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类文言文阅读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序跋类文言文阅读训练

序跋类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哀江南赋》自序[北周]庚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①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②,有去无归。中兴③道销,穷于甲戌④。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籓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选自《庾子山集》)【注释】①大盗:指侯景,原在魏做官,后降梁,548年反,攻进金陵,梁武帝被逼饿死,立简文帝,后杀简文帝,废萧栋自立为帝。②华阳奔命:华阳,指西魏;奔命,指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庾信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③中兴:指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乱。④甲戌:即承圣三年(554),这年西魏攻梁,元帝被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乃窜身荒谷窜:逃匿。B.藐是流离,至于暮齿藐:远。C.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会:恰逢。D.穷者欲达其言穷:困境。[答案]C[解析]会:抽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三日哭于都亭王坐于堂上B.潘岳之文采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C.遂乃分裂山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芟夷斩伐,如草木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答案]A[解析]A组“于”皆为介词“在”。B组“之”,前句为助词,后句为动词“到”;C组“乃”,前句为副词“于是”,后句为副词“竟”;D组“焉”,前句为语气词,后句为兼词“于此”。\n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为表达作者因怀念故土而悲伤之情的一组是()①大盗移国,金陵瓦解②将军一去,大树飘零③《燕歌》远别,悲不自胜④鲁酒无忘忧之用⑤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⑥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A.①③⑤B.③④⑤C.①②⑥D.②④⑥[答案]B[解析]①是客观叙述侯景造反的情况,②是说国家失去栋梁的后果,⑥是说梁的暴政引起了人民的反抗。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景发动叛乱攻下梁的都城金陵,庚信得以逃过此难。后来,他奉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结果被久怀灭梁之心的西魏扣留。B.作者在文章首段通过交代自己流落异乡、思念故土之痛,不能为国尽忠之恨,水到渠成地引出写作《哀江南赋》的主要目的,那就是悲自己的凄苦,哀故国的灭亡。C.文章第二段写了作者无法返回故国的悲哀,出使西魏而没能完成使命的自责,以及国家灭亡无力回天的无奈。D.文章最后几句,作者再次表达了永失故国的悲哀,表示只要能倾吐郁积在心中的哀痛,就是受到像陆机、张衡那样的大家嘲笑也心甘情愿。[答案]B[解析]理解本题的主要信息是“惟以悲哀为主”,根据全文内容,我们不难推断出作者“悲哀”的不是自己怎么样,而是故国梁朝的灭亡。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2)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答案](1)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2)钓台的柳树不是玉门关可以望见的,那华亭的鹤叫,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听到的吗!(3)身处困境的人,总是用笔写出心里的话,劳苦无告的人,一定要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悲哀。参考译文:梁武帝太清二年,阴历十月,侯景造反篡国,都城金陵沦陷。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不想后来奉命由江陵出使西魏,却有去无归。可叹梁朝的中兴之道,竟消亡于承圣三年。我的心情遭遇,正如率部在都城亭内痛哭三日的罗宪,又如被囚于别馆三年的叔孙婼。按照天理,岁星循环事情当能好转,而梁的灭亡却物极不反了。傅燮临危只悲叹身世,无处求生;袁安居安常念及王室,自然落泪。