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文言文阅读练习(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 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参考答案:  一.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1.①已经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精品文档】第4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二)孟母戒子(《韩诗外传》)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l处士笑而然之()m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参考答案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是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三)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注释](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精品文档】第4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多作自能见之()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答: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参考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四)自护其短(《雪涛小说·知无涯》) 北人(1)生而不识菱者,仕(2)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注释](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啖()去()欲()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仕于南方。  不得已而从仕。  B.或曰:啖菱须去壳。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仕于南方。  尝射于家圃。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译文有个人是从出生以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都有!【精品文档】第4页\n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参考答案  1、从……以来;吃;去掉;想。  2、D  3、第一个括号填"我",第二个括号填"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  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五)蒲留仙写书(邹弢《三借庐笔谈》)阅读提示: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2),中贮苦茗,具淡巴菰(3)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4)。故笔法超绝。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2)[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4)[蒇(chǎn)]完成。  [练习]  1、蒲留仙是谁?请写出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2、用四到六字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3、用原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参考答案  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高度评价。第二段:生活状况。第三段:积累素材。第四段:成书时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4、①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精品文档】第4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