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文综模拟题及答案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高考文综模拟题及答案1

2012高考文综模拟题及答案1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Ⅰ卷(选择题,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涂在机读卡上。图1中,AB表示晨昏线,N为北极点,并且NC、ND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完成1~3题。1.若∠CND为120°,则北京时间是A.4时B.0时C.6时D.18时图12.若NC所在经度为30°E,此时A.地球公转速度正在减小B.太阳直射点北移C.南极科考正值最佳时期D.伦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3.当ND和NC重合时(即∠CND为0°),下列现象一定出现的是A.北京日出东北、日落西南B.全球属于同一日期C.北印度洋洋流自西向东流D.长江口盐度为一年中较低值读下图,回答4—5题。4.图示各地A.①地——河流含沙量大B.②地——混合农业发达C.③地——地处温带荒漠带D.④地——城市呈带状或点状分布5.关于图示各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④地都属季风气候B.①③两地属季风气候C.②地属亚热带气候类型D.③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22n图2某河谷一块高达二百来米的巨大崖壁上分布着许多直径小于一米的洞穴,河谷所在流域一直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环境。图2是“崖壁洞穴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6.洞穴成因最有可能的是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海水侵蚀7.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A.年平均河水位线在持续上升B.自下而上洞穴形成的时间越来越迟C.低处洞穴较多,是因人类开凿而增加D.高处洞穴较少,可能是久经外力作用而消失图3图3为“四个国家在某年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图”。读图完成8~9题。8.最可能是水稻种植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9.与甲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是A.印度B.美国C.蒙古D.尼日利亚读“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产业转移线路示意图(图4)”,完成10~11题。图410.对我国产业转移线路叙述正确的是22nA.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珠三角区域B.珠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相互之间也有产业转移C.20世纪90年代海外产业开始向中西部转移D.20世纪90年代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开始向西部地区转移11.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主要是技术密集型和资源型产业②中西部主要具有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的优势③会加快迁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④迁出区会出现经济衰退,失业率升高⑤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12.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车同轨”有利于①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②打破各地文化交流的障碍③促进国内经济的往来④密切与西域各国的交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3.改变唐末以来“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A.设立郡县B.推恩削藩C.整顿禁军D.派驻通判14.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15.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C.追求自由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16.关于近代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①实现土地国有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n17.图5为北京近代的两首竹枝词,它反映了图5竹枝词一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二政局纷纷类奕棋,本来约法尚临时。四番总理曾更换,内阁从新组短期。A.外国列强占领北京和扶植傀儡政权B.“预备立宪”实行和皇族内阁建立C.民权平等的体现和民初政局的混乱D.帝制的倾覆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18.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称赞的政权性质是A.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B.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C.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19.有学者认为“在19世纪,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这里所说的“扩张性的文明”是指A.商业革命推动世界的沟通B.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C.西欧国家确立了世界霸权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20.下列选项与罗斯福新政相吻合的思想主张是A.“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B.“政府直接插手干预私营企业的自由是最可怕的事情”C.“我们(政府)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的平衡”D.“只要大企业得到繁荣,失业者最终也会得到好处”21.20世纪60年代后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出现危机,美国一度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制造金融混乱B.赚取更多英镑C.维持美元价格D.支持浮动汇率22.俄罗斯的大国之路起起伏伏,常常在灾难之后变得强大,随后又在强盛的巅峰遭遇挫折。在其发展过程中,改革产生了不同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推动封建经济发展②赫鲁晓夫改革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③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22n④戈尔巴乔夫改革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23.20世纪最后一期《时代》周刊评选出了一位“世纪人物”,《时代》周刊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原子和宇宙谜的开启者”。这位“世纪人物”应该是A.牛顿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爱迪生24.“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的理想,房价关乎民生。下列政府采取的措施中,能有效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有①提高存贷款利率—货币流通量增加—投机性购房减少—抑制房价②积极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增加保障性住房—抑制房价③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居民收入—居民购买力增强—抑制房价④查处囤地炒地—增加住房用地供给—扩大住房供应量—抑制房价图6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25.