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8-19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文言文——虚词
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板浦高中20XX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题复习教学案——虚词【教学目标】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复习重点】掌握虚词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提升翻译能力。【点击考纲】要求把握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常见的15个虚词。【考点阐释】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明确列出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虚词的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既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难点。所谓“常见”,指以《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为重点。所谓“在文中”,指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的能力。【知识准备】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7——78)和附录五【名题导航】(2012.天津)与薛寿鱼书【清】袁牧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①。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②之说为斤斤乎?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②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1.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译:(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译:(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译: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其变者而观之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方法点拨】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9——80)【核心突破】一、有一部分兼有虚词义和实词义的虚词,翻译时要注意区分,尤其保证实词意义的落实。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若属皆且为所.虏。译:2.某所.,而母立于兹。译:3.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2011辽宁)译:4.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2011辽宁)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译: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6.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译:二、有一部分兼有结构或语气和其他词性的虚词,如果是作结构词或语气词用,一般可以不翻译,但作其他词性用时,得翻译。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译: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译:3.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译:4.(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译:5.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译:三、留心特殊虚词。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洊(jiàn,再度),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06江苏)译:2.无乃尔是过与?译: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者若”,我之谓也。译:4.吾必有以重报母。译:5.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译:6.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相当于“之于”)译:7.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相当于“之乎”)译:【演练体悟】读下列语段,理解虚词用法。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译: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译: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3.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译:4.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译:5.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译:6.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译:7.所“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译:8.为“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译:9.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及有伏焉(3)。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4)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焉(6)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译: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10.以“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古时美男子),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译:11.因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译:12.于“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于是(6)吾有叹焉。然畅饮抒怀,陶然于(7)是,不亦乐乎?译:13.与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2)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3)!