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园音乐教育\n学习目标了解幼儿园音乐教学基本形式与基本规律;掌握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和基本方法。能够独立撰写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案。能够执教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能够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并尝试着提出建议。\n第一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观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途径\n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的一、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根本目标二、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特殊目标三、幼儿园音乐教育与音乐知识技能教育——基本保证\n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音乐作品是教育的媒介,审美感动是教育的手段,幼儿基本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是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n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基本含义是:(1)幼儿园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来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2)幼儿园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感染过程来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3)学习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是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参与音乐实践、享受音乐实践、并同时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基本保证。\n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游戏性:内容、形式、方法综合性:形式、过程、目的整体性:学习对象、学习氛围\n第三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原则实践原则:参与音乐表演实践和谐原则:目标、过程、评价低耗高效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n第四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途径一、教师安排的与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二、专门性的与渗透性的音乐活动三、显性的与隐性的音乐教育课程\n第二章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目标及撰写第一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一、影响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制定的因素儿童社会学科\n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教育目标的筛选教育目标的整理教育目标的表述\n第二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n第三节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的结构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深度上的有序性)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学习重点)\n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广度上的有序性)1、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划分:认知、情感与态度、操作技能。2、按音乐活动的不同内容划分:歌唱、韵律活动、乐器演奏、欣赏3、按儿童活动的互动对象划分:以人为对象(自己、他人、集体)、以物为对象(音乐舞蹈作品、乐器、道具、场地、环境)\n三、新《纲要》中艺术教育的总目标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n第四节幼儿园音乐活动目标的撰写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目标的编写原则(一)系统化的原则(二)系列化的原则(三)行为化的原则\n(一)系统化原则(1)“音乐”素质发展要求——学习音乐音乐知识技能的获得与音乐能力的发展(2)“学习”素质发展要求——学习学习学习技能、策略的获得与学习能力的发展(3)“做人”素质发展要求——学习做人价值观念的获得与积极的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n(二)系列化的原则——循序渐进1、能力目标的系列化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种能力在要求上的循序渐进。2、材料目标的系列化侧重强调不同活动中同一材料在教育要求上的循序渐进。