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0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初中地理极地地区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极地地区选择题1.(阜新)下列有关南极地区说法正确的是()A.气候寒冷的冰雪高原B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高C.降水比北极地区多D.长城站和中山站都位于南极圈以南【答案】A【解析】【分析】A、南极地区是气候寒冷的冰雪高原。故符合题意。B、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比北极地区低。故不符合题意。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故不符合题意。D、长城站在南极圈以北,中山站位于南极圈以南。故不符合题意。根据题意。故选:A【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一部分。本题主要考查南极的气候等自然环境,属于中档题目。2.北京时间2019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在执行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图中A位置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伤亡。据此并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去最近的考察站维修时的航向大致是()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2)雪龙号受损后要到最近的中国南极考察站进行维修,他应该去的考察站是(A.中山站B.昆仑站C.泰山站D.东南方向)D.长城站【答案】(1)C(2)D【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图中遇到危险处离长城站最近,根据经纬网的方向判断可知,航向大致是向东北方向,故选C。(2)雪龙号受损后要到最近的中国南极考察站进行维修,他应该去的考察站是长城站,故选D。【点评】(1)在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时,利用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来辨别。既不\n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个点,通常要先判断出二者的东西方向,再判断出南北方向,最后结合前两步的判断最终确定位置关系。(2)中国南极科考站是提供中国科学家及科研团体或组织对南极开展多项学科考察研究、多项重大科学研究的科学实验基地,其最早科考站长城站于1985年2月20日建设完工。目前我国南极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新建的泰山站。3.下图为“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极地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纬度位置低B.气候寒冷C.没有动物分布D.没有人类活动(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A.更加寒冷B.更有利于人类居住生活C.在最热的月份,冰雪更容易融化D.更适合发展海洋运输【答案】(1)B(2)A【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气候寒冷,纬度位置高,有动物分布,两极地区都有人类活动,故答案为:B。(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更加寒冷;更不利于人类居住生活;这里冰川更厚,在最热的月份,冰雪更不容易融化;更不适合发展海洋运输,故答案为:A。【点评】(1)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和烈风。北极地区是一片浮冰覆盖的海洋——北冰洋(占总面积的60%),其周围是亚洲、欧洲和北美洲北部的永久冻土区。气候寒冷,北极海区最冷月平均气温可达-40~-20℃,暖季也多在8℃以下。(2)南极大陆位于地球最南端,所接受的太阳辐射最少,且地表为白雪和冰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减少大部分。南极附近有终年的南极漂流(寒流),又使南极大陆,降温减湿,更加寒冷。所以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n烈风。4.小华从网上看到一则为期15天的南极大陆深度游的广告,出发日期为2018年12月20日。下左图、下右图分别为南极洲略图和旅行路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小华想参加该旅行,他在旅行中可能()A.在火地岛邂逅企鹅和北极熊B.乘坐飞机到达长城站C.穿过南极圈,访问昆仑站D感.受南极洲的“白色荒漠”(2)在南极探索的时间正是北京寒冷的冬季,下列不正确的是()A.此时南极地区处于其暖节B.因为高纬度、高海拔,南极地区全年都寒冷C.如果暑假去,会是南极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D.此时在长城站观赏极昼现象【答案】(1)D(2)D【解析】【分析】(1)北极熊分布在北极地区,在火地岛不会见到,故A错误;阅读旅行路线图,乘坐轮船到达长城站,故B错误;图中的路线所示,穿过南极圈后没有到达昆仑站,故C错误;南极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大部分地方覆盖很厚的冰层,降水稀少,被称为“白色沙漠”,故D正确;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2)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此时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故A正确;南极地区因为纬度高、海拔高,全年都很寒冷,故B正确;北半球的暑假期间是南极地区最寒冷的季节,故C正确;南极圈以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长城站位于南极圈以外,不会出现极昼现象,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5.(莱芜)中国“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2010年11月从深圳盐田港启航,踏上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征程。回答下题。(1)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nA.严寒B.烈风C.暴雨D.冰山崩落(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A.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C.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答案】(1)C(2)D【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降水稀少,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不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暴雨。故选:C(2)在开发利用南极的过程中,选项ABC的做法是不妥当的,都不符合题意,选项D的行为是可取的。故选:D【点评】(1)两极地区地处极圈以内,纬度位置高,气候特点是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虽然降水稀少,但由于气温低,降水不易蒸发,长年积累,极地形成了厚厚的冰雪覆盖,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本题考查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理解解答即可(2)。南极洲上已发现的矿物就有220多种,煤矿资源最为丰富,此外还有丰富的铁矿,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代表性的动物是企鹅。迄今为止,已有俄罗斯、美国、英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等3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一大批科学考察站,在南极地区进行科考工作。此题考查的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结合教材加强记忆,同时更要清楚保护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是全世界都要重视的焦点。