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十三中考文言文
(二)(12分)范蠡事越王勾践,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於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耕于海畔,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以为相。范蠡喟然叹曰:“居家只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乃归相印,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间行以去,止于陶,自谓陶朱公。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尊周室”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以物喜B.可以一战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D.策之不以其道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文段主要写范蠡两次辞官的经过和原因。B.范蠡离勾践而去,是因为勾践是个不能与大臣共患难同享福的人。C.范蠡归还相印,散尽家财,是个淡泊名利的人。D.范蠡从商经营有方,治国深谋远虑,颇负盛名。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①范蠡事越王勾践事:②还反国反:③布衣之极也布衣:④间行以去去: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自与其徒属乘舟浮海以行……(2分)译:(2)齐人闻其贤,以为相。(2分)译:8.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以尊周室”的“以”是连词,翻译成“来”。而四个选项的“以”的意义分别为:A因为;B凭借;C来;D用。9.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确理解原文的内容。A项概括了文章的内容;8、C、D三项主要是对文章局部的理解,对照原文,不难发现B项的理解与原文“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不符。l0.①侍奉,辅佐②同“返”,返回③平民④离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ll.(1)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2)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解释以及句式的准确表述,特别要注意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述,一般采用直译。如(1)中,要注意准确把握“徒属”“行”的解释;(2)中,要注意“贤”的解释以及把省略句“以为相”补全。参考译文: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12/12\n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来尊崇周室。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在海边耕作,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自称陶朱公。(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12分)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注]①丹青:指绘画。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③绐:欺骗。(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若云兴霞蔚(2)恒自梢至根(3)尤善丹青(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翻译:(2)以为求之必得。翻译:[来源:学§科§网Z§X§X§K]12.根据文章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2分)谢安对顾恺之非常器重,是因为顾恺之的”;顾恺之竟然相信一片柳叶能遮蔽自己,并非常珍视它,足以显示他的“”。(—)(12分)9.(4分)(1)好像(2)常常(3)擅长(4)流传、传说(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10.(2分)A11.(4分)(1)(顾恺之)每每画起人像,在当时都是极好的。(2)(顾恺之)认为追求它一定会得到。(每句2分,意对即可)12.(2分)画绝痴绝(每点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亮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①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②而备失势,众寡③12/12\n而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④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亮助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帝号,拜亮为丞相。(选自晋·陈寿《进<诸葛亮集>表》)【注释】①魏武帝:曹操。②举州委质:把整个荆州作为见面礼送给曹操。③众寡:人数少。④建:提出。⑤吴会:吴国。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顾野有麦场B.乃建奇策/策之不以其道C.身使孙权/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D.江南悉平/事无大小,悉以咨之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躬耕于野,不求闻达。(3分)(2)益州既足,以亮为军师。(3分)12.从本段文字来看,诸葛亮辅佐刘备做了哪些事情?(4分)9.D(A拜访/看见B计谋/鞭打C出使/假如D都)10.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11.(1)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躬”、“闻达”、介宾后置句式,每处1分)(2)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既”“足”“以……为”每处1分。“既”译成“已经”也可,“足”译成“富足”“丰足”也可。)12.①出使东吴,结成孙刘联盟。②赤壁之战取胜,平定江南。③西取益州,并治理成功。(三点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用文段中相关语句回答也可。)附译文:诸葛亮年轻时有超群的才能。身高八尺,面容相貌十分伟岸,当时人认为他与众不同。遇到汉末战乱,诸葛亮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不求出名显达。当时左将军刘备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于是多次到草屋去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十分称道刘备的杰出才能,于是结交了他,感情深厚。等到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把整个荆州当作礼物送给了曹操并投降曹操,而刘备失去了权势和地位,人数少没有立足之地。诸葛亮当年27岁,就进谏奇策,亲自出使孙权,向吴国求援。孙权早就敬佩刘备,又看到诸葛亮有特别的雅量,十分敬重他,立即派兵三万人来帮助刘备。刘备能够用兵和曹操交战,大败曹军,乘胜攻下曹军。江南全都平定了。后来诸葛亮帮助刘备又向西攻打益州。益州充实之后,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严母教读》),完成16—20题。(18分)记母教铨①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②,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选自《鸣机夜课图记》)【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诗人。②夏楚:这里是责打的意思。1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1)拥被覆双足12/12\n(2)妹何托焉17.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毕陈左右()(2)儿怠,则少加夏楚()(3)至夜分()(4)诸姨尝谓母曰()1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令铨坐膝下读之。译文:(2)铨张目视母面。译文:19.请简要阐述文中母亲两次流泪的不同原因。(2分)第一次流泪是因为第二次流泪是因为20.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你是否认同?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l6.①拥被/覆双足②缈何托焉解析:此题考查了文言文语句的停顿。完成时,注意几个原则:主谓宾分开;句中有连词,如在句中,则在连词前停顿,如在句首,则在连词后停顿;划分停顿后,还应注意朗读时是否别扭。不过,像第①句比较特殊,整个一句其实是个并列结构,有两个动词,所以在第二个动词前停顿。l7.①放,摆放,陈列②懈怠,松懈③到④曾经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常用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平时应注意积累,同时还要注意比较和联系。l8.①(母亲)让我坐在她的膝下读书。②我睁开眼睛看着母亲的脸。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把握。