\n(三)行为化原则1、必须针对将要实施教育的特定儿童群体的现状和发展。2、必须针对将要使用的音乐教材内含的教育潜力。3、必须针对教师或儿童的特定的可见行为。\n行为化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的问题:(1)必须固定使用幼儿或者教师作为行为发出的主体。陈述时主语可以不出现。(2)必须陈述可见的行为。必要时也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属于哪一类发展的总目标。(3)必要时可补充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附加条件和行为反应水平的限定语。\n二、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编写方法(一)音乐感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二)学习能力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三)价值观念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n(一)音乐感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首先,审视音乐、舞蹈作品中蕴涵的音乐、舞蹈知识技能。其次,思考、体验这些知识技能在该作品中的审美含义。最后,慎重推敲:在何种程度上操作,才能使这些审美含义的知识技能对本班幼儿产生有真实意义的挑战。如:《国旗红红地哩》\n(二)学习能力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记忆、模仿;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学习策略:体态暗示音乐前奏对学习策略有意识:歌曲演唱中的预令策略选择学习策略:集体舞学习中的运用标记的策略主动迁移学习策略:将日常生活中的动作迁移到舞蹈中创造性学习:选择与别人不一样的策略个性化学习:各自选择各自喜欢的策略\n(三)价值观念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目标的提出和撰写情感体验、表达的能力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道德感等如:《碰一碰》\n第五节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目标的范例分析小班韵律活动《小鸟飞》活动目标分析1、熟悉乐曲的旋律和ABA的结构,听辩鸟飞(A段轻柔、连贯)、鸟吃食(B段轻巧、跳跃)的音乐。并能用鸟飞、鸟吃食的动作表现出两段音乐的不同。学习走小碎步,知道走时应将前脚掌踮起轻轻移动。2、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探索手臂在不同方位上的摆动,以表现鸟飞,并体验创造的乐趣。3、初步学习找空地方做动作,做鸟飞动作时尽量不让别人碰到自己,自己也不碰到别人。\n范例分析与修改之一:大班歌唱活动《小树叶》原目标:1、培养幼儿的音乐知识、技能。启发幼儿的想像力。2、启发幼儿有表情地演唱,并创造性地表演。3、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和合作性,服从指挥。培养幼儿的个性、自我表达能力、自我克制能力。\n大班歌唱活动《小树叶》修改目标:1、复习歌曲《小树叶》,在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关切”和“自豪”两种不同情感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的唱法。2、组织、引导幼儿进行即兴的歌唱表演。重点指导幼儿使用“抒情、连贯”和“坚定、断顿”的动作方式来体验和表现两段音乐中“小树叶”的不同心情。3、在教师扮演“树妈妈”的情况下,师生共同表演,以进一步强化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妈妈的深厚感情。\n范例分析与修改之二中班音乐游戏活动《火车快跑》原目标:1、使幼儿熟悉游戏的音乐,学习游戏的基本玩法。2、训练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3、复习歌曲《好朋友》,要求幼儿能以愉快、亲切的感情演唱歌曲。\n中班音乐游戏活动《火车快跑》修改目标:1、使幼儿初步熟悉游戏音乐,要求通过游戏活动中的练习,大多数幼儿都能够比较自如地踩着八分音符的节奏小跑。2、引导幼儿至少想出2~3种不同的两人“搭城门”的方式。3、复习歌曲《好朋友》,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在边唱边即兴作动作表演的同时,尽量看着同伴的眼睛并对自己的同伴微笑。在玩“火车钻山洞”的游戏时,尽量努力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如:低头、曲身、慢慢、匀速地小跑,不挤、推前面的人,不拖拽后面的人,也不碰到扮城门的人。\n范例分析与修改之三中班韵律活动《踮步》原目标:1、初步学习踮步。2、通过学习,感觉两拍子的音乐。3、培养幼儿对音乐的节奏感。\n中班韵律活动《踮步》修改目标:1、初步学习踮步。学习用脚的踮动来感受两拍子的音乐。尽量将动力脚踏在强拍上。2、在老师的启发下,创造性地做出不同的上身姿态,并在练习踮步的每遍音乐中尽量保持某种上身姿态。3、注意观察他人做出的上身姿态,并能够自由地吸收他人的创造性姿态。\n第三章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一、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指导原则(一)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的结构功能幼儿园集体音乐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结构功能有两类:“适应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适应性功能:“唤醒功能”的活动——学习活动——“恢复功能”的活动。