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10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 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6 年 10 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 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研究目的有汁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测验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2.学生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这种意识状态属于       (  )                                                                                    A.臼日梦状态     B.可控制的意识状态C.睡眠状态      D.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3.感受性与感觉阀限之间的关系是                     (     )                                                        A.常数关系    B.对数关系C.正比关          D.反比关系4.遗忘的进程是                                          (     )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倒U型曲线  D. U型曲线5.个体把具有共同特征的东西归在一组,而把不同特征的东西放在不同的组别中,然后把这些组和不同的名称联系起来的过程称之为                                      (    )          A.概念形成过程 B.判断推理过程C.问题解决过程D.创造发明过程6.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包插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的一种  A.综合认知能力 B.操作能力      c.模仿能力  D.创造能力7.初生的婴儿能够通过哭、皱眉头等向成人传递各种信息。这体现了情绪、情感的哪      (   )种功能?      A.动机功能 B.调控功能      c.健康功能  D.信号功能8.有些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甚至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匆忙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系列型     D.同时型n9.随着人际交往的加深,以下哪种因素不舍减弱?                   (    )      A.社会地位 B.个人内在品质      c.接近性     D.外表特征10.丈夫在外受了气到家对妻子发火;妻子转身骂儿子学习不专心;儿子抬腿对小猫就      是一脚。这一家人用的是哪种心理防卫机制?      〔      〕      A.补偿 B.转移      C.退行                         D.投射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了社会自我阶段B.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特点是强烈、狂暴c.青少年时期对友谊的重视程度在人的一生中是最突出的D.青少年与父母能和睦相处,更加能够理解父母12.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状态是     (    )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3.储存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                             (      )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14.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水平上,把从各种事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联合起来的过程,称之为  (    )      A.概括 B.初级概括      C.高级概括 D.比较15.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取成分的心理学家是      A.提出三元理论的斯腾伯格     B.提出PASS模型的达斯      C.提出智力多冈素论的瑟斯顿 D.提出多元智力理论的加德纳16.在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及学习对自己的重要性基础上而产生的自觉主动的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     )      A.外在动机 B.内在动机      C.生理性动机     D.交往动机n17.下列那种测验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人格理论为依据的                (     )      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青年性格问卷      C.主题统觉测验           D.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18.交警在场,行横道,交警不在场,就斜穿马路。这种人对交通规则的态度处于哪一种状态?                                                 (   )      A.从众      B.顺从      C.服从     D.社会助长19.临考前王先生担心考不好而决定放弃自考,这种行为是受以下哪种心理的影响?                                                          (    )A.广泛性焦虑障碍     B.考试焦虑      C.社会恐惧症           D.挫折感20.在儿童口语获得的过程中,出现双词话语是在下列哪个阶段?      A.9~12个月 B.1.5~2岁      C.2~3岁             D.3~4岁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1.催眠22.首因效应23.匮乏动机24.焦虑(焦虑障碍)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5.什么是临床心理学?它与咨询心理学有什么区别?26.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可将学习分为哪儿种类型27.想象及其特征。28.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29.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30.中年危机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1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分,8分。第33小题必答)31.如何理解智力的各种差异?(8分)32.解读通过人际关系测量后获得的人际关系图,说明X、Y、Z、O在群体中的位置。n33.当我们观看足球比赛时,往往把身穿相同颜色和款式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个球队,而不会把身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归为同一球队。(10分)(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哪一种特性?(2)阐述这一知觉特性形成的规律。 2006年10月心理学试题答案评分参考 (课程代码。0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2.D3.D4.B5.A          6.A7.D8.A9.B10.B11.C12.A13.C14.B15.A      16.Bl7.C18.C19.B20.B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恍惚状态(2分)。这是在一种特殊情境下,由催      眠师诱导形成的(1分)。22.指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1分),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      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2分)。23.个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2分),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      便趋于消失(1分)。      24.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1分)害怕所困扰(1分)的状态(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25.临床心理学涉及对心理障碍者的评估诊断与治疗同时涉及轻度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处理。主要工作方式包括面谈、实施心理测验和提供集体或个人心理治疗(2分)。咨询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相近似,主要区别在于它面对的心理障碍者症状较轻,不仅是做出诊断,相对的更具有指导方面的意义(2分),如一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和职业指导(1分)。26.(1)接受学习:所学习的内容是以某种定论或确定的形式通过传授者直接呈      现。(2分)n      (2)发现学习:在缺乏经验传授的条件下,个体自己去独立发现、创造经验      的过程。(1分)      (3)意义学习:学习者利用原有经验进行新的学习,理解新的信息。(1分)      (4)机械学习:在缺乏某种先前经验的情况下,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1      分)27.(1)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1分),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2分)。(2)幻想象的特征是:①新颖性(1分);②形象性(1分) 28 (1)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1分)(2)动机过强或不足,都会使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1分),中等强度的动机      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1分)。      (3)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O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      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1分);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      (1分)29.(1)生物遗传因素(i分)(2)社会文化因素(1分)(3)家庭环境因素(l分)(4)早期童年经验(1分) (5)自然物理因素(1分) 30.(1)年危机由来自于自身生理变化方面(1分),家庭生活变化方面(1分)      和事业变化方面的压力构成(l分)。(2)具体表现:①人到中年无奈容颜衰老,功能衰退;②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庭,"空巢"父母感到孤独、失落;③事业的巅峰期后,对未来没有期待:(2分)      {评分说明}具体表现答对一点给1分,满分2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任选l题,2题均答者,以前1小题计      分,8分。第33小题必答,10分。共18分)31.(1)智力差异智力差异有个体差异与团体差异。个体差异包括:①水平差异(1分):②智力结构(组成方式)差异(1分);③发展的形态差异(1分).团体差异包括:①性别差异(1分);②职业、种族之间的差异(1分)。n(2)如何正确看待差异一般而言,同一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别间的差异和遗传关系较大(1分);不同职业、种族间的差异则更多产生于环境(1分)。当然,一、二种智力测验不能完全合理地评价人类复杂的智力问题,也有文化不公平等评价标准的设计问题(1分)。32.X是一名群体中的孤立者;(2分)Y是两个互选且排他的好朋友;(2分)Z是三个互选的成员组成的小群体;(2分)O是群体中明星,最受欢迎者。(2分)33.(1)这种现象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3分)(2)形成知觉整体性的规律主要有:①接近性:距离上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2分)②相似性:凡物理属性相近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O(2分)③连续性: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1分)④封闭性: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   (1分)                                                         ⑤良好图形:具有简明性、对称性的客体更易被知觉。(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