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策略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策略研究摘要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小学阶段选录的古诗词虽数量不多,但能够反映出中国古典诗歌典型的风貌。小学教材选录古诗词的主要审美特征为音韵美、绘画美、情感美、意境美,是熏陶学生思想,洗涤心灵、陶冶性情的余贵资源。本文中垂点阐述小学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的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基于小学语文教材选用古诗词的审美特征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语文美育过程,探讨了小学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的策略:首先,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音韵美和绘画美。重视学生口读,教师指导和反复吟咏的重要性,激发阅读兴趣和审美感知。重视视听感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其次,解读诗意,开展想象,让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悄感美和意境美,全面而深入的解读诗意,充分感受诗歌带来的悄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用学生喜爱的画画、演情景剧、扩写的形式,寓教于乐,深入体会诗人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最后,挖掘资源,延伸课堂,让学生积累和运用美。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以致用、“学术交流”的平台,把审美化教学渗透到生活屮,提髙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审美化教学;古诗词\nTheaestheticteachingstrategiesofprimaryschoolpoetryABSTRACTChineseclassicalpoetryhasalotofaestheticeducationresources,thenumberofprimaryschoolpoetry,whilesmall,canreflectthefacesofclassicalChinesepoetry.Primaryschooltextbooksinthebeautyofpoetryaremainlyreflectedin:sounds,images,feelings,atmosphere,infectedthemindsofstudentsavaluableresource.Thisarticlefocusesontheprimaryschoolpoetryaestheticteachingstrategies,providingviableteachingmethods.Onthebasisoftheancientpoetryoftheirowncharacteristicsandprimaryaestheticpsychologicalcharacteristicsoftheprimaryschoolpoetryaestheticteachingstrategies:First,thecreationsofscenariosallowstudentstofullyexperience.Letthestudentsreadpoetryandteacherstoguidestudentstorepeatedlyreadareveryimportant,becauseitcanstimulateinterestinreadingandfeelings.Emphasisonaudiovisualinfection,toattractstudents'attention,arousesstudents1aestheticintuition.Secondly,theinterpretationofpoetry,tocarryoutimagination,comprehensiveandin-depthinterpretationofpoeticabletofullyexperiencethepoetryoftheemotionalexperience.Stimulatetheimaginationofstudents,studentpainting,playmelodrama,expandingtheformofwrittenteachinginthegame,in-depthexperiencetocreatethemoodofthepoet,toexpressemotion.Finally,teachersshouldtaptheresourcesofteaching;expandthescopeoftheclassroom.StudentsunderaHusen,"exchange”platform,theimplementationoftheaestheticteachingtolife,toimprovestudents1literarylevel.KEYWORDSAestheticteachingprimarylanguage;aestheticeducation;poetry\n摘要I英文摘要II刖§1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审美特征2(-)音韵美和绘画美21.音韵Z美22.绘画之美3(-)情感美和意境美41•情感Z美42.意境Z美5二、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的策略6(-)创设情境——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绘画美61•诵读唤出情境62.视听汇成情境7(二)理解想象——鉴赏古诗词的情感美和意境美81・正确理解诗意82.想象艺术形象10(三)延伸课堂——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美111.建立展示平台122.培养背诵习惯123.