发展性功能:顺应儿童学习迁移的规律,促进新旧知识经验的学习与巩固。\n(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结构常规式音乐活动(三段式):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研究型音乐活动(一竿子式):一般只包含一个音乐或者舞蹈作品。\n案例:新授歌曲《头发肩膀膝盖脚》1、告知幼儿将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2、交代游戏的玩法。3、交代如何改变游戏的玩法。(加入歌词和节奏)4、再次交代如何改变游戏的方法。(加快速度)5、教师用整体听唱法来交教幼儿初步学会唱这首歌。(加入旋律)6、教师用中等稍慢的速度带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幼儿跟唱)\n7、教师先用极慢的边唱边做,然后加快至不可能再快,体验速度变化的乐趣。(改变速度,体验乐趣)8、如果是大班或者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教师还可以继续尝试:(1)教师教幼儿学会将歌曲中的“脚”变为默唱,只做动作。(2)教师请幼儿提出还可以将歌曲中那个身体部位改为默唱。并进行尝试。9、放松与欣赏。10、结束。\n(三)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指导原则1、有重复、有变化的原则2、层层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3、动静交替的原则\n(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设计书面方案活动的名称(含年龄班)活动的材料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准备活动的过程\n中班歌唱活动《买菜》(常规活动)活动目标1、在熟悉儿歌《买菜》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艺术地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2、能用不同的唱法来表现曲中旋律重复的部分。3、用欢快的情绪表现歌曲,体验互相交往的乐趣。活动准备1、录音机、《爷爷奶奶》的律动曲。2、已会朗诵儿歌《买菜》,并能结合儿歌进行表演,有较好的两两结伴经验。3、参观过农贸市场。4、幼儿的座位排列成双马蹄形。\n活动过程(开始部分)1、复习律动《爷爷奶奶》师:老爷爷!(男幼儿答:“哎!”)老奶奶!(女幼儿答:“哎!”你们慢慢走!(幼儿集体答:“噢。”)在音乐伴奏下“爷爷”、“奶奶”们边走边互相结伴。乐曲第二段时,“爷爷”、“奶奶”互相说悄悄话,最后双双在座位上坐下。2、复习表演唱《办家家》(1)师:爷爷奶奶到娃娃家来做客了,大家一起来办家家吧!(2)与邻座幼儿两两结伴,以小家庭生活为内容进行表演唱。\n(基本部分)3、学唱歌曲《买菜》(1)朗诵儿歌《买菜》并进行儿歌表演。师:菜吃完了,快和奶奶一块儿去买菜吧!请大家把《买菜》的儿歌念一遍,念完后用动作来表演自己是怎样去买菜的。(2)熟悉歌曲旋律。师:《买菜》不仅是一首儿歌,还是一首很好听的歌曲,请大家听一听歌曲。(3)跟着音乐念儿歌并进行儿歌表演。师:第一遍音乐时,请大家一边听音乐,一边轻轻地念儿歌。第二遍音乐时,请大家跟着音乐把儿歌表演一遍。\n(4)边听音乐边默唱。师:我们来试着慢慢地唱这首歌,先在心里默默地唱。(5)完整地唱歌曲两遍。(6)学习第9-16小节的不同唱法。师:我们怎样来唱“鸡蛋”、“青菜”、“母鸡”和“鱼儿”,才能使听歌的人就像亲眼看到了呢?(轻声地唱“鸡蛋”,较响地唱“青菜”,跳跃地唱“母鸡”,优美地唱“鱼儿”。)\n(7)引导幼儿唱好歌曲的第21-29小节,并重点练习。师:我和奶奶在菜场看到这么多菜装也装不下,真让人着急,应该怎样唱?但心里真高兴,又怎样唱?最后一段歌词要反复唱两遍。第一遍要多表现一些焦急的心情,第二遍应表现出焦急中的喜悦,而且应以喜悦的心情为主。大家一起来唱一唱。(8)完整地学唱一遍歌曲。\n(结束部分)4、复习音乐游戏《接娃娃》。师:天不早了,爷爷、奶奶要去接娃娃回家了。先请两位爷爷和两位奶奶去接孩子。(2)上述游戏以“滚雪球”的形式进行,全体幼儿相继被接去,活动结束。\n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一)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1、运用语言指导法(1)讲解(2)提问目的:提取幼儿的原有经验;提醒幼儿关注观察的重点、秩序或关系;暗示活动的操作规则。原则: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启发性;问题应该易于记忆、易于理解和易于解答。\n提问的注意事项:在提问之前,教师应该明确提问的目的。提问之后,教师应该随时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调整问题的难度;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应该要求幼儿“表述”的问答方式改成要求幼儿“选择”甚至只要求幼儿“判断正误”;\n(3)反馈目的:短期目的——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反应并作出新的反应决定;让全体幼儿受到某种特定反应的影响。长远目的:帮助幼儿建立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整和自我建设的内部机制。原则:面向全体进行反馈;主要反馈积极的方面;动作反馈是常与语言说明相结合;对不同的幼儿应用不同的反馈方法。注意事项:在选择具体的反馈对象时,要全面观察所有幼儿的反应,在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选择对促进全体幼儿的发展更具有意义的范例;注意样板性反馈和激励性反馈并用。\n(4)提示和指示指示的方法主要是为了引导和集中幼儿的注意方向;提示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克服记忆困难的作用。好的教师还会用替他、眼神、口型等方式来提示幼儿。