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练习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现代文练习题

初中语文现代文练习题作者:tuotuoafa  2008-11-0908:58星期日晴  (一)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①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②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③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④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里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⑤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但我却犯起了踌躇,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古旧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屋子里一阵凝固般地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⑧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⑦\n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⑧父亲,回去吧。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木讷()②炊烟袅袅()  ⑧掸去()④濒于绝望()  2.“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句中,将“我的”去掉是否不影响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父亲“木讷”,这里除了有性格的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在初中课本中接触过一个“类似”的人物,“仿佛石像一般”“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这个人物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第②段中哪处体现了“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干活,是“我”的粗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两次表现父亲的“小”,一次是“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一个小黑点”,一次是“父亲显得那么瘦小”,“一点也不起眼”,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第⑤段中哪些文字说明了“我”的“踌躇”和开口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既然“艰难地开口”了,为什么还要“突然想骂自己”呢?“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为“父亲”什么?为“自己”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怎样理解“母亲停止了纳鞋,屋里一阵凝固般地寂寞”,“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  屋内又沉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怎样理解第①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给家里写信”,“我答应了声”;第⑦段中父亲说的“到学校好好考”,“我使劲点点头”。  “我”的“反应”互换位置是否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    (二)礼\n物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了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艺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地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  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流泪。  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情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门前三五步    ①门前三五步是他的活动范围。他渴望着能到远一些的地方去。可是,他用板凳走路。    ②十岁的时候,一天,姐姐和她的同学要去春游。他倚在床上,瞪大了眼睛,叨念着:“姐姐,我也想去。”声音很低,姐姐却听见了。四目相视,他畏怯地躲开了姐姐的眼睛,低下头,像是做了什么错事,两只手在胸前绞呀扭呀。姐姐噙着泪,满足了他。这是他记忆中唯一的一次“远足”。    ③看着人们骑着自行车去上班,看着人们飞跑着去追那将要起动的汽车,他的心,常常被那无可奈何的凄楚浸得发酸。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但是,能力赶不上欲望的悲哀,每一次都那么深深地刺痛着他的心。    ④修鞋的摊子摆在门口,他默默地守着它。垂着眼皮,悄悄地看着行人们的腿和脚。腿,脚,一双,又一双,健壮,有力。他多想也有这样的一双腿和脚呀!“哪怕只有一天,不,半天也够了。”他想。    ⑤“师傅,给钉个后跟。”“谢谢您了,师傅。”是啊,一开口,人家就叫“师傅”。“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    ⑥\n呼啦啦,一群青年围了上来。是附近工厂的工人们。他认识他们。每天,他用那双呆滞的眼睛,迎他们来,送他们走。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    ⑦“喂,师傅,我们的鞋都钉后跟。要皮的。”为首的坐在他面前的马扎上。捏住板凳的手松开了,他看见的是微笑。    ⑧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儿,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    ⑨最后一只鞋修好,青年们一涌而上。所有家什,眨眼间搬进了屋里。“干什么?你们干什么?”他张大了眼睛。“没什么,师傅,您也该有个星期日了。上公园,怎么样?”哦,原来如此!他又垂下眼皮:“我是个残废。”“今天我们过团日。”答非所问。    ⑩  他“登”上了万春亭。天,地,万物,这世界可真大,真美!他觉得自己要飞起来了。今天他又坐在这儿了,深情地望着行人们的腿和脚。他的活动范围,还是门前的三五步。      1.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的心理、行动描写各表现了身有残疾的“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1)第⑤段的“‘要是知道了我站不起来,还会这么叫吗?’这么想着,他用围裙把双腿盖得严严实实的”。表现了“他”的____  ___。    (2)第⑥段的“他紧张地抓住身边的板凳,要是来寻开心的,他准备干一场”。表现了“他”的_______  __。    (3)第⑧段的“三个小时,他做了平时一天的活。收钱的时候,他额上挂满了汗珠,手都禁不住微微发抖了”。表现了“他”的_____  ____。    2.小说写了附近工厂的青年工人们和“他”之间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青年工人们是从哪两个方面关心残疾人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姐姐是满足他的要求带“他”去春游。青年工人是热情邀请“他”一同过团日。从“他要去”到“要他去”,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小说中两个画线的句子写的都是“他”看行人的腿和脚,为什么前面是“垂着眼皮”、“悄悄地看”,后面是“深情地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偷偷地,他用力撑着板凳,想站起来,去跑、去跳,去追赶生活的节奏。”句子中接连用了三个“去”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n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盏油灯  生日这一天,我又点燃了这盏灯,一盏极普通又极不普通的小油灯。  一个洗得透明的墨水瓶,瓶盖上加放着一块乾隆年间的长钱,一根鸡肠线从钱眼中穿过,在通往钱眼处的肠线上包了一块用空的牙膏皮,粗细与线眼相宜,在瓶里添上煤油或柴油,灯就可以点燃了。  随着摇曳的灯光,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令人魂牵梦萦的往事之中。  30年前,5岁的我随当教师的母亲住在山区一个小学校里。这里山青水秀,但很贫瘠,没有电灯,家家户户都用自制的洋油灯。晚自习的时候,学生们便点燃起一盏盏大小不一的油灯,暗淡的光环辉映出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几十盏汇集在一起,宛如一片星星。  尚不谙世,我便开始学着做油灯,但总也做不好,还弄得满手油墨污垢。钟情和好奇驱使我悄悄拿了临窗口坐着的那位小姐姐的油灯,倒掉瓶里几近枯竭的油,用一块塑料布包好,藏在贴身的背心里。  夜深了,妈妈批改完作业,在昏暗的油灯下做油灯。我问妈妈;是给三儿做的吗?妈妈说;你还小,我是给班上的女学生巧巧做的,她的油灯不知被哪个淘气鬼拿去了,哭得好伤心。  我的心咯噔一下,手不由自主地捏住了那盏不属于我的油灯。  当妈妈看见我用渗着汗水的小手摸出那盏油灯时,一向慈祥的脸上显露出一丝令我陌生的表情,右手也随着高高举起。但妈妈的手并没有落下来,她可能已从我滑落的泪珠中看到了悔恨和委屈,看到了我本善良。  清晨,妈妈叫醒我,送给我这盏属于我的小油灯,并嘱咐我后来才渐渐明白的几句话。妈妈说;有了灯,就没有了黑暗,没有了恐惧;有了灯,就不会走错道儿,干错事儿。  17岁那年我投笔从戎到塞外,临行前我带着亲人的嘱托,油灯伴我上路,伴我远行。在那风沙肆虐的北疆,油灯与我相厮守,为我驱散寒冷,消除寂寞,打发无聊。  在提干不久,我又奉命到了硝烟弥漫的老山前线。猫耳洞里油灯骤然亮起,毒蛇、蝎子、山蚂蟥便仓皇逃离。油灯为我驱走死亡的阴影,伴我凯旋。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觉到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  我曾涉足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我丢不下那盏与我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小油灯。我愿用躯体作瓶,血液作油,筋骨作捻,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     1.作者在第一段说他这盏灯“极普通”又“极不普通”。  (1)说这盏灯“极普通”是因为(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这盏灯“极不普通”是因为(不超过2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划线部分是对教室里油灯的描写,其作用是(不超过18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令我陌生的表情”,为什么不直接说,而要这样说?(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油灯已经溶进了我的生命”的意思是(不超过1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A.开头写“生日”这天晚上点燃这盏小油灯,是为了与“妈妈送的”及“油灯已溶进我的生命”相照应。  B.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油灯的光明正大、勇敢无畏的优秀品质。  C.本文是一篇记叙性的散文,主要采用了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D.本文也可以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小油灯成了我的象征。  E.妈妈送我小油灯时嘱咐我的话,是教育我要保存好这盏灯,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做人。  F.“我不曾留恋,更不曾沉迷”,反衬了小油灯在我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    (五)生日\n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叫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哞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吸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1.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__妻子:______________  6.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①\n那时候我很小,独自去离家有20分钟路程的电影院看电影。看完电影出来,我迷路了。这时华灯初上。不知是恐惧还是A  (xiūsè),我不敢去问任何人,忍不住嘤嘤地哭了起来。  ②这时走过来一对夫妇,那穿着薄呢大衣的女人低头拉住我的手轻声问道:“怎么了,小姑娘?”我大哭起来,告诉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那女人随即轻轻摸了摸我的头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找找,好吗?”她又俯身拉起了我的手,我在黑暗中感觉着她手的温暖。  ③原来我离家并不远。那对善良的夫妇将我轻轻一送,就送到了我母亲的身边。  ④我破涕为笑的时候,他们向我微笑一下,转身离去了。夜色笼罩了他们修挺笔直的身影,我手心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  ⑤几十个寒冬酷暑过去了,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但他们留给我的温暖,仍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中。  ⑥十几岁时的我常独自一个人去粮店买粮。那一次,我努力将一袋粮背到我单薄的肩上。可我却没有将它背上去。咬着牙,较着劲,试了一次又一次,始终差那么一点儿,我无望地站在这一袋粮食前。  ⑦我决定再试一次,忽然粮袋顺利地上了肩。我B  (chàyì)地转过头,发现一双苍老而虬筋毕露的手正托住我的粮袋,一双同样苍老却充制爱的眼睛在亲切地注视着我。给了我这一把力气的竟是一个已经没有多少力气的老人。那力气化作一股暖流汩汩地流进我的心里。  ⑧一次,我生病在床,心绪异常烦躁,嘴唇干裂出一层白皮。突然听见“啪”的一声脆响,什么东西摔碎了。我恼怒地大喊起来:“娇娇,你又在淘气!你能不能让人安静一下?你真太不懂事了。”屋内静了半晌,才见女儿怯怯地走到我身边嗫嚅着说:“妈妈,我看你嘴大干了,想给你倒点热水喝,我不是故意弄碎杯子的,你别生气好吗?”我一下子把女儿那溢满莹莹泪水的眼睛紧紧地吻住了。我吮吸着女儿的泪,暖暖的,有点咸。  ⑨人的一生可能经历过许多喜怒哀乐,但最能拨动你心弦的却可能是那一次次温暖轻柔的抚摸。它就像那C  (páihuái)在你周围的微风和细雨,让你体味着人生的温暖。  ⑩这温暖的感觉浸润我的心许久了,我常被它逼得扪心自问:你曾向迷路者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吗?你给了对你也许并不重要,但却是别人所急需的一把力了吗?你能谅解和宽容那些无意中伤害了你的人吗?只要感觉到那一丝丝温暖存在,人生就会轻松多了。能够给人以这种温暖,我想快乐一定会更大些。  (作者孙苏,本文选用时有删改)     1.(3分)根据拼音写出文中括号处应填人的词语。  A.xiūsè()Bchàyì()Cpáihuái()  2.(3分)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给本文加一个标题:\n(限四个字)。  4.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  “爱幻想的我从此被幻想折磨着:当我所崇拜的老师在课堂上严厉而关切地注视我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温和的女医生轻揉我疼痛难忍的身体的时候,我想,会是她吗?当我羡慕地望着一对对和谐、美丽、善良的夫妇的时候,我想,会是他们吗?”  (1)(3分)这段话的恰当位置应在哪两个自然段之间?