其与(4)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5)也,应使众与(6)其事,与(7)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8),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9)?译:14.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惟其急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译:15.之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以骄而见笑乎。”译:【跟踪训练】白皮书二轮复习p41《东坡先生墓志铭》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板浦高中20XX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题复习教学案——虚词【教学目标】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复习重点】掌握虚词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提升翻译能力。【点击考纲】要求把握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常见的15个虚词。【考点阐释】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明确列出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虚词的数量虽少,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既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难点。所谓“常见”,指以《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为重点。所谓“在文中”,指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的能力。【知识准备】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7——78)和附录五【名题导航】(2012.天津)与薛寿鱼书【清】袁牧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①。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②之说为斤斤乎?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②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1.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译:即使是您的仇人,也不会有不同的说法。(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译:您不用人们都相信的事来为过世的祖父做传。(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译: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其变者而观之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解析】B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的第一个“以”为目的连词,“用来”,第二个“以”为介词“用”。B项的两个“之”都是助词。C项的第一个“于”为介词,“到、在”,第二个“于”为介词,表被动。D项的第一个“其”为副词,“大概”,第二个“其”为代词,事物。【方法点拨】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9——80)【核心突破】一、有一部分兼有虚词义和实词义的虚词,翻译时要注意区分,尤其保证实词意义的落实。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你们都将被他俘虏。(你们都将为他所俘虏)2.某所,而母立于兹。译:这个地方,你的母亲曾站在这儿。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3.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2011辽宁)译: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4.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2011辽宁)译: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志愿。6.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译:刘邦在霸上,没有能和项羽见面。二、有一部分兼有结构或语气和其他词性的虚词,如果是作结构词或语气词用,一般可以不翻译,但作其他词性用时,得翻译。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译: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呀。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译: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3.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译: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让将军跟我之间产生了隔阂4.(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译:张署改任河南令,可是河南尹恰好是他一生所不喜欢的人。5.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译:嫁入王家的李长吉的姐姐,说起长吉的事来尤其详尽。三、留心特殊虚词。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洊(jiàn,再度),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06江苏)译: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调得疲惫,这不是用来事奉上天的做法。2.无乃尔是过与?译:恐怕该责备你吧?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者若”,我之谓也。译: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呀。4.吾必有以重报母。译:我一定有办法好好报答你的。5.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译:陈治中骑着一头跛脚毛驴,当时他还是平民,见吕徽之先生风采神态高洁简约,就问到:“莫非是吕徽之先生吧?”6.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相当于“之于”)译:把它们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7.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相当于“之乎”)译: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演练体悟】读下列语段,理解虚词用法。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解析:(1)连词,表并列。(2)复音词,即“何况”,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3)连词,表假设。