(5)激发和鼓励激发的方法主要是维持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激励主要是让幼儿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自信心\n运用语言指导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必须要用语言指导时语言要尽量简练、明确。第二、使用语言时应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儿童性;要注意使用语言的语音、语调、音色、节奏等的变化来渲染艺术气氛,要注意运用儿童喜爱和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第三:提问时应该使用具有指向性的语言;注意提问的语速;提问后要给幼儿提供充分思考时间,必要时还要注意给有困难的幼儿提供思考的提示线索,对年龄较小的幼儿不宜将几个问题一次性地连续提出。\n第四,注意使用身体的姿态、动作、面部表情、目光以及其他各种“语言”来丰富表达的形式和内容。第五,使用规范化语言。\n2、运用范例(1)示范目的:提供操作的材料和规则;提供态度方面的榜样;提供更长远的追求目标。原则:提供的示范者应该是多样化的;教师在提供示范时,应该尽力做到适时、适度、谨慎、灵活。注意事项:教师的示范应该准确、自然富于感染力;让全体幼儿能够清楚的感知到,必要时教师的动作示范应辅以语言的说明或提示;教师在范唱时应该将速度放慢,夸大口型,辅以动作或图片,淡化伴奏;教师还应该经常向幼儿提供当“示范者”的机会。教师的示范一般在学习新的动作、歌曲或将新动作与音乐匹配时出现。\n(2)演示主要是教师用操作各种直观教具的方法向幼儿提供活动的范例。注意事项:目的明确;适量;教具的形象应与教师演示的音乐形象相一致。\n3、运用角色变化主要有“参与”和“退出”两种。(1)参与目的:为幼儿做出榜样。原则:明确参与的特殊身份和各种身份的特殊教育功能。注意事项:教师的参与是一种互动式的参与。(2)退出目的:发展幼儿自我教育、相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原则:逐步退出;灵活退出;加强间接指导;加强观察、指导。注意事项: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的退出可以体现在空间与幼儿的接近程度以及权威性参与的程度方面。\n(二)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1、教师与幼儿相互作用的原则2、面向全体幼儿尊重个别差异的原则3、在整体审美情境中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原则\n第四章幼儿园歌唱活动 第一节歌唱活动的教育内容一、歌曲歌曲是用音乐的方式演唱出来的一种文学。(歌词、节奏、旋律、用嗓音表现)幼儿园中的歌曲包括儿童歌曲、童谣、即兴创造的歌谣。节奏朗诵也是一种艺术语言与音乐结合的艺术表演形式。\n二、歌曲的表演形式(一)独唱(二)齐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在一起整齐地演唱完全相同的曲调和歌词。(三)接唱包括个人对个人的接唱、个人对小组的接唱以及小组对小组的接唱。常见的形式是半句半句的接唱或一句一句的接唱。如:《这是小兵》\n(四)对唱内容上更强调问答式的呼应。(五)领唱齐唱一个人或几个人演唱歌曲中比较主要的部分,集体演唱歌曲中配合的部分。(六)轮唱两个小组(声部)一先一后按一定间隔开始演唱同一首歌曲。\n(七)合唱一个声部用哼鸣的方式演唱旋律,另一个声部按相同的节奏朗诵歌词;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用相同旋律唱衬词;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在第一个声部休止或延长处用拟音演唱填充式的词曲;一个声部唱歌词,另一个声部演唱固定音型式的词曲或延长音;两个声部同时演唱两首相互和谐的歌曲等。\n(八)歌表演一边歌唱一边做身体动作表演。这些身体动作表演可以是有明确节奏的,也可以是没有明确节奏的;可以是表现歌词内容的,也可以是表现歌曲情绪的或仅仅表现某种与歌曲相配合的节奏的;可以是有空间移动的,也可以是在原地站着或坐着做的;可以是手、脚配合或全身配合来做的,也可以只用手或脚甚至其他某个单一的声部部位来做的。\n三、歌唱的简单知识技能(一)正确的歌唱姿势(二)正确的发声方法(三)正确的呼吸方法(四)正确的演唱技能(五)自然、恰当的表达技能(六)正确、默契的合作技能(七)嗓音运用、保护的知识技能\n第二节学前儿童歌唱材料的选择一、歌词的选择(一)内容与文字具有童趣并易于记忆和理解1、歌曲内容与歌曲使用的文字应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为儿童所理解2、歌词的内容、形象应是儿童比较熟悉和喜爱的。3、歌词的结构应是简单多重复的。(二)歌词内容应富于爱、富于美、富于想像、富于教益(三)歌词形式与内容应适于用动作来表现\n二、曲调的选择(一)音域较狭窄音域是指一首歌曲中最低到最高音的范围。一般来讲,各年龄阶段的合适音域为2-3岁:e1-g1;3-4岁:d1-g1;4-5岁:c1-b1;5-6岁:c1-c2。\n(二)节奏较简单节奏(时值):所选歌曲主要由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组成,也可选择含有少量十六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休止符甚至切分音节奏的歌曲。节拍:为3岁以前的儿童所选歌曲的节拍,最好以2拍子和4拍子为主。速度:用较快的速度或较慢的速度歌唱,对较小的儿童来讲都是比较困难的。\n(三)旋律较平稳一般来讲,他们比较容易掌握的是三度和三度以下的音程,同音重复也包括在内。3~4岁儿童所选歌曲应注意多选以五声音阶为骨干的旋律。(四)结构较短小工整为4岁以前儿童选择的歌曲,以含2~4个乐句为宜,总长度一般在8小节左右。为4岁以上儿童选择的歌曲,可含有6~8个乐句,总长度也可增至16~20小节。(五)词曲关系较单纯\n第三节学前儿童歌唱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由动作开始的活动设计这种方法在操作程序上最典型特征是——“从动作开始”或“动作在前”。