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2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言文归类复习
文言文归类复习2010-6-2复习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汇2、把握词汇解释及句子翻译的方法3、通过分析试题及其答案,明确审题及其答题的方法文言文分类一、写景抒情类2008年中考阅读15分《醉翁亭记》阅读下面文言文,做6—10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6.默写岀文中空缺的句子。(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①云归而岩穴暝瞑■②临溪而渔渔■③杂然而前陈者陈■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8.用现代汉语说岀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9.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4分)10.《醉翁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散文名篇,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请结合学习语文的经验,谈谈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3分)参考答案6.(A)山间Z朝暮也(B)山间Z四时也(C)酿泉为酒(D)泉香而酒冽(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7.①昏暗②捕鱼(钓鱼)③摆开(陈列)④以……为快乐8.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②树木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9.①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及醉归的场景。②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第二问只答“与民同乐”得1分)10.提示:简洁凝练,含义丰富,生动传神,参差多变。能谈出其中任一方面且有所分析得3分,无分析或分析不当得2分。\n试题预测:《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谭记》二、写人记事类2005年《伤仲永》2007年《送东阳马生序》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甲余幼吋即嗜学……则门外雪一尺矣1解释下面语句屮加点字的意义(2分)1无从致书以观2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3而以书赴告同学者。4颐既觉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2分)(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以师礼见颠于颖昌,相得甚欢。3甲乙两文有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4分)内容:感情4甲乙两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4分)参考答案6.⑴引来,得到;⑵询问,请教;⑶书信;⑷醒,睡醒。(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⑴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⑵以拜师的礼节到颖昌拜程颐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则可)8.⑴都写到“求师,哒一内容(1分八⑵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老师的尊重。(2分)9.不相同(1分)。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1分);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教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的思想(2分)。试题预测《邹忌讽齐王纳谏・》、《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唐雎不辱使命》、《陈涉世家》(一)《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巨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巨,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8、解释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①臣之妻私臣:②期年之后:•••\n9、翻译下列语句。(2分)\n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参考答案:8、①偏爱②满一年(每题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9、能在公共场合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意思对即可,关键词语解释错误至少减1分)10、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3分,意思对即可)。《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29.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2分)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Z过者,受/上赏。C.四境Z内/莫不/有求于王。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吾与徐公孰美■E.明口徐公來,孰视Z■徐公不若君Z美也■D.未若复喜赋不幸Z甚也■r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A.«I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r能谤讥于市朝CI朝而往,暮斋归■11・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12.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1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参考答案9.B(2分)10.D(3分)11.满一年Z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2分)12•“王Z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大意对即可)(评分:2分。每空1分)《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3\n9.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9.(1)鉄丽:光艳美丽(2)寝:寝,躺,卧(3)蔽:蔽,蒙蔽,这里指受蒙蔽(4)间:间或,偶然10.B11・(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满一年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12.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白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耍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二)、比较阅读《桃花源记》【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建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2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K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②K畜』同“蓄”。③K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B.先牛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n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木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D.丙文主要通过陶渊明喝酒和抚琴两件事情来体现其颖脱不羁的性格。6.C7.A8.B三.阅读理解《陈涉世家》(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6.解释下而加点词的词义(5分)广故数言欲亡亡■尉果笞广笞■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并■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十六七•••从民欲也欲■7.翻译下而的句子。(3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一)9.逃跑用鞭打一起十分之六七愿望(每字1分,共5分)9.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每句1分共3分)10.抓住时机(1分);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激怒众人(1分)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着,徒以有先生也。”\n15.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以五百里之地易早安陵易:岂肓五百里哉ft:长跪而谢之谢:16.请在文章里找出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和他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并将其抄写下来。(2分)17.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18.简析划线句子在文屮的表达作用。(2分)19.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三、议论类2009年《孟子》两章中的《天时不如地利》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选自《论语》)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③足具兵④民信之矣信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8.[甲]文中提出的屮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3分)9.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3分)参考答案二、6.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6.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n9・[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8-11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牛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选自《韩诗外传》卷九)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屮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遗忘。⑤引:拿来。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9•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6.【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11•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屮的内容了。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试题预测:《鱼我所渔也》、《曹刿论战》《曹刿论战》练习16、下列句屮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参与)焉E、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还家(通“邀”,邀请)••\n17、下列句屮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ZE、长跪而谢Z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16・B(2分)17・D(2分)18.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19.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文言文答题方法小结:1、认真审题是关键,把握题干中隐含的信息,明确要求回答的内容。2、开放性试题必须切合文章内容,依据文意去谈读古代文章,想当代人情-关于文言文I言文复习是惟一不能放弃课本的一块。那就不厌其烦地朗读课文吧,包括注释,包括第一.二册课本中实词一词多义的练习题,包括模拟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题中第一、第二两道题,这样词汇积累就有了,语感也有了。细到此处,剩下的就是粗。考试时千万要大句大句阅读,要上下文快速推断把握,要整体理解,要把文中的一切生活和人际关系迅速转为当代的生活和当代的人际关系。二)•文言文阅读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个\n别字词,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结合全文便能理解,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又何妨!高考文言文阅读题的基本步骤:①先快看题干和选项o先浏览第一题字词释义和最后一题关于全文内容的分析。②带着题干和选项的信息去迅速而具体的阅读原文。③带着从原文中获得的信息回过头再详看题干和选项。④认真思考、仔细辨别、谨慎筛选,边看原文、边选出具体答案。古文翻译:★一定要直译,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①先将句子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