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_十套_精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__十套_精品

2011教师招聘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由谁提出来的?(C)  A.马克思B.凯洛夫C.亚里斯多德D.杜威  2.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C)项是  A.内容和手段 B.结构变化 C.规模和速度 D.性质和发展方向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条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因材施教?(D)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人的社会化在哪个时期基本完成?(B)  A.少年期 B.青年期 C.幼儿期 D.成年期  5.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C)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6.在学生的发展中,哪一个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B)  A.小学 B.中学 C.大学 D.幼儿园  7.从课程的组织核心矛盾,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A)  A.活动中心课程B.实践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D.研究中心课程  8.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而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是:(C)  A.课程设计B.课程文件 C.课程计划D.课程活动  9.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D)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0.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评价模式是:(C)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DIPP评价模式.D成果评价模式  11.智力的核心是:(D)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像力 D.思维力  12.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C)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3.什么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B)  A.上课 B.备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14.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这是哪个教学组织形式的最大优点?(个别化教学)  15.不是因教学过程的某个构成因素为中心,而是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开展的教学策略师:(C)  A.内容型策略B.形式型策略C.综合型策略D.方法型策略16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B)  A.网络德育B.社会德育n  C.政治教育D.思想教育  17.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规范,是受教育者学习、修养和内在化的客体称为:(D)  A.德育过程B.德育方法  C.德育形式D.德育内容  18.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这是德育基本原则中的哪一条原则?(D)  A.导向性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9.“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初的:(A)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20.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主张对班级管理不要过多地干预,以容忍的态度对待班级生活中的冲突,不主动组织班级活动。这是属于哪种班主任的领导方式?(C)  A.权威型 B.溺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_社会生活经验__的基本途径。  2.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__伦理学______理论基础。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  3.教育多元化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__评价标准__的多元化等。  4.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__科学技术发展__功能。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6.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被称为广义的__教育目的______。  7.我们强调教师应该吃透两头,即是指充分理解教材和_充分认识学生_______。  8.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_人格上_的  9.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__教科书___。10.___教学计划____是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校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他教材的依据。11._课程实施_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12.智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__记忆力___、思维力和想像力。 13.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1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上课______。  15.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_巩固新教材_和布置课外作业等。16.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综合性、可操作性和__灵活性____。17.德育是教育者依据特定社会要求和德育规律,对受教育者实施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培养他们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__道德品质______的活动。18.道德教育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__道德情感______、信念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等。19._导向性原则_n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20.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要、__促进学生发展__、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要点有哪些?  3.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5.德育的意义有哪些?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光明学校本是一所薄弱学校,学生无心上学,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学业成绩一直比较差。1994年,李校长到学校任职,决心改变这种状况。‘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计出了以美育为突破口带动学校发展的改革方案。学校的具体做法是:在上好音乐、美术课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加课外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的活动,成立了学校鼓乐队、合唱团、书法学社、美术社、工艺小组等各种艺术团体,定期开办艺术教育讲座,举办校园艺术节,及时展览和汇演艺术社团的创作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学校艺术教育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学生们乐此不疲,而且,学校整个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违法犯罪现象不再发生,学业成绩明显提高,学生的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问题:(1)请运用美育功能原理分析光明学校的改革措施。  (2)如果你是学校领导,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2.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l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请用所学的有关教育理论,谈谈你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关系的认识。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独立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D)  A.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生产力水平决定:(C)  A.教育结构的变化 B.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C.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D.教育的方法和技术  3.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A)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4.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就是要解决:(A)  A.情感问题和学业问题B.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C.学业问题和人际问题 D.价值问题和学业问题  5.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什么?(D)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教育效果  D.教育目的  6.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n  A.人身权  B.人格尊严权  C.受教育权  D.人身自由权  8.指导和规定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既是课程与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分科标准,编写教科书和设计其它教材的依据。这是:(A)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  C.教学目标D.教学文件9.CIPP评价模式包括四个步骤:一是背景评价,二是输入评价,三是过程评价,四是:C  A.目标评价B.成果评价  C.目的游离评价D.学生评价  10.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率先提出的观点?(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1.小学阶段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D)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2.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是:(B)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学方案  D.教学策略  1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作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的著作是:(D)  A.《学记》  B.《理想国》  C.《普通教育》  D.《大教学论》  14.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称为:(D)  A.德育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过程16.我国孔子推出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体现了德育基本原则中的哪一条原则?(C)  A.导向性原则  B.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C.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7.班级管理的主要管理手段是计划、组织:(D)  A.协调和指挥B.指挥和控制  C.协调和控制D.控制和调动  18.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侧重于在领导与服从的关系上实施影响,由教师自身对班级施行无条件管理,严格监督学生执行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的过程与结果,这是属于哪种班主任领导方式?(A)  A.权威型B.溺爱型  C.放任型D.民主型  19.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的时间是:(A)  A.1889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5年  20.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是:(A)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_身心发展__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_科学教育__的基础。  3.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__民族素质____的竞争”  4._发展关键期___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  5.国家把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被称为狭义的_教育目的_______。  6.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__个体与环境______的相互作用。  7.