1、教师示范动作(游戏),幼儿模仿,教师范唱。《袋鼠妈妈》2、教师提供形象,幼儿创编动作,教师范唱。《走路》\n二、由歌词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1、教师提供一段歌词(结构),请幼儿创编。《表情歌》2、教师提供某种情境,请幼儿创编。三、由情景表演开始的活动设计1、教师表演,用动作表述了全部歌词。《小手爬》2、教师请本班部分幼儿实现准备好表演,提示歌曲的一部分内容。\n四、由故事讲述开始的活动设计1、教师讲故事2、教师与幼儿一起讲故事《小树叶》五、由歌词朗诵开始的活动设计六、由游戏开始的活动设计《何家公鸡何家猜》七、由填充参与开始的活动设计《五只小青蛙》八、由“副歌前置”开始的活动设计《小鸟小鸟》九、由“无意义音节玩唱”开始的活动设计十、由直观形象开始的活动设计\n第四节歌唱活动中的能力培养一、幼儿歌唱能力的培养(一)共鸣位置与美好音色1、口面腔共鸣和向前唱2、轻声入手和有控制地进行情感表达3、从较高音区开始逐渐向下唱(二)咬字、吐字、气息与歌唱的情感表达1、字正腔圆2、区分:抒情曲(推出去)、舞曲(弹出去)、进行曲(打出去)、劳动曲(爆发出去)的不同唱法。\n三、创造性歌唱教学及教学技术在目前的学前儿童歌唱教学活动中,常见的创造性歌唱教学主要有三类:1、创编歌词2、创编表演动作3、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n(一)创编歌词1、一般教学步骤三种程序:新歌导入程序。《我爱我的小动物》新歌练习并学习领唱齐唱的程序。新歌学会后的复习程序。《军民大生产》\n2、一般注意事项小班歌词创编活动中的注意事项:(1)词曲应一字对一音;一般以二分、四分、八分音符为主;每个乐句长度应相等;整首歌曲的长度,一般不应超过八小节。(2)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中应含有较多的重复成份。(3)歌词中的词汇,应多为名词、动词或象声词,句子的结构简单;创编时,只需儿童用少数“替换词”来替代原歌词中相应位置上的词汇。(4)最初学习时,请一位儿童想出某种形象或词句,集体一起唱出,熟练后,儿童学习独立地唱出新词。(5)教师应特别注意鼓励“参与”精神。\n中班歌词创编活动中的注意事项:(1)歌曲音域可以稍宽一些,一般约在七到八度之间。(2)在节奏方面,允许有少量的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允许有少量一字两音的情况。但新因素增加的速度不宜过快。(3)歌词内容方面,中班儿童可以比小班加入更多的新知识或间接经验。句子中所要求改变的成份也可以比小班稍多,改变的方式也可以比小班稍复杂。\n大班歌词创编活动中的注意事项:(1)在材料选择和学习要求上都可以比中班稍难,但仍应谨慎地保持尺度。(2)教师在新授歌曲时应该尽量教得扎实。(3)在有基础的班级可以考虑逐步加快编唱的速度和提高编唱的独立性要求。(4)在有合作基础的班级还可以逐步增加合作性的创编活动,以锻炼儿童的合作能力。\n在大、中、小班的歌词创编活动中,共同需要注意的一般问题是:(1)教师一般只向儿童提供一段歌词。(2)教师应针对自己班上儿童的具体情况提出创编要求和程序设计。遵循由慢渐快、由简单到复杂、由协作到独立的编唱原则。(3)与创编有关的知识经验、技能准备情况应以儿童自身的实际基础为着眼点。\n(4)有时,儿童创编的歌词与原歌曲所含词汇相比,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对此,教师要灵活地加以处理。(5)要特别注意通过歌词创编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的逻辑的思维。(6)教师应十分注意努力提高创编活动的参与“密度”,减少等待、减少游离于活动边缘的状态。\n(7)注意不要将儿童编唱的若干段“新歌词”串联起来唱。(8)教师应注意在一次音乐活动中把握好创编时间片段的长短。一般说来,整个创编活动应控制在5-8分钟之内,独立创编的儿童人数应控制在3-5人以内。。(9)教师应注意使创编的结果达到相对完美的程序,质量有时应该比数量更为重要。\n(二)创编歌表演动作(1)即兴创编活动与引导创编活动应该区别对待。即兴创编的活动特点是:儿童在前,以儿童的意见为主。引导创编的活动特点是:教师在前,以教师潜在的动作设计为主导性的意见。\n(2)结构性动作、情节性动作、情感性动作应该区别对待。结构性动作创编强调的是:通过创编,理解和展现音乐特定的结构。情节性动作创编强调的是:通过创编,理解和展现歌词内容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一般要求根据歌词内容创编歌词。情感性动作创编强调的是:通过创编,理解、展现歌曲的主要情绪、情感氛围。\n(3)在引导创编的活动中,创编的数量以“够用”为限度。(4)在即兴创编的活动中,教师应主要以“反馈”和相互展示、交流、学习的方式来丰富儿童的创编思路。(5)好教师应该能够灵活地通过提问和提供思考线索、提供改善建议等方式来丰富儿童的创编思路。(6)知识准备、数量限制、独创性、审美性要求等与“创编新歌词”相同。\n(三)处理歌曲的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1)教师应先提供有关演唱表情和演唱形式的处理榜样,然后引导儿童进行“榜样经验迁移”。(2)教师应注意尽量对儿童的各种独特处理做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反应。(3)数量限制、独创性、审美性要求同前。\n四、合作性歌唱教学及教学技术在目前的学前儿童歌唱教学活动中,常见的合作性歌唱教学主要有六类:1、单声部合作演唱2、多声部合作演唱3、同声式合唱4、填充式合唱5、双独立旋律合唱6、多声部朗诵或多声部的歌唱加朗诵\n1、合作性歌曲演唱强调的是一种整体的歌声协调。合作性歌曲演唱中必须遵循的一个朴素的原则是:听到他人的歌声(自己的声部和其他的声部),听到大家的歌声,而不是只听见自己的歌声。\n2、要注意引导或指导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合作性歌唱活动中学会分工和组织。3、要注意人际与空间的协调。一般地,教师可将容易走音的儿童或容易干扰别人的儿童有意安排在音准较好或不容易受人干扰的儿童旁边,此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合作演唱方式选择合适的空间状态。