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9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文言文专项练习
1、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②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⑤,而人或谓之不韵⑥。注释:①棐: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东坡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气索:气短。⑥不韵:不雅。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正确停顿。(2分)落笔辄为人所传诵9.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①前后类如此 ②是时朝廷虽尝禁止 ⑵翻译下列句子。(2分)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0.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2分)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n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译文: 。6.“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一句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7.读了本文,你觉得元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3分) 3、(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 ,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 , , ,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乙)瑞无子。卒时,佥都御史王用汲入视,葛帏敝羸,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为敛。小民罢市。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酹:lèi把酒浇在地上)1、用课文原句为(甲)文填空。2、为(甲)文加点字注音:潴: 胼胝: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泥于掌故 ( ) 是以必得 ( )\n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全石以为底 ( ) 盖地有高低 ( ) 必如是 ( ) 盖竹柏影也 ( ) 如好逸而恶劳 ( )4、翻译文中画曲线的句子(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译: (2)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译: 5、(甲)文侧重写海瑞躬历事务的献身精神,(乙)文则写海瑞死后民众的反应。海瑞在你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呢?4、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泥于掌故 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 潴有浅深 非咨询不穷其致 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昔海忠介治河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0.翻译下列句子: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n译: 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译: 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译: 21.文中提出的治水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答: 22.作者认为”事举”“水利兴”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答: 23.你对文中的海瑞了解多少?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答: 24.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证明”治水必躬亲”这个观点的?答: 5、居高位而不易其本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亦缘其性真素。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云我豁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其存之!”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n (1)居高位而不易其本 ( ) (2)辄拾以啖之( )(3)亦缘其性真素( ) (4)殷仲堪既为荆州( )25.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云我豁平昔时意。 (2)焉得登高枝而捐其本。26.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分,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3分)6、前事不远,吾属之师(13分) 戊子,上谓侍臣曰:“朕观《隋炀帝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魏征对曰:“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故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上曰:“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2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亦知是尧、舜( ) (2)勇者竭其力( ) (3)炀帝恃其俊才( ) (4)曾不自知(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炀帝恃其俊才,骄矜自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新课标第 一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写出一个能表达本文寓意的成语(四字、八字皆可)。(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就文中某一观点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受到的启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长堤-水乡陆途沈括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籧篨:芦苇。漉:淘干。实:填塞。汱:排水。14.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1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16.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8、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2—15题。(12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选自《陈涉世家》)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会天大雨,道不通(____________)(2)或以为死,或以为亡(____________)13.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A.辍耕之垄上\nB.怅恨久之C.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D.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你如何评价他们的这种做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阅读文言文《三峡》,完成12—16题。(17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重岩叠嶂( ) (2)飞漱其间( )(3)良多趣味( ) (4)属引凄异( )13.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忘操之 拔山倒树而来 B.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C.