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分参考答案
练习一四、简答1.GDP=C+I总+G+(X-M)NDP=GDP-折旧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PD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1)收入法用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方法。GDP=工资+租金收入+净利息+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2)支出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计算出该年生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DP=C+I总+G+(X-M)(3)生产法(增值法)是按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价值增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在计算时要把使用的中间产品的产值扣除,仅计算本部门的增值。五、计算①GDP=C+I总+G+(X-M)=500+(125+50)+200+15=890②NDP=GDP-折旧=890-50=840③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840-75+0=765④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政府给居民户的转移支付+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765-100-50-130+120+0=605⑤DPI=PI-个人所得税=605-80=5252.1998年1999年数量价格数量价格书本10010美元11010美元面包(条)2001美元2000.5美元菜豆(千克)5000.5美元4501美元①1998年、1999年各自的名义GDP(3分);②以1998年为基期,请计算1999年的实际GDP,并计算GDP折算数;(4分)③“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为什么?(3分)n①1998名义GDP=100×10+200×1+500×0.5=14501999名义GDP=110×10+200×0.5+450×1=1650②1999实际GDP=110×10+250×1+450×0.5=15251999GDP缩减指数=1650/1525=1.08③“GDP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答:不对GDP最根本的变化是来自于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增加。计算上的变化来自于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GDP的基期的价格。3.(1)按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3分)GDP=工资+租金收入+净利息+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75+30+10+30=145(2)按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3分)GDP=C+I总+G+(X-M)=80+55+30+50-70=1454.已知:求解:(本题Kr=0)练习二四、简答题1、税收、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1)税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它的变化方向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向的。(2)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3)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先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但它与总支出的变化方向相同。这三个变量都是通过乘数的形式影响总收入的。2、n政府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将收入从富人转移到穷人,将提高国民收入水平。试分析这种做法的理论依据。富人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而穷人的平均消费倾向高。因为穷人收入低,为了维持基本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重必然大于富人。因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从富人转给穷人,提高了整个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总消费支出水平。于是社会总收入水平会随之提高。1、“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总是大于0小于1的”,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MPC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率,一般而言,消费者收入增加后,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因此它总是在0和1之间;APC指的是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当人们收入很低甚至为零时,就算举债也必须维持一定的基本生活消费,此时消费会高于收入,即APC可能比1大,所以它不一定在0和1之间。五、计算1、2、n练习三四、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均衡收入是否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为什么?答案要点: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收入不一定就是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这是因为IS和LM都只是表示产品市场上供求相等和货币市场上供求相等的收入和利率组合,因此,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形成的利率和收入也只表示两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充分就业点的利率和收入。当整个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时,即使利率再低,企业投资意愿也较差,这会使得IS在较低的收入水平上与LM相结合形成远低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的国民收入。2、货币供应量增加、利息率增加、价格水平下降的三种情况下,LM曲线是如何变动的?答案要点:货币供应量Ms增加,使LM平行向右下方移动利息率增加,仅是LM曲线上的点的移动,曲线本身不移动价格水平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代应量的增加,LM平行向右下方移动3、请作图分析,当经济处于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右下方时的供求情况,并说明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从失衡到均衡的调整。答案要点:nrLME BAISy在IS左下方,LM右下方,如上图中的A点,I>S,L>M。I>S即表示产品市场上投资大于储蓄,存在超额产品需求;而L>M表示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货币需求。产品市场上超额需求的存在,引起国民收入增加,使A点水平向右移动,而货币市场的超额需求引起利率的上升,使A点向上垂直上升,二者的合力使A向右上方运动到图中的B点。B点产品市场上均衡的,货币市场仍然不均衡。因此会继续调整,直到达到最终的均衡点E。1、简述IS-LM模型的内容和意义。答案要点:IS-LM模型是说明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IS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商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储蓄,产品市场均衡方程为。由于利率上升通过减少投资支出降低总需求,所以IS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LM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货币市场的均衡,即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市场均衡方程为。由于货币实际需求随收入上升而增加,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当货币供给量给定时,LM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两条曲线的交点即为均衡点。 这一模型包括了凯恩斯分析国民收入决定时所包括的四个变量:消费、投资、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并用均衡分析方法同时分析了这四个变量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和利率。IS-LM模型为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产品需求以及利率的影响提供了一个简明而合适的框架。五、计算(共30分,每个小问题2分)1、n2、n3、经比较(1)和(2),当投资对利率更敏感时,IS的斜率的绝对值会变小,即会更加平坦,表示相同的利率变动可以带来更大的国民收入的变动。经比较(2)和(3),说明当边际消费倾向变小时,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会变大,即更加陡悄,表示相同的利率变动使得国民收入变动较小。练习四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在LM曲线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有怎样的关系,请画图说明。rLME1LME2E0E3E0IS2E3IS1IS2’YIS1’Y0Y1Y3Y0Y2Y3(图一) (图二)n理论上,上述两图中国民收入均应该增加到Y3,但实际上只增加到了Y2,原因在于IS右移,国民收入增加,因而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然而货币供给未变,所以用于投机需求的货币必然减少,从而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了私人投资,这就是产生了“挤出效应”(crowdingout)。从上图也可以看出,Y0Y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