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共21分,每空1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__________年英勇斗争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历史的结论。2、1953年7月,美国在板门店签订了《____________________》,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结束。3、到1952年冬,全国除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外,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4、__________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逐步实现国家的______________,逐步实现对___________,手工业、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5、第一届_________________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的宪法。6、1976年10月6日粉碎______________,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7、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文,揭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大讨论的序幕。8、_____________提出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要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到经济与____________,资源、________________的协调发展。10、邓小平明确提出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______________,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____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共32分,每题2分)11、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香港回归祖国B、西藏和平解放C、北平和平解放D、解放军占领南京12、彻底废除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剥削土地制度的是()A、土地改革B、镇反运动C、抗美援朝D、新中国成立13、毛泽东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A、南京长江大桥B、江阴长江大桥C、武汉长江大桥D、润扬长江大桥14、1956年1月,上海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国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A、工商业改造B、人民公社化C、“一五”计划D、土地改革15、下列对于人民公社的认识,正确的是()A、符合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是切实可行的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C、“吃饭不要钱”,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D、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16、为我国的原子能工业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的是()A、王进喜B、雷锋C、焦裕禄D、邓稼先17、“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指的是()A、1946—1956年B、1956—1966年C、1966—1976年D、1976—1986年18、“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A、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B、1967年“二月逆流”C、1969年刘少奇被迫害致死D、邓小平被开除出党19、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是()4用心爱心专心n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一国两制”的构想D、三个代表思想20、下列对“包产到户”出现原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B、农民渴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C、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D、农民家庭收入很少21、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A、优先发展重工业B、扩大企业自主权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设立经济特区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内地——沿海经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23、“发展才是硬道理”、“特区姓‘社’不姓‘资’”的观点出自()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24、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各级司法部门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执法必严B、违法必究C、有法必依D、因人而异2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26、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是()A、加快产业结构调整B、加大基础设施建设C、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三、识图题(共10分,27题5分,28题5分)27、辨识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1)此图是我国什么时期的重大事件,在工业上的具体表现?该事件在农业上表现为什么?(3分)(2)我国在这一时期提出了怎样的总路线?(1分)(3)从该事件中我们该吸取怎样的教训。(1分)28、识别右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①右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1分)4用心爱心专心n②该事件的主要内容如何?(3分)③该事件有何重大意义?(1分)四、材料分析题(共17分,29题8分,30题9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1)上述材料雕刻在什么地方?这个建筑物是什么会议决定建立的?(2分)(2)材料中的“三年以来……”指什么时期?这“三年”是哪一年至哪一年?(2分)(3)材料中的“三十年以来”是指什么时期?“三十年”是指哪一年至哪一年?(2分)(4)材料中的“一千八百四十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件事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2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村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保证我们的小孩子养活到十八岁。——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农村怎样的生产状况?人民公社制度始于什么时候,又在哪一年不复存在?(3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协议出现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2分)(3)材料二中的协议书签订后,对参与其中的农民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4用心爱心专心n(4)材料三中的“大包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顺口溜反映了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什么情绪?(2分)五、简答题(共20分,31题9分,32题11分)3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把对外开放确定为加速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使我国经济从封闭状态大踏步走向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哪几个?(4分)(2)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3)从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分)32、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曲折发展过程,党的三代领导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艰辛的探索,最终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请回忆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完成下列问题。(1)我国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标志是什么?(2分)(2)在哪次会议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分)(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分)(4)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分)(5)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党的三大行动指南是什么?(4分)4用心爱心专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