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幼儿园的优秀教学设计
幼儿园优秀活动设计一等奖中班科学《亲一亲、玩一玩》教案【设计意图】 气球因其色彩鲜艳,灵活多变,所以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庆祝节日吹气球时,孩子们都会兴奋不已。由此我联想到了最近我们将要进行的《离不开的空气》这个主题,何不利用气球进行有关空气知识的教育呢?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活动目标】 1、让幼儿从玩气球的游戏中体验快乐。 2、使幼儿感知空气能流动的特点。 3、知道被污染的空气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激发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准备】 气球若干、在场地一角布置小树林、气球的家。【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有一个快乐的开始。 师:“孩子们,你的手里拿的什么?” 师:“气球真好玩,我们进来和气球一起做游戏吧!”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 师:“找个能活动开的地方站好,我们和气球一起跳舞了。”手拿气球做律动。 师:“气球等不及要和我们玩了,我们一起玩吧”幼儿自由玩气球。 我和幼儿一起玩气球 师:“气球累了,要回家休息一下,来,我们把他们送回家休息一下。” 二、让幼儿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使幼儿了解被污染的空气会损害人体健康,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 (1)“看别的气球和你们玩得很高兴,这个气球要亲亲小朋友,”教师出示吃饱空气的气球朝每位幼儿脸上喷一喷。边亲小脸蛋边说:“亲亲小鼻子,鼻子耸一耸,亲亲小耳朵,耳朵躲一躲,亲亲小眼睛,眼睛眯一眯。” ...\n 气球亲亲小脸蛋儿 气球亲亲小耳朵 师:“气球在用什么亲你们?”单个提问幼儿。 师总结:“气球吃的是空气,里面的空气在我松手得时候就会跑出来亲你们的小脸蛋,原来空气是会跑,会流动的。” (2)师:“还有一位气球宝宝来亲亲你们的小脸”出示吃了被污染的空气的气球, 师问:“咦?这位气球宝宝好难过,为什么呢?” 教师学气球说话:“我想吃饱了和你们玩,可是却吃进了被污染的空气。我觉得嗓子干干的;鼻子痒痒的;呼吸很困难,浑身都难受。医生说我得了空气污染综合症,我不能亲小朋友,真难过。” 师问:“这个气球宝宝为什么不能亲我们?” 师:“你们见过或者感受过被污染的空气吗?”幼儿回答完后看课件。 师:“怎样保护空气不受污染。” 师:“什么能净化空气?”幼儿回答完后放课件。 师:“现在啊我们把他送到树林里去把脏空气吐出来,让树林把这些受污染的空气净化一下,然后在吃点儿新鲜的空气病就好了。” 师:“我们一起把气球送去吧!”把气球放到小树林中。 “气球宝宝,等你好了我们再来接你!” 师:“我心里感到特别的高兴,因为我帮助了别人,你们呢?” 从口袋里拿出准备好的气球,“我再吹一个气球玩玩。” 三、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空气的流动性、体验玩气球的快乐。 (1)气球小老鼠 教师吹起一个气球,突然松开手气球跑出去。问幼儿:“气球怎么会跑呢?” 师:“噢,是空气等不及要出来,就把气球给挤跑了。我的气球变成小老鼠了把你的气球变成小老鼠吧!” 幼儿将气球吹起来后,突然松开手,气球会像小老鼠一样四处乱跑,幼儿追赶。...\n 孩子在玩气球小老鼠的游戏 “我是一只大花猫,专捉气球小老鼠”教师边说边把幼儿的气球收起来。 (2)吹气球游戏: “老师觉得你们吹气球吹得别有劲,现在我们来变成一个大气球(幼儿手拉手围成圈),一起吹,“砰”的一声,气球爆破。重复4-5遍。 我和孩子们玩吹气球游戏 四、结束语:我们去看一看生病的气球宝宝好了没有?生病的气球宝宝好了,(哭脸已变成笑脸),我们和她一起到外面做活动吧! 【活动反思】 此教学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在是“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自主去学习。在以上活动过程中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达到了活动目标。...\n幼儿园优秀活动设计一等奖大班科学《动物运动会》教案 【设计意图】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依据这一指导要点,在设计本活动时,教师利用幼儿爱玩、爱动的年龄特点,巧妙地将排列的小秘密融入动物运动会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场地、参加开幕式、帮小动物制作奖品等环节的设置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在活动中教师还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调动了幼儿的各种感官参与。并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学习难度也层层递进,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轻松快乐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和关注周围生活中事物的规律性,增强对有规则排列的图案的兴趣。 2.能运用身边的材料,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设计出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 3.熟悉事物的规律性,能按颜色、图形、数量等特征进行排序。【活动准备】 1.课前布置好场地:垫子(三种颜色),椅子若干把;贴有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矮方凳若干 2.大背景图(运动会场:花、气球、灯笼、彩旗等) 3.