从社会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师生问思想交流、_情感沟通__、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n  8.根据课程任务,可以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__研究型课程____。  9.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具备以下三个基本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__普遍性____,三是基础性。10.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__生理适应原则_____。11.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12.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要学会生活、_学会做人_。  13.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_课外辅导__、学业成绩的考查与评定。  14.检查复习的方式有口头回答、_黑板演算___。检查课外作业等  15.教学策略的类型有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___综合型___四种。  16.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_道德教育____的总称。  17.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学习辅导、__生活辅导__和择业指导。  18.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__针对性__原则。  19._班级管理__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20.班集体的发展目标一般可分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由易到难、由近到远_逐步提高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特征?  2.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3.教科书的作用有哪些?  4.一堂好课的标准有哪些? 5.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新学期开学的时候,经常听到送孩子的家长对老师这样说:“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请您严加管教,孩子不听话,要打要骂随你的便。”  请用所学教育学理论分析这一现象,看看它在哪些方面违背了现代教育思想。  2.夸美纽斯指出,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说,应该尽可能把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等等。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在现代教学中,要求教师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实物模像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请用所学的教育理论分析这一教育观点,看看它遵循了哪些教育原则。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过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C)  A.夸美纽斯  B.卢梭C.洛克  D.裴斯泰洛齐  2.什么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D)  A.教风  B.学风  C.班风  D.校风  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什么过程中实现的?(A)n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教与学的过程  D.社会实践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决定的,这种观点是属于:(A)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决定论  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B)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6.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转变为实性的条件是:(B)  A.教育的作用B.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社会实践的作用D.个体的主观努力  7.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B)  A.研究型课程B.拓展型课程  C.基础型课程D.学生中心课程  8.学科课程标准又称:(C)  A.教学计划B.教学标准  C.教学大纲D.教学目标  9.教学的中心环节是:(D)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C)  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11.根据一节课所完成的任务,课的类型一般可分为:(C)  A.新授课和巩固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12.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13.什么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D)  A.德育标准  B.德育思想C.德育模式  D.德育目标14.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是:(D)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D.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5.以伟大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C)  A.说服法B.陶冶法 C.榜样法D.锻炼法16.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D)  A.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B.有助于形成良好班风  C.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能力D.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1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8.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D)  A.管理活动B.自然活动  C.遗传活动D.社会活动  19.主要创立“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D)  A.布鲁纳B.科尔伯格  C.皮亚杰  D.班杜拉n  20.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B)  A.以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B.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理  C.以师生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D.以集体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___学校教育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中,揭示了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本质联系,社会发展水平与____教育发展______水平的一致性,强调无产阶级掌握全人类的知识.通晓现代科学才能拥有全世界的意义。  3.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__政治经济制度____决定的。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__成熟__、环境及教育等。  5.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__评价作用_________。  6.从法制角度讲,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着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不仅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并且受到社会特别的保护。这正是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儿童权利公约_________》的核心精神。  7.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是__师生关系_________。  8.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学校课程_。  9.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__培养目标_________、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问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构成。  10.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四方面的特性: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和__灵活性_______。11.学生的创造才能是学生个人的求知欲望、进取心和首创精神、意志力和__自我实现___信心的综合体现。  12.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___理解________教材。  13.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专研教材_______、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4.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___教学组织形式______。  15.内容型策略有两条途径:一是结构化策略,二是____问题化策略_______。  16.___德育________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17.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_社会规范个体化___的统一过程。  18.我国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__劳动___,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等等。  19.__班级平行管理_____是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  20.__班级目标管理_________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近代教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  2.教科书编写的原则有哪些?n  3.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哪些阶段?  4.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是什么?  5.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从感官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美国教育家杜威则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强调师生交往、认知结构的构建、信息加工及系统状态变换等不同的观点来对教学过程进行解释。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谈谈你对教学过程本质的认识。  2.在学校德育中,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我国孔子也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育。但是,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有的教师利用自己的权威,严格要求学生,听不进学生的意见,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并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没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搞一刀切。  请运用所学的有关的德育原则来分析这一现象,说明它违背了哪些德育原则。  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  A.《学记》  B.《中庸》  C.《孟子》  D.《大学》2.校园文化的核心是:(B)  A.学校物质文化  B.学校精神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环境文化3.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下列学者中谁的观点是属于内发论的?(C)  A.华生  B.荀子  C.孟子  D.洛克  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原力量,这种观点是属于:(B)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遗传决定论  5.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称为:(B)  A.美育  B.德育  C.智育  D.体育6.“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是下列哪一部法中规定的?(D) A.《义务教育法》  B.《宪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育法》  7.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是:(A)  A.研究型课程  B.基础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8.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C)  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9.什么是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A)  A.教学计划  B.教学文件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n  10.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A)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  A.演示法  B.