项为之强 以丛草为林 D.物外之趣 春冬之时14.翻译下列各句。(6分)(1)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3分)\n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分) 15.文中的画线句,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这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16.你能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吗?(2分)10、 山市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18.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恒不一见( ) (2)始悟为山市( ) (3)惟危楼一座( ) (4)窗扉皆洞口( ) (5)高插青冥( ) (6)裁如行点( ) (7)尘气莽莽然( ) (8)居然城郭( )19.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或短语。(4分)\n(1)一切都变得没有( ) (2)高高低低的城墙( )(3)昏暗得看不分明( ) (4)大风停止,天空晴明( )20.翻译句子。(6分) (1)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21.些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错的一项是( )(2分)A.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B.一行/有/五点明处。C.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D。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22.读完此文,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山市给你的印象。(2分) 23.你还了解哪些“聊斋”故事,请列举一个,并简述之(2分)11、阅读《小石潭记》完成文后的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4、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1)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4)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__15、用现代汉语写出”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作者在游小石潭时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结合你对作者的了解说说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心情变化的?\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上下文说说为什么”闻水声,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小石潭记》,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悄怆幽邃( )(3)不可久居 ( ) (4)隶而从者( )10、按提示写出相应语句。(4分)(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______________ _____,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3分)\n(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3分)1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3分) 13、【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有删节)【乙】道洲城西百余步,有小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①,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②木异竹,垂阴相荫③。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④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元结《右溪记》,有删节)【注释】①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②休:美好。③阴:树荫。荫:遮蔽。④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⑤裨(bǐ):使。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⑴凄神寒骨( ) ⑵从小丘西行( )⑶不可名状( ) ⑷悄怆幽邃( )14.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潭西南而望 而子敬先亡 B.为之怅然 心乐之\nC.为之怅然 为坻,为屿 D.以其境过清 全石以为底15.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分) ⑵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2分) 16.【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向同学概括介绍“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3分)① ② ③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20分)(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乙)虎与刺猬①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②,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③,乃侧身语云:“旦来遭④见贤尊⑤,愿郎君且避道!” 注解:①本篇选自隋代侯白撰写的笑话集《启颜录》。②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这里指肉丸子。③橡斗:带壳的橡实。④遭:偶然碰见。⑤贤尊:尊称对方之父。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两项。(4分)( )( )\n A 驴不胜怒 B 以为神 高处不胜寒 以为且噬己也 C 稍近益狎 D 因跳踉大㘎 香远益清 虎因喜 E 放之山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②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8.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噫!形之磨也类①有德②,声之宏也类有能。向③不出④其技,虎虽猛,疑畏卒⑤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黔之驴》原文结尾删节部分) 注释:①类,似。②德,修养。③向,当初。④出,显示。⑤卒,始终。①说说《黔之驴》中是以哪些句子分别表现虎的“疑”、“畏”和“取”?(6分)②有人说,《黔之驴》中的老虎连驴都害怕,是只“胆小虎”,你同意这种说法吗?(2分)9.联系上文,比较两则甲乙两文中虎的形象并且结合文章寓意说说你的感悟。(4分)15、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己。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n12、解释加点词意思。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 无何:( ) ②惟危楼一座。 危:( ) 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乌有:( ) ④窗扉皆洞开。 窗扉:(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语句。①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译文: ②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译文: 14、为什么那时候的人把“山市”称作“鬼市”?答: 16、阅读《山市》选文,回答文后11-14题。(17分)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n11、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文学家 ,字留仙,世称“ ”。(4.5分)1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在文中的意思。