根据图6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有①如果高档耐用品在N点,呈现买方市场,其替代产品需求量增加②如果生活必需品在M点,呈现卖方市场,其互补产品需求量增加③单个交换过程看,Q点处于等价交换,MN点处于涨落状态,但不能无限涨落④农副产品在M、N、Q点弹性需求均不大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6.经济学家库滋涅茨通过对若干国家长期经济发展的研究发现,随着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如图7的“倒U曲线”规律。这说明图7①经济增长最终会自动导致收入分配的改善②收入分配由客观规律决定,人是无能为力的③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不能忽视收入公平分配④发展经济是改善收入分配的最终的、最根本的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7.俗话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22n。投资和理财已经成为现代人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下列理财观念中错误的有 ①购买国债成为国企股东,是支援国家建设的行为 ②买股票就意味着从股票涨跌差价中获得收益,风险太大 ③保险是一种既可规避风险,又能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方式 ④存款储蓄是一种既安全又方便,还可以取得利息的理财方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28.2010年2月,国务院全文公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社会各界人士纷纷通过电子邮件、信件和教育部网站等多种渠道发表意见和建议。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民主决策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②参政议政是我国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③我国公民有强烈的参与民主决策的热情和意识④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直接参与民主决策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29.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徐更生在评价某县县委所进行的权力改革试点工作时说“试点地区的一系列改革,恢复了中国共产党的原生态,没有什么玄虚,绝不宏大,全是从民生小事干起。”这里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原生态”是指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科学民主的执政能力C.统一战线的制胜法宝      D.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图830.“八国集团”成员皆为资本主义国家,但其中不同的国家首脑有不同的称呼,美国、俄罗斯和法国称总统,意大利和德国称总理,英国和日本称首相。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A.国体不同B.政体不同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 D.政党制度不同31.图8既可以看成各种植物的叶子,也可以看成一个时尚轿车。这表明A.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遵循的客观规律B.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2nC.人们的认识结果往往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32.歌曲《天黑》异常受歌迷们的追捧,其中一句“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更是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从哲学上看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33.科基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入侵”夏威夷后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可以说明这个事例的哲学道理是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4.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现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懂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十分令人担忧。因为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④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35.“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要做到“近之而不染”必须A.回避文化对人的影响      B.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C.尊重他人的道德选择      D.抵制生活中的道德冲突第Ⅱ卷(非选择题,160分)22n36.读图9、图10,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6分)图9福建省地图图10泉州市地图(1)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是中国茶的代表。分析说明福建种植乌龙茶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2011年3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粤、赣三省部分地区,其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目前台资企业占福建外资企业总数的21%,投资总额达86.05亿美元。(2)分析福建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有利区位条件。(10分)(3)读图10,简述泉州市晋江径流量大、季节变化显著的自然原因。(6分)泉州市素有“民办经济特区”之称,民营经济是其最大的经济支柱。2007年以服装、运动装备、石雕等轻型加工业为主的民营企业,其生产产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92%。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同年,泉州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1%,比2000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成为全省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方。(4)说出泉州城市化的特点及成因。(6分)22n某旅行社设计了一条福建省内的旅游线路:厦门鼓浪屿——永定土楼——武夷山——福州鼓山——泉州开元寺——厦门。(5)据图9说明该旅游线路设计上的主要优点,概括在旅游途中可能遇到的自然灾害类型。(8分)37.人类文明的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进。这种演进也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36分)公元7-9世纪的世界,唐文化异彩焕发。英国学者韦尔斯描述道:在整个7、8、9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在这些世纪里,当欧洲和西亚敝弱的居民,不是住在陋室或有城垣的小城市里,就是住在凶残的盗贼堡垒中;而许许多多中国人,却在治理有序的、优美的、和蔼的环境中生活。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1)结合唐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10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它不仅改变了英国面貌,也改变了世界面貌。图11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图12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22n(2)综合图11和图12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概括说明英国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本国和世界面貌的?