依据是什么?  答:恰当位置在第________自然段与第________自然段之间。依据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分)这段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分)扣紧“浸润”和“逼”这两个词语,简要分析第⑩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你震撼我的心灵  ①我一直希望你知道,你曾经是我教过的,最令我头疼的一名学生。一年前,你刚刚转到我的班里两个月,就一直不专心听课,不完成作业,整天拖着两道鼻涕,穿着永远弥漫着炸油条味道的衣服,给我惹下许多的麻烦。    ②比如:随便摘学校花圃的花了,在外面小摊上不给钱拿人家的糖块了,又和高年级的同学打架了,由于你的长指甲扣掉我们班的流动红旗了等等。而最令老师头疼的是,无论我是在班上公开批评你,还是把你叫到我办公室单独训话,你总是一副很平静、漠然的样子,不会说出一句像样的话。我的声色俱厉也好,苦口婆心也罢,只能是自己浪费精力而已,你一样会在外面给我惹麻烦,一样会让我难以教育。    ③就在我打算放弃你的时候,一件小事发生了。那是去年冬天的一个早晨,当我又被告知因为你的卫生差,我们又不能得到流动红旗的时候,老师简直快气疯了,全班同学努力了近一年,只要这次一得到,咱们班年终积分就可以上前三名,可现在……我气冲冲地冲进教室,一把拽起你,把你拉到办公室:“不是告诉你,让你好好剪指甲吗?你看看你的脏手!还能……”话还没说完,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那双手,那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啊!指甲里全是黑泥,五个手指头像刚从炭灰里抽出来。而那手背上,食指、小指上,已经绽开了好多裂口,有的结成了血痂,又蒙上一层黑色,有的还可以看到红红的血口。这哪里是一双孩子的手!一下子,老师看着你那张依旧写满漠然的脸,不知说什么好。“你从来不洗手吗?”过了许久,我才轻声责问道。“洗了。”“洗了还那么脏!”我把你拉到盆架前,倒了一盆热水,决定给你好好洗洗手。    ④轻轻地,我握着你的手,心里不知涌动的是一种什么感觉,一起漫在盆里。“先泡泡。”我说。我皱了皱眉头,轻轻吸了口气:“疼吗?”你依然没吭声,只是摇摇头。我开始给你打香皂,在厚厚的泡沫中,我的手穿过你的手腕、手掌、手背和你的每个指尖。“老师,你的手真白、真软。”“是吗?”我笑了,扭头看见你黑黑的依旧拖着鼻涕的小脸蛋上,竟然也绽放出了一个可爱的笑颜!“小脏鬼。”我笑着,干脆又往你的脸上也抹了一堆堆的泡沫,看你那满是泡沫的小脸幸福地笑着,老师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那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到,你只是我的一个需要呵护疼爱的小弟弟,一个才8岁的孩子啊!    ⑤也就从那一天开始,我每个星期一都把你叫到办公室,给你剪指甲、洗手,而你也渐渐开始对我讲一些你和你母亲不愿为人所知的家事,以及你们艰难却又顽强的生活。从那天开始,那每一次洗手,成了你我之间最好的交流方式,而你也乐于在这个时候,回答我的一些问题,从潜意识里采纳老师的一些建议。半年以后,由于校领导的多方努力,你终于可以和班里的每一个孩子一样,开始正常的家庭生活。一年以后,你已经成为一名小组长,并且被大家提名为班委。而今天的你,已经是学校里一名比别人略显成熟的大队干部了。    ⑥看着你健康成长,感觉你从内心到外表的每一点转变,老师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幸福。  ⑦\n而与此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一开始的时候,你不肯和我进行交谈,却总是选择沉默和对峙呢?我不光只是训斥,我也有语重心长啊!为什么在你转来近一年后,一次偶然的洗手,才能使我真正了解你如此复杂的家事和你那难言的痛楚呢?    ⑧那一次次的家访被你用尖锐的言语拒绝,那一次次我自以为是苦口婆心的劝说,只换来你当时那无言的反抗,所代表的含义,我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无论我当时用怎样的方式,我都无法抛开老师所谓的尊严。在你看来,我只是一位高高在上,不了解又根本无法容纳你的大老师而已。    ⑨所以,老师也想告诉你,是你的一双小手、一脸漠然,让老师深深地自责,深深地震撼,让我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深邃。  ⑩现在,请绽放你的微笑给我吧,因为你的每一份快乐就是老师全部的甜美。     1.从全文来看,老师起先采用了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教育方式都无法转化“你”的思想,后来通过一件小事,促进了师生间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④段画线语句,说说如把它写成“我轻轻地握着你的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看你那满是泡沫的小脸幸福地笑着,老师的眼泪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此时此刻,老师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地流下了眼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说“我到现在才真正地理解”。请结合上下文回答“我”理解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是相互的。在文章结尾,老师深深地自责,并由衷地祝愿学生。假如你是这位学生,你会对文中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星期日的校园  ①星期日的校园应该是静静的,像散场后的电影院,下客后的轮船。  ②这个星期目的上午,我领儿子到邻近的华东师范大学去踢球,大出我的意料的是校园里人来人往的,树荫下的石凳上坐的是一些家长一样的人们,而教室里则坐满了学生,___大学生,中小学生。  ③儿子没有玩伴,我就充当了足球运动员,娘儿俩一脚来一脚去的,半个小时以后,我就顶不住了。恰恰这时,下课铃响了,一群大孩子从教室楼里涌了出来,我问一个男孩都上些什么课?他回说,不知道!我想,他是烦透啦,我邀他跟我儿子踢球。他说,不行,我一踢,就很远的,可等球滚到他脚边时,他抬脚一踢,球没滚两下就停住了。这孩子显然不擅长①运动,(另外又有几个男孩对我们的足球感到了兴趣,可大都有些羞涩②,期期艾艾③的,进入得很缓慢,一点没有男孩的骁勇④.我不知道是该为他们的彬彬有礼感到高兴还是惋惜。  ④一会儿,上课铃又响了,孩子们又像潮水一样退得干干净净,儿子只好和两个刚刚会走路的双胞胎兄弟踢了。  ⑤家长们仍在等待,站着聊天的,坐在草地上看书的,都有。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位年轻的妇女,你的孩子多大了?她说,小学五年级。  ⑥他来上什么课?  ⑦\n语文、数学、英语。  ⑧为什么都要学?  ⑨想让他考重点中学。  ⑩语文学什么?  (11)作文,从四年级起,他们就是隔天一篇作文。  (12)那比专业作家还写得密,他有时间去观察,去阅读,去思考吗?  (13)哪里有?一天的时间都是毫分克数算好的。我们五年级的时候已经读《红楼梦》《三言二拍》,他呢,连童话也没有看过多少。  (14)下午能休息吗?  (15)不行,我们还要到老师家去学书法,每个星期天,我们都是早上七点出门,从西康路赶到这里,中午就在外面吃一点东西。他学书法也有两年多了,将来竞争激烈,总是多一样本事好啊。  (16)正说着,她指着我的儿子说,他也只有现在可以玩玩,明年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  (17)若真的是隔天一篇,那真是恐怖啊……  (18)正聊着,下课铃又响了,这位母亲立即中止谈话,忙着去找儿子了。  (19)我知道,星期天来这里上课的还有初中的学生,都是他们的父母为了将来而替他们做的未雨绸缪⑤的安排。  (20)普通人对生活的郑重是令人感动的,天地日月的转动就是靠着这样的虔诚才保有了一种定力,只是,他们会不会因为过于朴实而变得[病急乱投医]呢?  【注释】  ①擅长(shàncháng):在某方面有特长。②羞涩(Sè):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③期期文艾:形容口吃,说话不流利。④骁勇(xiáo):勇猛。  ⑤未雨绸缪(chóumǒu):绸缪,修补、捆绑。趁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思考练习】  1.②段中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A.不是……而是……B.既是……又是……  C.是……而不是……D.不但是……而且是……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并指明本体和喻体。  例句:  本体:____________喻体:__________。  3."我问一个男孩都上些什么课?他回说,不知道!"这样回答的原因是:()  A.这个男孩不懂文明礼貌。  B.这个男孩见了陌生人不想回答。  C.这个男孩怕麻烦不愿回答。  D.星期日要上课,男孩心里烦透了,以不回答作无声反抗。  4.③段中加"()"线的句子如何理解?"有些羞涩、期期艾文""缓慢""没有男孩的骁勇"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6)段中加点的词"现在"指什么时间?"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一句指的是什么?  答:。  6.最后一段中的"病急乱投医"具体指什么?  答:  7.(19)(20)段中加点的"他们"指代对象一样吗?  答:  8.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9.文章最后两段((19)(20)段)的表达方式是什么?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本文内容的是:(\n)  A.反映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  B.学生负担过重,连星期天也不能休息。  C.单纯追求升学率是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  D.为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不高和不擅长运动而感到惋惜。    (九)儿子的礼物    今年春节,我生平第一次收到儿子用自己劳动报酬买的礼物——一块“德芙巧克力”,就是我平时最喜欢却舍不得买的那种。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    儿子二十岁了,在一个自学大专班读书,钱是他业余打工挣来的。他在一家卡拉OK厅当服务员,从晚上6点干到午夜12点。第二天一早,赶两趟车去学校上课。打工期间,他每晚要打扫三间包房,洗很多茶杯,给客人倒茶送水、递吃递喝直至深夜。他学会了简单的英语对话,能识别、说出各种洋酒的名称,还学会了做水果盘。两个月来,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我唯一的感觉是,他瘦了。    儿子读中学时,用时下父母们的标准衡量,他要属“不及格”之列:一看电视就来劲,一翻书本就打(hē)欠,一碰上考试就头疼。我对他嚷得最多的是:“看看人家的孩子!父母这辈子不指望享你的福,你总要自立于社会吧!”每听到这样的话,儿子便垂头不语。现在回想,在这“激将”的后面实际是在发(xiè)作父母的心理不平衡。