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4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ppt课件
第三章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n(一)教学目标设计案例:“认识、书写数字10”这是中班的一次数学活动,教师在孩子们念完了数字儿歌之后,在黑板上画出了10,同时告诉孩子“10像铅笔加鸡蛋”。在整个认识数字10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诵读、请小老师教读等方式将“10像铅笔加鸡蛋”这句话反复了20次之多,在书写10的过程中,也让孩子边读边写。最后,教师以“请小朋友说说10像什么?”结束了此次的数学活动。\n思考:1.本次课程教学目标达到了吗?2.如何确定教学目标?\n1.新中国成立以来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价值取向(1)行为性目标(2)生成性目标(3)表现性目标\n2.数学教育目标设置要求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n目标表述:(1)目标的发展性案例:手绢(2)目标的全面性(3)目标的针对性例:如数学活动《家里的数学》(中班)目标设定为:感受数字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对家庭的美好情感\n可以调整为:通过寻找和搜集自己家里有数字的照片或图片,在交流与分享活动中感受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数字的应用;愿意与同伴交流,尝试大胆表达;在集体参与的观察和交流活动中进一步激发自己对家庭的美好感情。\n(4)目标的统一性两个主体:幼儿、教师幼儿主体:“能够”、“说出”、“会用”等教师主体:“使幼儿”、“启发幼儿”、“引导幼儿”等例:大班“我和影子捉迷藏”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影子比较与测量的一般方法;在观察和比较中初步学会思考和探究问题,尝试大胆地提出问题。\n可以调整为:尝试用一种材料首尾相接测量的方法比较影子的长短,解决在影子比较与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画影子与比较影子的活动中,产生对探究活动的兴趣,学会提出问题。\n(5)目标的适宜性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是否体现“最近发展区”;第二,从该活动目标是否能与上一层级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及数学教育总目标)保持联系与统一;第三,是否与活动的知识内容紧密联系。\n1.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结构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包括:分类、排序与对应;数的认识;计算;几何图形;测量;时间概念、空间概念、模式判断。教材对各内容的重视程度:\n2.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选择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一些原则:(1)既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2)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3)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n要求:(1)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应具有启蒙性(2)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生活性(3)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应具有可探索性(4)幼儿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具有系统性\n幼儿数学教学的基本方法(一)讲解演示法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和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具体地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操作法操作法是指提供给幼儿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三)游戏法\n游戏法是根据幼儿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自由自主的各类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四)类推法类推法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判断和推理来求得新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五)比较法比较法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进行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的相同与不同。(六)寻找法寻找法是让幼儿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和事物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者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按照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n(四)教学方法设计案例:大班“5的分解和组成”教师用5个雪花片玩具,分别让幼儿分成2和3、1和4、3和2、4和1,同时在黑板上板书。以幼儿朗读这几种分解式(费时6分半钟)结束了5的分解学习。同样以这5个雪花片为教具,教师通过演示左右手分别有1个和4个、3个和2个、4个和1个、2个和3个雪花片,让幼儿学习5的组成。以教师板书组成式子并要求幼儿朗读练习。之后,教师组织幼儿完成幼儿用书的“分分合合”练习(练习不是5的组合,而是3和4的组合)。练习完成后,布置了6以内数字的加减运算,此次数学活动结束。\n幼儿园数学教学形式:1.学孩子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理解:在生活中体验、用于生活案例:“我长大了”2.借助游戏学习数学民间游戏中的数学3.整合课程中的数学\n思考:1.案例中用到了哪些教学方法?2.这位老师用到了哪些教学具?3.这位老师的教学还有哪些问题?4.幼儿园数学教育怎样教?\n幼儿园操作法的应用数学教育中的操作法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活动,学习、掌握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n1.操作材料的来源自制购买身边材料生活中的材料活动室里的材料区角里的材料幼儿手中的材料\n2.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1)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材料;(2)材料有适宜的结构:开放性(图片)多功能性层次性自检性多样性\n\n\n\n\n(3)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材料;(4)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图片)(5)随时扩展和增进材料。\n3.操作法应注意问题给予幼儿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语言指导提供足够的时间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n四、观念(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不仅是计算(二)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不是越提前越好(三)概念认知正确(四)善用操作法\n案例:我长大了那天,活动室里格外热闹,原来是保健老师把孩子们的体检报告单拿来了。孩子们纷纷拿起写有自己身高、体重的报告单,煞有介事地看了起来。“你有多高呀?”“我比你高。”“你没我重。”“我长大了。”孩子们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汪老师观察到这一切,不失时机地走向孩子们:“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体重了?”在汪老师的建议下,孩子们各自拿着报告单与同伴交流起来……\n汪老师说:“我刚才听到有的小朋友说自己长大了,你们怎样知道自己长大了呢?”刘柏谦说:“我照照镜子,就知道自己长大了。”妞妞说:“我过生日的时候发现妈妈给我买的皮鞋都穿不上了,我就知道自己长大了。”嵇颖说:“我现在吃得很多,我知道我长大了。”……曹思漩说:“爷爷带我称过电子称,那上面红灯一亮,就会有数字显示出来,我知道我长大了。”\n汪老师说:“你们说了那么多,告诉我你们长大了,可是我还是有点不大相信。因为我只看到了你们现在的身高、体重,你们光凭这张报告单就能知道自己长大了吗?”孩子们摇摇头。“那怎么办呢?”这下孩子们面面相觑,被难住了。汪老师笑嘻嘻地问:“曹思漩,你还记得爷爷带你去称电子称时的身高、体重吗?”曹思漩:“我不记得了,但是我家里有一张小卡片,我回去找。”\n第二天,曹思漩拿出了记有自己身高、体重的卡片:121厘米,21千克。汪老师问:“你有没有长大呢?”曹思漩使劲地点点头说:“我现在是123厘米,24千克。”这下,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在孩子们的要求下,汪老师从保健老师那儿拿来了他们上学期的身高、体重测量结果。孩子们每人都拿到自己上学期的报告单,便迫不及待地将两份报告单比较起来。\n这时,汪老师说:“保健老师很想知道我们班到底有多少小朋友既长高又长胖了,有多少小朋友长高了但没有长胖,有多少小朋友没长高却长胖了,有多少小朋友既没有长高也没长胖,你们有办法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意见——由每个小组记录该组孩子长高、长胖的结果。接着,又一个问题出现了:“怎样记呢?”在汪老师的建议下,孩子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n经过讨论、协商、争议和妥协,四个小组完成了记录。汪老师把四张记录纸分别贴在黑板上,每组所用的统计方法和统计符号并不一样,第一组用的是打“√”的方法,第二组用画“〇”的方法,第三组则是写名字,第四组是用写数字的方法。最后,在讨论和协商中孩子们完成了对全班儿童身高、体重、长高、长胖情况的记录。\n\n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