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招远第二学期初三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初三数学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将唯一正确答案代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下列关系中,两个量之间为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A.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关系B.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关系C.矩形的长为,宽为20,其面积与的关系D.矩形的面积为40,长与宽之间的关系2.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AB=CD,AD∥BCB.AB=CD,AB∥CDC.AB∥CD,AD∥BCD.AB=CD,AD=BC3.如图,平面上两棵不同高度、笔直的小树,同一时刻在太阳光线照射下形成的影子分别是AB、DC,则()A.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B.四边形ABCD是梯形C.线段AB与线段CD相交D.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4.如图,在△ABC中,C=90°,ABC=15°,点D、E分别在BC、AB上,且DE垂直平分AB,BD=3,则DC等于()A.B.C.3D.5.已知点A()、B()、C()都在函数的图像上,则、、的大小关系是()A.>>B.>>C.>>D.>>6如图,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相交于A、B两点,则图中使反比例函数的值小于一次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是()A、x<-1 B、-1<x<0,或x>2 C、x>2 D、x<-1,或0<x<27.如图,两个转盘分别被分成3等份和4等份,分别标有数字1、2、3和1、2、3、4,转动两个转盘各一次(假定每次都能确定指针所指的数字),两次指针所指的数字之和为3或5的概率是()A.B.C.D.8.函数与()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每小题3分,满分18分)9.一元二次方程x(x-2)=3的解是.10.制造某种产品经两年使成本降低36%,则平均每年降低.11.如右图,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3cm,CD=5cm,对角线AC⊥BD,则该梯形的面积是cm2。12.已知双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那么点一定在第象限13.某花木场有一块形状为等腰梯形的空地(如图),各边的中点分别是E、F、G、H,测得对角线AC=10米,现想用篱笆围成四边形EFGH的场地,则需篱笆总长度是。14.若方程的两根恰好是一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则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三、解答题:15、尺规作图:(满分4分)在下面的矩形ABCD中,做一个菱形,使它的四个顶点都在矩形的边上。A.CDBn16、解方程(每题3分,共6分)(1)(2)(用配方法)17、(6分)先化简,再求值:然后请你任意先择一个你所喜欢的的值(要合适哦!)代入求值.18、(6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m-1=0的两个实数根分别是x1、x2,且x12+x22=7,求m的值。19、(3+3分).小李拿到四张大小、质地均相同的卡片,上面分别标有数字1,2,3,4,他将标有数字的一面朝下扣在桌子上,从中随机抽取一张(不放回),再从桌子上剩下的3张中随机抽取第二张.(1)用画树状图的方法,列出小李这两次抽得的卡片上所标数字的所有可能情况;(2)计算小李抽得的两张卡片上的数字之积为奇数的概率是多少?20.操作与解释题:(3+4分)将一张矩形纸按如图所示的方法折叠:回答下列问题:(1)图④中AEF是多少度?为什么?(2)若AB=4,AD=6,CF=2,求BE的长。n学校班级姓名学号21、(2+3+3分)如图,已知反比例函数图象过第二象限内的点A(-2,3),AB⊥x轴于B,若直线y=ax+b经过点A,并且经过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另一点C(n,-)。(1)求反比例函数以及直线y=ax+b的解析式(2)求的面积(3)在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O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4+4分)如下图,点F是△ABC的AC边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与∠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E为BD的中点。试探究:(1)AE与BD的位置关系,并给予证明;(2)EF、AB、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予证明。23、(5+5分))某超市销售一种饮料,平均每天可售出100箱,每箱利润120元.天气渐热,为了扩大销售,增加利润,超市准备适当降价.据测算,若每箱饮料每降价1元,每天可多售出2箱.针对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请解答以下问题:(1)当每箱饮料降价20元时,这种饮料每天销售获利多少元?(2)在要求每箱饮料获利大于80元的情况下,要使每天销售饮料获利14400元,问每箱应降价多少元?24、(6+5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米,BC=8米,动点P以2米/秒的速度从点A出发,沿AC向点C移动,同时动点Q以1米/秒的速度从点C出发,沿CB向点B移动,设P、Q两点移动t秒(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