以往桓君山的有志于事业,杜元凯的生平意趣,都有著作自叙流传至今。以潘岳的文彩而始述家风,陆机的辞赋而先陈世德。我庾信刚到头发斑白之岁,即遭遇国家丧乱,流亡远方异域,直到如今暮年。想起《燕歌》所咏的远别,悲伤难忍;与故国遗老相会,哭都嫌晚。想当初自己原想象南山玄豹畏雨那样藏而远害,却忽然被任命出使西魏,如同申包胥到了秦庭。以后又想象伯夷、叔齐那样逃至海滨躲避做官,结果却不得不失节仕周,终于食了周粟。如同孔嵩道宿下亭的旅途漂泊,梁鸿寄寓高桥的羁旅孤独。美妙的楚歌不是取乐的良方,清薄的鲁酒也失去了忘忧的作用。我只能追述往事,作成此赋,聊以记录肺腑之言。其中不乏有关自身的危苦之辞,但以悲哀国事为主。\n夕阳西下,归途遥远,这是什么人间世道啊!冯异将军一去,大树即见飘零。荆轲壮士不回,寒风倍感萧瑟。我怀着蔺相如持璧睨柱之志,却不料为不守信义之徒所欺;又想象毛遂横阶逼迫楚国签约合纵,而我却一无所获。我只能象君子钟仪那样,做一个戴着南冠的楚囚;象行人季孙那样,被扣留在西河的别馆了。对梁的灭亡,自己不能像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只能像蔡威公那样,国亡时痛哭泪尽,继之以血。那故国钓台的移柳,自非困居玉门关的人可以望见;那华亭的鹤唳,难道是魂断河桥的人再能听到的吗!孙策在天下分裂为三之时,军队不过五百人;项藉率领江东子弟起兵,人只有八千。于是就剖分山河,割据天下。哪里有号称百万的义师,竟一朝卷甲溃败,让作乱者肆意戮杀,如割草摧木一般?长江淮河失去了天险的作用,军营壁垒还不如藩篱坚固,使得那些得逞一时的作乱者得以暗中勾结,那些持锄耰和棘矜的人得到乘虚而入的机会。莫不是江南一带的帝王之气,已经在三百年间终止了吗!于此可知,并吞天下,最终也不免于秦王子婴在轵道旁投降的灾难;统一车轨和文字,最终也救不了晋怀、愍二帝被害于平阳的祸患。呜呼!山岳崩塌,既已经历国家危亡的厄运;春秋更替,必然会有背井离乡的悲哀。天意人事,真可以令人凄怆伤心的啊!何况又舟船无路,银河不是乘筏驾船所能上达;风狂道阻,海中的蓬莱仙山也无可以到达的希望。身处困境的人,总是用笔写出心里的话,劳苦无告的人,一定要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悲哀。所以,即使高明的陆机,听到这赋而拍手嘲笑,我也甘心;张衡那样的大家,见到这篇文字而认为鄙薄,我也认为理所当然的。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姑妄听之跋[清]盛时彦河间先生典校秘书廿余年,学问文章,名满天下。而天性孤峭,不甚喜交游。退食之余,焚香扫地,杜门著述而已。年近七十,不复以词赋经心,惟时时追录旧闻,以消闲送老。初作《滦阳消夏录》,又作《如是我闻》,又作《槐西杂志》,皆已为坊贾刊行。今岁夏秋之间,又笔记四卷,取《庄子》语,题曰《姑妄听之》。以前三书,甫经脱稿,即为钞胥私写去。脱文误字,往往而有,故此书特付时彦校之。夫著书必取熔经义,而后宗旨正;必参酌史载,而后条理明;必博涉诸子百家,而后变化尽。譬大匠之造宫室,千楹广厦,与数椽小筑,其结构一也。故不明著书之理者,虽诂经评史,不杂则陋;明著书之理者,虽稗官脞记,亦具有体例。先生尝曰:《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于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太平广记》事以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伶玄之传,得诸樊嬺,故猥琐具详;元稹之记,出于自述,故约略梗概。杨升庵伪撰《秘辛》,尚知此意,升庵多见古书故也。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惟此二事,则夏虫不免疑冰。刘舍人云:“滔滔前世,既洗予闻;渺渺来修,谅尘彼观。”心知其意,倘有人乎?因先生之言,以读先生之书,如叠矩重规,毫厘不失,灼然与才子之笔,分路而扬镳。自喜区区私议,尚得窥先生涯诶已,因附记于未,以告世之读先生书者。 乾隆癸丑十一月门人盛时彦谨跋。(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门著述而已杜:闭。B.甫经脱稿甫:刚刚。C.虽稗官脞记脞:烦琐细碎。\nD.灼然与才子之笔灼:同“酌”,斟酌。答案:D解析:灼,显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惟时时追录旧闻,以消闲送老以勇气闻于诸侯B.虽诂经评史,不杂则陋虽与日月争光可也C.然才子之笔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倘有人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答案:C解析:C组“然”皆为连词“但是”。A组“以”,前句为表目的的连词“用来”,后句为介词“凭借”;B组“虽”,前句为连词“虽然”,后句为连词“即使”;D组“乎”,前句为疑问语气词“吧”,后句为形容词词尾。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为作者所认可的文学创作观点的一组是()①学问文章,名满天下②夫著书必取熔经义,而后宗旨正③明著书之理者,虽稗官脞记,亦具有体例④必博涉诸子百家,而后变化尽⑤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⑥如叠矩重规,毫厘不失A.