(4分)(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通假字: 通 释义: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通假字: 通 释义: 。13、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相顾惊疑: 。(2)历历在目: 。14、选文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叙写的?请找出相应的词语来。(4.5分)答:以 为线索,相关的词语依次是: 。17、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段),完成9~13题。(16分)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大小不齐,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第二年),始治(修建)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空中落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共同)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biàn高兴、喜欢)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n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同“嘱”,劝请)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一再,频频)饥,狱讼(诉讼)繁兴而盗贼滋炽(更加猖獗)。则吾与二三子(指诸位客人),虽欲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1)树林阴翳: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以名其书: (4)而吾亭适成: 10.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太守之乐其乐也 (2)今天不遗斯民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12.《喜雨亭记》突出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_ _的思想感情,这与欧阳修《醉翁亭记》的主旨____________ ___ 有共通之处。(2分)13.从句式的角度看,甲文和乙文首段在语言表达上有何共同点?有何妙处?(4分)18、山 市(12分)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6.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3分)A.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或凭或立/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nC.相顾惊疑/自顾不暇 D.始悟为山市/恍然大悟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译文: 8.文中仔细描述了孙公子禹年所见到的一次山市全过程的三个阶段: 、再现宏大的城郭、 。突出了山市 的特点。(3分)9.请选择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文章先后运用了“忽”“既而”“倏忽”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突出山市变化的迅速。B.孙禹年公子与同人们“相顾惊疑”,一是因为孤塔禅院突然耸起,二是因为此处并无此建筑。文中借观者的反应侧面表现山市的神奇。C.虽然文章山市的情景惟妙惟肖,但作者并没有亲眼见到,只是听他人的描述,再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写成的。D.最后一段略写早行者看到的“鬼市”,是因为它与本文的中心没有关系,主要是为了增强全文的神秘气氛,更具有可读性。19、山 市(12分)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6.选出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 )(3分)A.然数年恒不一见/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B.或凭或立/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C.相顾惊疑/自顾不暇 D.始悟为山市/恍然大悟\n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译文: 8.文中仔细描述了孙公子禹年所见到的一次山市全过程的三个阶段: 、再现宏大的城郭、 。突出了山市 的特点。(3分)9.请选择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 )(3分)A.文章先后运用了“忽”“既而”“倏忽”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突出山市变化的迅速。B.孙禹年公子与同人们“相顾惊疑”,一是因为孤塔禅院突然耸起,二是因为此处并无此建筑。文中借观者的反应侧面表现山市的神奇。C.虽然文章山市的情景惟妙惟肖,但作者并没有亲眼见到,只是听他人的描述,再加上自己的丰富想象写成的。D.最后一段略写早行者看到的“鬼市”,是因为它与本文的中心没有关系,主要是为了增强全文的神秘气氛,更具有可读性。20、阅读文言文段,回答后面问题。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摘自《童趣》)7、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项为之强( ) (2)又留蚊于素帐中( )(3)徐喷以烟( ) (4)鹤唳云端( )\n8、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作青云白鹤观。译文: (2)为之怡然称快。译文: 9、文章具体叙述了幼时的几件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3分)答: 21、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登州海中,时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曰:“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地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或曰: 疑不然也: 尝昼过县: 此不具纪: 大略相类: 2、本文描述了几种海市蜃楼现象?(用自己的话概括)答: 3、本文与《山市》中都用到的一种说明方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此外,本文还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n答: 4、翻译。 蛟蜃之气所为。 答: 22、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8、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 》,作者 。(2分)9、山市的特点是什么?显示这一特点的关键语句有哪些?(3分)答: 10、山市蜃景的变化可分为哪几个阶段?(3分)答: \n 11、作者对山市的描述以什么为序?显示这一顺序的词语有哪些?(3分)答: 12、文中的“相顾惊疑”的指的是谁人?他们“相顾惊疑”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描写他们这一神情有什么作用?(3分)答: 1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1)然数年恒不一见。 (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23、兔起鹘落\n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原③上兔起,掷④之使击。凫不能飞,投⑤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⑥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⑦,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⑨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⑩得他兔否?”【注释】①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②凫:野鸭子。③原:原野。④掷之使击:掷,把。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⑤投:掉落 ⑥人语:像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⑦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⑧奈何:怎么。 ⑨谓尔:以为你。 ⑩搦:持握,捕捉。21、成语“兔起鹘落”的本意是 ,常用来比喻 。