捧着儿子的礼物,心不由地阵阵发痛,那么多冷言冷语,他全以宽容和理解融化了,没有怨怪,没有疏远,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    对母亲来说,儿子送一块巧克力抑或一幢房子,在意义上没有区别。他的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也都分别收到一份小小的惊喜。每位亲人的爱好他都点点滴滴想到了,真是难为他的细心和周到。儿子从小性格宽厚,待人真诚,做事勤快,动手能力强……这些优点,过去我都忽略了,或者说漠视了,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    我感谢社会在他第一次迈出脚时,就给与他一个成功,并肯定他立足社会的能力,这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年轻人来说,足以撑起一辈子的自信。    也许,这才是他给我的最好礼物。  1、按拼音填汉字。  打(hē)欠;发(xiè)  2、结合原文解释词语。  A、“宽容”:  B、“漠视”:  3、文章第一段说:“把那块东西放在我手心里时,儿子的表情显现出从未有过的辉煌。”对这种显现出“辉煌”的“表情”,有以下描述,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昌()  A、闪亮的目光       B、灿烂的笑容  C、炫耀的模样       D、自豪的神情  4、第三段末尾说:“只是悄悄地给了我一份证明。”这里的“悄悄地”照应了第二段中“  ”的话;这里的“证明”指的是“”  5、第四段末尾说:“因为学校的成绩单上不记分数”的“不记分数”指的是  ;“对一个成绩单上留下许多失败记录”的“失败记录”指的是              。  6、标题“儿子的礼物”有双重含义:  A、第一重含义:  B、第二重含义:  7、请写本文的中心句:  。  8、本文的线索是  9、下面对本文写作特色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n)  A、本文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B、文笔细腻,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的深情。  C、本文着重记叙母亲收到儿子礼物的经过。  D、最后一段既照应了开头,又深化了主题。    (十)母亲  夕阳西下,鸦鹊归巢,望着村边潺潺而去的流水,我不禁又涌起对母亲深深的眷恋。  母亲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16岁那年,因家境贫寒,从小饱经风霜的她嫁给了我父亲。  母亲是一位勤劳的人。从我懂事起,总见她起早摸黑,不停地忙碌着,繁重的家务和农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稍有空闲,还要在那并不太脏的门槛上檫个不停。  母亲从未上过学堂,但她深知读书的重要,时常对我们讲述没有文化的苦处。虽然家中要读书的人太多,负担太重,但母亲还是咬着牙,送我们上学。为了挣钱供我们上学,母亲便利用晚上的时间做“草冻”卖。但是,白天的农活已令她太累太困了,连做“草冻”时常在灶台上打盹,有时直到手不小心伸入锅中被烫疼才醒过来。为了不影响“草冻”的质量,母亲总是打盆冷水洗洗脸或擦擦门什么的。  就这样,母亲超负荷地劳动着,忙碌着,岁月的刻刀把母亲雕刻成一位沧桑的老人。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看着我们布满愁云的脸,母亲深知自己病得不轻,然而她却笑着劝慰我们:“我不想死,我还要看着你们上大学呢……”虽然多方医救,但母亲终于没能战胜病魔的威胁,在1995年离我们而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并给加点字注音。  眷恋()  饱经风霜  2、文章的和自然段写母亲的勤劳,这两个自然段写出母亲劳动的程度是(用文中一词回答)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她是一座上满发条的钟”能否去掉“上满发条”为什么?    5、“终于有一天,发条断了,母亲倒下了,她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晚期”中的“发条断了”是运用的修辞手法,指  。  6、文章通过写,赞美  ,抒发了\n。    (十一)  1黑板上赫然写着:学杂费总计97.50元。他盯着这个数字,口袋里的手攥着的那张皱巴巴地50元已被手心里的汗浸湿了。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  2他坐在自家堂屋的门槛上,母亲下地还未回来。他听见过母亲无数次在父亲坟头唠叨:“他爹,保佑他考上好学校!”现在,他考上了,而且成绩拔尖,他记得母亲是怎样颤颤地从衣袋里取出那钱的……  3“娃,咋回来了?”母亲一边放下锄头一边惊奇地问。“妈妈,我不读了,读书有什么好……”话没说完,母亲已经给了他一个耳光!他抬起头,只见母亲噙着泪水,嘴角颤动着,欲说无话。猛然,她问:“是不是钱不够?”他还能说什么呢?母亲明白了。  4打开堂屋的门,他和母亲一前一后地进了家。母亲说:“娃,你等着!”他惊鄂地望着母亲的背影,心中再次升起了上学的渴望。一会儿,母亲提着一个盖着红布的竹篮走了进来,放在他面前:“娃,拿到学校去,去跟老师说些好话,你的成绩不是最好吗?”他一把抱住母亲,呜呜地哭了。  5他到了学校,老师正在为这个顶尖的学生没来报到而奇怪。忽然看见一个身着蓝色土布衣裤是学生站在门口。“进来吧!”老师说。他默默地放下篮子,掏出50元放在红布上。  6老师惊异地揭开红布——  7啊!?一篮白生生的鸡蛋!  8老师拿着他的录取通知单,看着这50元钱和一篮鸡蛋——  9愕然无语!  1、读第1段文字,回答:  (1)文中的“盯”“攥”两个动词表明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2)“他不得不一步一回头地向校门口走去”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回家后“他”为什么对母亲说“不想读书”这翻话?    3、第3段中最能体现母亲理解儿子的一句话是哪句话?    