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资产减值习题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9资产减值习题答案

第九章资产减值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D。4.D。5.B。6.C。7.A。二、多项选择题1.ABCDE。2.ABCD。3.ABCE。4.ABCDE。5.ABCDE。6.ABCDE。三、判断题1.○。2.×。3.○。4.×。5.×。6.○。7.×。四、计算分析题1.【答案】(1)计算船舶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19000-200=18800(万元)(2)计算船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根据上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公司计算船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3750/(1+6%)1+3690/(1+6%)2+3250/(1+6%)3+3060/(1+6%)4+2685/(1+6%)5=13980.78(万元)(3)计算船舶的可收回金额企业应比较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取其较高者作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为18800万元(4)计算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25000-18800=6200(万元)(5)编制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62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62002.【答案】(1)机器设备计算该机器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净额=1800-10=1790(万元)计算机器设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根据上述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公司计算机器设备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1+折现率)t]=600/(1+5%)1+540/(1+5%)2+480/(1+5%)3+370/(1+5%)4+300/(1+5%)5=2015.32(万元)机器的可收回金额为2015.32万元固定资产减值损失=3000—2015.32=984.68(万元)(2)对于专有技术,由于企业的无形资产在被新技术所代替时,如果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则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如果仅仅是其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影响而仍有一定价值时,则应当分析其剩余价值,认定其本期应计提的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90-30=60(万元)(3)《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亏损)远远低于(或者高于)预计金额等,表明资产可能发生了减值。据此,企业在期末应对在建工程进行价值评估,如发现减值,应当比照固定资产的方法计提减值准备。n工程应计提减值准备=600-260=340(万元)(4)编制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1384.68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84.68无形资产减值准备60在建工程——减值准备3403.【答案】(1)计算资产组的减值损失。①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3225万元②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3075万元一负债225=2850万元③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应为当两者之间较高者,3225万元④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账面价值4350万元一负债225=4125万元⑤资产组的减值损失=4125-3225=900(万元)(2)根据该资产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比例分摊减值损失至资产组内的各项固定资产资产组合分摊减值损失前账面价值分摊的减值损失分摊减值损失后账面价值固定资产:——A设备885900×885/4350=183.10885-183.10=701.9——B设备1170900×1170/4350=242.071170-242.07=927.93——C设备1425900×1425/4350=294.831425-294.83=1130.17——D设备270900×270/4350=55.86270-55.86=214.14——E设备600900×600/4350=124.14600-124.14=475.86小计43509003450负债225225合计41259003225(3)编制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900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A设备183.1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B设备242.07固定资产减值准备——C设备294.8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D设备55.8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E设备124.144.【答案】(1)编制购入该无形资产的会计分录借:无形资产600贷:银行存款600(2)计算2011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账面净值=600-600/10x1/12-600/10x4=355万元(3)编制2011年12月31日对该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106.5(355-248.5)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6.5(4)计算2012年该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额=248.5/(12x5+11)×12=42万元2012年12月31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355-42=313万元(5)编制2012年12月31日调整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会计分录2012年12月31日n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248.5-42=206.5万元,无形资产的预计可收回金额为220万元,按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能转回。(6)计算2013年4月30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2013年1月至4月,该无形资产的摊销额=206.5/(12x4+11)×4=14万元2013年4月30日该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313-14=299万元(7)计算该无形资产出售形成的净损益该无形产出售净损益=200-(299-106.5)=7.5万元(8)编制该无形资产出售的会计分录至无形资产出售时累计摊销金额=600/10x1/12+600/10x4+42+14=301万元,已提减值准备106.5万元。