讨论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12.根据教学的任务,课可以分为技能课、巩固课及:(D)  A.新授课和检查课  B.新授课和综合课  C.检查课和演示课  D.新授课和练习课  13.班级授课制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B)  A.分组教学 B.因材施教  C.个别辅导  D.个别教学  14.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D)  A.劳动教育  B.美育教育C.体育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5.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称为:(D)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16.陶冶包括:(B)  A.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  B.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审美教育  C.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和榜样感化D.人格感化、艺术陶冶和情境陶冶  17.班级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哪一位著名教育家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D)  A.皮亚杰  B.杜威  C.班杜拉D.马卡连柯  18.独立学科的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D)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9.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由谁提出来的?(A)  A.马克思  B.凯洛夫  C.亚里斯多德  D.杜威  20.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C)  A.学生中心  B.课堂中心  C.教学中心  D.活动中心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非制度化___教育的过程。  2.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___目的与活动________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  3.通过___培养人才____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  4.在教育学中,___成熟________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  5.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___发展方向________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6.《儿童权利公约》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___尊重儿童尊严__、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7.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被称为__师生关系_________。  8.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__学生_____。n  9.在指导思想上,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必须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坚持以_____素质教育______作为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以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  10.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__基础因素__,二是内部因素,三是外部因素。11.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将贮存在书本或其他的信息载体中的物化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经过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将人类总体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_内在知识结构_____。  12._____教学过程_____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13.____教学原则______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14.钻研教材包括钻研___教学大纲_____、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15.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___班级授课制__、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16.结构化策略在教材的排列方面还可分为直线式、分支平行式、__螺旋式____和综合式等。  17.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和__继承性_________。  18.德育过程的结构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__德育内容_____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19.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__教育方式_________。  20.____班级民主管理_______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二战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2.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哪些问题?  3.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4.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5.简述学校班集体形成和培养的过程。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满分10分。  1.邓小平曾经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依靠教育。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冲击教育的习惯领域,导致教育中的新与旧、先进与落后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促成教育的革新与发展。请运用教育的有关原理谈谈你对教育与科学技术关系的理解。  2.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引导学生把理解知识和巩固、记忆知识联系起来,按照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做到温故而知新,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知识租基本技能。请分析教师的这一做法遵循了哪些教学原则。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B)  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夫《教育学》n  2.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这是谁给文化下的定义?(C)  A.康德  B.黑格尔  C.泰勒  D.董仲舒  3.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孟子  B.格塞尔  C.华生  D.弗洛伊德  4.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观点是属于:(B)  A.内发论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外铄论  D.环境决定论  5.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是:(A)  A.智育B.德育  C.体育D.美育  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这是在哪一年?(D)  A.1966年  B.1976年C.1956年  D.1965年  7.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C)  A.研究型课程  B.特色课程C.学校课程  D.活动课程  8.什么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C)  A.教材B.讲义C.教科书  D.参考书  9.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D)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按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练习可分为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和:(C)  A.模仿性练习  B.创造性练习  C.实际操作练D.独立性练习  11.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课一般可分演示课、实验课、复习课及:(A)  A.新授课和检查课  B.讲授课和练习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巩固课和技能课  12.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称为:(B)  A.内部分组  B.学科能力分组C.外部分组  D.目标分组  13.按照特定国家的政治观和社会对公民的一般要求,对公民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社会行为规范教育称为:(C)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  D.美德教育  14.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称为:(A)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15.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的班级管理模式是:(C)  A.常规管N  B.平行管理  C.目标管理  D.民主管理16.个体身体发展遵循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心理发展总是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C)  A.不平衡性 B.继承性  C.顺序性D.阶段性17.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D)  A.文士学校  B.宫廷学校  C.私立学校  D.宗教学校  18.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制约着教育的结构是:(B)  A.社会政治结构  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文化结构  D.社会科学结构  19.学校精神文化可以分解为情感成分、价值成分和理想成分和:(B)n  A.道德成分 B.意志成分  C.认知成分  D.行为成分  20.教育目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教师的:(B) A.教育目标  B.教学目标C.教学方法  D.教育内容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__义务教育__是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  2.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的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教育家是__亚里士多德___。  3.从历史上看,教育与政治关系的演进,实质上也就是政治民主化与__教育民主化__演进和发展的过程。  4.儿童成熟的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__独立自主__的自我意识。  5.___教学目标___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6.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人身权和__受教育权____。  7.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__人格特征____。8.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的总的要求,是根据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__身心发展___的规律确定的。  9.___教学大纲___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0.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__技能___;二是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三是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11.___教学____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12.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孑L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_思想_一行的统一过程。  13.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____启发性_______原则。  14.了解学生包括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___学习习惯______等。  15.个别教学制最显著的优点在于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__因材施教___,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于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  16.测验和考试是用来检查教学的一种手段,应把握客观性原则、__发展性原则___、指导性原则和计划性原则。  17.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称为__德育目标__。  18.德育过程的矛盾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受教育者自身的__思想品德____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等。  