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湖南考点精要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考点梳理中考语文湖南考点精要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专题三,议论文阅读,‎ 常见考点及方法指导。‎ 考点一,明确中心论点。‎ 典例剖析。‎ 例1:(2013年衡阳),18题: 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文段概括】‎ 一段引用苏轼的词引出“淡定”这个词。②段列举苏东坡和佛印的事例来总体论述古人淡定的情怀。③段论述淡定情怀在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的镇定态度。④段论述淡定情怀能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⑤段论述淡定情怀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⑥段论述淡定情怀在面对生死时的从容自若精神。⑦段号召修炼自己的淡定情怀。【思路归纳】首先由题干可得到信息: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能摘抄现成的语句,而是需要概括。概括可从分析文章段落的分论点开始,本文的分论点很明确,③④⑤⑥段的第一句就是每段的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淡定情怀在做人处事方面的表现。由此,可归纳出本文讲的是“淡定”和“人生(或为人处事)”的关系,再结合标题分析可得,“人生要有淡定情怀”。‎ ‎【答案】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或做人处世,要有淡定的情怀)。‎ 例2:(2013年张家界),18题: 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3分)。‎ ‎【文段概括】‎ 一段总论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了梦想变得更加精彩。②段论述梦想是用执着和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她固若金汤。③段梦想是永不凋谢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七色彩虹,她绚丽辉煌。④段论述梦想是用血泪和汗水酿成的琼浆,她历久弥香。⑤段例举郑渊洁、林肯、邰丽华三人的梦想带来的意义。⑥段为了梦想而努力吧,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思路归纳】通过文章各个段落内容以及各段内容及文章标题,可得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命因为梦想而精彩”。议论文,各个段落的分论点是从属于中心论点,是从不同角度深刻阐释中心论点的,从题干要求和所给的分数可初步判断此题的答题点有三个方面,本文的各个段落就是围绕“梦想”和“生命”而论述。回归文章,第一段明确点出: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变得更加精彩。接下来的第②③④段就讲了“梦想是……”,并用事例来论证,末尾句点明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是一个号召。可见答案对②③④段的首句进行概括提炼即可。‎ ‎【答案】 一,梦想是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铜墙铁壁;②,梦想是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七色彩虹;③,梦想是意志的血泪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每点1分)。‎ 方法指导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持的观点、态度,是一个表明是非态度的肯定陈述句。通常不用比喻、否定、反问、设问、疑问等句式。怎样准确找出中心论点呢?‎ ‎1.位置法。‎ ‎(一),从题目入手 ,捕捉文章中心论点。‎ 一,题目是一句话的即为观点。如例2 中“生命因梦想而精彩”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题目是中心论点有这样两个原则:a.该题目必须为肯定句;b.该题目必须为判断句。‎ ‎②,有的题目是由并列短语构成的,论点则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敬业与乐业”——“敬业与乐业的关系是什么?”文中回答二者关系的句子便是论点。(思考格式:标题+“的关系是什么”)‎ ‎③,有的题目是由偏正短语构成的,在题目上加“是什么”,文中回答的句子便是论点 。如“成功的秘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思考格式:标题+“是什么”)‎ ‎(2),从开头和结尾入手, 捕捉文章的“中心句”。‎ 论点在文章开头点出的,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论点在文章结尾点明的,大多有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往往先提出分论点,层层论述,在结尾处归纳出中心论点。‎ ‎(3),看中间,提炼论点。‎ 有的文章在中间提出中心论点。如《敬业与乐业》开篇先引用《礼记》《老子》中的“敬业乐群”“安其居、乐其业“,然后才引出中心论点: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通过论据反推论点。‎ 分析论据,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看它证明什么问题,肯定什么,支持什么,即可得出文章的论点。‎ ‎3.摘录法。‎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如:《怀疑与学问》中:中心论点:“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分论点一:怀疑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分论点②: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要明确: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 ‎4.辨思路。‎ 一般议论文的写作思路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即提出论述的对象,“分析问题”即对论述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证,“解决问题”即对全文进行总结,提出中心论点。由此可见,通过对议论文写作思路的分析,往往也能找到中心论点的“踪迹”。‎ ‎5.识结构。‎ 文章内容的不同,议论对象的不同,都会导致文章结构的变化。议论文常见的结构方式有“层进式”“并列式”“总分式”“对照式”等。一般说,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往往最后提出中心论点;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常常在总论部分提出中心论点;对照式的论证结构,中心论点经常在对照两方面的突出方面。‎ ‎6.认要素。‎ 这里所说的“要素”,指的是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与论证。通常情况下,论据不是论点,可以排除;论证不是论点,也可以排除;剩下的句子,如果是被全文证明、阐述的,那就是论点。‎ 注意:分清论题和论点:‎ ‎  论题:作者要议论的现象、问题、事实,没有任何褒贬感情倾向。它规定和限制了文章的论述范围和重点,不表明是否正确。‎ 论点: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褒贬感情倾向,即肯定或否定、赞扬或批判,论点中一定含有主语、谓语。‎ ‎【针对训练】(相关试题见127页《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1题,127页《“知入”与“知出”》1题,131页《人生的第二志愿》2题。)‎ 考点二 , 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 典例剖析。‎ 例:(2013年 岳阳),14题:第④,⑤,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文章摘选】‎ ‎④,今天就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⑤,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袄,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 ‎⑥,今天是拧开水龙头冲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 ‎【思路归纳】首先通过题干我们可以确定本题需要回答的是④,⑤,⑥共同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而不是分别回答,这点通过所给分值也可以判定应该答出共同的一个论证方法即可。再在原文中锁定这三段,通过阅读分析。分析时可抓关键词确定论证方法。“今天”“是”“一块砖”“棉袄”“清水”,把“今天”比作了这三种东西。由此,可知运用了比喻论证。最后分析比喻论证的作用,分析时要把比喻论证本身的作用和具体文意结合,比喻论证具有“生动、形象”的作用,这样比喻是为了突出“今天”对人的看似平凡却重要的意义。‎ ‎【答案】比喻论证,将今天比喻为砖块、棉袄和清水,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今天对于人生的重要的实际意义。‎ 方法指导 ‎1. 辨别论证方法,可从最常见的方法入手:‎ 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进行排除,这样可以快速确定且保证万无一失。 但要注意的是论证方法的运用不一定是单一的,有时是两种或几种方法兼用。