架 化学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复习要点: 了解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的名称、性质、用途、药品的存放以及一些重要的实验基本操作。常见的仪器如试管、滴管、酒精灯、烧杯、量筒、集气瓶、漏斗、长颈漏斗、托盘天平、玻璃棒等;重要的实验基本操作如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药品的称量,酒精灯的使用与加热,仪器的洗涤,气体的验纯,仪器的连接与装配、溶液的配制,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溶解、过滤、蒸发等分离或提纯物质的实验操作方法等。 典型例题: 例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把浓硫酸慢慢倒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搅拌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保持水平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液滴飞溅,滴管紧贴试管内壁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时,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题目立意: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量筒、滴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答案D) 例2.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和操作有无错误,如果有,说明如何改正。 (题目立意:考查倒入液体并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及过滤、蒸发等操作) 例3.量取25ml液体,最好选用( ) A.10ml量筒 B.50ml量筒 C.20ml量筒 D.100ml量筒 (题目立意:考查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应选择精确度高,量取次数少的量筒。答案B) 例题4.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玻璃导管、橡皮导管、单孔橡皮塞、药匙13种实验用品,下列实验,不能进行的是(填序号)____和____。 (1)制取氧气 (2)粗盐的提纯 (3)氢气还原氧化铜 (4)用固体氢氧化钠配制100g30%的氢氧化钠溶液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对以上四个实验的装置和操作的掌握。答案②和④) 例5.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时,误将药品和砝码位置放颠倒了,待平衡时,称得药品质量读数为9.5g(1g以下用游码),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 ) A.9g B.10g C.8.5g D.8g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技能。答案C) 例6.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关于实验室里试剂正确存放方法。答案D)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ml,应选用的仪器是( ) ①量筒 ②酒精灯 ③玻璃棒 ④蒸发皿 ⑤烧杯 ⑥天平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⑥ D.①②③④ 2.下列实验操作或作法正确的是( ) A.用100ml量筒量取8.5ml的水 B.为了不造成浪费,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C.把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加热 D.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酒精灯 3.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得11.7g食盐 B.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盐酸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值为3.5 D.用托盘天平称得8.36g锌粒 4.下列可以采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程序将各组物质分离的是( ) A.硝酸钾和氯化钠 B.二氧化锰和氯化钾 C.酒精和水 D.氯化银和硫酸钡 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上称量 B.不慎将酸洒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去中和 C.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无人的方向 D.用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出砝码盒中 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减轻的是( ) A.固体碳酸钙 B.晶体碳酸钠 C.浓硫酸 D.氯化钠固体 7.除去混在白糖中的泥沙,需采用的正确操作是( ) A.溶解、过滤、蒸发 B.溶解、加热、结晶 C.溶解、蒸发、振荡 D.搅拌、溶解、称量 8.用指针向右摆动幅度小于向左摆动幅度的天平称量物体时,当天平达到平衡后,其读数与被称量物质的真实质量比较( ) A.偏小 B.偏大 C.相等 D.无法判断 9.某学生俯视量筒内液体读数为20ml,则实际液体体积为( )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无法判断 10.既可用于给液体加热,又可用于给固体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 A.试管 B.烧瓶 C.烧杯 D.蒸发皿 11.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是( ) A.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 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 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 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 二、填空题: 1.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都要使用的仪器是____,用量筒量取一定的体积液体时,除选用合适的量筒外还应该使用的仪器是____。 2.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最好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给酒精灯添加酒精时,灯内酒精体积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____。 3.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不能____或____。 4.下列实验操作都应该注意先后顺序,请在每小题的横线上填上“先”或“后”. (1)稀释浓硫酸时,往烧杯里____加浓硫酸,____加水. (2)实验室制取氧气,当集气瓶中集满氧气后,应____把导管移出水面,____撤去酒精灯.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完毕后,应____撤去氢气导管,____移走酒精灯. (4)在测定有机物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时,应____将气体通过足量的石灰水,____将气体通过干燥剂. 三、解答题 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生了下列情况。在空白处简要地写出由于实验操作而引起下述后果的原因。 (1)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炸裂。