\n第六章学前儿童韵律活动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教育内容韵律活动是指伴随音乐进行并运用与音乐相协调的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活动。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主要教育内容有:韵律动作及其组合;韵律活动的知识技能和韵律活动的常规等。\n一、韵律动作及其组合(一)韵律动作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中采用的韵律动作一般可分为:基本动作、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基本动作是指儿童在反射动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活动作。如走、跑、跳、摇头、点头、弯腰、曲膝、击掌、招手、抓握等。模仿动作是指儿童在表现特定事物的外在形态和运动状况时所用的身体动作。如鸟飞、鱼游,刮风、下雨等。还包括儿童模仿日常活动的动作和模仿成人活动的动作。\n学前儿童学习的舞蹈动作主要是一些基本舞步。如3~4岁学习小碎步、小跑步;4~5岁学习蹦跳步、垫步、踵趾小跑步、侧点步;5~6岁学习进退步、溜冰步、交替步、跑跳步、跑马步、秧歌十字步等。此外,一些简单的上肢动作,如两臂的摆动和划圈也在学习的范围之内。在学前阶段,很少专门学习臂和手的舞蹈动作,一般幼儿园只在中班安排学习“手腕转动”,在大班安排学习“提压腕”。\n(二)韵律动作组合韵律动作组合指按一首完整音乐的结构组织起来的一组韵律动作。1、身体节奏动作组合组合中的动作均为简单的击打、顿踏动作,这些动作通常都是能够发出声音的。如击掌、拍击身体的某个部位、捻指、用不同的方法踏脚等。这些动作更多地体现出音乐的节奏和组织结构等。\n2、律动模仿动作组合律动模仿动作组合中的动作多为模仿动作。更注意对模仿对象的表现。3、表演舞组合表演舞组合中的动作以舞蹈动作为主。这种组合比较讲究动作的组织结构,其中有的含有一定的简单情节。4、集体舞(含邀请舞)组合集体舞(含邀请舞)组合中的动作以舞蹈动作为主。其教育重点在于适应空间变化和人际交流合作。5、自娱舞组合自娱舞蹈的重点在于自娱自乐。\n二、韵律活动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一)掌握动作的知识和技能1、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式(路线)。2、身体部位运动的方向。3、重心控制。4、参与运动的各身体部位的配合。\n(二)变化动作的知识和技能1、变化动作的幅度。2、变化动作的力度。3、变化动作的节奏。4、变化动作的方向。5、变化动作的姿态。\n(三)组织动作的知识和技能儿童可以学习的主要知识技能有:1、按情节内容组织。2、按身体部位的某种秩序组织。3、按音乐的重复与变化的规律组织。即音乐相同做相同的动作,音乐不同做不同的动作。4、按对称的原则组织。5、按主题动作组织。即在一个韵律动作组合中,某一个特定的动作反复出现或反复变化出现。\n(四)使用道具的知识和技能学前儿童可以学习的主要知识技能有:1、合适的道具。知道合适的道具应具有趣味,应不影响移动和做动作,有时道具还应起到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等等。2、有想象的空间、能发展创造性的道具。铃鼓、纱巾\n三、韵律活动的常规(一)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起立和坐下。2、听音乐的信号开始活动和结束活动。3、在没有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活动后不必按原来的座位就坐,而是自己找空位子就坐。4、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道具和整理场地。\n(二)活动进行的常规1、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2、在没有队形要求的情况下,找比较空的地方活动。3、在自由移动的情况下,不与他人或场内的障碍物(道具、桌椅等)相撞。4、在自由结伴的活动中,迅速、安静地在规定时间内寻找、选择和交换舞伴,分组和分配角色。5、在自由结伴的活动中,热情而有节制地与舞伴交流、合作。\n第二节学前儿童韵律活动材料的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包括动作、音乐和道具。一、动作1、托儿所和小班儿童应以“基本动作”的学习为主,“模仿动作”的比例可逐步增加。2、中班儿童可以学习一些较有难度的“基本动作”,模仿动作”的比例可进一步提高。同时,一些难度稍高的基本舞蹈动作在总体学习内容中的比例也应开始逐步提高。3、大班阶段的儿童应以“模仿动作”和“舞蹈动作”的学习为主。4、早期儿童学习的“舞蹈动作”应该主要侧重于富有童趣。\n学前儿童的动作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即从大的整体动作到小的精细动作;从单纯动作到复合动作;从不移动动作到移动动作。因此,在为学前儿童选择动作时,还应该从动作难度方面作如下考虑:1、3~4岁的儿童,选用不移动的单纯上肢大肌肉动作,随后,学习单纯的下肢动作。最后,在上述动作均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做移动和不移动的联合动作。2、4~6岁的儿童,可以较多地学习移动动作、联合动作和一些小肌肉的、细小的动作。3、年幼儿童一般比较容易接受连续重复的动作。动作变换一般应在段落之间进行,偶尔也可以在乐句之间进行。\n二、音乐1、托儿所,以选择节奏鲜明、性质柔和的音乐以及重复性较强的音乐为主,最好多选经典性的音乐作品。2、小班,可逐步加大儿童音乐和一般性中国风格音乐的比例。3、中班,可逐步加入具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不同中国风格的音乐。4、大班,具有明显地域、民族个性的异国风格的音乐以及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少量成人音乐都可以成为韵律活动音乐的选材对象。