包含文章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且鲜明地论证了论点的自然是主要的论证方法,反之则次之。在答题时要把握由主到次的答题顺序。‎ ‎2. 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如下:‎ 一、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文章列举了什么什么的事例,具体地有力地证明了什么什么的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2)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信服力。‎ ‎【答题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论点,进而证明了什么什么的中心论点,增加了权威性,增强了说服力。‎ ‎(3)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论证,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什么什么比作什么什么,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答题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作者把什么什么与什么什么对比,使之形成鲜明对照,突出强调了什么什么的论点。‎ ‎(5)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轶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轶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 ‎【答题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某某证明某某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读者往下读)。‎ 注意:在辨别文章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时,其中,举例论证比较好辨别。道理论证一般指引用了名人名言做论据。比喻论证指论证的语句采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对比论证一般需找出正反两方面的论述。‎ ‎【针对训练】(相关试题见132页《整洁就是纪律》4题,132页《奇情与俗情》2题。)‎ 考点三 ,论据分析。‎ 典例剖析。‎ ‎1.补充论据 例:(2012年邵阳),27题: 为了论证“这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作者用了多个具体事例,请你补充一则名言或格言、警句、俗语等作为道理论据。(2分)。‎ ‎【文章摘选】‎ 一格格是一位畅销书作家,她还做过演员、电台的节目主持人、广告模特等。有人问她:你怎么能做这么多事情呢?她回答:很简单,去做就可以啦。‎ ‎⑥……其实,如果真的去做了,就会发现,根本就没那么复杂嘛!关键是要迈出这一步,要去做,做了一切皆有可能,不做则什么都没有。‎ ‎⑦想起一家知名外企的面试题目:请喝可乐。……最后,面试官宣布了正确答案,并且告诉他们:你们真是一群复杂的人,而这个世界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最终,你的勇气、激情和行动力会被你们的复杂所消磨、所束缚、所扼杀,这就是为什么大人往往没有孩子勇敢、没有孩子有灵性的原因。‎ ‎【思路归纳】首先明确要补写的是个道理论据,再次根据题干的要求补写的道理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所例举的多个事例和文章的论点“这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复杂”展开。在充分理解这一论点的基础上,可通过文中已例举的事例分析,选择具有概括这些事例的名言、格言、警句或俗语等即可。同时注意所选的句子一定要具有权威性,不能断章取义,不可曲解句子原意。‎ ‎【答案】示例: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③、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胡绳)④、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2分)。‎ ‎2.论据作用 例:(2013年邵阳),28题:选文第一段中列举“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文章摘选】‎ 一、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思路归纳】首先阅读文章一段,回忆“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的事例,再分析列举这两个事例的目的,从文章以“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这一反话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在读者注意的前提下列举最近发生的这两个道德沦丧的例子佐证这句话,不仅令读者信服,同时也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而到第四句“但”作者笔锋一转,列举人间正能量作对比,不仅具有辩证的作用,更在对比中凸显人性中充满正能量这一观点 ‎【答案】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材料既是佐证又与下文人性的正能量形成对比。‎ 方法指导 论据有两大类,即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论据包括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人物事迹、史实、确实的数据等,可以写得概括些,也可以写得具体些;道理论据可以是名人名言、警句、格言、俗语、民谚,以及经过了事实证明是正确的道理、定义、公理等。补写论据是近两年全国比较常见的题目,要求比较宽泛,但补写的论据必须要典型、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要做好这类题,一定要多读书、多积累,平时还要善于观察生活。‎ 答题步骤:1.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选择补写的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所补写的论据形式及繁简、句式要与原有论据相似;陈述论据,确定要能证明论点;通读检查,避免失误。‎ ‎2.论据的作用。‎ 分析论据的作用一定要和论点联系起来。因为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故论据必须和论点一致。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只是我们在阅读时,要分析直接和间接证明作者的哪个观点。答题时往往要求答出直接证明的那个观点,这个观点未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答题格式】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所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的作用。‎ ‎3. 补写论据题:‎ ‎(1),判断清楚要补充的论据的类型:一,事实论据;②,道理论据;(2),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3),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或分论点的观点一致。如果是为文章补充事例论据,要求是:补充的论据必须是历史上名人的事例或当前的社会热点,且事例要真实、可靠。补写的事例论据必须与文章观点一致。如果补充的是道理论据,要引用具有权威性的名言警句、诗文名句或格言、俗语等。引用时要完整准确,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断章取义。‎ ‎【答题格式】补写道理论据就是要补写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语、公理、俗语或诗词等,补写事例论据一般为:人物 + 事例 + 简短评价。‎ ‎【针对训练】(相关试题见129页《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3题,131页《人生的第二志愿》3题。)‎ 考点四,论证思路及结构。‎ 典例剖析。‎ ‎1.论证思路 例:(2013年益阳), 20题: 请简要说说④的论证思路。(2分) 。‎ ‎【文章摘选】‎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为,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思路归纳】分析论证思路需要整体把握分析,本题只要求说出该段的,就要分析本段是怎样论述的。可以先把本段划分为几小层,说出每层的意思。本段可分为三层,一层先说挫折给人带来痛苦,接着语意转折,说挫折也可以给人带来的积极性的好处;再用贝佛里奇的话进一步论证挫折可以给人带来好处这一观点;最后总结出论点。‎ ‎【答案】先从反面点出挫折的消极性,再用转折句子点明挫折积极性,进而引用贝佛里奇的话进一步论证挫折积极的一面,段末归结论点“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2分)。‎ ‎2.论证结构 例:(2011年衡阳),19题: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结构?(2分)。‎ ‎【文章摘选】‎ ‎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知道了要储蓄,……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真情。这一储蓄会伴随他或她走过一生。……‎ ‎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 ‎ 爱情是一种幸福而艰苦的储蓄。