____。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____。 (3)盛有溶液的蒸发皿,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液滴飞溅。_____。 (4)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____。 (5)用洗净的仪器进行过滤操作时,滤纸未破损,经两次过滤后,滤液仍浑浊。____。 化学实验(二)气体的制备以及性质实验 复习要点: 主要是初中教材中常见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制备的原理、制取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收集装置以及杂质或尾气的处理装置),性质验证、实验现象、结论、操作规则的掌握。 典型例题: 例1.如下图,在实验室制氢气和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由于锌粒中混入了少量大理石,使产生的氢气中混入了少量二氧化碳,还有少量盐酸的酸雾及水蒸气。为了制得纯净、干燥的氢气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氢气中CO2、HCl可用通过NaOH溶液除去,少量水蒸气可通过浓H2SO4干燥剂除去。为实现以上实验要求,请回答: (1)在a~f各种装置中应选择的装置(填写符号代号)____。 (2)正确的连接顺序应是:(填写符号数字代号) 从左到右:( )接( );( )接( );( )接( )。 (3)为什么在停止加热时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才停止? (题目立意,考查制取氢气的正确实验装置的选择、除杂质的先后顺序、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顺序及其原因。答案(1)a、d、f、e(2)①接⑤;④接⑧;⑦接⑥(3)略。) 例2.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其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氨气能跟氧气起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在常温下氨气还能跟酸、CaCl2和CuSO4等物质起反应。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 1.实验室制取(不包括收集)氨气的装置,可选用制取____(H2或O2或CO2)的装置。其理由是____,收集氨气可用____法。 2.若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用____做干燥剂。 3.写出氨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4.将氨气溶于水制成氨水,应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___(填序号)。 A B C (题目立意:这是一道信息给予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解题能力。答案为 1.O2 反应物为固体与固体,且反应需加热 向下排空气法 2.氢氧化钠或碱石灰等 3. 4.A 例3.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装置图,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①、②序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 ②____ (2)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用____装置收集(写装置代号以下同) (3)实验室收集氢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和____。 (4)装置B是实验室制取____和____气体的发生装置。 (题目立意:掌握实验室制取O2、H2、CO2的反应装置) 例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A、B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测得两组数据(如下图所示)。请分析,选用的正确方法是____。推测出该有机物是由____元素组成,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实验过程中气体均全部吸收) 燃烧有机物的质量 实验方法 实验前后(1)-(4)装置质量 实验前 实验后 甲组 3.2g A (1)150g (1)154.6g (2)150g (2)153.4g 乙组 3.2g B (3)150g (3)153.6g (4)150g (4)154.4g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分清各装置的作用,是清思路正确计算。答案:B方法C、H、O,3:1:4) 例5.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煤所制得的水煤气,其主要成分是CO、H2,还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如用下列装置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CO和H2,试回答: (1)连接上述所有装置的正确顺序是(用甲、乙、丙、丁、戊填入方框内) 水煤气→□→□→□→□→□→点燃。 (2)气体经过丙、丁、戊装置都应从____进入。 (3)请说出各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甲_____ 乙____ 丙____ 丁____ 戊____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答案:丙、戊、甲、乙、丁,其它略)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既可用排水法又可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一组气体是( ) A.H2、O2 B.H2、CO2 C.CH4、H2 D.CH4、O2 2.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加热盛有氧化铜粉末的试管。(2)通入氢气。(3)撤去酒精灯。(4)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1)(2)(3)(4) B.(2)(1)(4)(3) C.(2)(1)(3)(4) D.(1)(2)(4)(3) 3.实验时出现以下情况,试从供选择的可能原因中,将正确的序号填入下表:实验时出现的情况:(1)铁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炸裂。(2)洗涤刚用过的蒸发皿,发现其炸裂。(3)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中水是紫红色。(4)氢气还原氧化铜后,部分铜又开始变黑。(5)实验室制取CO2时,大理石或石灰石表面刚开始时产生一会儿气泡,过一会就几乎无气泡产生。供选择的原因:(A)未经冷却(B)加入了稀硫酸(C)集气瓶底部未放水或沙子(D)气体发生器漏气(E)先撤灯后撤气体导气管(F)先撤氢气后撤灯(H)试管口未堵棉花 (1) (2) (3) (4) (5) 答案序号 4.在H2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导气管的位置,需要插入所用仪器底部的是( ) A.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B.排水法收集氢气 C.实验氢气可燃性 D.氢气还原氧化铜 二、填空题: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根据图回答: (1)标号为①、②的仪器名称是:①是____②是____ (2)容器(A)中盛放的块状药品是____,从仪器②中加入的液体药品是____。 (3)仪器①的下端管口必须插入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 (4)气体通过装有石蕊试液的(B)容器,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气体通过装有澄清石灰水的(C)容器可看到的是现象是____。 2.实验室制取甲烷的方法是: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药品,经研磨均匀混合后装入试管中,加热后产生甲烷气体。