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夹竹桃》导学案教案设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语文《夹竹桃》导学案教案设计

1111《夹竹桃》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能找出直接描写夹竹桃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画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写在书上。熟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2.借助“作家卡片”了解作者季羡林,并搜集有关夹竹桃资料,将搜集到的资料组内交流并填空:“夹”读    ,意思是:          ,因为              ,所以叫夹竹桃。 3.找出文中描写花多花美的词语,你能再写几个吗?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夹竹桃?   2.理清文章脉络,在书上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疑惑】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在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懂得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 2.感悟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奇妙有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自主学习】 111\n11111.第四自然段、第五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能从各段中找一句话概括这段的意思吗? 2.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月光下的夹竹桃有什么特点呢?画出有关语句有,反复品读,写写体会。 【合作探究】 1.作者写夹竹桃的韧性,条理清楚,层层深入。 (1)写它默默无闻地开放,“俏也不争春”:(   )一朵就(   )一朵,(   )一嘟噜就(   )一嘟噜。 (2)写它一如既往地开放,宠辱不惊:花开时既无(            ),也无(             ),总是(                  )。 (3)写它一连三季地开放,坚持不懈:从(    )季(      )花开到(    )季(       )开放。第4自然段中两次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式,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        )的赞美之情。 2.本文一共有(    )个自然段,其中直接而具体地描写了夹竹桃的是第(        )这几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作用是(        )。第6自然段作用是(          )。 3.“韧性”怎么理解?你认为夹竹桃的韧性表现在哪儿呢?111\n11111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