鼓励掌握运用13结语14参考文献15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n前百古典诗歌具有丰富的审美特征和觅要的审美价值,展现了我国璀璨的民族文化,浸润了一代代国人的心,陶冶着我们的性悄,其精神价值的光辉依旧熠熠闪烁。如今,人心日益浮躁,急功近利,缺乏人文气息,古诗词教学一•度陷入僵化的应试教育之中。要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就“必然要改变过去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创造出诗歌教学的现代形式——审美化教学。”|张青云•诗歌的审美化教学策[J]•综合天地.2009(1)审美化教学指“将所有的教学因素(诸如教学忖标、内容、方法、手段、评价、环境等)转化为审美对象,使整个教学过程转化成为美的欣赏、美的表现和美的创造活动,使整个教学成为静态和动态和谐统一、内在逻辑美和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师生都获得充分身心愉悦的一种教学思想理论、操作模式和方法。”王华莉•高中古典诗歌审美化教学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8)近几年关于小学古诗文审美化教学的研究不断展开,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宝贵经验。已经建立起围绕审美化教学概述与现状,古诗词的审美特征,学生的审美心理发展特点,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的策略(教学原则和途径、方法)等展开的审美化教学理论研究体系,这些系统深入的探究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理论指导。但相对来说,学者对“教学”的理解不够广泛,忽略了对一部分课程资源的开发,没有沟通课堂与生活。本课题将以此为创新点,延仲课堂教学,强调人语文教育思想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策略,以求将“教”、“学”、教学内容三者艺术地衔接起来,使教学效果实现最优化,为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点借鉴。、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审美特征教师是将教学因素转化为审美对象,带领学生欣赏、创造美的组织者,应该充分挖掘古诗美感,因为教师“心中有美”是其进行审美化教学的基石。教师将自己沉浸在美妙的古典诗歌Z屮时,无需刻意强调教态、语言等,自然而然的就会用最美的方式把古诗词的美传递给学生,指引学生对真、善、美不懈的追求。\n(―)音韵美和绘画美1.音韵之美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对音韵美这样描述:“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3意思是说声调从口屮发出的声响,就如同敲击美玉的声音一样动听。词语声萦绕在耳旁,像一串串珍珠碰撞的声音一样悦耳。可见诗歌是一种极具咅乐性的文学样式。屮国古典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以声传情、用声写象,富有美感。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认为:“就形式方面说,诗的命脉是节奏,节奏就是情感所伴的生理变化的痕迹。”°古诗词的节奏是通过音节的组合来体现的,节奏较为固定。小学教材所选取的古诗多为五言诗和七言诗。一般而言,诵读五言诗时采用“二三”节奏,如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而七言诗中最常见的节奏是“四三”,或者是“二二三”。如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澈淞/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节奏,展示了诗歌的音乐Z美,让古诗的节拍在学生心中萦绕,为学生提供初步的情感体验。而词的节奏是在古诗常见节奏的基础上进行相对灵活多变的处理。如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曲子词长短句错落有致,读起来更符合音乐的节拍,如果说诗适合吟咏的话,那么词则更适合和乐而唱。此外,旋律是古诗词的精魄。旋律是“曲高低不同、长短各异的音,按一定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9)4朱光潜.我与文学・从生理学观点谈诗的“势与神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的规律组合而成的。”5古诗词的旋律强调抑扬顿挫。传统咅韵学将声调按平和、轻柔与突儿、沉重分成“平”与“仄”两种。在出句中“平”与“仄”交错,在对句中“平”与“仄”相对。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这样分布能使声调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同时,古诗还强调合辙押韵,有“十三辙”、“十四韵”一说,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取。),万条垂下绿丝绦(tdO)o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dao)o诗中“高”、“绦”、“刀”的韵母均为ao,合的是“遥条辙”,押的是“豪韵”。又如范大成的《四时山园杂兴》:蜃出耘出夜绩麻(md),村庄儿女齐当家(jia)o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d)o诗中“麻”、“家”、“瓜”的韵母分别是a、ia、uao合的是“发花辄”押的是“麻韵”,等等。这样讲究押韵的古诗保持了诗的完整与稳定,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心情愉悦。\n2.绘画之美画家用线条和色彩作忸i,诗人用辞藻作I田i。诗与画是相通的,因为两者拥有某些共同的审美特征,如色彩美,形象美等。小学语文教材选取的古诗词屮,绘画美的特点更是尤为突出,十分符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色彩是古诗词绘画美最直观的的体现。