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极难溶于水,很容易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气体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填H2或O2)的气体发生装置。 (2)收集较纯的甲烷最好用____法。 (3)将上述混合物粉末装入试管中,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 (4)点燃甲烷前一定要先检验甲烷的____。 3.将N2、H2、CO、CO2的混合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浓硫酸、烧碱溶液,最后剩下的气体是____;若先通过烧碱溶液,然后再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和浓硫酸,则最后剩下的气体是____。(假设每一步都反应完全) 三、解答题: 1.如图所示,在试管和小气球中分别先加入稀盐酸和一种常见的固体物质,然后将气球中的固体物质倒入试管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气球胀大。请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气球中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至少答两种不同类型的物质)____。 (2)请用简单的实验方法,证明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 2.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用如下实验装置测定铜和氧化铜混合物中铜元素的含量,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为:a____ b____ (2)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C装置的作用为____ (4)测定方法:同学甲称量反应前后D装置中玻璃管及其固体物质的质量,同学乙称量反应前后E装置的质量验证同学甲的测定结果。已知D装置中铜和氧化铜混合物的质量为10g,经称量,反应前后E装置的质量分别为100.2g和102.0g,则同学乙测定的原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假设各装置中的反应或吸收都是完全的) (5)F装置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按同学乙的方法如不加F装置,会使实验结果____(填“偏低”或“偏高”)。 化学实验(三)物质的鉴别、分离、提纯 复习要点 重点掌握常见气体:O2、H2、CO2、CO等和常见离子:H+、OH-、、Cl-、等的鉴定方法.在混合物分离和提纯中,记住常见物质的溶解性,强化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并对复分解反应条件加深理解和应用. 典型例题 例1.不用其它试剂鉴别①Na2CO3②KCl③Zn(NO3)2④CuSO4四种溶液,先直接鉴别出一种,再逐一鉴别出其余物质,则鉴别的正确顺序是( ) A. 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①③④② (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根据特征颜色,再根据鉴别物质与其它物质反应中特征,正确分析.答案为B.) 例2.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2、CO、N2、CO2和水蒸气,把该混合气体依次通入足量的烧碱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澄清的石灰水和浓硫酸,最后剩余的气体是____. (题目立意:考查学生利用物质之间相互反应及其特性而除掉气体.答案N2) 例3.为了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试从A、B、C中选择所加试剂,再从①②③中选择操作方法,把正确序号填在空格内. 所加试剂:A.盐酸 B.硝酸银溶液 C.水 操作方法:①过滤 ②过滤、蒸发 ③过滤、洗涤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加的试剂 KNO3溶液 KCl溶液 Cu CuO (题目立意:考查根据化学反应原理来选择除杂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例4.硝酸钠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种杂质,为使三种物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提供的试剂是Na2CO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那么所加试剂顺序是①____②____③____ (题目立意:考查常见物质溶解性及复分解反应条件应用) 例5.现有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钠三种溶液,请你从中选择两种溶液,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要求:①选择试剂时,同类物质在鉴别中只能使用一次;②每次鉴别一步完成;③有微溶物生成的不按沉淀处理.请回答: (1)你认为鉴别方法最多的两种溶液是:____. (2)鉴别上述两种溶液,你所选择的试剂分别是:____. (3)填写用上述任意一种试剂鉴别这两种溶液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007年中考试题,考查酸、碱、盐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除去铜粉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铜,其主要操作过程是( ) A.在空气中燃烧 B.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过滤 C.加适量水、微热、过滤 D.加适量稀硫酸、微热、蒸发 2.下列括号中的物质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CaO中有少量CaCO3(盐酸) B.H2中有少量HCl(苛性钠溶液) C.FeSO4溶液中有少量CuSO4(铁粉) D.CO2中有少量CO(灼热的铜网) 3.鉴别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的方法是( ) A.使气体分别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C.使气体分别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D.使气体分别通过赤热的铜网 4.有五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它们分别是:①Ba(NO3)2②NaCl③KOH④CuSO4⑤K2SO4.如不用其它任何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则下列顺序合理的是( ) A. ④②③①⑤ B.④③⑤①② C.④①③⑤② D.①⑤④③② 5.在试管的内壁附着下列物质,用稀盐酸浸泡而不能除去的是( ) A.用足量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物质 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盛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D.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二、填空题 1.为鉴别硫酸钾、氢氧化钡、盐酸、氯化钾、氢氧化钾五种无色溶液,先加入一种试剂,鉴别出一种物质,并把未鉴别出的物质分为两组,再进行鉴别,填空回答:先加入一种____试剂就可以鉴别出____.把余下四种物质分成两组,甲组是____,乙组是____.在甲组中加入适量的____或____试剂就可以区别开来,在乙组中加入适量的____或____试剂就可以区别开来. 2.