\n在为学前儿童选择韵律活动的材料时,还要考虑音乐是否适应动作的需要,应注意以下特点:1、所选的音乐应节奏清晰,结构工整,旋律优美,形象鲜明。2、可以为同一种动作选用不同的音乐。3、可以为不同的动作选用同一首乐曲。即指曲调不变,但音区、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却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加以改变,从而使音乐的性质发生变化,借以表达不同的形象。\n三、道具在学前儿童的韵律活动中,大部分情况下并不使用道具。但在确实需要使用道具的情况下,教师应考虑以下几点:1、所选道具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且便于使用,不妨碍随乐动作。2、所选道具要便于获得。有时,教师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儿童自己选择和制作道具。3、所选道具要具有审美特点,应有益于引发和丰富儿童的想像与联想。4、道具作为一个有力的教学手段,应能促进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起到推动教学、促进学习的作用。\n第三节 学前儿童韵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韵律活动的导入模式(一)观察导入的模式即让儿童在观察具体事物的外部形象或运动状态后,立即用自己的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二)回忆导入的模式即让儿童在回忆有关具体事物的外部形象或运动状态后,再用自己的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现。(三)基本动作复习或练习导入的模式即先复习某个熟悉的动作,再自然地学习与原动作有联系的新动作;或直接观察他人的新动作并加以模仿。\n(四)队形复习或学习导入的模式(五)舞谱导入的模式(六)动作创编导入的模式(七)游戏导入的模式(八)儿歌导入(九)故事导入(十)音乐欣赏导入\n第四节韵律活动中的能力培养一、幼儿韵律活动能力的培养(一)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1、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2、选择渐进的学习序列3、采用最适宜的动作速度4、从幼儿的自然动作开始过度5、采用模仿的方法\n(二)发展动作的随乐性1、鼓励幼儿自己变唱边做动作2、用音乐跟随幼儿的动作3、让幼儿跟脚熟悉的音乐做动作4、让幼儿注意动作与音乐相协调5、动作组合应便于儿童记忆与表现\n(三)发展幼儿动作的表现性1、向幼儿提供教师的榜样2、鼓励幼儿观察表现真实事物3、让幼儿从美术、文学作品中获得启发\n第五节系列韵律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案例分析一、与先前的程序和方法的区别1、程序:层层深入、层层累加,目的主要是在学会韵律动作或组合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方法:示范、模仿、练习与引导创造性表现相结合,目的主要是在参与韵律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n二、设计思路不同的韵律活动应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1、比较单纯的律动模仿动作教育活动设计可采用先观察或先回忆真实事物再即兴创编的方案。2、比较简单的集体舞教育活动设计可采用先忽略细节,从感知舞蹈的大体轮廓入手,再逐步细致化的完整累进的方案。3、动作结构比较复杂的韵律动作组合教育活动设计可采用先放慢速度,边示范、边讲解、边练习,然后再逐步增加连贯性和速度的方案。\n4、音乐结构比较复杂的韵律动作组合教育活动设计可采用先简单身体动作感知音乐的性质和结构,然后在学习动作和动作结构的方案。5、含有舞蹈欣赏程序的设计既可将欣赏安排在开始部分也可将欣赏安排在结束部分。\n三、注意事项1、注意将设计的步骤划分出更多、更细致的层次,以便实施时可以灵活进退。2、注意较早地加入音乐的伴唱或伴奏。(伴唱、钢琴伴奏、录音伴奏)3、注意让幼儿有更多创造性参与的机会。4、注意利用幼儿的原有经验。5、注意指示语言和辅助性的体态能够引起幼儿普遍注意和正确理解。6、注意使用合适的空间处理,以便让全体幼儿能够看清示范者的全部细节。\n7、注意使用好特定标志物,以帮助幼儿减轻空间认知的负担。8、注意在设计和实施韵律活动教育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应将有关常规整体地融入其中,养成不干涉或干扰他人的活动,认真倾听讲解和倾听音乐的习惯。\n第六章幼儿园打击乐演奏活动第一节打击乐演奏活动的教育内容一、打击乐曲伴随歌唱或演奏旋律的器乐曲进行的打击乐演奏的乐曲纯粹由打击乐器或替代性的打击乐器来演奏的打击乐曲\n二、打击乐演奏的简答知识技能(一)乐器(二)配器1、知道如何按乐器的音色给乐器分类。2、知道如何利用乐器的搭配制造某种特定的音响效果。3、知道如何通过集体讨论等方法,为指定的歌曲或乐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型及音色安排方案,并能用简单的图形、语音、动作等符号记录设计好的配器方案。\n(三)指挥1、知道如何用动作表示“准备”、“开始”和“结束”,并能使自己的动作清楚、明确,易于让被指挥者做出反应。2、在指挥时应将两腿稍稍分开,站稳,以便于灵活地将身体转向任何声部。3、在指挥时应将身体倾向于被指挥者,用眼睛亲切、热情地注视被指挥者,并能用体态和表情激起被指挥者的合作热情。4、知道如何用指挥动作表现节奏和音色的变化,并能使自己的动作与音乐协调一致。5、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的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n(三)打击乐演奏的常规1、活动开始和结束的常规(1)听音乐的信号整齐地将乐器从座椅下面取出或放回。(2)乐器拿出后,凡不演奏时须将乐器放在大腿上,不发出声音,眼睛也不看乐器。(3)开始演奏前,按指挥者的手势整齐地将乐器拿起,做好准备演奏的姿态。