①④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⑤⑥答案:C解析:①③⑥都非表明文学创作观点的句子。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纪昀先生的学问和文章天下闻名,但他性格孤僻,不大喜欢与人交往,空闲的时间不是在家里写文章就是焚香扫地。B.盛时彦在这篇跋文的第二段引述了纪昀对文学创作的看法,那就是吸取和树立了经典的义理,才能宗旨正确;参考斟酌各种体裁,才能条例清楚;广泛涉及诸子百家,才能变化丰富。C.纪昀先生指责《聊斋》一书兼二体,既有传记体,又杂有小说体,他反对把这两种体裁混淆起来,其实,这种把文学体裁绝对化的观点是不恰当的。D.听纪昀先生说的话,读他的书,可见他叙事撰文时详略取舍得当,合乎文学创作的规律,一丝一毫也不差;斟酌他的语言,富有文采,他堪称当世的才子,其文与当时平庸的文章不同。答案:D解析:“才子之笔”暗指《聊斋志异》,理解成纪昀“堪称当世的才子”是错误的。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年近七十,不复以词赋经心,惟时时追录旧闻,以消闲送老。(2)故不明著书之理者,虽诂经评史,不杂则陋。(3)留仙之才,余诚莫逮其万一,惟此二事,则夏虫不免疑冰。参考答案:(1)年近七旬后不再对诗词经赋用心,只是经常追录旧闻,用来消闲养老。(2)所以不通晓著书原理的人,虽然能解释经典评述历史,但不是庞杂就是浅薄。(3)蒲松龄的才能,我实在不如他的万分之一,只是此二事,就不免夏天的虫不懂冬天的冰了。参考译文:纪昀先生在翰林院工作了二十多年,他的学问和文章名誉天下,但他天性孤僻,不大喜欢和别人来往,空余的时间只是焚香扫地,闭门不出而著述文章罢了。年近七旬后不再对诗词经赋用心,只是经常追录旧闻,用来消闲养老。先写出《滦阳消夏录》,又作《如是我闻》,再撰成《槐西杂志》,\n都已经印出问世。今年春夏之间,又作了四卷笔记,取《庄子》中的语言,题为《姑妄听之》。这以前的三种书,刚刚脱稿,就被专门抄写的人自抄出去,少文错字之处不少,所以这本书特地让我校对。撰写论著一定吸取和树立经典的义理,而后才能宗旨正确;一定要参考斟酌各种体裁,才能条例清楚;一定要广泛涉及诸子百家,而后才能变化丰富。好像是大工匠建造宫殿或一般房屋,千根柱子的大宫殿与几根椽子的小屋,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不通晓著书原理的人,虽然能解释经典评述历史,但不是庞杂就是浅薄;通晓著书原理的人,尽管是小说家零碎地记载,也具有规范的体例。纪昀先生曾经说过,《聊斋志异》盛行一时,但它是才子之笔法。自虞初到干宝之间,古书佚失的有很多,还能完整见到的有刘敬叔的《异苑》,陶潜的《续搜神记》,都是小说类的;《飞燕外传》、《会真记》是传记类的;《太平广记》以事分类,所以可以广泛收入。现在《聊斋志异》一书兼有两种体裁,这是我还没有完全理解的。小说既然述其见闻,即属于叙事,不像戏剧那样可以随意装饰。伶玄写的《飞燕外传》其故事得之于后宫女官樊嬺,所以猥亵的情节详尽而具体;元稹的《会真记》反映了他自己的经历,所以简明扼要。杨慎撰写的《杂事秘辛》懂得这个道理,因为他读古书多的缘故。《聊斋》中猥亵亲昵的言词,亲近而近于放荡的样子描写得细微曲折,栩栩如生,人物自己说出来的似乎没有这个道理,是为作者代言吧,那作者是从哪里听到或看到的呢?这又是不能理解的。蒲松龄的才能,我实在不如他的万分之一,只是此二事,就不免夏天的虫不懂冬天的冰了。刘勰说过:“遥远的古代,留下了使今人沉浸的知识海洋,再渺茫的将来,或许会妨碍后人的眼界。”心里明白这些意义的,或许还有些人吧?依照先生的话,读了先生的书,先生的书写得和先生说得如出一辙,丝毫不差,明显地与才子之笔分道扬镳。我很愉快地在这里发表一点议论,还能看到先生作品的全部。于是将这些话附在书末,以告世上读纪昀先生书的读者们。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学生盛时彦谨跋。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李贺歌诗集序 [唐·杜牧]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夕,一觞,一饭,显显焉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常恨想其人,咏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集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为贺才绝出前。”让居数日,某深惟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君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某因不敢辞,勉为贺叙,然其甚惭。   皇诸孙贺,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今古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n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   贺死后凡十某年,京兆杜某为其序。(《樊川文集》卷十)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日就公谢谢:婉言推辞。B.不足为其态也为:比拟。C.荒国陊殿国:国都。D.《骚》有感怨刺怼怼:劝谏。