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思考(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思考(通用)

初中语文练习负效应的思考【内容提要】:教学要达成教学目标必须经过一个练习过程,要使学生能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练习的设计成为至关重要环节。当前,初中语文教科书存在7—9年级的练习设计层递性不够科学,存在口头练习多于书面练习,不利于学生整体达成课程目标,不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形成;教辅资料中练习的“超标”,题干表述的不严密,造成目标分散,负效应严重;教师布置练习的随意,批改的力不从心,练习的意义几乎无存,练习的效果奇差。这一系列的问题,应引起广大初中语文教师的思考。应依据教学的具体情况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高效的达成课程目标。【关键词】   练习 负效应 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大家对“教材、教法、学法、评价”都作了深入的探讨,对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讨论,这大大促进了广大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转变。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达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还必须经历一个练习的过程。因此,练习的设计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个至关重要环节。好的练习设计不仅能指导教师的“教”,更能指导学生的“学”,不仅能引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也能“引导学生在课文这一具体的言语作品中学习动态的言语范例,在学生阅读思索这一动态过程中学习语言应用的规律”,好的练习能体现“教”与“学”的统一,“过程”与“目标、结果”的统一。但在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练习存在相当多的的问题。本文试从练习设计、练习布置、检查等方面作思考,供同行们指正。一、            教材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n1、练习设计中的层递性不够科学。人的认知是渐进式的、呈螺旋上升的。语文练习的设计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好语文练习设计应是有层次的。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的“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都制订了具体的目标。这些目标要让学生在初中三年内达成,应有序科学地分布到六册语文书的每篇文章之中。根据布垆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语文练习可以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由低到高的层次。“识记”是指对知识的记忆和提取,可以用“描述”“标明”“指出“列举”“说明”“背诵”等词表述;领会是指理解和领悟文本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用“体会”“觉得”“解释”“品味”等词表述;“运用”是指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可以用“示范”“运用”“解答”等词表述;“分析”是指把握语言材料的各种要素,从而揭示其组织结构的能力,可以用“说出理由”“区别”“指明”“分析”等词表述;“综合”是指将要素或部分整合成一个整体或体系的能力,可以用“整合”“归纳”“重写”“总结”等词表述;“评价”主要是指对语文材料进行价值判断和鉴赏的能力,可以用“鉴别”比较“阐释”等词表述。依据以上的分类,笔者对人教版六册语文书的练习进行了研究,发现每篇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体现了由低到高的层递,但整个六册语文书的练习没有体现出由低到高的层递性。比如:七上第一课《在山的那边》的研讨与练习与九下第三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相比较,练习点都是:朗读、把握诗的感情;探究诗中意象蕴含的意思;品味诗中词语的特点;仿写。从难度上说没有体现到从低到高的规律。从总体上看,每课后面的研讨与练习都是:第一题是读课文,领会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第二题或第三题是品味语言,或了解分析写作技巧;最后一题是开放性的探究、讨论、仿写题。可以说六册语文书的课后练习都呈现“一、二、三”或“一、二、三、四”的步调,没能给人以新颖感和层递性。这样的练习安排会造成:七年级刚开始阶段,学生觉得语文难学,产生畏惧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情;到九年级时,学生又会觉得这些练习又是老套套,没有新意,没有挑战性,从而丧失学语文的激情。这样对整体语文课程目标的达成很不利。\n2、口头练习多于书面练习从整体上看,现在的语文练习强调体验、感悟、积累,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从形式上看,语文课后练习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口头练习,它以“‘说说”、“谈谈”、“描绘”、“朗读”、“朗诵”、“品味”、“分析”、“讨论”、“交流”、“讲”等词语来表述,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另一类是书面练习,它以“写”、“扩写”、“仿写”、“缩写”、“抄写”、“描写”、“改写”、“默写”、“解释”等词语来表述,主要是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以人教版七上语文教材为例,30篇课文的课后研讨与练习共计73题,其中口头练习53题,占73.6%,书面练习19题,占26.4%。这样的练习量安排,虽然对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益,但如果仅停留在“说出来”的阶段,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会下降。现在的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说话滔滔不绝,然而写文章则往往没有一个中心意思,词不达意,病句和错别字很多。这样的状况可以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仅有口头语言上的语文素养,而没有书面语言上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华而不实的,是有碍于祖国语言的传播与发展的。二、教辅资料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当下,各种教辅资料真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但其质量也真是令人担忧。这里仅以浙江省教研室编写的配合人教版教材使用的《语文作业本》为例作分析。