……‎ ‎ 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 ‎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思路归纳】首先我们要先分析文章每段的内容,对文章进行结构划分。本文①段最后道出:人生,不也是储蓄吗?接下来②③④⑤段分别讲真情、友情、爱情、学识的储蓄。六段进行了总结。由此可看出一段是一部分,②、③、④、⑤段是并列的,可以划分为一部分,总结段⑥段是一部分,因为本文是总分总的结构。‎ ‎【答案】总——分——总(2分)。‎ 方法指导 ‎1.论证思路(过程),即先提出什么,再运用论据证明什么,最后得出什么结论。一般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证明中心论点。段落也基本上是这样的行文方式,来证明段落中包含的观点(或是分论点)。无论阐述全篇,还是段落论证思路,都要注意结合具体内容,不能笼统概括。‎ ‎2.议论文的结构初中阶段常见的有三种:一、“总——分——总”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归纳总结。②、“总——分”式,即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③、“分——总”式,即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先分几个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注意:‎ 一、分析论证思路或论证结构时,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等关键性的文字。‎ ‎②抓语言标志。如有“还有”“另外”这些词语为并列式;如有“不但”“而且”“首先”“其次”等词语为层进式。‎ ‎【针对训练】(相关试题见129页,《“知入”与“知出”》,2题)。‎ 考点五,揣摩词句段。‎ 典例剖析。‎ ‎1.语句作用 例:(2013年衡阳),19题: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2分)。‎ ‎【文章摘选】‎ ‎ 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思路归纳】通过题干“引用”两字可知这段是运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引用的内容不同具有不同的效果,此处引用古诗词是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再是从文段在文章的位置分析,这段是首段,词后又有作者的感悟,而下文都是围绕论题“淡定”分析,最后总结得出中心论点,因此,该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引出论点。引用的材料一般都是作为论据的,该段引用的是词作,因此是道理论据。‎ ‎【答案】一,引出论点。②,为论点作道理论据。③,增添文学趣味。‎ ‎2.赏析词句 ‎(1)词句能否删去 例:(2013张家界),20题:第②段中“当所有人都对他表示不屑、表示怀疑时……”一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文章摘选】‎ ‎②梦想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她固若金汤。……他用十三年的时间独自一人办一本杂志,为孩子们撰写童话故事。他就是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当所有人都对他表示不屑、表示怀疑时,他没有退却,依然坚定地固守最初的信念,只为了完成心中那个作家梦。终于,他用笔墨和汗水铸就了一篇又一篇经典的童话大作……‎ ‎【思路归纳】回答此类题一般先表明态度。“能”或者“不能”,要写出来。再结合语境具体分析。“所有人”表示的是全部的人,是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体现。最后要答出删去后意思的变化,此段如果删去“所有”就变成了是一部分人,效果就会受影响,不能很好地突出他的执着,也与实际不符。回答此类问题要抓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后用词鲜明、生动能表达感情色彩。‎ ‎【答案】不能,因为“所有”表示对他表示不屑、怀疑的人范围广,更能突出他的执着和韧劲。这体现的是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答题格式】不能,因为加点词……表示……,有……表达效果,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如果删去,就显得……。‎ ‎(2)词句理解 例:(2013年岳阳),15题:请结合选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 ‎【文章摘选】,‎ 一、人们都有期盼,即明媚有趣的生活只存在于未来。所以,我们不惜以抛弃今天的代价,去盼望那一天的到来。存在于未来的美好的一天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那是一份没有数额的存折,是一个没有日期的承诺,然而人们还是满怀信心地期盼着。‎ ‎【思路归纳】理解句子含义题,必须把句子放在所在段落的语境中,一般情况下其意思都与上下文紧密联系,如为尾段或尾句,可以回顾其上一段或上几句文字进行分析。这里使用了两个比喻句,首先将未来比喻成存折,但是没有数额;其次将未来比喻成承诺,却没有日期。表现未来拥有诱人魅力却是不能给予期望的,因为未来是不可确定,不可捉摸的。‎ ‎【答案】未来是没有数额的存折,未来是没有日期的承诺,用生动形象的手法,表现了未来的不确定和遥遥无期,不可捉摸,从反面论证今天最重要。(2分)。‎ 方法指导 ‎“揣摩词句”通常考查两大方面。其一,解说: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描述某些词句所指代的具体内容;解析凝练深刻、思想意蕴丰厚的句子的含义等。其二,品味: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品味词语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特点,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品析体会词句所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等;品析衔接过渡的句子或结论性的语句的作用等。议论文的“揣摩词句”也会涉及到这些方面。‎ ‎1. 语句作用 开头的作用:一,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②,提出论点。开头如果是故事,可以引发阅读兴趣,引出论点或论题,为论据来证明论点。‎ 中间段落的作用:承上启下 结尾的作用:一,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2. 重点词句赏析 议论文中的重点词句赏析,一般都涉及议论文的语言特色(准确、简明、严谨、概括性强)。主要有以下两种题型:‎ 题型一:某某词能否删除?说明理由。(常考词:几乎、常常、多数、将要等)‎ ‎【答题格式】不能,用了“某某”词,准确地论证了某某(论点),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议论文语言的特点);删掉“某某”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某某,显得太绝对化了(删掉后原文文意发生了不符合实际的变化)。‎ 题型二:简要分析这些加点词(画线句子)的含义或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某某”词(句子),用了什么什么的手法(表现手法),生动形象(表达效果)地论证了某某(论点)。‎ 注意:无论理解词意,还是把握句子内涵,都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分析。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针对训练】(相关试题见129页《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4题,130页《你拥有两个世界》4题。‎ 考点六,联系拓展运用。‎ 典例剖析,‎ ‎1. 结合实际谈理解 例:(2013年邵阳),29题:文章第②段写道:“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谈谈我们应该聚积和传递哪些“正能量”?(2分)‎ ‎【思路归纳】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问题要求,其次明确文中所说的“正能量”是什么,从选文“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结合文章的主旨和题干“把人做好了”“就有无穷的能量”这两点可知此题的答案只要从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从平凡点滴中做起这一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示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先做好自己,从平凡点滴小事做起,做到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互帮互助,与人友善相处,热爱生活,心怀责任,乐观坚强,将心中的爱回赠人间,让我们的微小力量如“微尘”积聚一样发挥巨大能量,在平凡的举动中发挥不平凡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2分)。‎ ‎2. 阅读启示 例:(2013年衡阳),21题: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 ‎【思路归纳】首先要理解文章所阐述的观点的特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一是紧扣文章中心论点:做人处世,要有淡定的情怀。二是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想。注意要语言简洁,从积极的方面作答。‎ ‎【答案】人生难免有起伏,在困难危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镇定地面对。