19.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___说服法__。  20.班级目标管理是一种以__自我管理__为中心的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n  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分组教学的优缺点是什么?  4.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5.班级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在教育中,德育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采用什么样的德育方法就很重要,有的教师在德育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一点。一方面通过美化环境,创设情景,使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教育;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以及用一些英雄事迹的光辉典范,使学生产生敬佩之情,并把这种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  请结合实例分析这些教师采用哪些德育方法,并说明运用这些方法要注意的问题。  2.从世界教育发展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T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人类物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方面,经济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请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你对教育与生产力关系的认识。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这是谁的教育观点?(D)  A.洛克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教育作为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作用一方面在于科学的继承与积累;另一方面在于科学的:(C)  A.再生产  B.简单再生产  C.发展  D.扩大再生产  3.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什么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D)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互补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5.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是:(B)  A.美育  B.体育C.智育  D.德育  6.“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说明教师职业的哪个特点?(C)  A.示范者角色  B.授业、解惑者角色  C.传道者角色  D.管理者角色  7.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儿童和:(D)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知识  8.我国在哪一年颁布了“一纲多本”的新的课程政策,加强课程与教材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灵活性。(A)  A.1986年  B.1987年  C.1989车  D.1988年  9.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是:(A)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n  10.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练习可分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和:(B)  A.口头练习  B.创造性练习  C.书面练习  D.实际操作练习  11.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B)  A.课的模式  B.课的结构  C.课的内容  D.课的形式  12.根据某一年级的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分成不同的A、B、C组称为:(A)  A.学科能力分组B.跨学科能力分组  C.内部分组  D.外部分组13.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称为:(C)  A.道德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思想教育  D.世界观教育  14.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称为:(B)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15.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C)  A.民主型  B.权威型C.专断型  D.灵活型 16.衡量和评价学校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A)  A.教育目的  B.办学水平  C.学生成绩  D.学校目标 17.青少年儿童的大脑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出生后第5个月到第l1个月之间,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C)  A.不均衡性  B.个体差异性  C.顺序性  D.稳定性  18.“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的教育活动具有:(A)  A.创造性  B.示范性  C.连续性  D.个体性  19.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主要教育著作是:(B)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0.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学科内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学。这是教学的:(C)  A.系统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春秋战国时期___私学______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促进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2.二战中后期,《礼记》中的《___学记________》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3.___教育结构________通常指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在内的各种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组合和比例构成。  4.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作出__社会性规范___。  5.高中阶段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__自我调节生活___和心理状态的能力。  6.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__文化背景____。  7.对教育来说,培养创新精神和__创新能力____不是一般性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应成为教育活动的根本追求,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号业人员,承担__教书育人___,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教育目的是反映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制定教育目标、确定教育内容、_选择教育方式__、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0.教学大纲一般由说明部分和__本文部分__两部分构成。 11.__教育模式__n_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的课程目标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教学活动的基本范型。  12.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__个性____。  13.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__认识活动___,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  14.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这是___因材施教________原则。  15.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__课题计划__和课时计划。  16.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班级授课制_____。  17.__德育内容___是指实施德育工作的具体材料和主体设计,是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关系到用什么道德规范、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来教育学生的重大问题。  1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_品德水平__之间的矛盾。  19.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陶冶法____。  20.良好的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的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的__精神状态___的共同倾向与表现。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是什么?  3.运用说服法要注意哪些问题?  4.班集体必须具备的特征有哪些?  5.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有的老师认为德育教育强调对学生行为的教育;有的认为德育教育是一种阶段性教育,只要克服了不良品德行为,就可以不进行了;有的认为德育教育关键是依靠外界的力量,特别是教师的权威,运用灌输和高压等手段可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有的认为德育工作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潜移默化、从点滴开始的等等。  请运用德育过程的有关规律来分析这些观点,并说明哪些观点是符合德育规律的,哪些是违背德育规律的。  2.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长期以来,许多教师都在从事着程式化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致在班级管理体制中出现很多问题:只注重学生成绩,只强调教师权威,不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等等,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学校的稳定。  请运用有关教育理论知识,分析班集体是如何形成和培养的。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l项是符合题日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哪部代表作中?(C) A.《大教学论》 B.《大学》  C.《理想国》D.《爱弥尔》n  2.舒尔茨推算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C)  A.23%  B.43%  C.32%  D.33%  3.什么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的人培养为成熟的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B)  A.素质B.能动性C.最近发展区D.潜能  4.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下列哪一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要注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C)  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  5.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A)  A.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B.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  C.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D.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6.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D)  A.业务能力  B.表达能力C.专业素养D.思想素质  7.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培养要求是:(B)  A.教育目标B.培养目标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8.教科书的编写在内容上要强调:(A)  A.科学性  B.思想性  C.灵活性  D.基础性  9.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A)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是:(C)  A.练习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11.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是:(A)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讲授新教材  D.布置课外作业  12.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称:(B)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跨学科能力分组  D.学科能力分组  13.人们对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B)A.人生观  B.世界观C.价值观  D.道德观  14.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质的重要标志,称为:(C)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C.