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6-21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爱莲说》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爱莲说》总课时班级:姓名:组: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莲的精神内涵。一、预习检测。 1、关于《爱莲说》。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2、关于周敦颐。3、给下列字注音蕃( )濯( )涟( )亵( )噫( )鲜( )4.解释下列词语蕃( ) 濯( ) 妖( ) 蔓( ) 益( ) 植( ) 亵( ) 谓( ) 鲜( )君子( ) 宜( ) 清涟( ) 亭亭( )5.翻译下面的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________________ (3)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 (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_——————\n二、品味语言,领悟语感。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 “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 “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 “香远益清”比喻君子 “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 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5.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6.作者借花喻人,托物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把莲又比做什么呢?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n三、知识拓展。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四、课堂检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陶后鲜有闻 鲜: ③亭亭净植 植: ④濯清涟而不妖濯: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