诗人常通过明快的色彩,为读者描绘美好的景色,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例如杜甫《绝句》(其三)“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短短两句诗,就在“画纸”上点缀上黄、翠、白、青,这四种深受学生喜爱的颜色。一丛翠绿屮镶嵌一点鹅黄,一行洁白划过一片蔚蓝,这样醉人的的色彩相映成趣,令小学生更随作者一起心旷神怡。这样色彩缤纷的诗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俯仰皆是,女山杜牧的《山行》中有“口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白”、“红”的鲜明色彩;苏轼的《赠刘景文》中有“正是橙黄橘绿时”的经典名句;朱熹《春日》中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绚烂色彩;李白《望庐山瀑布》屮有“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色彩想象;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色彩碰撞,等等。欣赏诗人诗中对色彩的运用就仿佛欣赏写意画一样,遗貌取神,追求神韵。形象是诗人营造对“客观现象的典型的概括、准确的描绘和洗炼的处理”「画5李建英,谢泽滔.古典诗词的音乐美探幽[J1.教研天地.2005(8)6尚献玲.谈王维山水、景物诗屮的绘画美[J]冲国古代文学研究.2006(4)家画竹、画马……,诗人“画”柳、“画”人……。讲究形象的塑造在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借景抒情诗等中十分常见,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在中国古典诗歌屮彖征身材苗条的美人,而这里诗人别岀心裁的用美人彖征柳树:碧玉不仅在颜色上与柳树和近,而且有小家碧玉的引申涵义,诗人这一比喻让柳树妩媚迷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后紧跟一个“妆”字,更让人不禁联想是不是每棵披拂着曼长枝条的柳树都是一位美女妆扮而成的?后两句自问自答,自然的把柳叶动态的活力展现出來,就像课文《画风》一样,把春风定格在这幅“春风拂柳图”中。同样高鼎《村居》屮“草长莺0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的“醉”字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概括。此外,诗人描绘形彖时同样善于运用洗炼的概括,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刻画诗中形象。如口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乂生。”准确凝练的语言,塑造出春草坚韧的品质,顽强的形象。又如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晩风三四声。归來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刀明”用洗练的语言勾画出草原的寂静辽阔,笛声的悠扬,牧童的天真烂漫和闲适恬静。(-)情感美和意境美1.情感之美中国古典诗歌中“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7。心理\n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情感体验的内容FI益丰富,高年级的小学生开始有了友谊感、人道主义情感等审美活动所需的高级情感。他们渴望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希望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小学语文教材屮选取了大量抒发真挚情感的古诗词,如下:思乡是每个在外的游子共有的情节,他们借由诗歌抒发他们对故乡亲友的思念与脊恋。如贺知章《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含蓄表达出诗人早早告别家乡,年老时才得以回来却发现一切物是人非的悲凉心境。再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I'“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用“独”、“每”、“倍”,表现出一贯孤独凄楚的诗人在重阳佳节Z时更加强烈的思念手足Z情。此外,还有睹“月”思人的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书难尽的张籍:《秋思》“复恐匆7徐淮滋•试谈诗歌教学的审美化[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05(5)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思乡心切的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抒发思乡Z情是中国古代诗人的永恒主题。友谊是人类最真挚、美好的情感之一。朋友是共同经历快乐与悲伤,永远彼此扶持、相互勉励的同伴。歌颂这种纯洁深厚友谊的古诗比比皆是,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Z广陵》屮“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诗人对孟浩然的深厚情谊,恋恋不舍地站在岸边久久不愿离开,即使孟浩然乘坐的小船早已消失在海天相接处。乂如李白《赠汪伦》中“忽闻岸上踏歌声”,原来是友人汪伦用歌曲和舞蹈为“我”送行,从“忽”字看出这次载歌载舞的送别是汪伦精心为李白制造的惊喜,表达他对李白的不舍Z情。而对汗伦深受真挚的友谊,诗人李白作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感人名句。再如王维《元二使安西》中王维为元二送行直至边关,践行时作诗“刘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用一杯杯的酒留住诗人与元二相聚的最后时光。