失败和不如意时,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从容安详地思考与处理,不过分看重身外之物,不为身外之物所困,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怀。(2分)。‎ 方法指导 这类题目允许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强调个性化表述。比如:对作者某个观点的评析,考生答题时,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都可以,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就行,一般答题形式为“观点+理由”。‎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联系原文内容或论点。(2),要有明确的观点、确凿的论据。 (3),不要泛泛而谈,阐述理由时,要论据充分、典型,也就是理由恰当、全面。可以引用名言或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认识。(4),语言表达要体现议论文语言简洁、准确、严密、生动、鲜明等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一定要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写出真实的感悟。如果需要联系实际作答,原文切记不能丢掉。简要阐述原文的内容或具体句子中包含的观点,然后再结合实际作答。从考试要求来说,最好是结合学习生活,回答要积极、健康、向上。‎ ‎【针对训练】(相关试题见129页《人生没有迈不去的坎》4题, 130页《“知人”与“知出”》5题。‎ 聚焦湖南中考。‎ 一、(2013年邵阳 26~29题8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 让我们相信人性的正能量。‎ ‎ 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的美好,我们的人性也并不总是那么的高尚。“小悦悦事件”、“彭宇案”都曾经一度让人们感到道德的迷茫:为什么好人得不到好报,为什么周围都是冷漠的目光?于是,有人沮丧,有人彷徨,似乎人们已经找不到方向,似乎社会已经失去了力量。但张丽莉、王世伟等六位龙江英雄的事迹一次次告诉我们:世界的真相,并不是这样!社会也好,人性也罢,都有着像硬币一样的正反面,我们不要以为看到了一面就看到了答案,这个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有失望也有希望。而这光亮与希望,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 我们在报道中看到,当护士拉开窗帘,张丽莉看见照进病房的阳光,不禁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而在张丽莉、王世伟、荆百岁、谢尚威、高铁成、郭肖岐等人的身上,也让我们看到了同样的阳光,那是人性散发出来的希望光芒,也会让我们感叹世界的美好与生命的坚强。正如本报在27日推出的《发现黑龙江之美·大爱读本》对于六位英雄的解读,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热爱生活、与人为善、心怀责任、目标坚定、乐观坚强、平凡可爱的特质,这些都是人性在日常生活中最美好的微茫,而在危难时刻,便会转化成闪电一样的力量。诗人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个人。”但其实,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 ‎ ‎ 我们相信,无论人的本性原来怎样,但最终的方向一定是向善向上,而人性中最重要的品质,也一定是善良。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说:“善良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心怀善良的人,总是在播种阳光和雨露,医治人们心灵的创伤。同善良的人接触,智慧得到启迪,灵魂变得高尚,襟怀更加宽广。”而在前几天,著名教授易中天先生在来哈的讲座中,也一再强调,与其空谈信仰,不如坚守道德底线,而这底线的标准之一,就是恻隐之心,而恻隐之心的实质,就是善良。这种人性的善良,用易中天先生曾经的比方,“就是全人类都能输的O型血”,能够拯救道德的沦丧,能够温暖世道的寒凉。‎ ‎ 无论是英雄挺身而出的义举,还是民众爱心涌动的景象,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相信,只要社会中的“正能量”充足,就一定会形成道德与爱的强大气场。而人性的美好和善良,也最终一定能给这个世界带来无尽的力量,无尽的希望,像水融入着水,像光簇拥着光。‎ ‎——选自‎2012年5月30日“黑龙江新闻网”‎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相信人性的正能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怎样概括论点,显性论点可以采用定位查找法,显性论点的位置按照从前到后的排列顺序是:一、在文章标题;(2)、在正文开头第一句话;(3)、在正文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4)、在文章主体部分的开头;(5)、在主体部分,先做一定的论述,再提出中心论点;(6)、在文章结尾。隐性论点的概括:一、有分论点的,把分论点各项叠加起来,进行综合法概括;(2)、没分论点的,先找到论题,然后根据不同论题提出论点的角度和对应的方法进行概括;关注每一段的总结部分,从中找到关键的词(揭示人物行为本质、结果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词),进行组合概括。‎ ‎2. 为了论证中心论点,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辨析。文章第一段,以硬币的正反面类比“世界有黑暗,就有光亮”进行道理论证,要相信人性的正能量,第②段列举张丽莉的例子就是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第③段引用雨果和易中天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观点,全文开头列举“小悦悦”的反例和后面“张丽莉”等的正面例子进行对比,在对比中凸显观点。‎ ‎3. 选文第一段中列举“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些材料既是佐证又与下文人性的正能量形成对比。‎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举例论证的作用。文章以“必须承认,这个世界并不总是那么美好”开头,更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而在读者注意的前提下列举这两个道德沦丧的例子佐证这句话,不仅令读者信服,同时也引起读者极大的兴趣,而到第四句“但”作者笔锋一转,列举人间正能量作对比,不仅具有辩证的作用,更在对比中凸显出“人性中充满正能量”这一观点。‎ ‎4. 文章第②段写道:“能把人做好了,就是最大的英雄,就有无穷的能量。”请结合你的学习与生活,谈谈我们应该聚积和传递哪些“正能量”?(2分)。‎ ‎)示例: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先做好自己,从平凡点滴小事做起,做到孝顺父母,尊敬老师,互帮互助,与人友善相处,热爱生活,心怀责任,乐观坚强,将心中的爱回赠人间,让我们的微小力量如“微尘”积聚一样发挥巨大能量,在平凡的举动中发挥不平凡的作用。(意思对即可)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中联系生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解答此题时要注意问题要求,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续写,从题干“把人做好了”“就有无穷的能量”这两点可知此题的答案只要从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从平凡点滴中做起这一方面回答即可。‎ 二、(2013年衡阳18~21题8分),阅读下文,完成1~4题。‎ 难得淡定 ‎ 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 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沉浮,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 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资,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 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 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 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刑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 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 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2分)。‎ 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或做人处世,要有淡定的情怀)。‎ ‎【解析】此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把握。概括中心论点我们可以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为答案,也可以自己根据文中内容来归纳概括。这篇文章在标题、开头和文章中间就已经多次点明了中心论点:淡定。所以我们只需要在略微添加一些辅助词语即可。‎ 一、引出论点。二、为论点作道理论据。三、增添文学趣味。(任意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2分)‎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开头作用。