(4)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乐器和整理场地。\n2、活动进行的常规(1)演奏时身体倾向指挥者,眼睛注视指挥者,积极地与指挥者交流。(2)演奏时注意倾听音乐和他人的演奏。(3)演奏时注意力集中,不做与演奏无关的事情。(4)交换乐器时,须先将原来使用的乐器放在座椅上(不要放在座椅下面),再迅速无声地找到新的座位,拿起新乐器,坐下后马上把新乐器放在腿上做好演奏准备。交换过程中不与他人或场内的座椅相互碰撞,坐下时不使座椅发出声音或发生移动。\n第二节打击乐演奏活动材料的选择打击乐器演奏活动的材料包括:乐器、音乐和配器方案。一、乐器1、乐器的音色要好。2、乐器的形状、大小、重量应适合学前儿童持握。3、乐器的特定演奏方法要适合特定年龄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水平。如:3~4岁儿童可以选用的乐器有:铃鼓、串铃、沙球、圆弧响板和碰铃。4~5岁儿童除了可以继续选用上述乐器以外,还可以选用木鱼、蛙鸣筒、小钹和小锣。5~6岁儿童还可以增加选用双响筒和三角铁。\n二、音乐为3~4岁儿童选择的音乐,最好是儿童比较熟悉的歌曲或韵律活动的音乐。音乐的节奏简单,结构应是短小的一段体。为5~6岁儿童选择的音乐,可选用一些器乐曲。音乐的节奏也可稍复杂一些,结构可以是一段体,也可以是两段体或三段体。在选择的音乐中,最好能够包括一些比较鲜明的、有规律的对比因素,即乐曲的乐句与乐句或乐段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n三、配器方案(一)配器方案的特点为学前儿童选择的打击乐曲配器方案应具有以下特点:1、适合学前儿童的实际能力其一是,适合学前儿童使用乐器的能力。应以大肌肉(手臂)动作为主、手眼协调要求较低的动作逐步过渡到部分利用腕、指动作和手眼协调要求较高的动作为选配原则。其二是,适合学前儿童对变化做出反应的能力。在为3~4岁儿童选择的配器方案中,一般宜在乐段之间变化音色。在为4~5岁儿童选择的配器方案中,一般可在乐句之间变化音色。在为5~6岁儿童选择的配器方案中,不仅可以考虑在乐段之间,乐句之间甚至乐句之中变化音色,还可以考虑在乐段之间、乐句之间甚至乐句之中变化节奏。\n2、有一定的艺术性有一定的艺术性,在这里也有两个意思。其一是,配器产生的音响效果能够与音乐原来的情绪、风格、结构相一致。其二是,有一定的个性和趣味性,能够通过重复强调出作品的整体统一性,也能够通过适宜的变化增加作品的丰富\n(二)打击乐曲的编配步骤配器的步骤有以下五点:1、熟悉音乐。对音乐进行反复哼唱、弹奏、倾听和感知、体验。2、揣摩、分析。揣摩音乐的情绪、风格和趣味。分析音乐的节奏特点和结构特点,感知音乐结构中的部分与主体的关系、重复与变化的关系。3、安排节奏型和音色的布局。对于小年龄的班级,比较简单的作品,可多采用“相辅相成”的处理方法。对于较大年龄的班级,比较复杂的作品,偶尔也可能采用“相反相成”的处理方法。4、试奏和调整。5、记谱和转换乐谱。\n(三)“变通总谱”的设计在幼儿园中已经普遍使用的变通总谱主要有三类:动作总谱、图形总谱和语音总谱。1、动作总谱××××|××|拍手跺脚2、图形总谱3、语音总谱\n第三节新授打击乐活动的设计与活动一、由总谱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二、由总谱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三、由主要声部学习开始的活动设计四、由主要声部创编开始的活动设计五、由音乐欣赏开始的活动设计六、由故事讲述开始的活动设计七、由韵律活动复习开始的活动设计八、由歌曲复习开始的活动设计\n第四节打击乐演奏活动中的能力培养一、幼儿打击乐演奏能力的培养(一)舒适有效地演奏1、选择舒适的空间安排半圆形、单马蹄形、双马蹄形、品字形、满天星队形。2、选择合适的练习速度教师哼唱,跟随幼儿的节奏钢琴伴奏,加快节奏录音伴奏\n3、采用明晰的指挥暗示(1)应该学会在声部转换之前提前将自己头部和目光转向下一个将要演奏的声部。(2)不适用击画节拍法,而要使用击打节奏型法。(3)一般不要使用装饰性的动作变化,动作越单纯越清晰越容易使儿童放松地领会。4、创造轻松地演奏氛围\n第五节系列打击乐器演奏教育活动方案设计与实例分析一、与先前的程序和方法的区别程序:(1)“先整体后部分”(2)“累加”模式:“整体教学模式”\n第七章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第一节音乐欣赏活动的教育内容一、倾听周围环境中的音响二、欣赏音乐作品三、音乐欣赏的简单知识技能1、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和常见表演形式;2、常见乐器的名称;3、听出并理解作品的主要情绪、内容、形象及作品的主要结构;4、分辨常见人声和乐器的音色;5、根据音乐作品展开想象、联想;6、运用一定的媒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n第二节音乐欣赏活动材料的选择一、音乐作品在为学前儿童选择音乐作品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教师应该尽力为儿童选择公认优秀的音乐作品。第二,教师必须尽力选择最好的音乐音响。选择歌曲和选择器乐曲有一些不同的标准。1、歌曲方面需着重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应该是能为儿童所熟悉、喜爱和愿意接受的;歌曲中的歌词,应该是儿童所能够理解的。2、器乐曲方面器乐曲中有的有标题,有的无标题。具有一定的图画性和戏剧性,有助于儿童想象和联想;当然,有一些器乐曲,虽无标题,可是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结构单纯工整、长度适中,因而也受到儿童的喜爱。\n教师通常还要对所选的音乐作品进行一定的截选或改编工作。主要有两种改编方法:截选片段、压缩结构。\n二、辅助材料(一)动作材料(二)语言材料(三)视觉材料\n第三节新授音乐欣赏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由完整作品开始的活动设计二、由作品的某个部分开始的活动设计三、由某种辅助性材料开始的活动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