6.(聊城)读南极洲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与长城站隔海相望的大洲是非洲B.我国三个科学考察站都位于东半球C.南极洲年平均降水量虽少,但水资源丰富D.我国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都选择在7月【答案】C【解析】【分析】A、与长城站相望的大洲是南美洲,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B、长城站位于西半球,中山站和昆仑站位于东半球,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南极洲年平均降水虽少,但该大洲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多以冰川的形式存在,叙述正确,符合题意;D、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本题考查我国南极地区的相关知识点,结合所学知识点读图后解答即可。7.(漳州)读中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回答下题。\n(1)下列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海拔最高的大陆B.淡水资源储藏丰富C.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D年.平均降雪量比长白山多(2)下列四地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长城站B.中山站C.昆仑站D.南极点【答案】(1)D(2)A【解析】【分析】(1)A、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故A正确;B、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故B正确;C、1680年8月,科学家在苏联东方站曾测得﹣88.3℃的极端最低气温,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故C正确;D、南极洲的年平均降水量仅为55毫米,是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故D错误。故选:D(2)热带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区四季分明,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我国的中山站、昆仑站,以及南极点都位于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而我国的长城站位于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1)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考查极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要理解记忆。(2)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本题主要考查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点。8.(亳州)南极洲的“主人”是指()A.企鹅B磷.虾C北.极熊D鲸.【答案】A【解析】【分析】企鹅是南极地区所特有的动物,被称为南极洲的“主人”。故选:A【点评】南极地区的动物有:企鹅、海豹、海象、磷虾等。本题考查的是两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9.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2月份,主要原因是()A.暖季,浮冰消融,载重船舶能靠岸B.寒季,海域封冻,施工车辆能通行\nC.极昼,热量充足,河流解冻有淡水D.极夜,常见极光,建站施工人照明【答案】C【解析】【分析】解:我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一般都选择在南极地区是一年中的暖季,白昼时间长,气温是一年中最高的季节。2月份,主要原因是此时故答案为:C【点评】考查南极地区的科学考查以及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分别是昆仑站,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其中长城站在极圈以外没有极昼极夜出现。南极科学考察在12到2月最合适,南极属于暖季。南极地区纬度高,气候主要是寒带气候,终年寒冷干燥,冰川广布,多大风天。代表性动物是企鹅。10.(常州)关于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有太阳直射现象B.北极地区是“白色沙漠“C.南极地区海拔不高D.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答案】D【解析】【分析】两极地区均没有太阳直射现象。南极地区终年积雪,有“白色沙漠”之称。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南极洲98%的陆地为冰雪所覆盖,冰层平均厚度达1720米。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南极洲上已发现220多种矿物,除煤储藏丰富外,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故选:D【点评】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夏季出现极昼时,太阳总在地平线上,但太阳高度小,阳光娇弱无力,根本无法驱散冰原上的寒气。冬季出现极夜时,长夜漫漫,暴风雪在冰原上不停地咆哮。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考查极地的气候、海拔和资源。11.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科学家们在南极冰层钻取冰芯用于科学一项研究是获取冰层内不同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此项研究主要有助于()A.了解全球火山活动的原因B探.究太阳活动的原因C.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D研.究生物进化的规律【答案】C【解析】【分析】南极大陆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科学家们在南极冰层钻取冰芯用于科学一项研究是获取冰层内不同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此项研究有利于探究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故答案为:C。【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气候特点是酷寒、干燥、大风。随全球\n变暖,南极的冰雪消失,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增加南极陆地的同时,势必将带来全球海平面上升等恶果,沿海地区将有更多土地被海浪吞噬,同时南极环境的改变将反作用于地球气候,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异常,天气更加极端化。12.(兰州)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高B.海拔较高C.距海较近D.人类活动少【答案】A【解析】【分析】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南极地区纬度最高,太阳直射角很小,地面受热面积也就小,气候寒冷。故选:A【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地形因素、海陆因素和洋流因素等。13.(德州)读北极地区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部分地区终年冰雪覆盖,是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B.居住着因纽特人,耐寒的北极熊和企鹅也生活在这里C.甲是格陵兰岛,乙是跨经度最广的国家俄罗斯D.中国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南极地区;企鹅是南极地区特有的动物;甲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岛屿,乙是俄罗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国家;黄河站位于北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n故选:C【点评】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14.