王观送别鲍浩然时吟岀“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深情的祝福老友时时沐浴在春熙中,清新脱俗乂真挚深情。总Z,古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真”、“善”、“美”,等待着唤醒我们的审美悄感,塑造我们的品格。2.意境之美意境美是诗人创造古诗词时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所谓“有境界则自称高格,口有名句袁行需曾把意境定义为:“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n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也足以使读者沉浸其屮的想象世界。”王国维.人间词话[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7)行霉冲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6)古人言:“意彖以尽意”,我国古典诗歌往往通过意彖出意境。山水田园诗中常常出现“花”、“鸟”、“杨柳”等美好的形象属于闲适类意象,此外还有送别类意象、思乡类意象等等。意象构成意境,意;境传达诗情,意象与旨趣,都蕴含着丰富的美感。在小学阶段所学古诗词中出现许多常见的意象,如:月一一团圆的代名词,思乡的彖征。(李白的《静夜思》)、荷——冰清玉洁、清新自然。(杨万里《小池》)、柳——同“留”谐音,有惜别怀远之意。(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竹——虚心有节,多为顽强、高雅、气节的的象征。(郑燮《竹石》)、秋——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张籍的《秋思》)、石灰——百折不挠,洁白无瑕。(于\n谦《石灰吟》)、登高——登高怀远,思念亲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等。此外,我国古典诗歌追求以“诗眼”营造意境,让“诗眼”发出的光芒辐射全篇。首先“诗眼”精炼传神,能让古诗屮的形象鲜活起来,如高鼎的《村居》“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小的“忙”,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屮的“任”;其次,“诗眼”能集屮体现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的“爱”。再次,“诗眼”能统摄全句或全诗,又李白《望天门山》题目中的“望”,李白《独坐敬亭山》题冃屮的“独”。除此Z外,“诗眼”述可以是儿句诗,如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屮。”这两诗作为诗眼,提醒世人:当局者迷,蕴含哲理,值得深思。又如龚自《C亥朵诗》中“诗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直抒胸臆,道出诗人对人才的渴望,等等。总Z,“诗眼”就是一首诗最为精炼传神,最能开拓旨意,表现力最强的一个字、一个词或一句话。诗人反复思考“炼字”的“诗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化教学的策略(-)创设情境——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和绘画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収的古诗词特別讲究听觉上韵律和谐的音韵美和视觉上形象缤纷的绘画美,対者是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段学生最容易触及和把握的和最喜闻乐见的。教师应该从古诗词的音韵美和绘画美入手,恰当地运用反复诵读的教学策略、试听设备、多媒体网络技术等,艺术地创设悄境,让学生整体上感受古诗的咅韵美和绘画美。在现代教育背景下,“情境的创设在小学古诗的教学屮主要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來进行”,⑴这种形象地运用视觉、听觉或试听结合的途径,能够锻炼学生眼、耳、口、心联动,激发学生感受美的兴趣。1.诵读唤出情境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而读诗是一种听觉享受。诵读的魅力就在于通过吟诵古诗词抑扬顿挫的音调、轻重缓急的韵律节奏,反复的朗诵吟咏,能使学生仿佛10林春娜.谈初中古诗文教学方法[J].成才之路.2011(35)置身于作者所处的环境,与诗人共融,领略作者笔下的景象,体验作者思乡、离愁等思绪。乂通过鲜明的音乐性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受,直接唤起学生的审美直觉,正如清末阅读学家曾国藩在《谕纪泽》的家书中所说:“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Z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Z韵”。自读,是学生品尝古典诗歌精髓的一种尝试,我们需耍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诵\n读和吟咏。审美心理学认为,当我们阅读古诗词时,读到凄凉的景象,孤独的、哀伤的心境时,我们阅读时会采用低沉、哀伤的语调;当我们读到的是生机盎然,妙趣横生的诗句时,我们的语调也是轻快、活泼的。所以只要多读,多诵,学生很容易被诗人营造的意彖或情感吸引,激起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时,小学生不能通过自读触及到部分诗歌深远的意境,这时就需要教师适时地点拨,升华情感,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境中去。教师可以通过抑扬顿挫、感情充沛、韵味十足的范读,增强古诗词情绪和气势,让学生从中把握诗歌更深邃的情感。