道德行为  D.道德认识  15.什么既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又是班级活动的最终归宿?(B)  A.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B.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C.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耍  D.激发学生的主动性16.教科书编制的直接依据是:(D)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任务D.教学大纲  17.学校的中心工作是:(C)  A.思想政治工作  B.后勤工作C.教学工作  D.团队工作18.学校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A)  A.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B.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C.学校团队活动 D.班主任  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哪条规律的反映?(B)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n  20.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___论语___》和《孟子》。  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___近代学制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__两个方面来实现。  4.学校教育,尤其是__基础教育___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5.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__独立精神的加强____,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6.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__人的全面发展___学说基础上。  7.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__社会化____的职业。  8.教育能力是指教师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本领,具体表现为完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方法和__效率_______。  9.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时限性,二是具体性,三是__预测性___,四是操作性。  10.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是教材。11.___课程评价________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为改进课程的决策。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教育教学_________。  13.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其内部发展动力是教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同学生完成这些任务的需要、__实际水平__之间的矛盾。  14.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__演示法______、练习法和实验法等。  15.根据教学的任务,可把课分为新授课、巩固课、__技能课____和检查课。  16.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小组教学制___。  17.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是:一是__德育目标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四是文化传统的作用。  18.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____道德意志_______和道德行为。  19.德育模式实际上是在德育实施过程中道德与德育理论、德育内容、__德育手段___、德育方法、德育途径的某种组合方式。  20.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__民主型_________、放任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如何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3.道德两难问题的设计有何教育意义?  4.贯彻直观性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5.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n  1.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力。在许多高科技产品面前,我们许多人已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是无能为力。在现代社会中,对如何提高人的价值,如何发掘人的潜力,如何发挥人的力量,如何发展人的个性感到迷茫,这一切要通过什么才能实现呢?许多人越来越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分析教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教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涉及到的一个概念,如“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智如泉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请你运用教育学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孔子学说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B)  A.德  B.礼  C.义  D.仁  2.对“人力资本理论”作出最主要贡献的学者是:(A)  A.美国的舒尔茨  B.前苏联的斯特鲁米林C.中国的于光远D.美国的凯恩斯3.被有些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的是:(B)  A.少年期  B.青年期  C.幼儿期  D.成年期  4.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哪一条规律?(B)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是:(C)  A.智育  B.劳动技术教育  C.美育  D.德育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7.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什么而达成的?(C)  A.活动  B.课程C.教学活动  D.社会实践  8.教科书的编写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要体现:(B)  A.科学性与思想性  B.科学性与基础性  C.思想性与灵活性  D.科学性与灵活性  9.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D)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1.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验的:(C) A.信度  B.难度  C.效度  D.区分度  1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B)n  A.概括性  B.灵活性  C.具体性  D.抽象性  13.注重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的塑造培养,包括有关道德知识学习、传统美德教育、审美及情操教育、社会公德教育,以及道德思维能力、道德隋感、信念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等的教育是:(B)  A.政治教育  B.道德教育  C.思想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4.有的班主任将德育工作总结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四句话,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A)A.学生有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B.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15.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是:(B)  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B.明确的共同目标  C.一定的组织结构 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6.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B)  A.基本目标B.基本准则  C.基本规律D.基本模式  17.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C)  A.泰勒  B.裴斯塔洛齐C.夸美纽斯  D.凯洛夫  18.在教育史上,人们一般把哪位教育家的《大教学论》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D)  A.康德  B.培根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9.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出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涵义是:(A)  A.开而弗达  B.不凌节而施  C.温故而知新  D.学而时习之  20.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缺点或价值作出判断,称为:(B)  A.测量  B.评价  C.测验  D.考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___教育规律________的科学。  2.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___数________。  3.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甚至是首要因素。人力资本把这些因素归结为知识的进步、技术的改革和___劳动力质量__的提高。  4.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___主观能动性_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5.___发展个性________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6.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___创造精神________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职业角色______的多样化。  8.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____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____的关系。  9.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研究,二是对社会的研究,三是对__学科____的研究。  10.依据教学大纲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称为__教科书_______。  11.课程评价的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背景评价、输人评价、___过程评价__和成果评价。  12.教学是__社会历史经验__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n  13.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_认识的教育性__和有领导的认识。  14.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和____讲演_____三种方式。  1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又可分为单一课和__综合课_______。  16.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度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道尔顿制  17.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_心理健康教育________。  18.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__品德意志__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19.当代最具影响的德育模式有认知模式、___德育手段______、社会模仿模式等。  20.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以及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反映了建立以___学生为本____的班级管理的机制。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3.在教学中,学生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认知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有何启示?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进入20世纪以后,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教育在落后国家被看作是追赶现代化的法宝,在发达国家被看成是增强竞争国力的基础。一方面,教育在数量上迅速膨胀,特别是高等教育突飞猛进;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极大地影响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谈谈你如何理解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  2.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难懂的知识,如概念、原理、规律等,教师通常是介绍知识背景,然后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并辅之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具、网络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通过设置问题情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是非真伪的辨别来获取知识。  