而这则寓言反其意而用之,发人深省。(4分)22、这则寓言运用拟人手法,通过鸭子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了 的道理。(3分)24、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13—16题。(共11分)醉翁亭记(选段)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野芳发而幽香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14.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1分)\n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15.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分) (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2分)16.选文第②节描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何用意?(4分)2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7.解释加点的词。(3分)胜: 涯: 备: 28.把下列语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9.上文的作者是 朝的 ,他认为“迁客骚人”的做法不可取,联系全文,说说他认为古代圣贤的做法是 , ,从而表明了他的伟大抱负是 。(5分) 26、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20—23题(11分)【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馑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③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蚜,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n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注}①殍馑(piǎojǐ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则有去国怀乡 ( ) (2)至若春和景明 ( )(3)而或长烟一空 ( ) (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 (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22.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 ”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3分)27、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I0-14题。(15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日:“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日:“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署易节,始一反焉。10.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1)便要还家( ) (2)杂然相许(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n A.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其如土石何 B.具答之 投诸渤海之尾C.屋舍俨然 杂然相许D.不复出焉 且焉置土石13.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译文: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 14.内容理解。(4分)(1))甲段作者虚构桃花源,表达了怎样的愿望?(2分)答: (2)乙段“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愿望?(2分)答: 1、8.落笔/辄为人所传诵9.⑴①像②这 ⑵士大夫没有熟读过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有面子(气短)。10.要点:开阔的胸怀。2、5.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当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漏译、错译酌情扣分)6.说明陈太丘的朋友不守信用(1分),也交代了客人发怒的原因,为下文作铺垫(1分)。\n7.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1分)做人要讲信用,讲礼义等(2分)3、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冤zhū piánzhī对,对于;在;因,因为;由,把;发语词,相当于“就因为”,原来是;象;假如,如果。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海瑞的灵柩用船从江上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略4、19.略20.略21.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22.躬亲、清廉(用原文”冒雨冲风,亲给钱粮,不扣一厘”也行)23.略(可参看课本练习一P204)24.事实论证、对比论证5、24.改变 就 朴素 担任、做 25.(1)就以为我把平时的习性丢了. (2)怎么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 26.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意思对即可)6、7、14.这样15.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16.修筑长提 有智慧\n8、12.(1)适逢(2)逃跑13.A14.(1)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2)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15.鱼腹藏书、篝火狐鸣评价: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示了陈胜、吴广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意思对即可)9、12.(1)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2)冲荡 (3)的确,实在 (4)连续(各1分)13.D(3分)14.(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3分)(2)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3分)15.是从听觉方面写景的。(1分)描写了三峡秋天凄清的特点,渲染了一种凄异的气氛,使人感到无限的悲凉(1分)。(注意:意境须答出“景”与“情”)16.如: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杜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2分)10、18.略 19.一切乌有 高垣睥睨 黯然缥缈 风定天清 20.略 21.D 22.瞬息万变/变幻莫测 23.示例:《商三官》中十六岁的商三官,为了给父亲报仇,女拌男装,终于亲手杀死了仇人。再如《侠女》,侠女为报顾生照看老母之恩,以身相许,为顾家留下血脉,然后绝尘而去。 11、14、(1)大约(2)像北斗星那样(3)因为(4)停留15、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16、作者刚开始是无忧无虑、欣然而往的,但在环境的刺激下,作者感到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苦闷。作者因为当时谪居永州,满腹宏图大志不得施展,怀着一种愤懑不平的苦闷心情。17、因为小石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所以水与各种形状的石头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12、9(1)大约(2)深(3)停留(4)跟随10(1)如鸣佩环(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3)佁然不动;俶尔远逝(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n11.(1)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2)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12.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13.