此外,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轻重缓急、字正腔圆,强调停顿与连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反复吟咏是在学生尝试练习和教师指导纠正Z后的强化,以求达到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提到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2.视听汇成情境音像是一种感染性极强的表达方式,它通过旋律的起伏变化和图像的直观半富等特点更加丰富的传达审美索材。小学低段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直到四五年级,有意注意才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仍具有被动性,同时小学生的理解力的发展则呈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趋势。这就意味着小学生喜欢鲜艳的色彩、运动着的物体和直观的形象,因此,对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来说,视频、咅乐、图画比起古诗词的文木更具吸引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准备和愿望,确保教学的实施。综上所述,在古诗词教学屮“唤起学生审美直觉最有效方法就是把可视文字符号变为听、视觉联动的信息”。古诗词本身的音乐性,加上教师和选的音乐烘托气氛,足以彰显诗歌的情感基调,止学生更容易融入诗意的境界中去。诗与乐的统一体带给学生听觉上的享受,美感自然随着咅乐油然而生,学生自然对接下来深入学习古诗更加有兴趣,更加投入。如《静夜思》、《九月九H忆山东兄弟》等抒发作者思乡、离愁之情的诗歌教学屮,教师可以用播放哀伤咅乐,配乐朗诵的方式烘托出诗人忧伤的内心感受;在学习《长相思》时,用北风呼号的声音索材,拉近学生与诗人的情感距离,引导学生全情投入,与诗人共悲喜。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诗”、“画”、“景”,在诗人眼中,早已“情景交融,诗\n画一体”“。许多写景诗、山水田园诗都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布局讲究,栩栩如生的画。在进行此类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耍合理利用教材插图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方式,把抽象飘渺的意境形象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白屈易《忆江南》,教师运用教材上美丽的插图或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直观的营造岀诗情画意的氛围,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眼前的美景,再打开书本,读一读“日出江花红胜火,春來江水绿如蓝”,感受千百年前诗人灵动的情感表达,使学生沉醉其屮。此外,在学习如《望庐山瀑布》《鸟鸣涧》等诗人调动各种感官感受事物的诗时,教师可以在呈现图画的同时配上水声、鸟鸣声,视听联动,全方位刺激学生的审美感受,最大程度营造情境。(-)理解想象——鉴赏古诗词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古诗词中有很多歌颂真挚情感和营造深远意境的作品值得学生鉴赏玩味。但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情感体验不够丰富,理解力较弱,加Z古诗往往抽象难懂,所以即使是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很难独立理解古诗含蓄空灵的意境美。教师要明确: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深入的理解诗意,展开合理地想象,欣赏古诗的悄感美,体悟诗歌的深远的意境。在古典诗歌教学过程中,理解与想象是感知全诗的拔高和升华,应该受到教师的充分重视。1•正确理解诗意对于教师来说,“教师的职责是通过对诗歌文木的阐释,引导学生感知并领悟诗意,使他们获取丰富的艺术体验”巳让他们欣赏诗中流露出的动人情感和深远意境。理解“诗情”、“诗境”是进行审美化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全面理解诗意,是领悟“诗情”、“诗境”的基础。它要求学生通晓诗词意思,理解诗的主题思想,领略诗歌意象、意境等方面的美感。首先,全面理解诗意需"朱震.情景交融,诗画一体——王维山水III园诗欣赏[J].西南民族学院.1996(6)12曹喜民.从《锦瑟》看诗意理解与通透教法[J].教师报.2010(9)\n要“知人论世”,领悟诗人的心境。如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时,学生对于王维与元二依依惜别的感情无法深入体会。教师可以稍加点拨,如介绍阳关的地理位置:阳关位于边塞,出阳关后就是一片萧肃的戈壁滩,生存环境险恶。乂如可以介绍王维送元二的路程,一路跋山涉水,路途遥远,王维与元二这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有可能这一别就是生死两隔。了解这些背景资料,有助于学生体会诗人与元二的深厚友情和两人此次分别的重大意义。对于已经有较好基础和分析、想象能力的小学高段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知人论世”,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其次,全面理解诗意需要把握意象的内涵。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学生耍看懂诗屮意象背后蕴藏的情感,才能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诗意。教师应该利用机会,介绍并分析一些常见的意象,如“花”、“月”、“竹”等,培养学生理解“象外之象”、领悟深远意境的能力。深入理解诗意,是领悟“诗情”、“诗境”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古人作诗,受字数、句数限制,特別讲究遣词造句,力求一字传神、一语惊人”。“而诗眼正是诗人反复炼字的结果,是古诗词情感美的凝聚,是挖掘古诗意境美的钥匙。