请分析以上的教学过程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l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谁提出来的:(D)  A.孔子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董仲舒  2.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什么要求?(A)  A.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B.普及高等中级教育  C.高等教育大众化  D.普及初等教育  3.人生过程中由单纯对外部生动形象的世界探究到关注内部精神世界变化的转折时期是:(C)  A.成年期  B.青年期  C.少年期  D.幼儿期  4.身体的发展遵循着从上到下、从中问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的发展,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哪一条规律?(A)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不平衡性  5.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形成学生的什么能力?(C)n  A.观察美  B.鉴赏美  C.创造美  D.感受美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什么关系?(C)  A.相互制约  B.相互影响  C.相互促进D.相辅相成  7.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时限性,二是具体性,三是预测性,四是:(A)  A.操作性B.抽象性  C.概括性D.目的性  8.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从而实现各门课程功能的协调化、整体化,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安排课表的:(C)  A.迁移性原则  B.生理适宜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学记》中说:“学不躐等”。下列哪一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和:(A)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直接性  C.认识的灵活性  D.认识的丰富性  11.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的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称为测验的:(B)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2.把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平行的单元,针对这些平行单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媒体逐一开展教学活动,最后进行总结。这是结构化策略在教材排列中的哪种方式?(B)  A.直线式  B.分支平行式  C.螺旋式  D.综合式13.什么是维护正常人际关系的行为习惯,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B)  A.传统美德  B.社会公德  C.审美道德  D.道德水平  14.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德育基本原则中的:(A)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5.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C)A.将学生的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  B.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C.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D.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16.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C)  A.权威影响力  B.地位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D.学识影响力  1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是:(D)  A.练习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D.讲演法  1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  A.现实性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9.分组教学的类型主要有:(A)  A.外部分组,内部分组 B.知识分组,能力分组  C.年龄分组,性别分组  D.学科分组,兴趣分组  20.“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是谁说的?(B)  A.苏霍姆林斯基  B.马卡连柯C.凯洛夫  D.杜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_助产术___。  2.普通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以___基础科学知识______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3.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以及1903年的_n《奏定学堂章程》____。  4.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被称为_学校文化_。  5.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体的_需要与动机__、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  6.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__尊严___得到保证。  7.《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__全面发展__和健康成长”。  8.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_专业素养________。  9.__课程设计_______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  10.教科书的编制要求妥善处理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__知识与技能_______的广度与深度、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11.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_____、技能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  12.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教学价值___取向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1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在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__知与行_______的关系。 1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是_练习法___。  15.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课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__练习课_______、实验课和复习课。  16.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道尔顿制_______。  17.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_世界观教育_和社会科学教育。  18.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__外化_______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  19.在德育认知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___道德两难______。  20.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四个特征是:一是明确的共同目标,二是一定的组织结构,三是一定的__共同生活____的准则,四是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有哪些作用?  2.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3.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4.体谅模式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是什么?  5.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一题,满分10分。n  1.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进行的重要教育改革证实,任何教育改革的背后,都隐含着社会文化的制约机制。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内取得成功的教育改革,一般都十分注意与社会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因此,研究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及变化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请你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特别是校园文化的特点。  2.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传统教育倾向于把师生关系看作是单向的传与授的关系问题,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儿童中心又走向另一极端,在教学中把教师降到从属地位。那么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请运用现代教学论的观点,分析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201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十套精品(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的教育家是:(D)  A.康德B.洛克  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B)  A.目的 B.制度 C.结构 D.任务  3.要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这是初中阶段在哪方面要培养的能力?(C) A.身体发展方面  B.认知方面  C.自我教育能力方  D.情意方面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具有什么样的特殊功能?(D)  A.加速 B.阻碍  C.延缓  D.促进  5.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C)  A.共性与个性  B.具体与抽象  C.普遍与特殊  D.一般与个别  6.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B)  A.性格特征  B.人格特征  C.个性特征  D.职业特征  7.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一是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二是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差异;三是了解:(C)  A.学生个体的动机 B.学生个体的追求C.学生个体的需要 D.学生个体的目标8.学生的学习特点包括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和:(D)  A.独立性B.独特性  C.创造性  D.基础性  9.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0.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是哪一条教学原则的要求?(C)  A.启发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1.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称为测验的:(A)  A.难度  B.效度  C.区分度D.信度  12.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顺序,将其划分为几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阶段或步骤,教学活动是一个一个阶段由浅人深地进行。这是结构化策略在教材排列中的哪种方式?(A)  A.直线式B.分支平行式C.螺旋式  D.综合式  13.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D)n  A.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择业指导B.学习辅导、生活辅导和思想指导  C.学习辅导、人际辅导和择业指导  D.生活辅导、择业指导和情感指导  14.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体现了德育基本原则中的哪一条?(D)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5.“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A)  A.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交往,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6.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比较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在领导班级过程中,不是以直接的方式管理班级,而是以间接的方式引导学生。这是班主任领导方式中的哪种类型?(D) A.权威型  B.溺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17.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B)  A.补充  B.环节  C.延长 D.部分  18.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D)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19.