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7-13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1、声现象(中心初中中考复习)
第一章声现象(1课时)一、中考要求1.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声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二、知识要点梳理本章主要内容用一个字总结是:西;用两个字呢?;理由是: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振动的幅度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振动的材料、结构不同:振动有无规律:有规律的是无规律的是振动的频率:大于20000Hz的是小于20000Hz的是三、直击中考考点一声产生和传播条件【典题演示】如图1-1,小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1)小明伸直手臂,小红敲打衣架时,小明听到了声音,敲打后衣架(在/不在)振动,说明声音是产生的。(2)小明用食指堵住双耳,小红再敲打衣架时,小明_(能/不能)听到声音,说明了o【思维点拨】1.衣架是否在振动,你能否直接观察到?你是否有方法来“显示”、“放大”这种振动?说说你想的方法O2.我们听到声音通常是空气传播的,现在用双手堵住耳朵,如能听到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声音传播需要,真空(能/不能)传声,你能用实验证实吗?实验中用到了什么方法?【名题选练】1.(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咅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2.(2017枣庄)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3.(2015衡阳)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8.5m的铁管,\n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S,你会听到__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考点二声音的三要素【典题演示】小明和小红在探究“声音的特征”,如图1-3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1)小明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2)小红让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变,一次拨动的力大,使它振动幅度大,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一次拨动的力小,使它振动幅度小,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小明研究的是,结论是。小红研究的是,结论是。【思维点拨】1.三要素中,是指声音高低的程度,与有关;是指声音的大小,与有关;是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征,它是我们区别不同发声体的一个重要依据。你如何区分这三要素在生活屮的应用,说说看?2.振动快慢通常与发声体的、、等因素有关,能否举一些生活中实例?【名题选练】1.(2017苏州)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2.(2017H照)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咅调高低因素的是()3.(2016攀枝花)如图1・5,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咅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考点三控制噪声的途径【典题演示】噪声是一种环镜污染,一些城市规定学校周边机动车禁止鸣笛,下列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A.在学校或住宅区种植花草树木B.在高噪声厂房工作的人员要戴上耳罩C.将汽车上高音喇叭改装为低音喇叭\nA.在录音棚内安装隔音设备【思维点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物体产生声音通过传播在人耳处引起鼓膜振动。从这个过程不难想到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n【名题选练】1.(2017株洲)噪声已成为现代城市环境污染重要因素之一.下列措施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是()A.在道路两旁、建筑物周围植树B.给摩托车、汽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C.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噪声监测仪D.纺织工人在车间工作时戴上耳罩24.(2017鄂州)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C.上课吋关闭教室的门窗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35.控制坏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遂宁”的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是从减弱噪声;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如图1-7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音色”).【易错探究】(2016达州)如图1・8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咅调比乙的咅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四、16.原”当堂演练(2017南京)的“高”时,A.咅调高如图所示,小华在唱《青藏高原》这首歌,老爷爷所说的话是指唱到“高要求声音的()B.音调低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②“震耳欲聋”说明声咅的咅调高;③“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④“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⑤回音的声速比原来声音的声速要小;⑥成语“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音色好。\n2.(2017陕西)物理老师自制了“探究真空是否可以传声”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咅乐卡芯固定在拔罐器内,用抽气枪逐步抽出罐内空气,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B.音乐卡芯发出的声音尖锐刺耳,说明其声音响度大C.抽气时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是由于音调变低的缘故D.由实验可推理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3.(2015德州)如图1・11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丙A.甲、乙的咅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甘调和甘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4.(2015沈阳)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改变了。5.有4支相同材料、相同厚度的玻璃量筒,其屮a、b高度和截面积都相同;b、c等高,b的截面积小于c的截面积,c、d截面积相同,筒内装有如图1・12所示的水.李华等同学对有关发声现象进行了探究:(1)当用嘴对着四个筒口吹气时,都能发出声音,这主要是由振动而产生的,观察发现,吹响"的音调比b高,说明在发声体粗细相同时,发声体氏度越(长/短),振动越快。(2)吹b、c产生声音时,发现b的音调比c高,说明在发声体长度相同时,发声体越(粗/细),振动越快。(3)根据以上研究成果可知,吹c、d发岀声音的音调高低关系应是:(c高/d高/一样高)。(4)用敲击的办法也能使玻璃筒发声,敲击a和b时,a的音调比b(高/低)。五、实战训练17.(2017镇江)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可改变声咅的()A.传播速度B.音调\nC.音色D.响度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太空中,两名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B.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路旁边安装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传播D.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8.如图1-13,把装有水的酒杯放在桌上,用润湿的手指摩擦杯口边缘使其发声,改变水量发现发出的声咅不同.对此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A.手指摩擦为什么能使杯发出不同声音?B.声音是由水振动产生的吗?C.咅调为什么会随水量变化而改变?D.音调和水量多少有什么关系?1.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1・14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2.以下四个措施中:①马路旁房子的窗户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对控制噪音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生活中常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咅,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咅的A.音色B.音调C.响度D.频率4.如图1・15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咅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5.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1J6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6.如图所示,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产生,通过传入人耳的.改变试管内的水量,会使声音的发生改变.7.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1-17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屮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屮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s才能接收到信号.\n1.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1-18所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0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1)保持纸筒A和纸筒3的位置,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实验结果如下表。反射面材料大理石玻璃板木板棉布毛巾海绵反射声音的强弱最强强强较强弱几乎听不到(2)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o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一条即可)。(3)实验结果表明,玻璃板和木板反射声音的强弱无法分辨,有同学认为可能是人耳对声咅强弱的分辨能力不够造成的.对此,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或方法(4)类比光的反射,你认为利用该装置还能研允的问题是:—(写出一条即可)。(5)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彖,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作为反射面效果最好。12、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夕卜,可利用的器材还有:音叉、收音机、机械闹钟、鞋盒。(1)本实验中适合声源的是;(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三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o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C、将泡沫小球放在鞋盒上,比较小球弹起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三种实验方案设计的,其中与方案C相对应的是□表1表2表3\n材料距离毛衣较长报纸长棉花较短泡沫较短材料响度毛衣较响报纸响棉花较响泡沫弱材料距离/m毛衣3.5报纸4.1棉花2.5泡沫3.0(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