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高效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言文教学的高效策略

文言文教学的高效策略甘肃省白银市平川中学吴玉梅文言文历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篇目多,容量大,选文杂,文体异,制约着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过去我们教文言文,注重教师串讲,其结果是学生上课乏味,课后无效,学生的文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这使文言文教学有了新的转机,因此教文言文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树立他们的主体意识。我教文言文基本以“参与式活动”为基本教学方法,下面我结合《鸿门宴》的教学设计来谈谈我的具体做法。一、要通过参与式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不是教师讲,而是要指导和引导学生去研究讨论。如果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没有积极性主动的学习,任何科学的教学也是毫无价值。例如《鸿门宴》的教学,我就是通过设计五个参与式活动来完成教学的。二、文言文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启发点拨和方法指导,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通过参与式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早在2001年6月8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指出应该“6\n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学生参与教学也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鸿门宴》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1、分工合作,学习重点知识。《新课标》要求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高中学生有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基础,又有课文下的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基于这一认识,在上文言文时,用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认真自读活动:读课本,读课文下注释,读课后问题。并且明确要求:第一,通过自读,基本理解重要文言文字词、语句,分类汇总,自读结束后由小组长提出来供大家交流。第二,通过自读,理清文章思路,基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死记硬背的方法不是最佳积累文言实词、虚词的方法。应该指导现实在阅读与合作交流在中去积累。如果在课上坚持让学生自读活动,让他们亲自投入阅读实践,直接去感知课文,才能培养他们主动求知的能力,确保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小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在自读结合,讨论便能有的放矢,在自读过后,学生总有几个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班文言文的兴趣,从而也让他们找到合作的快乐。在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合作讨论之后,答案找到了,激发了合作的兴趣,培养了合作的意识。3、注重创新,深入探究拓展。   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排练课本剧,写短评等形式6\n让学生自己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参与中学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乐趣,更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   相信通过“激趣—自读—讨论—展示—探究”等参与式活动来进行文言文教学会使学生的文言学习效果得到有有效提高,并能更加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附件:《鸿门宴》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设计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去完成学习任务,是我在教授《鸿门宴》(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时的成功经验,现将其教学活动设计记录如下。第一课时活动一:打擂台目标: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材料:录音机、电视机、VCD放像机、大白纸、胶带、彩笔时间:15分钟活动过程:(一)课前准备:将学生10人一组分开,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有关《史记》和《鸿门宴》资料,做好“打擂”准备。(二)每组选出3名同学,其中2名分别参加“知识竞赛”和“故事大赛”,另1名作评委。1.知识竞赛(6分钟)题型:问答题与是非题形式:抢答规则:教师读题后,先起立者获答题权,答对者每题得10分,其中判断是非题应讲明判断理由,否则扣一半分,最后以积分多者为胜。要求评委在大白纸上记清每位参赛者的得分情况,最后挂在黑板上公布成绩。竞赛开始,教师读题:(1)问答题:《史记》的作者是谁?他因什么而入狱?答案:西汉司马迁,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下狱受腐刑。6\n(2)判断题:《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答案:错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3)《史记》的结构是如何编排的?答案: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其中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4)《史记》中世家记帝王之事,列传叙人臣之事。是否正确?判断:错误!