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30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刍议高中英语互动教学
刍议高中英语互动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英语的掌握程度。随着教改的推进,英语的实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将重点变为学生对英语这门学科的掌握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应多添加互动环节,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使其愿意主动开口说英语,越来越有自信地用英语与别人交流。课堂互动度的提高离不开老师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两者同时具备,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最终达成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英语;互动教学;学生参与 英语作为高中阶段学生接触的唯一一门外语,具有特殊性与学科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忽略其服务于交际的本质,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成为做题高手、语言哑巴。但目前,很多学校在教授英语这门课时,一味地追求笔试成绩的优异,而将学生的口语能力置于相对不重视的境地。这样的教学方式只会使学生慢慢失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继而不愿在生活需要时使用英语。因此,在高中积极使用互动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展示口语的教学环境,在不断练习中提高英语能力。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真正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提高4\n 互动模式的创设应建立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上,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主人翁身份,以一种主动的学习心态进行英语学习。教师则应该优化提问策略,根据不同的学生心理和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应灵活提出问题,使每位学生都有话可答。例如,在讲解Friendship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积极讲述自己对友情的定义以及和好朋友相处的故事,或者让班级中的好朋友用英语交流对彼此的爱。通过这一过程,学生既能积极锻炼口语又能与朋友同学分享感情,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又能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可以利用书本中的对话模板进行互相交流,要求自行创造出新的环境,但在这一环境中必须使用新学的语法知识及时巩固。此时教师的作用便是适当指引,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我。这样的互动模式,可以使学生真正加入到课堂中来,及时使用所学的新知识与同学进行口语交流,提高英语整体水平。同时,在贯彻实习互动教学模式时,应注意其多样性。也可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划分小组后,同学之间应进行科学的分工,按照不同的学习任务制订不同的集体计划,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学习、帮助,与老师建立多向的交流模式。例如在讲解Art这一章节时,由小组内的成员自行想创意,将各种艺术形式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团队内的成员集思广益,在努力做好自己那份工作的同时积极为团队内的其他小伙伴想创意,而这时,老师也会变成一名合作者,为同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发表自己的意见,促使方案变得更加完善。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可以找到老师平时忽略的教学点,学生之间可以用易于他们理解的方式相互讨论、讲解,从根本上解决学习难点,促进学习效率提高,完成老师的授课目标,最终将英语作为一门实用语言扎实掌握。4\n 二、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氛围主要依靠老师的教案设计与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在教师的良好调度下,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翁。英语老师在进行教案设计时,就应秉持将课堂活化的理念,突破传统的授课模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其个性。比如,可以根据所上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英语影片,既能引起学生兴趣而又具有教学意义。在看完影片之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观后感,但要求尽量使用英语,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可以各抒己见,也可让秉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最终的结果,而是尽量使学生增加练习使用英语的机会,在这样轻松愉悦的练习氛围中,学生将不必再想着考试成绩这些压力,而是纯粹地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很好地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真正将英语作为一项技能掌握。另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多贯穿表演的环节,让学生分成小组坐在一起,在老师的建议项目里自行挑选,以英语话剧的形式表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大纲设计排练出有趣而充满意义的英语话剧,课堂的表演过程也可使学生发挥自己的天性,同时,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这样的课堂互动会使学生的英语使用水平在无形中得到提高,也能使课堂教学氛围变得更加融洽,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互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与英语掌握度,教师应积极思考,用创新思维构建更为高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其主人翁地位。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改革,才能完善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真正服务于学生的英语学习。4\n 参考文献: 田晓燕.论外语教学改革中师生互动关系的建构[J].广西师院学报,2000(12). ?编辑李建军4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