作者在引用苏轼的词之后,紧接着说: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正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所以作用之一是引出中心论点;引用诗词名言,都属道理论证,所以作用之二是作为论点的道理论据;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较有影响,引用苏轼的词增添了文学趣味性,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3. 文章第④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论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把握。这篇文章结构脉络十分清晰,每一个分论点在段首都有一个中心句,因此第④段的中心句就是本段的开头一句。这就是这一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文段列举了冯异和甄宇的例子,这都是举例论证。‎ ‎4.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 论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的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论证方法的理解和把握。这篇文章结构脉络十分清晰,每一个分论点在段首都有一个中心句,因此第④段的中心句就是本段的开头一句。这就是这一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文段列举了冯异和甄宇的例子,这都是举例论证。‎ 三、(2013岳阳13~15题6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 今天最好。‎ ‎ 人们都有期盼,即明媚有趣的生活只存在于未来。所以,我们不惜以抛弃今天的代价,去盼望那一天的到来。存在于未来的美好的一天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那是一份没有数额的存折,是一个没有日期的承诺,然而人们还是满怀信心地期盼着。‎ ‎ 在生活哲学中,期盼明天和怀念旧日是一块金币的两个面。它们是一回事,只是图案不同。也许青年人更期盼明日,老年人更怀念昨天。人就是这么有意思,有时拿着时间这块金币,却不知翻转过来,把两面的图案都看一看。‎ ‎ 我想说的是,今天最重要。‎ ‎ 今天就是你搬来的一块砖,虽然朴素不足道,却垫起了你明天的一段高度。‎ ‎ 今天是一件披在身上的棉袄,虽然不够阔气,却能挡住寒气,使你明天不会感冒。‎ ‎ 今天是拧开水龙头冲出的清水,可以濯足,可以洗衣,可以变为香茶一杯。‎ ‎ 我现在后悔了,为许许多多的“今天”而后悔。我曾经有过许多灰暗的日子。我所说的灰暗日子,是指青少年时期的百无聊赖。在“文革”中,学校早就不上课了,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充裕的光阴,对我来说是一条浩远而无力泅渡的大河。多余的时光是一块块飞掷而来的石块,把人压得透不过气。在灰暗的日子中,灰暗的是人而不是日子。因为别人在那些日子中,曾有过辉煌。我曾拥有时间,却不知怎样支配时间。今天我想做很多事,但我没有时间。我深悔过去没有在某一个“今天”中完成。‎ ‎ 然而我悟出,生活的内容,既不能寄托于未来,也不可埋怨于旧日。我们所有的生活,只发生于“今天”。‎ ‎ 因而,今天永远是最美好的一天,也是唯一可以信赖的一天。今天即使是一个沮丧的日子,譬如阴雨连绵,诸事不遂,也是可庆幸的一天,因为这是你的“今天”。‎ ‎ 如果今天是好日子,更可加倍爱惜。原因在于它由过去的无数“今天”积累过来。今天划下你生命的一道刻痕,所以最好。‎ 当然,我们在不抛弃今天的基础上,依旧可以期待明天明媚有趣,因为对明天的向往会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 ‎(文/鲍尔吉·原野,有删改)。‎ ‎1.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今天最重要。‎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找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首先看题目,有些文章题目就是中心论点,本文题目不是中心论点。另外看文章的开头,有些文章在开头直接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这里的开头由人们寄希望于未来开端,之后却提出“我想说的是,今天最重要”,后面都是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展开论述,采用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来证明。‎ ‎2. 第④、⑤、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比喻论证,将今天比喻为砖块、棉袄和清水,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突出今天对于人生的重要的实际意义。‎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包括: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种。本文涉及了比喻论证,将今天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浅显易懂。需要讲清内容,并且说明比喻论证的作用。‎ ‎3. 请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2分)‎ 未来是没有数额的存折,未来是没有日期的承诺,用比喻论证的手法,表现了未来的不确定和遥遥无期,不可捉摸,从反面论证今天最重要。‎ ‎【解析】此题考查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这里用了两个比喻句,首先将未来比喻成存折,但是没有数额;其次将未来比喻成承诺,却没有日期。表现未来拥有诱人魅力却是不能给予期望的,因为未来是不能确定,不可捉摸的。‎ 四、(2013张家界18~21题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生命因为梦想而精彩。‎ ‎ 在人生的旅途中,梦想是最好的伙伴。如果说人生是一棵常青树,那么,梦想是浇灌它的清泉;如果说人生是一朵常开不败的鲜花,那么,梦想是照耀它的太阳。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变得更加精彩。‎ ‎ 梦想是用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她固若金汤。有这么一个人,小学三年级便被迫辍学,认识的汉字也不多。但是,他有一个常人看来无法实现的梦想——当一名童话作家。为此,他每天往返于家和图书馆之间,勤奋苦读,笔耕不辍。他用十三年的时间独自一人办一本杂志,为孩子们撰写童话故事。他就是著名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当所有人都对他表示不屑、表示怀疑时,他没有退却,依然坚定地固守最初的信念,只为了完成心中那个作家梦。终于,他用笔墨和汗水铸就了一篇又一篇经典的童话大作,他笔下的舒克与贝塔给了无数孩子童年的快乐,他成了当代最受欢迎的童话作家。郑渊洁的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 梦想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七色彩虹,她绚丽辉煌。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又有多少人能够面对挫折、仍然坚挺呢?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自小就十分好强,参加总统竞选多次,均以失败而告终,那段时间他几乎崩溃。有一天,他在窗户边看到初升的太阳,恍然大悟,决心振作起来,绝不放弃。因为,在他的心中,当一名伟大的总统造福一方,是他一生的梦想。正是这梦想激励着他,在一次次失败后重新崛起。他所做的一切,只为了心中那个总统梦。他成功了。在他的领导下,美国人民走向了更加自由、更加幸福的生活。林肯的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 ‎ 梦想是用意志的血泪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她历久弥香。在我心中有一个坚强的身影,她就是舞蹈家邰丽华。在她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现实!可是,她对于舞蹈有天生的热爱。她长大了,她渴望成为一名舞蹈家!没有音乐,她就用自己的心去伴奏,用自己的眼睛去感悟。每一次跳跃,每一次旋转,她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好几倍的辛苦,但她从不叫苦叫累,只是默默坚持着。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终于,她成功了。她的舞蹈《千手观音》震慑了所有人的眼睛。她用婀娜的舞姿征服了观众,征服了世界。邰丽华的生命因为有了梦想而精彩。‎ ‎ 郑渊洁的梦想,给了孩子们快乐美好的童年,也给自己的人生做了成功的诠释;林肯的梦想,给了美国人民自由幸福的生活,也给自己的能力作了全方位的证明;邰丽华的梦想,给了千千万万的人以美的感动,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健全和完整。‎ ‎ 为了梦想而努力吧,这样,你的人生会更加精彩!‎ ‎1. 纵观全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3分)。‎ 第一方面:永恒的执着和顽强的韧劲;第二方面: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第三方面:意志的血泪和拼搏的汗水。(每点1分)。‎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从第②至④段的段首中心句就可以找到答案,进行提炼概括即可。论述属于论证过程,位置都在论点提出之后,都有明显的说明论证角度的语言(梦想是……),只要找到这些标志性的语言概括就可以了,一般都是以中心句的形式呈现。‎ ‎2.