(聊城)如图是中国首个北极科学考察站一黄河站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关于黄河站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西半球B.南临太平洋C.位于北寒带D.距北极点约为610千米(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A.气温较高B.平均海拔较高C.科学考察站较多D.居住人口较少【答案】(1)C(2)A【解析】【分析】(1)黄河站位于东半球,北临北冰洋,位于北寒带,没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黄河站的纬度是78°55′N,与极点相隔11°05。′纬度每差1°,距离相差110千米,所以与极点相差约1210千米,选项AB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2)相对于南极地区来说,北极地区气温较高,平均海拔较低,科学考察站较少,有常住人口,南极地区无常住人口,故A正确。故选:AC【点评】(1)我国在南极地区已经建成的科学考察站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在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站有黄河站。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暖季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该季节是去南极洲考察的最佳时间。(2)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南极地区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南太平洋、南印度洋、南大西洋的一部分。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n15.(福建)南极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坏境,是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A.AB.BC.CD.D(2)南极地区科学考察一般选择在()A.2月B.5月C.8月D.11月【答案】(1)B(2)A【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北极熊,B是企鹅,C是海象,D是海豹;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企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2)极地地区气候恶劣,考察时间应选择当地暖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到南极地区考察,应选择11~次年3月,即我国的冬季,此时段南极地区为暖季,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便于进行科学考察。故选:A【点评】(1)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本题考查南极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牢记即可。(2)极地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无论南极洲还是北冰洋,都是一望无际的冰雪世界。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本题主要考查去南极考察的时间,要理解记忆。16.(绥化)象征北极地区的动物是A.袋鼠B北.极熊C企.鹅D鸵.鸟【答案】B【解析】【分析】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北的区域,包括北冰洋、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及一些岛屿.北极圈以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北冰洋面积约1310万平方千米;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北极熊,企鹅是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牢记即可。17.2018年2月7日,中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恩克斯堡岛选址莫基。据图9“南极地区略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各题。\n(1)下列关于第五座南极科考站的叙述错误的是()A.濒临太平洋B.正式建站时间选择在2月C.位于南寒带D.无极昼极夜现象(2)南极大陆旅游注意事项:登陆衣物用具全部吸尘;必须穿用船上统一的鞋子登陆,登陆前对鞋子进行消毒,回船时要踩过消毒池;拍照时,包不可以放地上;不可踩踏植物。旅游注意事项主要反映出南极地区()A.生态环境脆弱,易被破坏B动.植物资源丰富C.南极地区降水稀少D.气候寒冷,旅游者易感冒【答案】(1)D(2)A【解析】【分析】(1)南极地区的第五座考察站定址于太平洋罗斯海的难言岛,A正确;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南极考察一般选择南极的暖季,也就是北半球的冬季,B正确;位于极圈以内,属于南寒带,C正确;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误。(2)南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极易遭受破坏。所有的旅游注意事项,都是为保护南极环境而制定的。故答案为:(1)D;(2)A。【点评】本题组主要考查南极地区的地理特征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第一小题难度较大,需要把握的知识点多,第二小题较简单。18.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A.海豹B企.鹅C北.极熊D鯨.【答案】B【解析】【分析】企鹅是一种不会飞的游禽,是南极洲的代表动物,被称为“南极的主人”,企鹅长有很厚的皮下脂肪层和密实的羽绒,具备高强的御寒本领;北极熊、海豹、北极狐是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故答案为:B。【点评】南极大陆孤独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为厚度极高的冰雪所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它至今仍然没有常住居民.南极地区气候特点是酷寒、大风和干燥。气候严寒的南极洲,植物难于生长,偶能见到一些苔藓、地衣等植物。海岸和\n岛屿附近有鸟类和海兽,鸟类以企鹅为多。19.当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洲考察时A.藏羚羊B.牦牛,迎接他们的“南极小主人”(代表性动物C.企鹅)是()D.北极熊【答案】C【解析】【分析】解: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由于纬度高,且以高原为主,因此气温低;这里有耐寒的企鹅,被称为“南极小主人”;故选项C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南极基本是陆地为主,北极基本是海洋为主,南极气候比北极更寒冷,南极地区代表动物是企鹅,北极是北极熊。20.(聊城)有关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有“高原大陆”之称②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③极端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南极地区生物资源相当贫乏④ll月至次年3月,是去南极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分析】(1)有“高原大陆”之称的是非洲,故①错误;(2)南极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淡水资源丰富,故②正确;(3)南极地区虽然气候条件恶劣,但动植物资源却十分丰富,故③错误;(4)11月至次年的2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是去南极考察的最佳时间,故④正确。故选:D【点评】(1)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的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2)在南极大陆上大约有800种植物和企鹅、海豹、海象等珍惜的动物,生物资源丰富;(3)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每年的最高气温出现在11月至次年2月。本题考查的是南极概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