引导学生领会诗意时,应该紧紧围绕这些“诗眼”來展开,从以下角度引导学生挖掘“诗眼”,深入领悟“诗情”、“诗境”:13从词性的角度看,动词是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往往被诗人设置为“诗眼”。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引导学生关注动词,紧扣“诗眼”,慨n“诗情”,感受“诗境”。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其中,动词“挂”一翻诗人“以动写静”的惯例,化动为静,不仅通过词类活用呼应“遥”字,描摹距离给人类视觉带来的惊奇改变,而且充满了超脱人世的“仙气”,一个“挂”字成为“诗眼”,意境隽永。另外一个典型例子是王安石《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传说王曾多易诗稿,在“绿”字位上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儿个字,最终冥思苦想、反复推敲,妙用“绿”字画龙点睛。用“绿”,有春天的色彩感觉,让•人眼前浮现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又运用使动用法,展示万物复苏、生生不息的生机,使全诗出神入化。进行此类古诗的教学时,可以效仿王安石的做法,把诗眼替换成其他内容,比较两者在美感上的差距。\n刘茂亮.巧抓诗眼妙贯全篇——《清平乐•村居》教学赏析[J].黑龙江教育:小学文选版.2012(9)从修辞的角度看,诗人在设置诗眼上“往往运用拟人、夸张、通感等手法”。M如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渐东九“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中运用了拟人手法;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夸张等等。因此,教师耍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挖掘诗意,体悟诗情。贺知章《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字,把春天拟人化,看作是一位拿着春风这把剪刀的能工巧匠,雕刻着人自然中的树木。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谁”问的是哪个人,可以冋答像剪刀一样的春风吗?那么又是谁拿起春风这把剪刀裁出纤细多姿的柳叶?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诗眼”,细细品味诗人通过“诗眼”营造的境外之境。2.想象艺术形象“叶圣陶先生在《文学作品的鉴赏》一文中说,鉴赏文学作品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看出一幅图画來,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就无从得到这种享用了。我国古典诗歌言约意丰、意境深远,而小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呈现形象想象向抽象想象过渡,创造成分H益增多的趋势,所以小学生对意境美的探求需耍依托其想象。教学过程中,对艺术形象的想彖主要围绕再现情景再现和扩展想彖两方面展开。情景再现,是指想象作品屮的生活图景、艺术形象并再现出來,是感受低层次意境美的主要方法。低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对表象的积累欠缺,他们的想象往往显得简单贫乏。如学习《村居》、《小池》等,这类古诗中“草”、“杨柳”、“纸莺”、“荷”、“蜻蜓”等意象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低段学生表象的积累,学生很容易想象出一幅幅美好的图景。所以,低段学生用想象领悟古诗词意境时可以拿起画笔來把自C想象中的图景画出來,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愉悦的领悟“诗境”,更增强学生的印象,加强记忆。此外,情景再现的是一幅静止的图画,也可以是一个流畅的片段。有时古诗词采用动态的描绘方式,像一出戏剧。在学习“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乂开封。”(张籍《秋思》)、“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贺知章《回乡偶书》)、“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等诗句时,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表演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n14蔡静静.觅诗眼,赏古诗[J].中学语文:下旬.2012(12)15王晨.论小学语文屮的古诗与审美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8)主动想象古诗意境。扩展想象是学生根据“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古诗词,加以扩写,是感受较高层次意境美的主要方法。要求是“按照原文的中心扩展”,“符合原文的情调”,”展开合理的想彖,连成一个故事,也想是把动态的图片编辑成影片,想彖“彖外Z象”、“境外Z境”。以李白诗为例:李白以他豪迈奔放、清新飘逸的风格见长。品李白的诗常常需要读者具备瑰丽的想象力。如李白《望天门山》一文“天门屮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冋。两岸青山和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学习此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理思路,大胆的展开想象:李白亲历天门山,看到眼前山与水的奇异景色,便展开他绮丽的想彖——“很久很久以前,从仙境落下的一扇“大门”,高耸险峻,把守着路口。