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答案
第1课1.A2.D3.B4.D5.B6.(1)英国武器装备先进。(2)当时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导致经济和军事相当落后,国力衰弱。清政府腐败无能。(3)落后就要挨打。第2课1.D2.C3.B4.D5.A6.(1)邓世昌(2)黄海战役中邓世昌壮烈牺牲(3)北洋舰队(4)爱国主义思想第3课1.A2.C3.D4.B5.C6.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反抗斗争;左宗棠收复新疆。虎门销烟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左宗棠收复了新疆及意义。第五课1.C2.D3.D4.A5.B6、(1)慈禧太后、荣禄、袁世凯等统治阶级。(2)因为戊戌变法失败了。(3)表达了谭嗣同痛恨当时的社会,但又无能为力的愤痛心情。课文中引用了他的一句名言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们应该学习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4)戊戌变法(5)袁世凯光绪皇帝(6)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答题,观点没有对与错。无论是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都是正确答案。参考:第一种答案:和梁启超一起逃走。光绪帝没有掌握实权,维新派势力十分弱小,在大敌当前的危难时刻,应该选择逃走,留下维新的种子,以后再图维新大业。挽救民族危亡,图谋人民自由幸福的事业不是一帆风顺的,应该在危难之时保存自己,以便将来继续奋斗。第二种:留下,为新事业的成功而牺牲,这次变法临近失败,谭嗣同十分痛心,为了昭示后人,为以后的变法能够成功(即谭嗣同认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甘为变法流血牺牲。表现了谭嗣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维新事业的赤胆忠心,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六课1、c;2、c;3、b;4、d;5、b6、中国同盟会;见教材38面倒数一、二段;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1912年由孙中山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辛亥革命,见教材43面。n第七课1.C2.C3.D4.C5.A6.(1)胡适(2)新文化运动(3)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4)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引导人们同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展开彻底的斗争,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促使人们更加积极地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5)积极进取、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为追求真理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第8课1----5BCACB6、(1)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3)爱国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9课1----5AABAB6、(1)帝国主义及北洋军阀的通知时中国人民一切困苦的总原因。(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3)1926年。(4)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北伐统一全国的目的没有达到。第10课1----5CBDDC6、(1)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顺利会师,长征结束。(2)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3)遵义会议;毛泽东;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象第12课1.B2.C3.C4.D5.B6.(1)西安事变。(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3)支持后一种观点,即和平解决。因为当时主要是日本侵略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利于团结国内各抗日力量,形成联合抗日的局面,有利于中华民族。(4)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一致抗日起了重大历史作用,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历史转折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n第13课1.C2.A3.B4.C5.C6.(1)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缓和国内社会矛盾,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2)南京大屠杀,“慰安妇”制度,731细菌部队。(3)同日本右翼势力的挑衅言行予以坚决的回击,捍卫国家安全。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第14.课1.D2.B3.C4.B5.A6.(1)甲午中日战争和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2)南京的大屠杀,屠杀中国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为结束战争,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造成大量人员和财产损失。(3)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历史悲剧不能重演。第16课DAACB6、(1)重庆谈判(2)毛泽东到重庆参加谈判。学生能说出蒋介石和毛泽东谈判的目的即可。(3)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就是弥天大勇。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把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放在首位,亲赴重庆,这本身就是大勇的表现。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谈,真内战的阴谋,为了证明共产党要和平、民主的诚意,毛泽东毅然到达重庆。签署了《双十协定》第17课CDCCB6、(1)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罗荣桓。淮海战役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2)当时国民党军队有80万人,主要集结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线上。(3)辽沈战役47万人、淮海战役55万人、平津战役52万人。(4)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成定局。第18课1-5CCAAD6.(1)张謇。状元。(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n第19课1-5BBCCBA7.(1)火车(2)唐胥铁路、1881年(3)汽车(4)上海、1901年(5)略第20课1—5ACADA6.(1)它比较翔实地记载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变化的曲折历程,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2)言之有理即可(3)看报能充实和提高自我,拓宽知识视野,丰富文化底蕴。第21课1-5BCDCB6、(1)民国成立服饰(2)陕隘的民族主义;文明开化之风流行;新旧观念激烈碰撞。(3)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不可能很快从人们思想意识中消除,需要随时代的进步逐渐被改变。第22课1.B2A3C4.D.5A.6.P143第23课1.C.2C.3B.4D.5C6.侯德榜;信息;1.中国制碱技术的落后。2.德国对制碱技术的封锁。3.侯德榜不甘落后,敢于创新,发愤图强,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符合题意即可)第24课1.C2B3D4D5D.6、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铁蹄下的儿女》冼星海的作品《黄河大合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敢于斗争,不屈不挠,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