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比喻论证,将梦想比喻为七色彩虹,形象生动地论证了梦想的美丽;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引用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名言,增加文章的文采,使论证更有吸引力;用了林肯屡败屡战最终成功的事例论证了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才能成就梦想,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此段使用了三种论证方法,第一种比喻论证最好判断,从“是”可以判断;从“七色彩虹”也可以判断。后两种论证方法结合在一起。解答此类问题要明确每种论证方法的特征,知道每种论证方法的基本作用,再结合语境来分析。‎ ‎3. 第②段中“当所有人都对他表示不屑、表示怀疑时……”一句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不能,因为“所有”表示对他表示不屑、怀疑的人范围广,甚至没有人相信他能成功,更能突出他的执着和韧劲。这体现的是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能力。“所有”表示的是全部的人,如果去掉了就变成了一部分,效果就会受影响,不能很好地突出他的执着。回答此类问题要抓住议论文的语言特点:一、准确性和严密性。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使用修辞后用词鲜明、生动,能表达感情色彩。‎ ‎4. 十五六岁,是生命的春天,一定播撒着许多希望、编织着许多梦想,请谈谈你青春的梦想。(50字左右)(3分)。‎ 示例: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能解除人们的病痛,虽然我现在还没有成为一名医学院的学生,但我一定会努力争取的。‎ ‎【解析】此题考查内容迁移能力。文章中论证了梦想的重要性,就是呼吁学生要有梦想,所以明确地写出自己的梦想,再写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或自己将会怎样为梦想努力,注意字数就可以了。回答此类问题不在于写什么梦想,而在于要写出明确的梦想,然后要写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五、(2013长沙16~18题8分),议论文阅读。‎ 磨难是最好的礼物。‎ 磨难使人进步。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能。在恶劣环境下,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在病痛之下,燧人氏“钻燧取火以化腥臊”;[甲]。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的智慧将无异于三岁孩童。长期生活在一帆风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淘汰不了劣者,筛选不出强者,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 磨难使人坚强。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被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假如一世顺利,遍地黄金随意拾取,那么这茬人及后代有可能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乙]。富贵温柔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病猫,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人之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尝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磨难使人超越。《史记》有言:“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丙]。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超越自我而成。磨难是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 阳光总在风雨后!我们对人生中的各种磨难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只要是不可摆脱的磨难,都来吧,我们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1.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2分)。‎ 中心论点: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本文的三个分论点很醒目——“磨难使人进步”“磨难使人坚强”“磨难使人超越”,由此可以归纳出本文写的是“磨难”和“人生”的内容,再结合题目“磨难是最好的礼物”,将二者结合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2. 根据文意,请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② 【乙】③ 【丙】一(2分)。‎ 一、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 ‎②、在饥饿之下,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③、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举例论证方法理解运用的能力。扣住中心句——各段首句来理解即可,一、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成就是卓越的,与分论点三相符,曹雪芹是文人,与“太史公”“杜甫”“吴敬梓”一脉相承,句式也与【丙】前的三句相似,所以一、应填在【丙】处;②、神农氏“制耒耜”促人类文明进步,论证了第一段论点,同时这一段列举的都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句子都带有引号,所以、二、应填在【甲】处;③、八旗子弟的例子是反面例子,论述了前言的“假如一世顺利,遍地黄金随意拾取,那么这茬人及后代有可能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所以③、应填在【乙】处。‎ ‎3. 根据文章内容在横线上填空。一,磨难诱发人类潜能,促使人类不断进化和发展②青苗受重压长得壮(4分)‎ 磨难使人进步正反对比正面:一,‎ 反面: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 化和发展。‎ 磨难使人坚强由事及人事:②‎ 人:人经历磨难更坚强。‎ 磨难使 人超越列举事例西伯侯、仲尼、屈原、左丘明、‎ 太史公、杜甫、吴敬梓等人的事例。 ‎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论证过程的理解和归纳。做题时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同时尽量与图示中已给内容统一,如②可以找到文中的原句“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再对照已给出的句子“人经历磨难更坚强”的句式概括为“青苗受重压长得壮”。‎ 全国真题精编。‎ 一、(2013年资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11分)。‎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 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 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色。”‎ 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失败了再爬起来,重振旗鼓。古今中外,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自信、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 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有放弃、不可能、没希望等字眼。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人生的路还长,凡事需要靠自己。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1. 选文作者论述的观点是 “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或“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 ‎【解析】此题考查辨析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议论文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含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也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中心论点“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2分)。‎ ‎2. 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能作本文道理论据的名言警语。(2分)。‎ 示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补充道理论据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必须先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然后根据中心论点来补写相关道理论据“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 ‎3. 