欲除去KCl溶液中的Ba(OH)2杂质,若只准加一种试剂,则这种试剂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要除去硝酸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硝酸钡和硝酸银杂质,而所加试剂只能是酸,据此,请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除何杂质 化学方程式 (1)加适量的____ 生成白色沉淀 (2)取第(1)步中过滤后的滤液加适量的____ 除去Ba(NO3)2 三、解答题 1.某氯化钠固体样品中含有少量杂质碳酸钠,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推断:加入的A溶液是____B溶液是____白色沉淀C是____. (2)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 2.在实验室中要除去细碎铜屑中的少量细碎铁屑,某学生设计两个方案 两个方案中较好的是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 你是否有更简单的方法,若有,请写出____. 化学实验(四)物质的推断 复习要点 重点掌握常见气体,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性质和酸、碱、盐等物质之间化学反应及其特征现象.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典型例题 例1.A、B是金属单质,F是非金属单质,C、D、E、G是氧化物,下图是它们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其中粗线方框里的物质是起始反应物,有的反应的其它产物已略去) (1)写出上图中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绿色粉末____;红色粉末的主要成分____. (2)写出反应①②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__ ____ 例2.某无色气体可能含有CO、CO2、H2、H2O(水蒸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如下处理(假定每次处理均完全反应) (1)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的固体混合物)时,气体体积变小. (2)通过赤热的氧化铜粉末时,粉末变为红色 (3)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时,粉末变为蓝色 (4)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时,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确定原气体中( ) A.一定含有CO、H2,至少含有H2O、CO2中的一种 B.一定含有H2O、CO,可能含有CO2、H2 C.一定含有CO、CO2,可能含有H2O、H2 D.一定含有CO2、H2O,可能含有H2、CO 例3.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Na2CO3、Na2SO4、CuSO4、NaCl的一种或几种,将此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向此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将沉淀滤出后放入稀盐酸中,沉淀全部溶解.同时生成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现象推断,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什么?一定不含什么?可能含有什么? 例4.有四瓶失去标签的溶液:硝酸钡、碳酸钠、盐酸、稀硫酸,为了鉴别它们做了下列溶液间的某些混合实验,其反应现象如下表. 顺序 编号 反应现象 ① A+B 有无色气体逸出 ② A+C 没有现象 ③ B+D 有无色气体逸出 由表推知(用化学式表示)A____ B____ C____ D____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用盐酸酸化了的Ba(NO3)2溶液,见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可确定( ) A.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 B.溶液中一定含有Ag+ C.溶液中一定含有离子 D.溶液中可能含有,也可能含有Ag+ 2.右图中甲、丙均为白色固体,符合下列变化要求的甲物质是( ) A.Fe2O3 B.CuO C.CaO D.K2O 3.某无色溶液由CaCl2、BaCl2、NaCl、Na2CO3四种化合物中的两种溶于水组成,若向此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则此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 A.BaCl2和Na2CO3 B.CaCl2和NaCl C.NaCl和Na2CO3 D.NaCl和BaCl2 4.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微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插入薄铁片,有气泡产生,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 C.不溶物中可能含有氧化铜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 5.在AgNO3、K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存在的阳离子可能是( ) A.Cu2+ B.只有Fe3+ C.只有Fe2+ D.K+、Fe2+ 6.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H+、Na+、Cl-、 B.Na+、K+、Cu2+、Cl- C.K+、Cl-、Mg2+、 D.Ag+、、Ca2+、Cl- 二、填空题: 1.某化合物1.6g,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3.6g水,关于该化合物的组成有以下推断:①一定含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O;④一定含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为1:2;⑥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 2.A、B、C、D等物质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存在如下转化关系:(1)A+B→C(2)C+D→B+E(3)A+D→B+E 其中物质B是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物质E是一种光亮的红色金属.根据上述反应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 B.____ C.____ D.____ E.____ 3.由三种可溶性正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有两种钾盐,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则原混合物一定含有一种正盐是(写化学式,以下同)____,另外两种盐可能是(有几种写几种)____和____;或____和___;或____和____. 4.含有少量杂质的某盐酸样品,经分析只含有H+、Cl-和 离子,则杂质的化学式为____,若测得溶液中Cl-和的个数比为20:1,则H+与Cl-的个数比为____. 三、解答题 1.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银、碳酸钠、氢氧化镁、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现做如下实验: ①将少量粉末放在烧杯中,加足量水,搅拌、静置、过滤,得无色溶液及白色沉淀;②向过滤所得沉淀中加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无气体产生;③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白色粉末中一定存在____;一定不存在____;可能存在____. 2.根据以下图推断(假设能发生反应的均反应完全) 用化学式回答:(1)E是____ D是____ C是____. (2)若B是水,则A是____. (3)若B是酸溶液,则A是____.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