4、第7段中写到老师时,“啊”后连用“!”“?”有何作用?      5、文中刻画了三位生动感人的形象,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    6、文章用“愕然无语”写出了老师的复杂感情和内心受到的震动,试设想,如果老师当面说出自己的想法,会怎样说?  \n    (十二)微笑——真的很重要  星期一这天,我心情糟透了,因为有一件难办的事令我头痛甚至恼火。上课铃响过后,我想着赶紧上完这两节课,然后再理理乱七八糟的思绪,想想还有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想着,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我脸上显然带着不耐烦的神情,冷冷的。  偏偏那天班上捣乱的孩子这么多!上课没多久,就听到下面有嗡嗡的讲话声,甚至有人在笑。我一下子火了,叫起那个在笑的学生,板着脸问他在笑什么?那个学生本来挺乖,见我发了火,却反常地站在那里依然笑嘻嘻的,满脸的不在乎,我更加生气了,劈头盖脸就将他一顿好训。  那堂课,好象全班同学都跟我过不去,叫起来回答问题的,偏偏又都回答不出来。我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教室里齐刷刷地站起许多人,坐着的学生惟恐下一个叫到自己。上课,从来没有这样别扭过,我只觉得自己累得慌,心口堵得慌。幸而下课的铃声响,我不觉松了一口气。  课间休息的10分钟时间里,我在想,今天自己的心情不好,课也上得不好,学生们的情绪也不好,一切都变了样,怎么回事?上课铃再响时,我终于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特别是在走进教室那一刹那,我勉强地微笑了一下。  这时,下面有同学轻轻地说话了,声音虽小,我却听得清清楚楚。这个学生说:“老师笑了。”  想不到学生竟能注意到我的微笑,我不由得再一次笑了,这一次,可是真的笑了。  教室里马上跟着有了反应。许多同学好象心照不宣地笑了起来,原本紧张的气氛也一下子缓和了,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轻松起来。  第二节课上得出乎意料地顺利。我脸上始终带着微笑,同学们都踊跃地思考回答问题,连最调皮的同学,也争着回答。我的激情也被激发出来,课比平时还讲得生动有趣。  下课后,我迈着轻松的步子走出教室。  室外正是阳光灿烂,我发觉,自己的心里也是阳光灿烂。那个从早上就烦恼我的问题,那片横亘在我心中的阴霾,在阳光普照下突然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原来我的课可以上得这么好,原来我的微笑可以影响到上课的质量,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同学们的情绪。  看来,微笑真的很重要。  1、根据下面各句的意思,写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  1彼此心理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2形容完全消失,不时去向。()  2、写出下列记叙的要素。  1时间:2地点:  3人物:4事件:  3、文中多次写了“笑”,有同学的笑,也有“我”的笑,但笑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试从文中分别摘出两例表现同学和“我”的笑的句子,品味其不同的含义。  同学的笑:12  老师的笑:12  4、同样的同学,同样的;老师,为什么第一节课上得别扭,而第二节课上得顺利?      5、文中刻画“我”主要运用了描写和描写的方法。  6、与开头“我心情糟透了,因为有一件难办的事令我头痛甚至恼火。”相呼应的一个句子是  。  7、本文的题目是《微笑——真的很重要》,揭示文章主旨,说明“微笑真的很重要”的原因的句子是    8、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加强;文章的表现力。试举出两例,说明运用对比手法的作用。  1  2          语文课外阅读精练答案  (一)1.①nè②niǎo⑧dǎn④bīn  2.强调是“我”的,加重表现了父亲是替“我”背着的,强调了父爱。  3.①到学校给家里写信;②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  4.生活的重负,闰土。  5.父亲上山干活,母亲在屋喂鸡。  6.是我急切地想见到父亲。  7.父亲长得确实瘦小,与生活的重负有一定的关系;作者是从远处来写父亲的;作者更要表现的是瘦小的父亲,也是如此伟大的父亲。  8.“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疲惫的眼睛,……盼望的眼睛。”  9.家里实在无力支付自己的学费,自己应该帮父母一把。父亲支撑这个家实在是太艰难了;自己的“心血”要“绝望”了,自己的不懂事。  10.通过母亲纳鞋的声音的停、响,来反衬这件事的难度,表现父亲的难处和爱。  11.这是父亲说的非常关键的两句话,报平安家书,对于还不太谙事的“我”只能是“答应了声”,而经过了四年的风风雨雨,“使劲点点头”表现了对父爱的一种深刻领悟。  12.“木讷”和“山”在此是如此协调,山之无语,但山之巍峨,正如父亲一样崇高。  (二)12.(1)答案要点: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n雕像破碎(2分,答出一点给1分)  13.(1)答案要点: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2分,其它答案意思正确也可)  (2)答案要点:①1万元来之不易②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确也可)  (3)答案要点:①嫌女儿浪费钱②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2分,答出一点给1分)  14.