(4)代词,通“尔”。你,你的。(5)连词,表转折。(6)连词,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6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表递进。(7)连词,表修饰。(8)复音词,不久,一会儿。(9)连词,表承接。(10)复音词,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11)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译文:用兵,是一种变幻莫测的方法。要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螃蟹那样六条腿两只钳,不然,那么你凭什么取胜呢?所以冯婉贞说:“诸位将军如果想打胜仗,可以向我学习。”冯氏年龄虽然小,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冯氏比其父更胜一筹。冯婉贞广泛的学习并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书生那样整天思考(而不学习)。多加考虑之后再去实施,所以抵抗敌军能够取得胜利。(冯氏)不是人们所说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帼英雄啊。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7)?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译文:“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这样说)本来是错误的,但是他的妻子这样说,为什么呢?她根据什么呢?探究其中的道理,是爱他很深啊。啊,感情的错误,是多么大啊!然而什么人能忘记情呢?拿什么除去这种弊端呢,希望你用良策来教我,怎么样。3.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解析:(1)副词,表承接,于是。(2)代词,用作第二人称,“你”、“你的”。(3)副词,表判断,相当于“为”、“是”、“就是”。(4)副词,表转折,相当于“竟然”、“却”。(5)副词,表条件,相当于“才”。(6)复音虚词,相当于“样子”。(7)复音虚词,表猜测,相当于“恐怕⋯⋯吧”。译文:我曾经听说陆放翁的志气与节操,都体现在《示儿》中,于是阅读它。读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一句(的时候),(我)心中大为感动与佩服,(陆游)真的是忠贞的义士啊!但是也有人(表示)鄙视,于是说:“他只是沽名钓誉罢了。”大家(听了)都来质问他原因,那人无言以对,于是不得不道歉。探究他说的话,好像是炒作,恐怕是自以为是吧!4.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有意,叼其(3)一而啖之,得饱其(4)口福。”狼曰:“其(5)如猛犬何?”狐间于犬曰:“羊数詈言,其(6)言不堪入耳,君乃无所怒,其(7)无闻邪,其(8)畏主人邪?及其(9)嬉逐,愿为一雪其(10)耻。君其(11)许之!”犬笑曰:“欲加之罪,其(12)无辞乎?”犬乃悟狐之野心,知路曼曼其(13)修远矣,护羊愈谨。狐与狼遂去。解析:(1)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或许。(2)连词,表假设,如果。(3)指示代词,其中的。(4)第一人称代词,自己的。(5)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又。(6)第三人称代词,他的。(7)(8)连词,连用,表选择,是⋯⋯还是⋯⋯。(9)第三人称代词,它们。(10)指示代词,那种。(11)副词,加强祈使语气,表希望、要求,相当于“一定”、“还是”。(12)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怎么。(13)音节助词,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一定很鲜美啊。如果你有意品尝,不妨叼一块吃吃,饱饱口福。”狼说:“有凶狗守护着羊群怎么办?”于是狐狸挑拨离间地对凶狗说:“羊多次在背后骂你,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7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那些话太难听了,你竟然不生气,是果真没有听到,还是怕你的主人?等到哪一天它们追逐嬉戏的时候,我也愿意为你一雪前耻。你一定要答应我。”凶狗笑着说:“想要加害于人,还怕找不到罪名吗?”于是凶狗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和狼的奸计没有得逞,悻悻离去了。5.且“存者且(1)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中晚唐王朝尽然耳。若此,帝尚每日笙歌,且(2)委政不佞之人,则李唐且(3)亡,必矣。且夫(4)志士且如(5)河水清且(6)涟矣,于斯世则无进身之途。纵有“死且(7)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何用?解析:(1)副词,暂且、姑且。(2)连词,表递进,而且、并且。(3)副词,将要。(4)复音词,用在句首,表示下文要进一步议论,况且,再说。(5)复音词,就像。(6)连词,表并列关系,又。(7)连词,表让步关系,尚且、还。译文: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去的人已经长逝了.这并不是仅仅发生在石壕一个地区,中晚唐王朝统治的地方都相同.像这种情形,皇帝尚且每日声色歌舞,并且将政事委托给不当的人,那么李唐王朝将亡,是必然的.再说,有志向的人就像河水清涟,在这世上就没有获取功名的道路了。纵然有"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的豪气,也没有用武之地,还能有什么用呢?6.若“若(1)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奇哉!若(2)人之思,若(3)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4)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5)龙之一爪也。若夫(6)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若(7)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解析:(1)连词,表假设,如果。(2)指示代词,此,这个。(3)副词,表推测,好像。(4)第二人称代词,你。(5)连词,相当于“或”。(6)和“夫”连用,构成复音虚词。句首语气词,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有“在说”、“至于”的意思。(7)连词,表示另提一件事,相当于“至”、“至于”。译文:“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这个人的想法真奇特啊。感觉像石破天惊,铁树开花,真不是你们这样的凡人可以赶得上的,我也一样。只怕我们只能描绘得出鱼的一片鳞或龙的一只爪。像常人思乡的时候,常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于柳子厚却不一样。他以超人的思维,来抒发难以抑制的情感,真是绝啊。7.所“吾所以(1)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此言,足使之为天下所(2)钦。以其所(3)居位,能如此,岂他人可及?察其言,观其行,知其非所以(4)沽名钓誉矣。与之相伯仲者,信陵君也,其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5)过之时,前访朱亥,其度岂常人哉?此二人皆所(6)以教人向上者也。解析:(1)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2)助词,与“为”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3)(5)助词,“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人(事物、地方、情况)等”。