(14分)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使这些伟大的思想在政治实践中获得发扬光大。─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3)如何理解美国宪法的制定,“将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6分)进入20世纪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化的轨迹可以从历届《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得到证实(图13)。图13关键词1978年“解放思想”与“发展”1983年“中国特色”与“振兴中华”1988年“改革”与“初级阶段”1993年“市场经济”与“股票”1998年“企业”与“环保”2003年“忧患意识”与“三农”2008年“和谐”与“制度”(4)读图16,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1978年、1983年、1993年关键词出现的历史背景。(6分)38.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5分)材料一:包容性增长(inclusive22ngrowth),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在兼容各种文明的基础上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材料二:我国“十二五”经济增长的“主旋律”将围绕包容性增长展开:从国内方面看,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包容性增长寻求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同步进行;追求财富公平分配,使所有人都从经济增长中获益。从全球看,包容性增长要求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反对将一国的经济增长建立在损害或者抑制另一国的基础之上。材料三:包容性增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即追求各种文明的“和而不同”,从全球化视野看,要求承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现实,在此基础上实现不同文明的共同繁荣进步,推动文化发展。不能企图用一种文明铲除、取代另一种文明,不能搞“文明冲突”。(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包容性增长?(14分)(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在实现经济和社会包容性增长过程中政府应当如何作为。(12分)(3)结合材料,谈谈在全球化条件下怎样使中华文化在包容中发展。(9分)39.根据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22n材料一1510年8月10日,麦哲伦率领五条船和270名水手的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船队在大西洋中航行了70天,11月29日到达巴西海岸,…1522年9月6日,“维多利亚”号返抵西班牙,终于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1)根据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试从航行速度方面分析麦哲伦船队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航行中路线的合理性。(10分)材料二(16世纪的西欧)地球飞快地旋转。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地图在潮湿和未着色的时候就被取走,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成为了欧洲控制世界的铁链。……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正是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2)为什么“制图员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仍然满足不了人们对修订版地图的需求”?(4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对欧洲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材料三22n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进步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推动了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正在导致一种新的全球分工格局的出现。由于全球最大的跨国公司的90%都聚集在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优势和主导地位,发达国家主要发展知识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而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广大发展中国家除了继续作为原材料、初级产品的供应者外,还成为越来越多的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基地。这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风险,也将导致世界经济更加不平衡。(3)运用经济常识,分析这一全球分工格局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8分)40.根据材料回答问题。(27分)材料一流域的开发对区域发展有重要意义。读珠江流域图,回答:(1)简要分析珠江流域水能开发的有利条件,以及水能开发对流域内经济发展的影响。(10分)。材料二22n在提出泛珠三角经济区构想时,当时广东省负责人张德江曾对其背景做了一番阐述。他说,改革开放20年来,广东创造了奇迹,这是邓小平理论实践的结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的结果,也是全国人民支援的结果,也是广东人民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给果。但是纵观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基于形势的变化,广东提出了“泛珠三角”这样一个设想。这个设想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2)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早产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区之一。结合有关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知识,说明该地区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原因。(8分)材料三“9+2泛珠三角”是典型的东、中、西三大板块的有机融合。除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外,内地9个行政省区中,“东”有广东、福建和海南共三个行政区,“中”有湖南和江西共两个行政区,“西”有云南、贵州、四川和广西共四个行政区。由东、中、西三大板块构成的大区域,其最大特征之一是差异性。在互利互惠、共赢共荣基础上,这种多元化、差异性,成为区内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各方面交流、合作的重要动因。(3)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原因。(9分)综合题答题纸22n班级姓名学号成绩36.(36分)(1)(6分)(2)(10分)(3)(6分)(4)(6分)(5)(6分)37.(36分)(1)(10分)22n(2)(14分)(3)(6分)(4)(6分)38.(35分)(1)(14分)22n(2)(12分)(3)(9分)39.(26分)(1)(10分)(2)(8分)22n(3)(8分)40.(27分)(1)(10分)(2)(8分)(3)(9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40分)22n123456789ACBDDADCB101112131415161718ACACDBDCA192021222324252627DCCABCBDD2829303132333435CABDCDCB二、综合题:(160分)36.(36分)(1)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2分)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配合较好。(2分)土壤:(弱)酸性的红壤,适合茶叶生长。