文中叙述林肯先生平静地面对别人的羞辱,其作用是什么?(2分)。‎ 示例:作者选用这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一中心论点。说明人生处处有坎坷,只要你有勇气面对,再多的坎都能迈过。(能联系原文揭示该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论据的作用。这种题的回答格式:论据类型(判断)+证明(说明)什么(观点、论点)即可。文中所用的是“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一中心论点。‎ ‎4. 体会下面这句话在选文论证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 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 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俗地阐释了“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道理。(指出论证方法、答出作用各1分。)。‎ ‎【解析】此题考查辨识论证方法和简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必须辨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即判别是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中的哪一个。再结合语段分析,该句运用了比喻论证,证明了什么。即通俗地论证了“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5. 有人说当今社会部分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当然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请联系当前中学生实际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3分)。‎ 示例:当今社会的确有一部分中学生常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就变得固执、任性,以致轻生,就是心理素质比蛋壳还要脆弱。这么脆弱的承受力,我们怎么能经得住漫漫人生中的狂风暴雨?文中林肯成功的事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能抓住现象,扣住选文内容谈感受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联想拓展并创意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将文章中心论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有创意的表达,注意语言的简洁明了。此题要抓住,“蛋壳心理”的现象,紧扣选文“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中心论点或者林肯的事例谈感受即可。‎ 二、(2013年兰州),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18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 怎样读书才能取得效果?经验表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南宋学者陈善云:“读书须知出入法。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 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 在阅读中怎样“入”呢?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朱熹认为:“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 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何故?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 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 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于是,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 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既能 “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解析】此题考查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提取。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位于文章开头或结尾,如在中间,会以承上启下的句子出现。解答此题,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有对文章中心论点进行表述的句子,提取即可。‎ ‎2. 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4分)。‎ 首先提出中心论点,(1分),再从“入”与“出”两方面分别分析论证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2分)。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1分)。‎ ‎【解析】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答题时要先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各段大意及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然后再具体分析。‎ ‎3. 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请说明理由。(5分)。‎ ‎ 叶圣陶认为:“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与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的观点,(2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据的分析运用。答题时,要先判断材料属于哪种论据,能证明什么观点,然后在文中找到符合的论点即可。‎ ‎4. 第⑤段加点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3分)。‎ 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解析】此题考查对指示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这”、“这些”等指示代词指代的内容位于其紧挨着的上下文。答题时先找出这些语句,然后进行替代,看是否符合原文。‎ ‎5. 读了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感悟联想。(3分)。‎ 示例: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如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开始并不明白 “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这两个细节有何用意,后来经过反复思考,终于体会到这是作者以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表达内心的浓重哀愁。这也证实了一句俗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抓住了主题1分,有实例2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生活实例补充论据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要根据主题调动生活积累搜集论据,其次,要采用总分式的结构组织简洁的语言答题。‎ 三、(2013年重庆A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9分)‎ 你永远拥有两个世界。‎ 游宇明。‎ ‎ 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你已经掌握的世界,比如你现在从事的职业、你目前所处的地位、你当下的亲人朋友……心中的世界是你未曾掌握却时刻梦想获得的世界,比如你希望从事的事业、你渴望获取的财富、你渴盼争得的荣誉、你企望得到的人际关系……这两个世界构成了一个人的现在和未来,容纳了你所有的心血和汗水。‎ ‎ 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手中的世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存在,它可以让你呼吸、给你温情。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人有一点与动物不同,那就是,人是为梦想活着的。没有梦想,人就没有朝气,就不会想方设法开发生命的种种潜能,就可能终生碌碌无为。心中的世界就像一座我们从来没有走进去的山,里面藏满了无数价值连城的珍宝;就像一条我们从来不曾趟过的河,里面充满着迷人的波涛。手中的世界只是我们走向心中的世界的一个基地,却不是我们停步的理由。 ‎ ‎ 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 ‎ 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能够创造某个辉煌、抵达某种高度的心理素质。人先要相信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过于自卑的人很难实现生命的辉煌。 ‎ ‎ 世界总是多向度的,生活中有阳光、云霞,也会有风雨、泥泞。抵达过心中的世界的人,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鲁迅先生一生的创作成就够高了吧,可他在民国教育部做公务员时,曾因支持学生运动,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开除过;写《哈利·波特》的乔安妮·凯瑟林·罗琳现在够出名了吧,但她曾经离婚之后又碰上失业,最穷窘的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成问题。这两个人后来之所以能够走向美丽的心中的世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面对失败,一般人会想,我这人太笨,注定干不成这个事,干脆算了吧;向往心中的世界的人则认为,我这么聪明,眼前这点困难算什么,换个方向再试几次,我就不信突破不了。结果,他们真的取得了成功。 ‎ ‎ 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人固然要有梦想,然而,如果你缺少抵达梦想的起码的才华,梦想再多也是废纸。‎ ‎ 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自信、忍耐力提供的是河床,才华是实现河流流动的势能——没有河床,河流自然流得不那么痛快;没有势能,河流根本就流不起来。 ‎ ‎ 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但生活无时不在告诉我们: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选自《新时文·触摸思想的力量》)‎ ‎1. 本文鲜明地提出了“人永远拥有两个世界”这一观点,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两个世界?(4分)。‎ 人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2分),更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2分)。‎ ‎【解析】此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或“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怎样对待”,同时抓住文章中心句,如第①段第一句“任何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第②段第一句和第二句“人无疑应该善待手中的世界”“但人永远不能放弃心中的世界”便能得出答案。‎ ‎2. 在作者看来,要想走向心中的世界,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3分)。‎ 应具备三个条件:自信;忍耐力;才华。(每点1分,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概括文章分论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抓住文章段落的中心句和关键句,即第③段“我们想走向心中的世界,需要带几个伴侣上路”,第④段的“第一个伴侣是自信”,第⑤段“是因为他们得到了忍耐力这个好伴侣”,第⑥段的“我们还应该极力地培育自己的才华”,第⑦段的“自信、忍耐力与才华的关系,好比一条河的奔流”。对这些内容加以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3. 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一)、在只有手中的世界的时候,(人)无不遭逢过靠山山崩、靠水水流的日子。‎ ‎(一)、指人生中会经历到的挫折、坎坷、磨难。(2分)。‎ ‎(2)、没有一个人不想踏平手中的世界的围栏,拥抱花红柳绿的心中的世界。‎ ‎(2)、指走向心中世界的障碍、束缚、羁绊。(2分)。‎ ‎4.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4分)。‎ 心中的世界不是高蹈于云端的极乐福地,它其实是一个人在手中的世界里不断出发、抵达的结果。‎ 心中的世界绝不是虚幻缥渺的,而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2分),它是不断追求才能实现的目标。(2分)。‎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解答此题时,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上文讲人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手中的世界,即现实世界,一个是心中的世界,即人生的理想追求,讲了人们要怎样走向心中的世界,怎样追求人生的理想,本段即点题总结,因此该句仍是讲怎样追求心中的世界。二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把握其修辞手法,理解其象征意义。“高蹈于云端”比喻虚幻缥渺、不切实际,“手中的世界”指现实世界,即现实基础,由此不难理解该句的重要含义。‎ ‎5. 下列两句名言,哪个更适合作为第④段的道理论据?为什么?(4分)。‎ ‎5(1)、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 ‎——培根 ‎(一)、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拿破仑 第(1),句更适合作为道理论据。(2分),因为培根的话强调的是自信的重要性,更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论点与论据的理解分析。解答此题时,一要抓住第④段的观点“第一个伴侣是自信”,讲自信对实现人生未来理想的重要意义;二要理解分析两句名言的真正含义。培根名言中“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突出了创造人生奇迹、实现人生未来理想即追求“心中的世界”需要自信,而拿破仑名言中,“人多不足以依赖”,讲不要依靠外力或他人,“生存只有靠自己”强调要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而自信是指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完成某项任务、做好某项工作、获得某种成功。‎ 相关信息链接:北达教育|百度百科|百度贴吧 北达教育学校简介 北达教育总部位于北京大学校内,分校遍及北京各城区40多所,多年来被家长认可的教育机构,法制晚报曾报道:是什么让北达教育成为京城良好口碑课外辅导品牌?为此北达教育被法制晚报评为:公众最信赖知名教育品牌!曾多次被新浪网,中国网评为课外绿色发展机构!北达教育旗下北京中考网(www.beijing518.com)为北京咨询;报考;体育咨询;体检;填报志愿等综合门户网站,论坛在线人数已超35896位。‎ 开课背景:针对每年京籍外地回京家长求学难现状特开设2014年外地回京全日制班,以满足外地回京考生尽快适应北京中考考点、难点及最新中考动态等。同时针对北京公立中学班级人数过多、成绩层次不同、部分潜力学生成为学校忽视对象等,也可以报名。‎ 教学大纲:以2014年北京中考《考试说明》为风向标,兼顾每个考点,详细讲解重点难点。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中考思维、答题思路、考试技巧等知识的传授。‎ 授课讲义:各科老师总结多年北京中考经验整理编排出独家讲义、习题,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中考考点设置难易程度,目的性强,阶段性提高。‎ 办学成绩:13年的中考培优经历,有多年辅导中考经验的优秀教师,上千位优秀学员的坚定选择,成就了北达教育。‎ 教学效果:学生的努力,专业老师辅导,共同创造中考辉煌!‎ 外辅导部 北达教育初高中课外辅导部是专门从事初、高中特别是中考、高考考试成功等教学辅导、学习方法研究的机构。办学来该校成功举办多年初中高中假期(暑假、寒假)辅导班、初中高中(春季、秋季)周末班、中考高考复读班、中考高考考前冲刺班中考高考(压题)串讲班、家教一对一。‎ 北达教育学校中学部以中考高考成功为中心,以突破学生学习瓶颈,提高学生成绩获得考试成功为宗旨,坚持诚信教学,育人为本,积极打造北达教育知名品牌,多年来经过全体教职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现在已发展成为北京实力最大、师资精良、教学过硬、口碑良好、学生成绩在短期提高成绩最快的专业化中学生教学辅导学校。‎ 北京高考网|北京中考网|论坛|QQ群|新浪微博 联系电话:400-668-7882‎ ‎★2014中考,春季高频考点冲刺班、五一串讲班、中考压题班、‎ 报名已启动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办学成绩 北达教育 ‎2011年人数 ‎2012年人数 ‎2013年人数 ‎2014年人数目标 中考状元 ‎5‎ ‎8‎ ‎10‎ ‎12‎ 单科满分 ‎102‎ ‎159‎ ‎159‎ ‎240‎ ‎560分以上 ‎6‎ ‎12‎ ‎29‎ ‎41‎ ‎555分以上 ‎12‎ ‎35‎ ‎68‎ ‎120‎ ‎550分以上 ‎26‎ ‎31‎ ‎135‎ ‎235‎ ‎540分以上 ‎266‎ ‎358‎ ‎658‎ ‎858‎ ‎530分以上 ‎498‎ ‎562‎ ‎1231‎ ‎1438‎ 重点中学入学率 ‎96%‎ ‎97%‎ ‎97%‎ ‎98%‎ 门户网站 ‎ 北达教育是北京中考网、北京高考网、北京小学奥数网的合法拥有者和创办者,现已发展成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知名的中小学门户网站,北达教育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权威的中小学门户网站和最大的中高考网络信息中心。‎ 北达教育校区 北京大学校内教室 西直门校区 东直门东方银座写字楼K 亚运村校区 北京大学北大资源东楼层 玉泉路校区 北京大学北大资源东楼 牛栏山一中 公主坟天行建大厦校区 丰台中校区 北京师范大学校区 北大地校区 北京大学万柳校区 天通苑校区 崇文新成文化大厦 回龙观校区 朝阳八十中校区 九棵树校区 惠新东桥校区 望京校区 西单小学校区 双井校区 联合大学校区 管庄校区 清河小营校区 人大校区 四季青校区 上地校区 五道口校区 劲松校区 航天桥校区 长城大厦 三元桥校区 方庄校区 灯市口校区 古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