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13、13.(4分)⑴使……凄凉 使……感到凄凉(凄清) ⑵向西 ⑶说出 ⑷深14(3分)B都是代词15(4分)⑴(2分)(溪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⑵(2分)这条溪水如果在荒山野外,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地方。(得分点:若,如果,1分;宜,适合,适宜,1分。意思对即可。)16.(3分)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无人赏爱”等语可以看出。)②都是以石为底、为岸(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等语可以看出。)③景色都很优美。(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等语可以看出。)④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从【甲】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等语可以看出。)(每写出1点得1分,无需举出相应的语句。得满3分为止。意思对即可)14、6、A C7、①略 ②刚才遇见了您的父亲,愿意为您让路!8、略 9、略15、12、①不久,不一会儿。②高。③没有。④窗户。(4分)\n13、译文:①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 ②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人靠着(阑干),有的人站着,姿态各不相同。(2+2=4分)14、因为那时候的人们无法用科学理论来解释这一自然现象,只好借“鬼市”作出迷信解释。16、11、清代 蒲松龄 聊斋先生12、(1)乌通无,没(2)裁通才,仅仅 13、(1)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 (2)清晰地出现在眼前14、时间 忽见→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时间词一个0.5分)17、9、(1)遮盖(2)以……为乐(3)命名(取名)(4)正好(刚好)(4分)10、(1)……太守之/乐其乐也(1分) (2)今/天不遗斯民(1分)11、(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2分)(2)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2分)12、关心人民疾苦 与民同乐(2分)13、共同点:骈(整)散结合,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或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并在句末多用“也”字。(2分)好处:富有节奏感和回环美,有助于表达感情。(2分)18、6、D(醒悟) 【A(几,多/计数)B(有的人/有时)C(看/顾及)】(误选、多选都不得分。)7不一会儿,只见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关键词“未几”“连亘”“居然”每处0.5分,语句通顺、完整1.5分。)8初现孤塔宫殿(1分) 又看危楼出现(1分) 神奇(或:变幻、变化多端)、壮丽(或:美丽)(1分)9D(最后一段再次印证了山市的特点,紧扣了中心。)(误选、多选都不得分。)19、6、D(醒悟) 【A(几,多/计数)B(有的人/有时)C(看/顾及)】\n(误选、多选都不得分。)7不一会儿,只见高高低低的城墙,连绵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关键词“未几”“连亘”“居然”每处0.5分,语句通顺、完整1.5分。)8初现孤塔宫殿(1分) 又看危楼出现(1分) 神奇(或:变幻、变化多端)、壮丽(或:美丽)(1分)9D(最后一段再次印证了山市的特点,紧扣了中心。)(误选、多选都不得分。)20、7、(1)脖颈 (2)白 (3)慢慢 (4)鸟鸣(4分)8、(1)译文: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2)译文:(我)为此感到高兴快乐。(4分)9、三件事,表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21、1、 有人 这样 曾经,白天详尽,记录 像,似2、 (1)登州海中的海市蜃楼;(2)欧阳修出使河朔所见到的夜间的海市蜃楼;(3)河朔父老所说的海市蜃楼。3、 打比方。本文如宫室、台观……。《山市》中的“中有楼若者……”。举例子:欧阳修曾出使河朔。引用:或曰:“蛟蜃之气所为。”问本地父老云:“二十年前……”。4、 这是蛟龙吐出的云气结成的。22、8、聊斋志异 蒲松龄9、虚幻缥缈,变化莫测。忽见“孤塔耸起,高插青云”,“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未几,高垣睥睨……居然城郭”;既而,“危楼一座,直接霄汉”,“逾时,渐如高楼,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10、(1)初起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2)发展阶段:城郭出现;(3)高潮阶段:危楼出现;(4)结局:危楼消失。11、以时间为顺序。无何——未几——忽——既而——逾时——倏忽12、指公子孙禹年和朋友,因为此前这儿没有寺院,却突然间出现一座故塔。其作用是以人的惊奇、迷惑的神情烘托山市蜃景初起时的神奇特点。13、(1)可是经常好几年不能看到一次。(2)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清。\n23、21、兔子才跃起,鹘鸟已经搏击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22、物(或者人)有所异,我们应该各用其长。24、13.(1)香花。 (2)以……为快乐。(2分)14。C(1分)15.(1)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2分) (2)醉了能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2分)16。描写了众人游宴之乐,揭示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4分)25、27.胜:美丽。 涯:边。 备:详尽。 28.(1)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2)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29.北宋 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6、20.(4分)①国都,都城②日光 ③全,都 ④每天21.(4分)①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②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22.(3分)【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须答全)【乙】鼓励百姓出游(如答“纵民竞渡”或“鼓励百姓赛龙舟”也可,如答“吴人喜竞渡”或“喜欢赛龙舟”不得分),让佛寺大兴土木(修建工程)(如答“诸寺工作鼎兴”或“兴修寺院”不得分)。(意思对即可)附【译文】: 宋朝皇佑二年,吴州一带闹大饥荒,饿死者的尸体遍布路上,当时范仲淹(字希文,卒谥文正)主管浙西,他调发国家粮食并募集民间所有钱物(来赈济灾民),方法很是完备。吴州百姓喜欢比赛划船,喜欢做佛事。范仲淹就鼓励百姓比赛划船,自己也每天在湖上宴饮。从春天到夏天,当地的百姓全部外出游玩。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对他们说:“灾荒年间工钱最低廉,寺院可以大兴土木。”于是各寺庙修建工程都很兴盛。范仲淹又组织兴建谷仓及官员宿舍,每天动用工匠一千多人。掌监察的官员上奏弹劾范仲淹,不体恤荒年财政困难,嬉戏游乐无节制,还有官府私家大修房舍,伤耗民间财力。范仲淹于是自己草拟奏章分条陈述:“宴饮游乐以及兴修房舍的原因,都是调出民间有余的钱财,来救济贫困的人。从事贸易、饮食行业的人和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过活的,每天不愁有几万人。救济灾荒的措施,没有比这更好的了。这一年两浙灾区只有杭州平静无事,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文章27、 10.(2分)(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每小题1分) 11.(2分)(1)通“邀”,邀请 (2)赞同,赞许 (每小题1分) 12.(3分)C 13.(4分)\n (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冬夏换季(寒来暑往),(他们)才往返一次。或:一年的时间,(他们才往返一次。 (每小题2分,翻译准确、表连通顺即可) 14.(4分) (1)表达了作者向往自由、平等、和谐生活的愿望。 (2)反映了人们与困难作斗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每小题2分,意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