1、超“标”现象严重语文课程\n标准相对于教学大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语文知识方面的表述有很大的变化。其指导思想是: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语文知识向能力转化,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尽可能将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相应的在语文标准的教学实施建议中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评价建议中也特意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考试内容”。然而在《语文作业本》中却频繁出现这样的练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起什么作用?”“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这些练习都违背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练习的设计应重在引导学生培养语感,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提高运用能力。而这样的一些练习只注重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的外形辨别,而达不到运用能力提高的最终目的。在文言文的练习中经常出现对文言虚词用法的考察。如七上《语文作业本》中,分别出现了对“之”、“而”、“于”、“以”、“其”、“者”、“为”等虚词用法的练习,而这些练习显然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自然要向老师询问,那么老师又应如何做呢?很显然,这种配套作业本中的练习超标,使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不能落到实处,分散、干扰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在实际教学中是非常有害的。2、练习题干的语言表达不严密或有歧义在语文作业本中,有相当一部分练习的题目表述不严密或有歧义。如七上《语文作业本》有这样一练习“第七段描写一只黑色的小甲虫,这会让人产生怎样的联想?”题目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黑色的小甲虫”在现实生活中象征意义而展开联想,但对一个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是很难领会这种题意的,所以只能乱联想一通。再如七下《语文作业本》中有这样一练习“语言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标志之一,随着改革开放,语言的运用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新词汇不断涌现,二是滥用、篡改词语;请你仿照示例,对这两种情况各举一些例子并作简要的评论。”题目的意图是要让学生关注身边的语文,既要继承新词汇,又不能对语言滥用、篡改。但题目中“并作简要评论”并没有讲明从哪个角度进行评论;也没有表明是对这些词语进行评论,还是对这种现象进行评论。所以学生无从下笔,只能乱评一气,也就达不到练习的目的。像这样一些题干表意不严密或有歧义的练习出现,不利于学生审题能力的形成,不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学生往往被练习弄得晕头转向,不仅达不到练习的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卷感,以至越学越不想学。三、教师在练习布置及检查批改中的不足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对练习的布置起一个主导作用,因而教师对练习的筛选、处理、控制、创新,是练习能否起到事半功倍的关键,是课程目标能否高效达成的关键。当下,语文教师在练习的布置、检查批改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n1、口头练习明显多于书面练习。前面已经分析过,现行教材练习设计中口头练习已经多于书面练习,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偏向喜欢口头练习,而不愿意做书面练习;同时,书面练习的批改也成为语文教师的一大难处,所以,许多语文教师也都偏向于将书面练习改成口头练习,或将书面练习删去不予落实。这样使实际教学中的书面练习少得可怜,达不到练习的效果。因此,现在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也是可以预料的。2、作业检查、批改力不从心。口头练习,只能是以学生口头语言一个一个直接汇报,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而实际教学过程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造成一部分学生没有练习的机会。而且这仅有练习机会也往往被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首先抢占,那些性格内向、不主动的学生很少得到练习的机会,长此以往,相当一部分学生口头练习的积极性也就没有了。因此,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之后,根本达不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口语交际”的要求。再者,口头练习有其即时性的特点,教师的评价、指导有相当高的难度,对规范口头语言的指导很难到位,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书面练习的检查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语文的书面练习往往会因工作量大而检查不到位。语文练习不同于理科练习,理科的一个题目解题思路相近,答案相同,语文的书面练习往往是一百个学生会有一百种思路,一百种答案,批改过程必须每个都认真阅读才能作出评价。因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因为量多而批改不位。使仅有的少量书面练习也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那么,学生的书面表达能达不到课标要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练习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水平。它既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目标达成的体现。这一环节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落实、目标达成”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理念”转化为“能力”的必经环节,也是课程改革成果的体现。因此需要教材编写者、教辅编写者、教学实践者——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编写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练习,高效地达成课程目标。\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