完成时应逐字翻译,字字落实。①“令”“之”是关键词;②“张”“面”是关键词。19.第一次流泪是因为儿子学习不认真,母亲觉得无法向孩子的父亲交代,心里焦急。第二次流泪是因为儿子学习辛苦,母亲感到心疼。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20.示例:①认同。文中母亲不辞辛苦,陪着自己的儿子读书,充分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深的爱和殷切的期待。②认同。文中母亲虽然对儿子要求严格,但她的出发点是好的,用心是良苦的,对儿子的爱也是深沉的。③不认同。母亲对儿子的要求过于严格,儿子稍有松懈就责打他,夜深了,还把儿子摇醒了学习,这对儿子的身心是一种摧残。④不认同。母亲对儿子的学习管得太死。不利于儿子的学习,也不利于儿子身心的自由成长。⑤母亲对儿子的教育,其良苦用心令人感动,足见其对儿子成才的渴求心理,但是在教育中的方法近于残酷,有损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严母教读》参考译文: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让我坐在她的膝下读书。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松懈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着我哭,说:“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儿,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睁开眼看着母亲的脸,泪水正淌落,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12/12\n(二)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0—14题。(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选自《曹刿论战》)[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不鼓不成列。”(选自《子鱼论战》)[注释]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名。成列:指摆好阵势。既:尽,全部。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陈:通“阵”,指摆好阵势。门官:国君的卫士。重(chóng):重复,再次。二毛:头发斑白的人。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10、(1)赐福,保佑。(2)大腿。11、(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弄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理。(2)敌人多我方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请下令出击。13、(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14、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7~10题。(共l2分)12/12\n【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共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皇祐二年,吴中大饥,殍瑾①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②,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④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④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⑤,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选自《梦溪笔谈·范文正荒政》)【注释】①殍瑾(piǎojìn):饿死的人。②荒政:古代在遇到荒年时所采取的救济措施。③条:分列项目、条目。④仰:依赖、依靠。⑤晏然:平静、安定的样子。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1)则有去国怀乡()(2)至若春和景明()(3)而或长烟一空()(4)太守日出宴于湖上()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1)沙鸥翔集,锦鳞游泳。(2分)(2)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2分)9.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然/则何时/而乐耶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10.范仲淹被贬后不计较个人得失,仍把天下黎民的忧乐记挂心间。这样的抱负可以从【甲】文中他说的“”这句话看出,也可以从【乙】文中他做的,,组织修建仓库和官员宿舍这三件事看出。(3分)7.(1)国都,都城(2)日光③全,都④每天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把握,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国”和“景”是多义词,就初中阶段学过的文言文来看,“国”有“国都”“国家”之意,“景”有“景色”“日光”的义项,所以要联系句子大意去推断它们的意思。“日”是名词作状语。8.(1)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2)百姓没有流动迁移的,(这)都是范文正的恩惠。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意思的理解和翻译。句子翻译要逐字逐句,尽量做到字字落实,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准确,还必须把句式的特点体现在翻译中。如①句中“集”和“锦鳞”要落实;②句是判断句,在翻译时要加判断词“是”,而其中“流徙”的意思必须译准确。9.A解析:B应为“然则/何时而乐耶”;C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应为“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l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鼓励百姓出游(如答“纵民竞渡”或“鼓励百姓赛龙舟”也可)让佛寺大兴土木(修建工程)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主题的12/12\n理解。【甲】考查的是对作者思想、文章主题的理解;【乙】考查的是对人物主要事迹和文章内容的概括。要注意抓关键词句如“希文乃纵民竞渡”“居民空巷出游”及“又召诸佛寺……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来概括,并且要从范仲淹的角度去理解。(四)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20题。(共12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左传·曹刿论战》)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9a&a"f/x2J7Q/M0N3G8_师每休舍①,课②将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④者,立斩以徇⑤。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⑥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5K:|}l1z-f/d9a/W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⑦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⑧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①舍:驻扎休息。②课:督促。③注坡跳壕:从山坡上急驰而下,从壕沟低处向上跳。此处指练兵。④束刍: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众。⑥劳:慰劳。⑦统制:武官名。⑧蹙额:皱眉,表示忧虑。17.解释下列短语。(2分)(1)三鼓:▲(2)败绩:▲(3)不私:▲(4)恂恂:▲(5)立斩以徇:▲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19.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A.甲、乙两个选段都告诉我们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根本原因。B.甲、乙两个选段都没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C.甲段中“公将鼓之”与乙段中“皆重铠以习之”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D.从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飞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20.岳飞是抗金名将,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根据甲、乙两段提供的信息,请你概括他们分别具有哪些军事才能。(4分)▲17.(1)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2)溃败,失败,败逃(3)不占为己有(4)小心谨慎、谦和的样子(5)立即斩首(来)示众(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关键字词是判分的主要依据。