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参与;营造;形象性和游戏性;想象力;表现;快乐  中图分类号:G613.66\n  美术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美术活动本身带给幼儿的主要应该是两个内容:一是人本的,主要是通过幼儿喜闻乐见,喜欢参与的形式,让他们在积极主动地参与中使自身的各种基本素质能力较之自然地发展有更大、更快、更和谐的提高。一件美术作品,从开始到完成,它的整个过程同创作人的眼睛、大脑、心灵、手,甚至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密切的关系。首先是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对所创作内容的完整、灵活的记忆能力,同时,在创作时还需要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创作的人还应该敢于大胆地把自己所看、所记、所想的尽可能完满地表达出来,这正是一个人的创造能力的表现。另外,创作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还需要双手与身体及头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需要有使用各种美术工具(包括现代化的各种工具)的能力,认识色彩的能力,完整地认识与表达事物的能力,需要耐心、恒心,需要快乐的心情和对美的体验,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这一切不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吗?如果把它们作为美术学习的第一目标。这个目的达到了,即使孩子没有成为画家或获奖,这样的教育同样也是成功的,因为干任何事情,第一目标所达到的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幼儿园教育阶段应该营造童话般的环境,这样可以让孩子们从中感受到未来的社会环境。我们尊重孩子眼睛看到东西的主观表现,他的主观表现就是所说的幼儿画,他实际上是幼儿对客观世界的一个真实放映,这种放映的原因是因为他的生理、心理条件还不具备准确的,…  幼儿美术学习的目的从幼儿自身来讲,不过是游戏的一种、娱乐活动的一种。但是作为幼儿美术的辅导者,幼儿学习美术已经不单单是娱乐活动了,大家都希望借助幼儿的美术学习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这一点上来说,幼儿的美术学习都已经属于教育的一种了。  教育的目的就像是一棵树上的果子,而让幼儿摘果子的过程就相当于教育的方法。摘果子的方法大致有三种:第一种办法最省事,就是以幼儿的自然能力来摘果子,年纪小、个子矮的就摘低处的果子,而年纪大、个子高的就摘高处的果子,反正随着年龄和身高的自然增长,他们总会摘到一定高度的果子。第二种办法最简单,就是由我们成年人为幼儿摘果子,孩子们只要吃现成的果子就成了。这两种结果,虽然幼儿都可以得到果子,但是在他们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上并没有得到锻炼和提高,结果当然不可能产生“高素质公民”6\n,所以这两种方法都不符合教育的目的,当然也不可能是好的教育方法。一种好的教育方法,既不是让幼儿伸手就能摘到果子,更不应该是由成人代他们去摘果子。好的教育应该是教幼儿如何去摘那个能以自身的技巧、能力跳起来摘到的、尽可能高处的果子。一个好的教育者所要做的,既不是袖手旁观,也不是取而代之,教育者的责任应该是教会幼儿正确的弹跳方法,然后让他们自己运用学到的技巧和方法自己去摘尽可能高处的果子。这就是符合教育目的的第三种方法。而想尽一切办法让幼儿以自己学习和掌握的技巧和能力自己去做得更好就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从美术的角度来讲,美术包含了人本的与社会的两大方面,这其中又有情感的、智力的、技术的和创造的四个基本因素。而在具体的美术表现上又可以分为具象的、意想的和抽象的三种造型类型。  从教育的角度来讲,由于自身发育的特点,幼儿对图像的感知、识别和记忆的能力特别强,而对文字和数字的接受能力晚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图像,所以他们不适宜过早地接受文字、数字等比较抽象的、带一定逻辑性的知识内容。幼儿认识周围世界所依靠的应该是更多的通过形象性的、游戏性的活动。一般的美术活动正好符合形象性和游戏性这两个特点。  我们必须了解并认识所谓“幼儿画”阶段(大约在3-6岁之间)的幼儿造型的发展阶段。  正如一切生物的成长都有一定的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一样,幼儿经过这几个阶段,造型能力会不断地得到提高。一般来讲,幼儿画的自然发展阶段包括:①涂鸦期。大约在儿童3岁以前,这是儿童没有任何内在意义的画线时期。②象征期。大约在儿童3岁左右,这是儿童凭想当然画画的时期。③前(主观)图式期。约在3-5岁期间,这时儿童的画中的形象已经开始接近周围世界了。