(4)(6)助词,与“以”构成固定复音虚词“所以”,可译为用来⋯⋯,⋯⋯的方法(途径、手段)。译文:“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这些话,足以让天下人钦佩。像他那样官居显位,能做到这样,怎么是其他的人比得上的呢?分析他的言语,观察他的行为,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话并非是用来沽名钓誉。与他相伯仲的是信陵君,他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应该有过分的(行为)时,(却)前去拜访屠夫朱亥,这样的气度难道是平常人能比的?因此这两个人都是用实际行动人教人上进的人啊。8.为“天行有常,不为(1)尧存,不为(2)桀亡。”此为(3)至理,当为(4)世人言之,切勿使之为(5)巫所惑。巫者,以诡为(6)业,其所为(7)皆为(8)利也。故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8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9)其来也,即斥之以此理,彰其用心。为(10)天下除残去秽,乃吾辈本分,何辞为(11)?解析:(1)(2)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因为”。(3)非虚词用法,动词,是。(4)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对”。(5)介词,与“所”构成固定结构“为⋯⋯所⋯⋯”,表被动,相当于“被”。(6)(7)动词,作为,做。(8)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为了”。(9)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相当于“当”、“等到”。(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相当于“给”、“替”。(11)句末语气助词,表示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呢”。译文:“上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桀灭亡。”这是真理,应该跟世人都说说,别让他们被巫师蛊惑了。所谓巫师,都是以行骗为职业的,他们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利益!所以当他们来的时候,就用这个道理痛斥他们,使他们的用心明显。替天下除去残秽,是我们这些人的本分,为什么还要推辞呢?9.焉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1),狭狭焉(2),未料及有伏焉(3)。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4)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于是余有叹焉(5),骄而轻敌,焉(6)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7)?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8),则必无颜世上矣。解析:(1)、(2)形容词词尾,约同于“然”,相当于“⋯⋯的样子”。(3)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4)、(6)疑问代词,怎么,哪里。(5)语气助词,不译。7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呢”。(8)代词,相当于“之”,他们。译文:(崤山战役)秦军通过崤山山谷,只见山势陡峭,山谷狭窄,没有料到在此竟有埋伏。山上的大石头纷纷落下,(将士们)只是大叫“将怎么放置这些土石啊?”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导致大败。在这件事上我有些感慨,骄傲轻敌,怎能不败呢?像这样,即使有万千兵马对他们有什么用呢?只是因为他们的骄纵,斥责他们的话,那么(他们)必然没有脸面再活在世上了。10.以“秉烛夜游,良有以(1)也。”若以(2)己美于潘安(古时美男子),则出无伤;否则,以(3)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故自当以(4)书卷为伴,弃险以(5)远则不敢至之怯,慕“拥火以(6)入深穴”之勇,醉“木欣欣以(7)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畅游书海以(8)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9)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10)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以(11)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吾虽以(12)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13)权贵交。以(14)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15)”之叹。解析:(1)名词,原因。(2)动词,认为。(3)介词,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依据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凭借。(4)介词,把。(5)连词,相当于“而”,表并列。(6)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关系。(7)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8)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来”。(9)介词,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10)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因为”。(11)连词,表原因,可译为“因为”。(1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可译为“在”。(13)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跟”、“和”。(14)助词,与“上”组合,表界限或范围。(15)动词,可译为“用”。译文:古人持烛在夜晚出行,确实是有道理的.如果我比潘安美,那么出行可以不用顾虑.不然,凭我现在的容貌出现在当地,那么恐怕会吓到别人。所在自当把书卷作为伴,抛弃那种(只要是)危险和偏远的地方就不敢去的胆怯;羡慕那种拿着火把进入很深的洞穴的勇气;沉醉在树木欣欣向荣的生长、泉水慢慢流下的美景中⋯⋯我畅游在书的海洋中,用来极尽天地之间的乐趣。如果这样的话,及时把皇帝的位子给我,我也会抛弃那些,怎么能够因为一个称号的原因就舍弃了我心神上的高兴呢?我虽然在康熙六年就到了京城,但是最终还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9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是没有和权贵有交往,上面所说的都是我的真心话,希望你能够明察,所以你不必有“贤才没有被重用,忠才没有被提拔”的感慨。11.因因(1)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2)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3)。其常因(4)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5)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此亦因(6)许攸之力而得。