有小毛病,如写了1个错别字等,可以不扣分)18.(1)走下车察看(齐军)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登上车前横木察看齐国的军队。12/12\n(2)(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9.A(2分。甲选段未讲“取信于民”)20.曹刿: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2分,每点1分,用“以逸待劳、随机应变”的也对,但意思接近的不能重复给分。意对即可)岳飞:治军有方(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取信于民;谋而后战。(2分,任意答到2点即可,意对即可)参考译文: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臣不喜欢钱财,武将不怕死,天下就太平了!”每当军队驻扎休整,他就督促将士练兵,都穿上重重的铠甲来训练他们。士兵中有私拿老百姓一根绳子捆扎草料的,就立即斩首来示众。士兵晚上住宿,百姓开门希望他们进屋,没有人敢进去。军队号令“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对)远离家乡卫戍边疆的各位将领,派他(指岳飞)妻子慰问他(指戍将)的家人;(对)为国而死的将领,就养育他们的遗孤。凡是有犒赏,都分给下属官吏,一点不占为己有。(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凡是有进攻(之事),就召集所有的官员一起谋划,制定策略后再进攻,因此从未有过失败。敌人因此议论说:“摇动山容易,摇动岳家军难。”每次筹集军粮,(他)一定皱着眉说:“东南百姓民力枯竭了!”(岳飞)爱惜贤能,礼遇士人,谨慎谦和,极具儒将风度,每次辞谢升官,必定说:“将士效力,我有什么功劳呢?”阅读《愚公移山》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争高直指《与朱元思书》)C..。.....。。杂然相许12/12\n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忱患,死于安乐》)7.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是哪一项?(2分)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C.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捕蛇者说》)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9.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10.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6.C7.D8.译文: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9.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10.不同一: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在“杂然相许”的前提下“献疑”,一个“献”字表明她对愚公的关心;智叟不是提出疑问,“笑而止之”是对愚公的否定,“甚矣,汝之不惠”更加强了否定的意思。不同二:语气不同。两人虽然都用了反问的句式,但其妻的语气是委婉的,智叟的语气是刻薄的。如“以君之力”与“以残年余力”相比,前者是委婉的提醒,后者则带有不敬之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与“曾不能毁山之一毛”相比,前者是一种担心,后者则是一种嘲讽。(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12/12\n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财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都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新人,吾谁与归?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①去:②景:③偕:④求: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文:②微斯人,吾谁与归?译文:7.对“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一句展开合理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写这句话展现的优美景色(60字以内)。(4分)答;8.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是“忧”,迁客骚人“感极而悲”也是“忧”。他们“忧”的各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语句简要阐述。(4分)答: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4分)【甲】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乙】贞观九年,岷州都督高甑生,坐违李靖节度,又诬告靖谋逆,减死徙边。时有上言者曰:“旧秦府功臣,请宽其过。”太宗曰:“虽是旧劳,诚不可忘,然理国守法,事须画一,今若赦之,使开侥幸之路。若甑生获免,谁不觊觎?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节选自《贞观政要》)8.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4分)(1)而乡邻之生日蹙(2)又安敢毒耶?(3)坐违李靖节度(4)诚不可忘9.下列个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积于今六十岁矣余将告于莅事者B.今以蒋氏观之跪而拾之以归C.而乡邻之生日蹙此悉贞良死节之臣D.请宽其过其如土石何12/12\n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2)我必不赦者,正为此也。”11.阅读上面选文,完成题目。(3分)根据甲文,概括将氏悲惨遭遇的根本原因:;根据乙文,概括唐太宗的有关治国策略:。8、一天天地(2)怨恨(3)犯罪(4)确实、的确(4分,每个词1分)9、C10、(1)(如果)从前我不做这个差使,就早已困苦不堪了。(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向”“病”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扣完为止。)(2)我之所以一定不赦免(他),正式因为这一点。(2分。意思基本正确,且关键词“赦”“为”翻译正确可得满分。关键词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扣完为止。)11、苛政猛于虎(1分);不徇私情,法纪严明。(2分)(意思对即可)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完成后面的问题。(一)(12分)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⑴会天大雨 ⑵上使外将兵 ⑶楚人怜之 ⑷皆指目陈胜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宜多应者 诚宜开张圣听B.扶苏以数谏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卒买鱼烹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2/12\n⑴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文: ⑵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译文: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答: (一)6. ⑴适逢,恰巧遇到 ⑵带领,率领 ⑶爱戴 ⑷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7.A(应该)8.⑴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⑵有的人认为他已经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跑了。9.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俗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陈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二)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过者告曰:“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久之,力惫,失乎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夫大道甚夷。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有盲手道涸溪( ) ②视此省哉(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译文: 12.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1分)答: (二)10.⑴道:取道,过(或走)。⑵省:醒悟,反省。11.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12.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三)13.古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2分)悲凉 凄苦12/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