我国古代私学最早兴盛于:(C)  A.商周 B.秦汉C.春秋战国 D.隋唐  20.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A.强制作用  B.辅助作用  C.主导作用  D.中介作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大教学论_______》。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表明孑L子非常强调__学习与思考__相结合。  3.____校园文化_____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__社会___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5.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_________的类型上。  6.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_________的教育。  7._________是教师在对教育本职工作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8.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_________,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  9.课程文件的三个层次是____教学计划_____、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10.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____美学_____的要求。 11.教科书的编写要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_心理顺序________。  12.教学任务的决定,受教育目的、_学生年龄特征________、学科的特』生以及教学的时空条件等因素制约。n  13.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包括__一般能力_____和特殊能力。  14.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讲授法______。  15.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__教材内容_______、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制约。  16.专门表示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__教学策略__。  17.思想教育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革命理想和革命传统教育、劳动教育和__自觉纪律教育_______。  18.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称___德育原则______。  19.___因材施教______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20.___班集体______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是什么?  2.教师职业具有哪些特点?  3.教学的一般任务有哪些?  4.在教学中,教师如何促进学生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  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在下列两道题中任选—题,满分10分。  1.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处于基础地位。为此,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为中华民族21世纪的全面振兴培养一代新人。  请你谈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2.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的维系下进行的。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但是,有的教师认为,教师在知识上比学生多,在能力上比学生强,在经验上比学生丰富,在人格上是“师道尊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权威,对学生进行灌输、强压,不顾学生的感受,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你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一)一、选择题  1.A2.D3.D4.B5.C6.B7.C8.A9.D10.A11.D12.A13.B14.D15.C16.B17.D18.B19.B20.C  二、填空题  1.社会生活经验2.伦理学3.评价标准4.科学技术发展5.个体身心发展6.教育目的7.充分认识学生8.人格上9.教科书10.教学计划11.课程实施12.记忆力13.人格成长14.上课15.巩固新教材16.灵活性17.道德品质18.道德情感19.导向性原则20.促进学生发展  三、简答题n  1.(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4)现代大工业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  3.(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  4.(1)备课。(2)上课。(3)作业的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四、论述题  1.(1)美育的功能是:直接功能、间接功能、超美育功能(或育德、促智、健体、审美、培养创造力等)。光明学校以美育为突破口的改革经验,主要是自觉运用了美育的综合教育功能,即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促进学生道德和智慧进步的功能。该校注重教改科研,通过多种多样的美育活动来改变学生的面貌,有积极意义。(2)下一步的改革设计,可以从多方面构思。主要参考以下几点:第一,扩大已有的成果,把美育优势发扬下去;第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德、智、体诸方面综合改革;第三,更新教育观念,改革管理措施,优化育人环境,等等。  2.(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④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教育又对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力量,变得越来越重要。(二)一、选择题  1.B2.C3.A4.B5.D6.C7.D8.A9.B10.B11.A12.B13.D14.C15.B16.D17.C18.A19.B20.A  二、填空题  1.身心发展2.科学教育3.民族素质4.发展关键期5.教育目的6.个体与环境7.情感沟通8.研究型课程9.普遍性10.生理适宜原则11.创造才能12.学会做人13.课外辅导14.黑板演算15.综合型16.道德教育17.生活辅导18.因材施教19.班级管理20.逐步提高  三、简答题  1.(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2.(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n  3.(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的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检查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基本途径和最佳方式,确定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实验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对各教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做出统筹安排。  4.(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  5.(1)政治教育。(2)思想教育。(3)道德教育。(4)心理健康教育。  四、论述题  1.(1)班级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学生是在多种因素纵横交错的影响下发展成长的。班主任要对班级实施有效的教育与管理,必须要争取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配合,调动各种积极因素。(2)家庭和社会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班主任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力量。(3)家长的这一做法正是违背了以上的教育观点,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是教师的责任,与家长、社会无关。(4)具体做法是:①教师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访问,举行家长座谈会,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家长和学生的全面情况;②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将家长的各种教育条件化为共同搞好班级工作的教育力量;③争取校外各种积极的教育因素,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2.(1)这一教育观点遵循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2)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的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3)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是: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三)一、选择题  1.C2.D3.D4.A5.B6.B7.B8.C9.C10.C11.C12.B13.D14.D15.C16.D17.B18.D19.D20.A二、填空题  1.学校教育2.教育发展3.政治经济制度4.成熟5.评价作用6.儿童权利公约7.师生关系8.学校课程9.培养目标10.灵活性11.自我实现12.理解13.钻研教材14.教学组织形式15.问题化策略16.学校德育17.社会规范个体化18.劳动19.班级平行管理20.班级目标管理  三、简答题  1.(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2.(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5)兼顾同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3.(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n  4.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论述题  1.(1)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对于教学过程的本质的认识,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长期通行的看法是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主要观点:一是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二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①认识的间接性;②认识的交往性;③认识的教育性;④有领导的认识。2.(1)这一现象违背了德育中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②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③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3)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数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深人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四)一、选择题  1.A2.B3.C4.B5.B6.C7.A8.C9.C10.C11.A12.A13.B14.D15.D16.A17.D18.B19.A20.B  二、填空题  1.非制度化2.目的与活动3.培养人才4.成熟5.发展方向6.尊重儿童尊严原则7.师生关系8.儿童9.素质教育10.基础因素l1.内在知识结构12.教学过程13.教学原则14.教学大纲15.班级授课制16.螺旋式17.继承陛18.德育内容19.教养方式20.班级民主管理  三、简答题  1.(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现代化。  2.(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科学化,并注意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帮助他们准确地掌握知识。  4.(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5.(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n  四、论述题  1.科学技术与教育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其次,科学的发展不但对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具体作用表现在: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③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向和手段。(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②教育推进科学体制化;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的功能。  2.教师的这一做法遵循了教学的巩固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1)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五) 一、选择题  1.A2.C3.C4.B5.A6.A7.C8.C9.D10.C11.B12.C13.A14.A15.C16.C17.A18.B19.C20.B  二、填空题  1.义务教育2.亚里斯多德3.教育民主化4.独立自主5.教学目标6.受教育权7.人格特征8.身心发展9.教学大纲10.基本技能11.教学12.思想13.启发性14.学习习惯15.因材施教16.发展性原则17.德育目标18.思想品德19.说服法20.自我管理  三、简答题  1.(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2.(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优点:它比班级上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缺点:(1)很难科学地鉴别学生的能力和水平。