途经绍墓,因(7)守冢至前拜祭。其量岂常人可比?因(8)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因(9)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解析:(1)介词,根据,依靠,凭借。(2)动词,沿袭。(3)名词,原因。(4)介词,趁着,趁此。(5)副,于是,就。(6)介词,凭借(7)介词,经由,通过。(8)介词,因为。(9)连词,连接分句,用于因果关系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译文:按照一个人才能的大小授予他官职,不因为门第高低来录用人才,而且不沿袭旧的规定,这就是曹操成就伟大事业的原因。曹操常常趁人不备,偷袭攻打别人,例如乌巢焚粮一战。这一战役动摇了袁绍的军心,于是曹操乘胜追击,攻破了袁绍大军,取得了官渡一战的大捷,这也是凭借许攸的力量而获得的。途径袁绍之墓,曹操还通过守墓人带路到墓前祭拜,他的度量难道是常人能比的吗?因为这他得到了天下人的心,得以统一天下。因为他有不同寻常的肚量,所以能成就非凡的事业。12.于“黄鸟于(1)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然于(2)吾等,则久别矣。自十年前偶见之,于(3)今已十载,未睹其姿。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4)昔,吾乡之美誉于(5)四方。于是(6)吾有叹焉。然畅饮抒怀,陶然于(7)是,不亦乐乎?解析:(1)助词,动词词头,不译。(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对于。(3)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时间,到。(4)介词,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程度的比较,比(5)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被。(6)与“是”构成复音虚词“于是”,相当于“对此”。(7)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相关的处所,在。译文:诗经中说的“黄鸟于飞、差池其羽”,是多么美啊。然而对于我们来说,是长久没有看到的了。自从十年前偶而见过一次,到如今已经十年,没有看到它们的身影。如今造林还草,生态渐渐恢复,黄鸟又可以见到了,它的鸣叫比以前美一倍。我们乡的美已经闻名于四方。世界上的人都想在我们这里养老,这是好多人对我说的,不是我杜撰的。在这时候我们畅饮几杯酒来抒发情怀,陶醉在这里,不是很好吗?13.与朝过夕改,君子与(1)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与(2)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与(3)!其与(4)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与(5)也,应使众与(6)其事,与(7)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与(8),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与(9)?解析:(1)动词,赞许。(2)给予。(3)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4)介词,和,跟,同。(5)动词,对付。(6)参与。(7)动词,结交,亲附。(8)动词,帮助。(9)通“欤”,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吗。译文:(古人说)早上有错,傍晚就能改过,君子都赞许他,我也赞同。现在将别人交给他的美玉也上交,足见他改过的决心是多么的坚决啊。他与我们的约定,也应当会信守的,凭我们的力量,敌冠还是很难对付的,应当让众人都参与这件事,结交慷慨的君子,远离奸佞的小人,大事就可成了。况且他的雄才伟略,是天下无双的,如果他帮助敌冠而不帮助我们,哪将怎么办呢?如果放弃他,这城还能为我所有吗?14.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岳阳楼之美,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2)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范希文若不应邀作赋,文播寰宇,则(3)岳阳楼能名扬天下与?当世之风,位卑则(4)足羞,官盛则(5)近谀,范氏则(6)不然,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0页,共11页-----------------------\n精心整理欢迎下载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惟其急至河边,则(7)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解析:(1)副词,表示肯定,起强调、确认作用,可译为“就是”,“是”。(2)连词,表让步转折关系,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倒是”。(3)连词,表示条件、假设关系,用在后一句句首,表示叙述的事、理中是一种假设或推断,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5)连词,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中,表示各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译为“就”,或不译。(6)连词,转折,可译为“却”(7)连词,表承接,第一件事不发生在第二件事之前,只是有了第一件事之后才发生第二件事,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译文:这就是岳阳楼的壮观景象,说出了岳阳楼的美,但岳阳楼的闻名并非只凭借这。如果像这样,那么像岳阳楼的楼很多,为什么只有它闻名呢?范希文如果不应邀作文章,并且文采传播四海,那么岳阳楼能名扬天下吗?在当时的风气,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应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被人认为近于谄媚了。范希文就不是这样,他高唱“不因为物质的好坏而喜悲。”他的朋友被贬职,没有告别就离开了,众人躲避他唯恐来不及,只有他急忙赶到河边,然而友人已经在舟中了。可见他友谊之情感很深。15.之一僧欲之(1)南海,询于唐僧,久之(2),唐僧不之(3)应。其独往,其待也与?均之(4)二策,僧以箪食瓢饮至南海,夸之(5)于唐僧:“此何难之(6)有?”唐僧曰:“汝之(7)百折不挠,实可钦佩。然汝之(8)言亦过矣,君将以骄而见笑乎。”解析:(1)动词,可译为“到”、“往”。(2)助词,调节音节,用在时间词后,不译。(3)代词,可译为“他”。(4)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5)代词,可译为“这件事”。(6)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7)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8)结构助词,可译为“的”。译文:有一个和尚想到南海,就问唐僧,过了很久,唐僧都没有回答他。(和尚考虑)是独自一人前往呢,还是等待呢,权衡这两种方法,(最后)这个僧人借助盛饭吃的箪和舀水喝的瓢的帮助到了南海,就像唐僧夸耀这件事说:“这有什么难的?”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实在是让人钦佩,但你的话也说的太过了,你会因为骄傲而被人耻笑的。”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1页,共11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