感激等;委曲等(4分,每空2分)  15.答案要点: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3分,答出一点即可,其它理解正确也可)  (三)1.(1)自卑(2)自尊(3)自强     2.青年工人请他修鞋,邀请他参加团日活动,表现了青年工人对他生活和精神方面的关心。  3.社会关心残疾人的生活和精神,主动热情地帮助他们。来自社会的胜似亲人的关心和帮助,将会增加他们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4.要点:(1)他盼望有一双健壮的脚。(2)为自己的残疾感到痛苦(或“凄楚”“悲哀”)。(3)他得到社会的关心、帮助。(4)他感到幸福。  5.真切地表现了他渴望自己能够像正常人一般地生活。  (四)1.(1)它是用墨水瓶、铜钱、牙膏皮制成的。(2)它来历不凡,经历不凡,已溶进了我的生命里。(简析:“普通”是外形,“不普通”指的是经历。)  2.突出小油灯的可爱,为我做灯、拿灯作铺垫。(简析:正是这些宛如一片星星的油灯,促使“我”“开始学着左右灯”。)  3.油灯体现的优秀品质已经成为我的性格。(简析:“溶进了我的生命”是说我的性格就像油灯一样了。)  4.我愿发扬油灯精神,为人民贡献一切。(简析:只要抓住“去燃烧,直到生命的尽头”一句话就可以理解了。)  5.答案:A、C、E。(简析:B项,不能说本文的主旨就是歌颂油灯精神的;D项,本文不是托物言志的散文,而是记叙自己成长经历的叙事类文字;F项,不是“反衬”。)  (五)1.30岁生日却点燃了53支蜡烛。生日提前两天过。摆放了母亲生前喜爱的炒花生。  2.①妻儿为“我”过生日。②“我”为母亲过生日。  3.不能互换。“莫名”指说不出,“莫大”指极大,前者突出了母亲的难言之情,后者突出了“我”的深深忏悔。  4.a处:虔诚的忏悔和自责。b处:感受到母爱后的激动。C处:既有喜悦、激动,又有遗憾、自责。  5.母亲:慈爱“我”:孝顺妻子:善良。  6.略。  7.略(提示:可赏析的内容很多,如构思、描写方法、语言……答题时应“自选一处”,不要到处“开花”。赏析的语言要简洁)  (六)1.A.差涩。B.诧异。C.徘徊。  2.(1)一对善良的夫妇把迷路的“我”送回家;(2)一位老人帮“我”把一袋粮食背上肩:(3)女儿想为病中的“我”倒水却打碎了杯子。  3.温暖人生。  4.(1)④⑤。依据是:从语言上看,本段与④段中“我手中还留着那女人的手温气与⑤段中“我已有了那一对夫妇的年龄”相关联;从内容上看,本段是上文的延续,也是上文叙事后感情的抒发。(2)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送“我”回家的那对夫妇的感激和怀念,同时暗示社会上有很多如那对夫妇般热心肠的人,有力地突出了“人生充满温暖”这一中心。    5.长久以来,他人给予的温暖不仅温暖着“我”的心,而且时时提醒并激励着“我”给他人送温暖。\n  6.时时给人温暖,人生才会更加快乐。  (七)1.声色俱厉(训斥)苦口婆心(语重心长)情感的交流(感情的融洽、感情的和谐、矛盾的化解)(3分,意思对即可)  2.原句是为了强调“轻轻地”,突出老师看到学生那双手时怜惜、关爱的感情和心灵的震撼。(3分,意思对即可)  3.此时此刻,老师的感情是复杂的,有对学生的疼爱(关爱),有自责(内疚),也有感动。(4分,能体会其中两种感情即可)  4.理解了无论我当时用怎样的方式,都被学生所拒绝,是因为自己无法抛开老师所谓的尊严,高高在上,不了解又根本无法容纳学生;并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和深邃。(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答案略。(4分,能从文中学生角度出发,语言表达清楚的给3分,感情真挚感人的给4分,语言表达不清的酌情扣分  (八)星期日的校园  1.A2.例句:"星期目的校园应该是员静的,像散场后的电影院,下客后的轮船。本体:星期日的校园应该是静静的。喻体:散场后的电影院,下客后的轮船3.D  4.这些男孩受升学教学影响,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交往和锻炼,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差。  5."现在"指"我"的儿子三年级这一年的星期日;"四年级就要写作文了"指"隔天做一篇作文"苦不堪言。  6.指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不惜加重子女的负担,星期日要求子女补课。7.指代对象不一样。(19)段的"他们"指学生;(20)段的"他们"指"普通人"。  8.本文的体裁是叙事散文。9.最后两段的表达方式是议论。10.D  (九)1、C2、他没有向我透一点风儿子能自立于社会3、不记载品格、性格、能力等分数,不几个的学习成绩。4、指一块德芙巧克力  指儿子的自立力5、C6、C  (十)1、顾念,爱恋juan;形容经历很多艰难困苦。2、34超负荷3、C  4、不能去掉。因为上满发条说母亲像机械一样不停地劳作,提出她的超负荷劳作。5、比喻,母亲无法继续劳动。6、母亲超负荷的劳作直至去世无私的母爱,  热爱、怀念之情。  (十一)1、没找到工作单位。2、烧制瓦罐的时间不长,瓦罐器皿不一定会烧制成功;不畏失败,失败后在重做,一定会成功。  3、因为老人自信下一炉回烧得更好些。4、只要心头有执着的信心,失败后一定回有成功之时。5、不被失败击倒,成功定回等待你。  6、议论,点明中心,表明作者的观点。  (十二)1、心照不宣无影无踪2、星期一这一天学校“我”和“我”的学生  3、略4、第一节课“我”的神情冷冰冰的,而第二节课是带着微笑上课的。  5、使文章更严密,更全面。6、流动或“前进”、“发展”、“生长”或“成长”  7、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如何对待生命。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