这样雄奇壮观的'天门',被奔腾浩荡的楚江像利斧劈柴一样,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然而犬门虽然被劈开,可依然毫不想让,以两山相夹之势,让浩瀚的楚江不能轻易流过,一部分江水拍打在江门山壁上,被迫冋旋,一时间江水激荡、波涛汹涌,仿佛龙虎相争'诗人在楚江之上,随着船的行进,动态的观赏着楚江与天门山的奇观。在诗人的眼屮,万事万物皆有生命,巍巍青山“相对出”就仿佛列队欢迎的侍卫,迎面欢迎诗人踏入仙境的大门。最后,诗人举首仰望,水大相接之处,一叶孤舟从初升或将歇的太阳旁驶來,仿佛从仙境驶入人间。经过合理的扩展想象,《望天门山》变成了记叙文一—“《天门山游记:r,诗人的所见所感,进过学生的大脑中亲身体验一番。最后已经分不清“诗人”与“我”,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古诗的情境、意境之屮,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感受。(三)延伸课堂——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美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日标,开发与z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口我调节、更新发展。”门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新概念,从“教材”到“课程资源”体现了教学范式的根木转变。这要求我们教师树立广义的课程观、教学观,用心开发课程,6孕伟.想彖力培养方法初探[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5).1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n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8o因此,我从以下三个方法入手,延伸课堂教学,挖掘一些被忽略的语文课程资源:1•建立展ZF平台教师应该大力组织和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门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和积累学习成果。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建少年诗社,引导热爱诗歌的同学们聚在一起,吟诵诗歌、鉴赏诗歌:分析诗歌的作者、背景、意境、风格、主题、修辞方法等,扑捉“诗眼”,比较阅读等等。诗社成员可以尝试创作小诗,仿写、改写古诗词等等,成员间互和评价社员的作品,互相激励社员的创作兴趣。此外,还可以小组合作制作诗歌文学的刊物,绘制板报、读“诗”角等,也可以由教师策划诗歌朗诵比赛,赛诗会,知识竞赛等:如按照季节,开设春、夏、秋、冬等专题;按照作者,开设个人或朝代的专题;按照主题,开设“思乡念亲”、“忆友怀旧”、“寄情山水”2。等专题;按照意象,开设“月”、“柳”、“秋”等。古诗成为一种非常有益的兴趣爱好,既丰富课余生活又形成具有文学气息的班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营造文学分为,更是全方位,整合性的考察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和积累程度,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口己,检验口己的平台,潜移默化屮提高学生的语文索养。2.培养背诵习惯成长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不积蹿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小,坚持积累,展开“每周一诗”的活动,对养成学生积累古诗词的习惯有重人意义。详细计划如下:周三是“选诗时间”,从经典古诗词中选取一首,挑出诗中较难的字,教师指导学生用拼音注音。周四是“朗读时间”,学生口读古诗,师生、生生检查古诗词朗读是否达到:准确、流畅、有感情。周五是“理解时间”,请同学们人胆发言,议一议古诗的意思,周末是最重要的“背诵时间”,每天半小时,请家长进行辅导,监督学生背诵古诗词。周一是“检查时间”,检查学生周末的背诵情况。周二是“比赛时间”,开一个小型的诗歌赛,用抽签等方式选几个同学比一比。这样一周一个循环,除周末外,每天仅需十分钟,一周背诵一首诗,对小学18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9郭成.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2)20叶蝶.怎样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J].商情.2012(36)\n生來说简单易行,能够不断的获得成功,会让学生拥有积极性、更主动的学习古诗词。在生理学上,6岁儿童的人脑容量己经相当于成人的90%,6-13岁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是背诵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必担心学生无法读懂古诗,根据潜在学习的原理,学生大可把能力范围内无法理解的古诗背诵下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増长慢慢消化理解它们。2.鼓励掌握运用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的鼓励学生在实践屮用古诗词表达内心情感或描摹景物。有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耍躬行”。教师要积极运用诗句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课堂中,教师把握恰当的时机,把形象生动、简单易学的名句穿插在FI常的学习生活中,如在学习课文《长城》前,教师可以利用古诗“神龙见首不见尾”进行情景导入,同学们不费吹灰之力的学会了这句古诗,同时,也为小学生运用古诗做出榜样,让学生明白古诗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诗句表达。