(2)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愿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3)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容易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  4.(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2)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4)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5.(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四、论述题  1.这些教师主要采用了德育教育方法中的榜样法和陶冶法。(1)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运用榜样法要注意的要求是: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佩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2)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运用陶冶法要注意的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景;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号隋景的创设。n  2.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具体表现在:(1)生产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生产力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六)一、选择题  1.B2.D3.B4.D5.B6.C7.D8.D9.A10.B11.B12.A13.C14.B15.C16.A17.A18.A19.B20.C  二、填空题  1.私学2.学记3.教育结构4.社会性规范5.自我调节生活6.文化背景7.创新能力8.教书育人9.选择教育方法10.本文部分11.教学模式12.个性13.认识活动14.因材施教15.课题计划16.班级授课制17.德育内容18.品德水平19.陶冶法20.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3.(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4.(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5.(1)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  四、论述题  1.德育过程的规律主要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①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②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①一个人良好思想品德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育或矫正训练过程;②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妻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有反复性,注意抓反复。(具体分析略)  2.(1)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水平的准则;④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2)班集体的教育作用: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3)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②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③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七)一、选择题  1.C2.D3.D4.C5.D6.C7.B8.D9.A10.B11.C12.B13.B14.C15.C16.D17.C18.A19.B20.An二、填空题  1.论语2.近代学制3.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4.基础教育5.独立精神的加强6.人的全面发展7.社会化8.效率9.预测性10.教材11.课程评价12.教学13.实际水平14.演示法15.技能课16.分组教学制17.德育目标18.道德意志19.德育手段20.民主型三、简答题  1.(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1)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合作学习。(2)教师要善于体验或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3)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4)善于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5)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同时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体验。  3.(1)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促进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的发展。(2)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敏感性。(3)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提高学生在道德问题上的行动抉择能力。(4)道德两难问题可用于深化学生对各种道德规范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1)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5.(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四、论述题  1.教育使得人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人的个性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具体表现在:(1)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①人的价值的含义;②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2)教育对人的潜力的发掘:①人的潜能的含义;②教育怎样发抛人的潜能。(3)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①人的力量的含义;②教育怎样发挥人的力量。(4)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①个陛意义;②教育怎样发展人的个性。  2.(1)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①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②教师职业的特点: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和研究者角色。(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①教师的科学专业素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②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教师的人格特征:①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②教师不良的个性品质。(八)  一、选择题  1.D2.A3.A4.B5.C6.B7.B8.A9.D10.Cl1.C12.B13.B14.A15.B16.B17.C18.D19.A20.B  二、填空题  1.教育规律2.数3.劳动力质量4.主观能动性5.发展个|生6.创造精神7.职业角色8.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9.学科10.教科书11.过程评价12.社会历史经验13.认识的教育性14.讲演15.综合课16.设计教学法17.心理健康教育18.品德意志n19.体谅模式20.学生为本  三、简答题  1.(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3.(1)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2)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4.(1)科尔伯格对于道德判断发展六阶段的界定未必合乎我们的国情,但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总的说是可信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2)发展性原则在我国学校的知识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但在德育上还没有更多的研究和展开。(3)我国学校在系统地传授道德知识方面颇有心得,但在提高学生道德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5.(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四、论述题  1.生产力的发展,使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以上教学过程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和讨论法。(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2)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是:①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③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是:①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②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③做好讨论小结。(九) 一、选择题  1.D2.D3.C4.A5.C6.C7.A8.C9.D10.A11.A12.B13.B14.B15.C16.C17.C18.D19.A20.B  二、填空题  1.助产术2.基础科学知识3.《奏定学堂章程》4.学校文化5.需要与动机6.尊严7.全面发展8.专业素养9.课程设计10.知识和技能11.知识性课程12.教学价值13.知与行14.练习法15.练习课16.道尔顿制17.世界观教育18.外化19.道德两难20.共同生活  三、简答题  1.(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定。(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n  3.(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4.(1)如果把“学会关心”视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这个总的教育目的应当分解成层层推进的目标体系:从培养学生对他人需要、目的、利益的敏感性,到培养较为丰富的人际意识,直到培养比人际意识更为复杂的社会意识。(2)目标体系应当通过一套精心设计的、内容逼真的、包含人际——社会问题情境的教材体现出来。(3)应当与各学科的教学结合起来使用,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学生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的教学方法。  5.(1)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2)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四、论述题 1.(1)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①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②教育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学校文化的特点:①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④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3)学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成因: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⑤社区的影响。特征:①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②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③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④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2.现代教学论强调教与学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十) 一、选择题  1.C2.A3.C4.A5.B6.B7.C8.B9.C10.C11.C12.A13.A14.D15.A16.D17.A18.D19.C20.C  二、填空题  1.大教学论2.学习与思考3.校园文化4.社会9.教学计划10.美学11.心理顺序12.学生年龄特征13.一般能力14.讲授法15.教材内容16.教学策略17.自觉纪律教育18.德育原则19.因材施教20.班集体  三、简答题  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  2.(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3.(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4.(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5.(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四、论述题n  1.(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②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相辅相成;③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2.(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表现在: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表现在: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表现在: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一人的关系;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