小动物入场方阵图片(按规律排列)单个小动物图片 4.《运动员进行曲》 5.幼儿操作用具,范例【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听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开运动会了,场面一定非常热闹,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师带幼儿进入到已经布置好的场地) 二、参观比赛场地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比赛的场地布置好了,这块比赛场地里的每条赛道摆放都与我们平时的不一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呢?请小朋友观察一下: 垫子:...\n 椅子: (摆成一条独木桥) 矮方凳: 1.幼儿观察后交流发现的规律 2.请幼儿尝试将每条赛道按规律加长 3.师幼共同玩已摆好的赛道:单腿跳过垫子;从“独木桥”上快速安全通过;双脚跳过矮方凳,并请幼儿边玩边说出规律,如:红、黄、蓝…… 三、参加开幕式 师:参观完了比赛场地,我们再一起去主会场,也就是开幕式的地方看看吧! (师带领幼儿到大图片前坐下) 1.观察会场的布置 师:小朋友看,小动物们已经把会场打扮好了,多漂亮啊!咦,它们的会场上有没有按规律摆放的地方呢? 幼儿观察并交流(彩旗按图形排列,灯笼按大小排列,气球按颜色、大小两种规律排列,花按四种颜色排列) 2.小动物入场 师:听,运动员进行曲响了,小动物们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放《运动员们进行曲》,请幼儿一起鼓掌欢迎) (1)首先入场的是第一方阵的小动物,它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来了(出示一组图片,贴在大背景图上)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排队的?(一只兔、一只狗、一只兔……)后面又来了几只小动物应怎么样排呢?(幼儿回答,并上前将小动物图片贴好) (2)接下来出场的是第二方阵(一只猫、两只猴、一只猫……)摄影师刚想照张照片,有只小动物被气球挡住了,猜猜气球遮住的是谁?(请幼儿猜测后上前揭开气球验证答案,并一起当摄影师照像) (3)同样办法出示第三方阵(一只羊、两头牛、三只小鸭)后面排的是大白鹅,应该排几只?(幼儿回答后,请个别幼儿上前将大白鹅贴好) 3.小朋友入场 师:小动物们都已经排着整齐的方阵入场了,下面轮到我们小朋友方阵入场了,小动物们是按规律排列方阵的,我们怎么排? (1)请幼儿说规律(引导幼儿按男女排队,如1男1女……),师统一意见后,幼儿集体按规律排队。 (2)放《运动员进行曲》,幼儿排方队走一圈,向“观众”挥手致意。 四、制作奖品 师:入场式结束了,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在比赛中要给获胜的小动物发奖品,可是小动物们准备的奖品还不够,怎么办?我们来帮助它们好吗? 1.师介绍奖品的种类及做法: 项链:用不同形状的珠子串成冠军项链(可按形状、数量排列) 花环:用不同颜色的珠子串成冠军花环(可按颜色、数量排列) 奖章:用印章盖出不同图案做成冠军奖章(可按数量排列) 2.幼儿自由选择小组进行制作,师指导,引导幼儿按规律进行制作。 3.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是按什么规律制作的。 五、结束 师:小朋友,奖品都已经做好了,我们拿着奖品,排着队送给小动物们好吗?...\n【活动延伸】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常见的物品是否是按规律摆放的,并尝试将身边的物品按规律排序。【活动反思】 该活动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们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体现了《纲要》中 “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精神,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经常自发地将活动室、游戏区里的物品按规律排序, 作为执教老师,反思该活动,我认为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整合了健康、科学方面的内容,教育组织动静结合,为幼儿创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 2.在活动中,我采用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品做为教具,如垫子、椅子、串珠等,省时又省力,可操作性非常强。大家还可以根据自己园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变。 3.注重创设轻松自然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在情境中自主地探究,教学难度层层递进,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探索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n幼儿园活动设计大班科学《物体间的间隙》教案【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各种果实和农作物逐渐成熟,于是利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大人们要带孩子回家团圆的机会,我们给孩子们布置了“走进田野,采集果实”的任务。节后回来,那红彤彤的辣椒串、金橙橙的玉米棒子,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米秸、谷子穗、带荚毛豆等农作物,纷纷登上了我们班的展示台。孩子们对这个小展台特别感兴趣,一有空就都喜欢过来整理和摆弄。 在一次装瓶时,有个孩子偶然发现了在他装满的一瓶花生里,他竟然还能再装上半杯小米!看着小米慢慢地从花生的空隙滚过,孩子们都特别惊奇!