假若春游时,能上吟几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FIHI江花红胜火,春來江水绿如蓝”;“犬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便是学生学以致用的最佳表现。这就离不开教师在平时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把作文中运到的古诗作为好词好句标记出来,表扬学生在实践屮运用古诗的行为,反复强化这一行为。此外,还有许多让学生灵活运用古诗的方法,如看短剧猜古诗,模拟生活情境巧用古诗等,止学生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开心的运用古诗。这些热闹有趣的活动,需要教师用智慧不断地去开发。结语审美化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唤醒学生追求美的心灵,使他们从一花的灿烂中看到人间的美丽,为人间的真情而感动。审美化的古诗教学应该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冃标。本论文针对小学古诗的审美特征展开初步探讨,旨在强调挖掘古诗审美资源对教师的重要性。出于古诗文体本身的特点和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特征所决定,本论文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创设情境,整体感知;解读诗意,开展想象;\n挖掘资源,延伸课堂,举例分析小学古诗审美化教学的策略。但是,真正在课堂中实施的审美化教学策略是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由于笔者学识所限,本文所提出的教学策略难免会有诸多不足z处,且又未能做到尽可能多的、充分的探讨。如文中提出的策略相对而言只是“共性”的,由于小学各个学段的学生自身特点都不同,教师在实际操作屮本应是有“差异”的,各个教学环节间的比重设置具有差异性,但相对差异性策略的探讨,本论文对此并未作出具体阐述。虽则如此,笔者仍通过希望本文粗浅的研究,抛砖引玉,引起广大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对小学古诗审美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给予更多关注、进亍更深入的研究,使得小学生“因为我们的教学达到心随诗人灵性而舞、神与自然美景而游的美好境界”2,曹亚平.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美冇策略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4)参考文献[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黎雪梅.小学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9)[3]徐乃发.浅谈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作文成功Z路(下).2011(11)[4]王松泉.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5]周啸天.唐宋绝句鉴赏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1)[6]邱辉明.小议初中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J].现代语文,2012(3)[7]朱庆华.在美的殿堂里徜徉一古诗‘市美化教学设计[J].科技资讯.2006(30)\n[1]钟为永.语文教育心理学[\【].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⑼韩例芬•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2(3)[10]白瑞.浅谈小学审美教育[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4(2)[11]周施清等•小学审美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4(1)[12]李献芳.浅谈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J].山东教育科研,2002(8)[13]姚静娴.从新“课程标准”看中小学审美教育的缺失[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1⑹[14]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10)[15]照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16]王晨.论小学语文中的古诗与审美教育[D].±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8)[17]王玮.培养宙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市美教育[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4(9)[18]周玉华•柳H咅花明又一村一一浅谈电教媒体在古诗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19]王素娟.读出诗情画意——浅谈朗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实践.2011(10)[20]苏锋.主题式古诗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4)[21]王华莉.高中古典诗歌审美化教学探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2007(8)[22]曹亚平•初、高中古诗词教学美育策略比较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4)[23]Wilkes-Barre.Canweteachappreciationofpoetry?[J],theEnglishJournal.1917(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