(2分)(2)邻近台湾,利于经贸合作;(2分)是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或台资)与先进技术;(2分)拥有铁路、公路和海港,海陆交通便利;(2分)有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2分)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相对较低。(2分)(3)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或:地处东南沿海),年降水量大;(2分)降水量季节变化大;(2分)河流支流多,汇水量大;(2分)(4)特点:城市化水平较高,(2分)发展速度较快。(2分)成因:民营经济的发展(或工业化的推动)。(2分)(5)优点:景区串联成环形线路,避免行程的重复;(2分)线路景观设计兼顾了自然与人文景观。(2分)自然灾害:气候气象灾害、(2分)地质地貌灾害(2分)37.(36分)(1)22n政治: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政局稳定;经济:曲辕犁、筒车的发明,使耕作技术和灌溉技术不断改进,促进了农业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商业发展;都城长安是当时国际大都市,广州是当时重要的外贸港口。文化:隋唐时雕版印刷的发明,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传播;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0分)(基本史实正确即可得分)(2)对本国;蒸汽机的使用,既促进了轻工业发展,又带动了重工业发展;在国际贸易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海外贸易;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加快了城市化进程。(10分)对世界:到19世纪后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扩大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6分)(3)洛克提出分权理论,孟德斯鸠将其发展成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这是对理性政治的深刻思考。1787年的美国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三者互相制约,这就将上述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6分)(4)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确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2分)1983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分)1993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此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2分)38.(35分)⑴ 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我国应该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分)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分)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分)④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2分)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2分)⑦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2分)⑵ 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我国政府应该①履行经济职能,(2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2n(1分)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②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2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分)完善社会公共设施建设。(1分)③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2分)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建设作用,(1分)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1分)⑶ 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2分)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1分)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1分)要能够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②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2分)促进中华文化的创新与发展,(1分)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③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2分)39.(26分)(1)船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穿越大西洋时,先顺着加那利寒流和东北信风到达巴西海岸,再顺着巴西暖流南下(3分);船队经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后,先顺着秘鲁寒流再顺着南赤道暖流、东南信风和北赤道暖流、东北信风到达菲律宾群岛,这样航行速度较快。(7分)(2)地理大发现,人们对世界的了解和地理知识不断丰富完善,地图不断被修订;许多西欧殖民者急于前往东方参与殖民掠夺。欧洲:欧洲殖民者开始了对亚、非、美三洲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西、葡等国建立了世界霸权;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3)(8分)①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加快发展,增加就业,扩大出口,加快工业化进程。(2分)②使发展中国家资源消耗加大,环境污染加剧,不利于可持续发展。(2分)③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经济风险加大。(2分)④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拉大与发达国家差距。(2分)40.(27分)22n(1)有利条件: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离经济发达的广东省距离较近。(2分)影响:珠江流域的水能主要分布在西江中上游,水能的开发:①能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促进经济的发展。(2分)②可以将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2分)③水能开发的大量投资,将推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拉动相关产业。(2分)④能有效地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2分)(2)原因:广州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作为最早开放的地区,人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于近代工业。(回答四点即得8分)(3)(9分)①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特点各异,具有差异性,这是矛盾的对立性的表现;(3分)②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泛珠三角”区域内各省区互惠互利、共赢共荣是矛盾的统一性的表现;(3分)③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始终不可分割,各省区之间的差异性,多元化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动因。(3分)2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