追随孩子们的兴趣点,于是一个关于“物体间的间隙”的科学探索活动就在孩子们的激烈讨论和探索中展开了。【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 2、探索科学有序地合理安排不同物体的空间。【活动准备】 盘子、纸杯、核桃、花生、小米、记录表、筛网、课件、瓶子。【活动过程】 一、观察实验用品,说说核桃、花生和小米有什么不同? 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什么呀?”“谁愿意来说一说,核桃、花生和小米有什么不一样呢?” 2、教师小结:核桃大大的、圆圆的,花生小小的,圆圆的,而小米又细又小,当我们把小米抓起来时,小米会从我们的指缝间流下来。 二、幼儿探索、尝试把小米、核桃和花生都装到一个瓶子里。 1、教师:“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把这三个杯子里的核桃、花生和小米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小朋友,你会装吗?老师看谁最爱动脑筋,能把他们都装进去!” 2、指导幼儿记录实验结果,并注意操作规则,不要把小米撒到外面。 三、说一说我的发现。 1、教师:“有的小朋友已经装完了,请你拿着记录表坐到前面来。”“没有成功也不要紧,把你怎样装的记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装的?你成功了吗?” 四、引导幼儿用筛网将掺在一起的花生和小米分开,再进一步探索其它成功的装瓶方法。 五、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 教师提问:“这一次你成功了吗?成功的请举手!” 讨论:“为什么先装核桃,再装花生,最后装小米的方法比较容易成功呢?” 六、观看课件,引导幼儿懂得物体与物体之间是有间隙的,要学会合理安排物体的空间。 教师:“先装核桃,因为核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花生,这样花生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再放上小米,这样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所以最后它们都被装了进去。” 七、拓展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引导幼儿再次尝试:装满的瓶子里,还能再装上半杯水吗?为什么? 八、幼儿分享交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感知水所占的空间。...\n 教师:“小朋友你们都成功了吗?为什么这么满满的一瓶子核桃、花生和小米,还能装上这一小杯水呢?”(因为水把更小的缝隙也给填上了) 九、结束活动:幼儿整理材料,走出教室。(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活动延伸】 把实验材料投放到幼儿的活动区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情况,可进一步引导幼儿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尝试装乒乓球、玻璃球、沙子,或者石头、鹅卵石、沙子等。【活动反思】 活动中,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活动原则,一开始在出示操作材料后,教师便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你能把这三个杯子里的核桃、花生和小米都装到这一个玻璃瓶里面吗?在这里,教师不给出假设,而是鼓励孩子们自己运用已有经的验进行猜想、假设,在活动中大胆“放手”操作,在亲自的试装中,探索和讨论如何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并进行记录、观察、比较和交流。 接下来,根据孩子们的实验记录结果,引导孩子们探索出成功的装瓶方法,并再次进行实验和确认。让孩子们在探究中,自己确立相关的知识经验,从而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更好的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我们知道,有些科学经验孩子们能够悟到,但却不能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那么本节课我们设计了简单、明了的课件展示环节,以课件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明确物体间间隙的特点:在瓶中,先装核桃,因为核桃占的地方大,然后放花生,这样花生就把大的空隙给填上了,最后我们放上小米,小米又把更小的缝隙给填上了,所以它们都被装进了瓶子里。 在课程的最后提高难度,挑战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理解,提问幼儿:装得满满的玻璃瓶里,还能再装上一小杯水吗?让幼儿充分的猜想、假设后,自己再次去验证,从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物体间间隙的感知,在操作中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本次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们探索规则的物体之间,在量都比较多的情况下,怎样把它们都装进去的方法,也就是哪种方法装的更多。在接下来,我们还要和孩子们进一步的探索不规则的物体之间的间隙,比如:乒乓球、玻璃球、沙子,还有石头、石子、沙子、水等物体之间的间隙,以及不同物体量的增多和减少后,还有哪些方法也是可以成功的等。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在幼儿的操作环节,教师对幼儿的个别指导和关注还不够及时和深入,有时不能及时发现和捕捉幼儿的积极信息,在对幼儿的语言表述和引导上,还要再努力研究。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