6\n  顺应不同的发展阶段,幼儿画从表现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常常都在基底线上画。所谓基底线,就是在画稿上一般在靠下面的地方画一条横线。幼儿把所有的内容都画在这条线的上面。不过,地下的东西例外。原来,这条线是幼儿心目中的地平线。二是在画围成一个圆圈形的东西时,是从中间向四周画,就像一把展开了的伞一样,所以又被称做展开式的表现形式。三是透视型的表现形式。这是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所以,他没有从某一个角度去看事物的习惯,正是由于这个习惯,本来从某个角度看不到的东西也就可以被透视出来。四是以我为主的夸张。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去观察事物的,他们往往就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画大、画细、画夸张,而将自己认为一般的东西画小,画粗,甚至没有画出来。  画画应该要面对生活,可以直接从生活的搬过来,直接画出来。这样的表现能够更好的对生活有一个不同的理解。因为以一个模式给的所谓生活,可能大家都在画这个模式,这样就容易雷同,比方说我给孩子画了一朵花,说这是花儿,然后让他们去画,他们就可能以我的花儿为摹本,把花儿画得几乎一样,不一样也在努力画一样,要不干脆说:“老师我不会画”怕和老师不一样呀。但是如果我给他看一朵真的花儿,并传授观察的方法并鼓励大胆细心地观察,由于他们看得角度不同,各自想的不同,他就会根据自己的角度和认识理解画出他的花儿,这就是教育意义上的写生。6\n  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是让孩子们去表现,不管他是观察来的还是通过别的途径来的,其实都是他的想象力,这个想象力更多的是把他自己宝贵的东西留了下来,这个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平台,要想呈现的好,你必须有相应的技能技巧的支持,应该在他合适的年龄段给他合适的技能技巧,好让他不断的提高,不断掌握可选择的表现方式。在幼儿阶段,最好用更多好玩、有趣得方法表现出来。  不论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美术教育都必须充满“愉悦”性,因为有快乐才会有创造。  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活动应该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与成年人的美术创作不同,特别是幼儿的美术创作的快乐一般来讲都存在于创作的过程之中,而不是在作品完成之后。所以,我们特别应该重视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所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和美好情感。可是现在很多的老师在辅导孩子们进行美术创作时,自然不自然地,总是以自己心目中的“象”与“不象”、“整齐”或“不整齐”,以及自己的艺术感受等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标准。这就等于将目光紧盯在了作品完成之后。结果造成了很多孩子虽然喜欢美术创作,可是却不喜欢学习美术。  不管进行什么形式的美术创作,作为辅导者一定要保证让他们快乐,特别是幼儿的阶段,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获得越多的快乐,在逐步开始比较系统的进行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时,孩子们就越愿意学习,越希望学好。因为他们既从快乐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也会不断的提高自己创造的欲望,而不断提高的创造欲望,又会使自己的内心感觉到自己创造能力的不足。而知不足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知耻者而后勇”吗。6\n  特别是幼儿来说,用传统意义上的写生要求来进行写生活动实在困难。因为,要把真实的内容完全客观地、完整地画出来需要一定的绘画技巧和能力。而这对于未来的一般公民而言,又并不是必须的。但是丛观察生活的角度来说,写生又是最好的美术活动形式。其实对于幼儿来说,写生的过程既是观察表现的过程,也同样是想象表现的过程,孩子们虽然面对着具体的对象,但是在表现的过程中,他们创造出的总是自己客观看到的形象与自己主管觉得应该是这样的形象的结合体,而辅导者特别应该尊重孩子们的这种理解,只要他们的作品中能够体现出写生对象的或多或少特点,而不是完完全全的旁不相干,他们的创作就成功了。至于应该体现出写生对象的多少特点,则应该视孩子们的年龄来确定。一般来讲,年龄越大,客观性就应该越强。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2、《幼儿教育指导纲要》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