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美术论文:谈幼儿美术活动的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幼儿园教师美术论文:谈幼儿美术活动的教

幼儿园教师美术论文:谈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整体艺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的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美术教学中,枯燥无味的灌输法、呆板的临摹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强调幼儿机械地去模仿和再现,作品模式化的倾向十分严重。这都使得艺术教育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教育功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为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幼儿园开展创造性美术活动,以便更好地发挥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    一、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方法    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首先需要幼儿教师在教学方法中体现出创造性,这就要紧紧围绕如何增强儿童对美的感受性和积极体验来展开。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一)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它能使儿童在积极、自主、自由的活动过程中习得相关技能和知识,因此以游戏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一直是幼儿园教学常用的策略。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教师将美术活动中的各构成要素创造性地同一定的游戏形式相整合,往往能够促使儿童在自然、轻松的活动氛围中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得美术知识和技能。如在中班色彩单元的练习中,教师设计了“会滚的车轮”这样一个游戏活动:让幼儿做司机,在白纸上自由地来回行驶,以使自己心爱的小汽车车轮粘上颜色。孩子在边说边玩中既增强了对色彩的感觉,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是激发了创造的欲望。    (二)启发示范法  在许多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常以示范的方式向幼儿一一展示整个美术活动的过程,这虽然可以让儿童习得相关操作的技巧和规则,但过于具体和细致的示范只教会了儿童模仿,而没有发展幼儿的思维力、创造力。因此,我们认为,适度的示范是必要的,但教师不应采用注入式的示范,而应把美术过程中的难点操作给幼儿看,在教给孩子技巧的同时,把思维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如在小班美术活动“我的小手”中,教师先提出简单的问题让幼儿思考:“谁能画一只和自己的小手一样的小手?”在讨论中让幼儿开拓思路,然后教师再适时示范,并以彩印画小手和钩画轮廓的方法,启发幼儿变换方向、手式来印画小手,最后让幼儿想像小手像什么。    (三)鼓励法  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各种表扬、赞美的方式鼓励幼儿,对幼儿的美术活动进行积极评价,对于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很有必要,但必须注意鼓励的语言和方式要具有针对性,能够在肯定儿童已有的成就时启发儿童做得更好。如在中班色彩画活动“我的家”中,一位幼儿不小心将绿色涂在了黄色树叶上,教师适时开导他说:“有红色的树,有绿色的树,还有七彩树,真爱动脑筋,要是涂上更多的颜色就更好啦!”孩子听了马上打消了顾虑,开始充满自信地自由创作。可见,只有正确运用鼓励法,才能既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又启发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多元评价法\n  幼儿作品评价没有绝对客观的标准,而一般的教师和家长对幼儿作品的评价常常是用成人的眼光,以“像不像”做为评价标准的,严重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实践过程中,评价幼儿作品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力及身心情况,给予多元的评价。    二、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    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在内容上同样要适合儿童学习和发展的特点,通过一定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让儿童在感受和体验美的多种表现形式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并学会以多种方式来表达美。这要求创造性美术活动开展的形式和内容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一)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有趣味性  特定年龄段的儿童的想像力和理解力有其独特性,他们只能理解和表现他们所认识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美术活动的内容时,要考虑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既要能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又要富有趣味性。如在一次中班美术活动中,教师首先在教室内布置了各种各样半圆形的东西,如帽子、小碗、乌龟等实物,孩子们被要求寻找教室里的“半圆宝宝”做朋友,这样原本抽象的半圆形被拟人化了,儿童探索、学习的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美术活动的形式要丰富  美术活动本身即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任何符合美术活动构成要素的材料都可以用于组织美术活动,因此教师在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上要注意体现丰富性,通过对各种材料创造性的运用来帮助儿童习得各种美术活动的表现形式。如在中大班幼儿的构图造型单元中,教师设计了线条建构游戏“有趣的线”:教师给每个幼儿一条细软的直铁线,让他们尝试将直线变成曲线。孩子们在游戏中想像和创造出了各种曲线电话线、山形线、鱼鳞线、波浪线。最后再玩构图游戏时,幼儿就能创造性地运用这些曲线去创作了。如此,儿童主动探索的兴趣得以激发,创造性和独立构思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三)美术活动的组织要有情境性  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性、表象性的特点,因此和他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事物往往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思考和探索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应遵循儿童这一认知特点,注重美术活动组织的情境性,即注重引导儿童在尽量真实、贴近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潜意识地进入学习状态,自然地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幼儿园创造性美术活动的开展总体上对教师提出了诸多要求,它需要教师能够在美术活动的组织方式、呈现形式以及表现内容上抛弃传统的讲授式、示范式的套路,而以更为多元和开放的视角审视美术活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增加儿童在美术学习活动中的积极体验为中心,创造性地改善美术活动的呈现形式,让儿童在一个更为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美、创造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