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6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文言文朗读指导
初中文言文朗读指导在《语文课程标准》思想的指导下,初屮教材屮文言文篇幅增加不少,文言文的阅读教学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文言文教学中,字词教学及内容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被提升至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对文言文朗读教学普遍不够重视,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朗读教学中考不太好考察,二是教师自身的原因,多数教师羞于范读或不屑范读,或不善范读,教师的这般态度和自身文言素养是文言文朗读教学被淡化、被轻视的必然结果。但是从学生的成长和文学素养的培养来看,文言文的朗读教学不可轻视。并非所有教师都不想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还有客观上的原因,没有统一而具体的辅助材料,缺少公认的可以操作的指导方法。比如一些年轻教师,确实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呢?下文是我听年轻教师讲授《与朱元思书》一课时产生的想法。一、文言文朗读教学指导什么文言文朗读教学应该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正确把握停顿,区分重音和轻读,保持合理的语速,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这些指导不能仅靠“揣摩”二字解决问题,应该有方法上的适当指导和理论上的必耍阐述。1.读准字音这一项是最低要求,学生能自行解决,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良好预习习\n惯,课前预习时提出要求,将书上的生字标上拼音,课堂检查,坚持下去,平时读书每遇生字必查字典,教师不可代劳。1.正确把握停顿古诗朗读停顿有比较固足的格式,而古文长短句不一。事先,教师应为学生补充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能对简单的、典型的句子进行成分辨别和划分,能粗略知道什么是主语,什么是谓语,什么是宾语。告诉学生从上下句看,关联词语之间必要的停顿,对单句來说,最长的停顿是主谓之间,其次是动宾之间,再次是并列短语或词语之间的停顿,这种停顿我们称为逻辑停顿。2.区分重音和轻读文言文朗读的重音和轻读的划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重音起到强调作用,例如“我要喝水”,重读“水”时,表达的目的是强调喝的东西是水而不是茶,也不是酒或其他饮料;又如“我要喝水”,重读“我”时,要表达的是我要喝水,而不是别人;再如“我要喝水”,重读“要”时,表达的是我急着要喝水,怎么还不送来。通过举例,学生自然明白,重读的音节应如何判断。这里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强调都要重读,有时恰恰相反,比如朱自清的《春》里有这样的句子:“风轻悄悄,草软绵绵这里风和草的特点就不能用重读来表现,恰恰需要轻读,只有轻读,才能表现风的轻和草的软。文学和牛活息息相通,重要的话要大声讲,特别重要、乂不能让更多人知道,就需要咬着耳朵小声讲了。通过这些举例和讲解,学生大多能掌握和分别重音和轻读了,此时再回到文言文上来,\n学生自然知道区别文言文的重音和轻读了。4•保持合理的语速语速的快慢耍根据句子的长短和表达情感来确定。一般来讲,短句特别是排比的短句读起来肯定得快。长句子,势必要放慢语速来读,表达快乐情感的,速度多偏快,而感情沉郁的句子,自然不能读快。这方面,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学生人多能体会出来。5•读出情感读出情感,需建立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这一点,范读比讲解重要得多。请优秀学生读,或教师范读,或听媒体范读,通常能达到爭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主要问题不是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而是羞于开口,心理上的因素更重些。因此,设置情境和心理疏导更应受到教师的重视。6•读出韵味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朗读最大不同在于韵味。文言文的停顿并不是真正的停顿,而是声音的延长。如“水/皆/缥碧”(《与朱元思书》)在“水”的后面要停顿,“皆”之后冇一个短暂的停顿,但真的读“水/皆/缥碧”,就是现代文的读法了,毫无韵味。如读成“水/皆/缥碧”,就有吟唱的味道。古人的“吟”是介于说和唱Z间的读法。二、教师自身的文言文素养,也是文言文朗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指导学生朗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方法的指\n导、理论的讲述上,还表现在教师自身的示范作用上。冇时讲得再多,不如亲自示范一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材的把握上,能透彻地理解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文言文素养必须有。从自身的角度看,教师还需克服心理上的胆怯因素,也许我们的普通话不如学生标准,我们的音色没有学生好听,我们的感情没有学生丰富,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在对教材的解读上肯定高于学生,我们的阅历、我们对教材的理解是学生无法比拟的。教师的范读,尽管水平不尽相同,但对学生的帮助作用都是不可小看的。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