借:银行存款200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6.5累计摊销301贷:无形资产600营业外收入7.55.【答案】(1)会计分录:借:在建工程1400累计折旧400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贷:固定资产2000借:在建工程300贷:工程物资300借:在建工程117贷:原材料100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借:在建工程150贷:应付职工薪酬150借:在建工程33贷:银行存款33改扩建后在建工程账户的金额=1400+300+117+150+33=2000万元。借:固定资产2000贷:在建工程2000(2)2006年计提折旧=(2000-100)/10=190万元借:制造费用190贷:累计折旧190(3)2006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备前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2000-190=1810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693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17万元(1810-1693)。借:资产减值损失117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17(4)2007年计提折旧=(1693-100)/9=177万元借:制造费用177贷:累计折旧177(5)2007年12月31日计提减值备前的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693-177=1516万元,可收回金额为1600万元,不应计提减值准备,也不能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6)2008年计提折旧=(1516-100)÷8=177万元借:制造费用177贷:累计折旧1776.【答案】(1)资产组账面价值=(600+600+800)-(600÷10x5+600÷lOx5+800÷lOx5)=1000万元。(2)资产减值损失计算表项目机器A机器B机器C整条生产线(资产组)账面价值3003004001000可收回金额820减值损失180减值损失分摊比例30%30%40%分摊减值损失545412120n分摊后账面价值246246388尚未分摊的减值损失60二次分摊比例50%50%二次分摊减值损失303060二次分摊后应确认减值损失总额848412二次分摊后账面价值216216388820注:抵减后的各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如可确定的)、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如可确定的)和零。因此而导致的未能分摊的减值损失金额,应当按照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其他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因机器C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388万元,所以分摊的价值损失为12万元,而不是72万元。(3)借:资产减值损失一机器A84一机器B84一机器C12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机器A84一机器B84一机器C12n7.【答案】在对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时,首先应当认定与其相关的总部资产。由于ABC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由总部负责,因此相关的总部资产包括办公大楼和研发中心,考虑到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可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资产组,但是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难以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分摊至各相关资产组。因此,对于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企业应当首先根据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和剩余使用年限加权平均计算的账面价值分摊比例进行分摊。具体如下:资产组A(万元)资产组B(万元)资产组C(万元)总计(万元)各资产组账面价值100150200450各资产组剩余使用寿命102020按使用寿命计算的权重l22续表资产组A(万元)资产组B(万元)资产组C(万元)总计(万元)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100300400800办公大楼分摊比例(各资产组加权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各资产组加权平均计算后的账面价值合计)12.5%37.5%50%100%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摊到各资产组的金额195675150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的各资产组账面价值119206275600企业随后应当确定各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其与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部分)相比较,以确定相应的减值损失。考虑到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难以按照合理和一致的基础分摊至资产组,因此确定由A、B、C三个资产组组成最小资产组组合(在本例中即为整个企业),通过计算该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并将其与账面价值(包括已分摊的办公大楼和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部分)相比较,以确定相应的减值损失。由于各资产组和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难以确定,企业根据它们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计算其可收回金额。由于资产组A、B、C的可收回金额分别为199万元、164万元和271万元,而相应的账面价值(包括分摊的办公大楼账面价值)分别为119万元、206万元和275万元,资产组B和C的可收回金额均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分别确认42万元和4万元减值损失,并将该减值损失在办公大楼和资产组之间进行分摊。根据分摊结果,因资产组B发生减值损失42万元而导致办公大楼减值11(42x56/206)万元,导致资产组B中所包括资产发生减值31(42x150/206)万元;因资产组C发生减值损失4万元而导致办公大楼减值1(4×75/275)万元,导致资产组C中所包括资产发生减值3(4×200/275)万元。经过上述减值测试后,资产组A、B、C和办公大楼的账面价值分别为100万元、119万元(150-31)、197万元(200-3)和138万元(150-11-1),研发中心的账面价值仍为50万元,由此包括研发中心在内的最小资产组组合(即ABC公司)的账面价值总额为604(100+119+197+138+50)万元,但其可收回金额为720万元,高于其账面价值,因此,企业不必再确认进一步的减值损失(包括研发中心的减值损失)。根据以上计算与分析结果,ABC公司资产组A没有发生减值,资产组B和C发生了减值,应当对其所包括资产分别确认减值损失31万元和3万元。总部资产中,办公楼发生了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12万元,但是研发中心没有发生减值。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