本纪是记述帝王政绩的,世家是记述诸侯情形的,列传是各类人物传记。(5)鲁迅是如何评价《史记》的?答案: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根据积分,选出擂主。2.故事大赛(9分钟)规则:以《史记》为背景,把《鸿门宴》作故事的开头或引子讲述刘邦与项羽的故事。要求:必须使用一种电教设备,每人不可超过3分钟。得分标准如下表如示:(大白纸公布)分类得分内容准确完备语言流利顺畅使用电教表演性强有文采分数1010101010各组代表演讲完毕,由各组评委及教师打分选出个人第一,最后结合知识竞赛成绩评出作擂主的小组。同时引出课题《鸿门宴》(板书)将学生注意力由“听史”转向“学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评论:学生通过参与“打擂台”活动,不仅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了《鸿门宴》背景,而且对课文内容也有了初步认识,为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活动二:采珍珠目标:让学生疏通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句式,把这些文言知识作为大海里的珍珠,一一捞出。材料:白纸、彩笔、胶带时间:30分钟过程:1.畅游文海:学生自读并口译课文。2.撒网采珠:以小组为单位“采珍珠”先在白纸上画出五个大珍珠:(1)红珍珠:古今异义词(2)绿珍珠:通假字(3)黄珍珠:词类活用现象(4)蓝珍珠:成语及固定结构(5)白珍珠:特殊句式。要求五个小组分别用红、绿、黄、蓝、白五种彩笔归纳出以上文言知识。3.将五个小组答案用大白纸写出挂在黑板上,互作比较,在教师点拨下,全体同学形成共识:需采红珍珠(古今异义词):去、婚姻、所以、非常、山东、河北、河南……;绿珍珠(通假字):具、距、要、倍、蚤、坐……;黄珍珠(词类活用):兄、上、蔽、道、王、籍、目、举、故、活、止、破、王……;蓝珍珠(成语及固定格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无所……;孰与……;有以……;无以……;白珍珠(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句……4.要求学生将“珍珠”收藏在摘录本中,并举恰当例子,作进一步分析研究。6\n5、分小组概括故事情节。6、布置作业:整理所积累的重点文言字词句。分组合作改编课本剧并排练。评论:通过“采珍珠”活动,使学生分类掌握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疏通文意,为分析课文情节打好基础。第二课时活动三:课本剧表演《鸿门宴》目标: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了解矛盾冲突,理解人物性格。材料:服装道具、录像带、放像设备时间:25分钟过程:(1)课前准备,男女生各成一组,分别编排《鸿门宴》剧本,要求有导演有演员;有台词有动作的设计,并配以音乐或画面。(2)课堂演出,扮演主要角色(刘邦、项羽、张良、樊哙、范增、项伯、项庄)要适当化妆。(3)表演结束后,全班同学讨论表演效果,并归纳出《鸿门宴》情节发展情况。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观后感,明确本文是围绕:项羽是否进攻,刘邦是否逃离两个问题展开情节;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下:以宴前曹无伤告密开始,宴中双方争斗为核心,宴后项羽受璧、曹无伤被杀作结,虽属节选,却相对完整。评论:通过演出课剧本,学生不仅掌握了《鸿门宴》的故事情节,了解了宴会上“三起”“三落”的紧张情节,还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有了一定的把握,为下面品评人物活动作好铺垫。活动四:辩论会(20分钟)论题:说英雄,谁是英雄目标:了解《鸿门宴》中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过程:1.将课文人物分为三类:刘邦和项羽一类,范增和张良一类,项伯和项庄一类,辩论中主要分析论评出他们中谁是英雄。2.将学生分六组,两两组合成三支辩论队,按抽签顺序进行辩论。3.辩论结束后,要评出最佳辩论队和辩论手,教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思考角度,并结合司马迁对这些人物的评价,使学生全面地了解课文人物形象,如项羽虽称霸天下,武略盖世,却又骄傲自大,有勇无谋,最后兵败垓下;刘邦狡诈多端却又能屈能伸机智灵活……4.让学生从表演和辩论中,分析《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特点,以组为单位讨论,并推选代表发言,明确以下两点(1)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自己言行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2)运用对照手法烘托人物形象,如刘、项、张、范等人。5、布置作业:人物(刘邦或者项羽)短评一篇。第三课时活动五:直抒胸臆目标:检验学习效果,训练学生评价人物能力和写作技能材料:《汉刘邦》、《西楚霸王》录像带、VCD放像机、电视机过程:1.放《汉刘邦》与《西楚霸王》影片片段,学生观看后讨论人物形象。(12分钟)6\n2.布置短评题目《我眼中的……》,要求学生结合所学课文和所看录像,大胆创新,修改上节课作业短评,要求写出有自己见解的人物评论。(15分钟)3.互批互改(10分钟)4.教师点评,朗读优秀作文(8分钟)评价: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成竹在胸,又有辩论在先,所以很容易成文,再加上互相批阅,为学生的交流和自主学习铺设了一条成功的道路。从《鸿门宴》的教学活动设计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启示:要提高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必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应遵循面向全体,循循善诱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鸿门宴》的教学活动设计把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活动课程统一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了师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再加上电子课件的制作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大大体现了语文课程开放而有活力的特点,这也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