[答案]D[解析]怼:怨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常恨想其人,咏其言其孰能讥之乎C.某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而此独以钟名D.京兆杜某为其序为楚怀王左徒[答案]C[解析]C组中“以”,都是介词“用”。A组“者”,前句为辅助性代词“……的人”,后句为表提起和停顿的语气词;B组“其”,前句为代词“他的”,后句是表推测的语气词;D组“为”,前句为介词“给”,后句为动词“担任”。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为表李贺诗才“绝出前”的一组是()①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②公于诗为深妙奇博③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④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⑤理虽不及,辞或过之⑥间亦殊不能知之A.①②④B.②④⑥C.①⑤⑥D.③④⑤答案:D解析:①只是介绍李贺诗集的结构和诗的数量,②不是说李贺,⑥是说李贺诗的不足。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贺与集贤学士沈子明交情深厚,临终时,把自己一生所写的二百三十三首诗歌交给沈子明,沈子明把这些诗稿收藏起来。B.沈子明请好友杜牧为李贺的诗集作序,可杜牧不肯接受,屡次推托。在沈子明的坚持下,杜牧最终答应了这个请求。C.《离骚》有感慨、怨恨、讽刺、忧愤,说出了君臣治乱的道理,不时有激发人深思的意味,而李贺所作的诗,就缺少这样的内涵。D.在这篇序文中,杜牧追述了撰写此序的缘起、经过,也写出了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答案:文中说“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这句话可解释为:而李贺所作的诗,难道没有这样的内涵?由此可见,“而李贺所作的诗,就缺少这样的内涵”这种说法是错误的。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⑵鲸呿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⑶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n参考答案:⑴今夜酒醉醒来,不能再入睡,就阅读整理箱中的书册,忽然找到以前李贺交给我的诗。⑵张口的鲸跳跃的鳌,牛鬼蛇神,不足以形容它的虚荒诞幻。⑶假设李贺还没有死,稍微的用哲理来丰富诗作,其成就可在《离骚》之上了。【参考译文】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分,屋子外面有一个紧急呼叫传递书信的人。我说:“一定有特殊情况,赶紧拿灯来!”等到打开书信,果然是集贤学士沈子明的一封书信,信中说:“吾的亡友李贺,元和年间,与我交往情谊非常深厚,朝夕相处,一同生活。李贺临死,曾交给我平生所著诗歌,分为四编,一共二百三十三首。多年来,我到处(迁移),我实以为诗稿已失去。今夜酒醉醒来,不能再入睡,就阅读整理箱中的书册,忽然找到以前李贺交给我的诗。回想往事,凡和李贺言谈、嬉游,每一处所,每一节气,每一早晚,每一杯酒,每一餐饭,都非常清晰,没有忘记的,不觉流泪。贺又没有妻子和儿女能够抚恤慰问,我常痛心地回想他这个人,回味他的话,(只能)仅此而已。你跟我交谊深厚,请你替我为李贺诗集作序,充分说明诗作的来由,也稍微宽解我的心意。”我那天晚上没有做到用书信说明不能作序的理由,第二天,到沈公处辞谢,并说:“世人认为李贺才华卓绝,超越前人。”辞让了好几天,我深入思考了沈公的意思,说:“沈公对诗的理解达到了精深美妙神奇博大的程度,而且又全部了解李贺诗歌的优点和不足。现在真的毫不客气地为李贺诗作序,一定不能契合您的心意,怎么办?”我又去沈君处辞谢,极力说不敢为李贺作序的原因,沈公说:“你坚持象这样(不肯作序),这应是轻慢我。”我因此不敢推辞,尽力为李贺作序,但是我非常惭愧。皇室子孙李贺,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也很称道他的诗歌。云雾联延不断,不足以形容它的风姿;流水悠远流淌,不足以形容它的情思;春色生机勃勃,不足以形容它的和畅;秋天清明高洁,不足以形容它的风格;顺风之船冲锋战马,不足以形容它的刚勇;出土文物,,不足以形容它的古雅;鲜花美女,不足以形容它的神采;已成废墟的国都和宫殿,杂乱的草木和荒坟,不足以形容它的哀怨悲愁;张口的鲸跳跃的鳌,牛鬼蛇神,不足以形容它的虚荒诞幻。大概(它是)《离骚》之流韵,思想虽然比不上它,语言可能超过《离骚》。《离骚》有感慨怨怒讽刺仇恨,谈到君臣治理乱政,时常用言辞来激发人的情感。而李贺的诗作,难道不是有这样的情况吗?李贺能够探寻前朝往事,来深深叹息感慨古今未曾吟咏的事物,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追求形象不肯蹈常习故,摆脱开前人的文字痕迹,间或也有一些不能让人理解。李贺只活了二十七年就死了,世人都说:“假设李贺还没有死,稍微的用思想来丰富诗作,其成就可在《离骚》之上了。”李贺死后十多年,京兆杜某为他作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