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海导航高三月考试卷历史月考卷三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2学海导航高三月考试卷历史月考卷三答案

2012届高三月考试题·广东(三)历 史命题人:华南师大附中 刘伟学海导航·2012届高三月考试题·广东(三)·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至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推动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的根本动因是(C)A.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B.农民的辛苦劳动C.生产力的不断进步D.统治者的重视【解析】注意关键词“根本”,A、B、C皆为原因,但根本原因为C。 2.下列手工业技术哪项不是汉代的成就(D)A.水力鼓风冶铁B.高炉炼铁技术C.炒钢技术D.灌钢法【解析】灌钢法为南北朝时期的成就。 3.宋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有(B)A.货币的出现B.纸币的出现C.柜坊的出现D.市的出现【解析】识记题,货币在商品经济发展较早时即已出现,柜坊在唐朝时出现,市在汉时即有。答案为B。 4.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道:“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据此,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大都实行(A)A.重农抑商政策B.重商主义政策C.工商皆本政策D.自由主义政策【解析】从材料内容容易判断。 5.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C.新航路开辟是全世界人民的福祉D.新航路开辟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解析】C的说法太绝对,新航路的开辟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而言是一场灾难。 6.马克思曾说:“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C)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过程充满了血腥和暴力B.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对殖民地人民犯下了严重罪行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进步D.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殖民地的野蛮掠夺基础之上的n【解析】材料主要是对资本主义掠夺的批判,C项的说法本身正确,但与材料不符。 7.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占人口总数的52%。这一年,英国1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10个,其中,首都伦敦的人口多达230万。这组数据说明(B)A.英国依然是个农业国B.工业革命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C.英国人抗拒城市生活D.英国人有农耕传统【解析】材料主题是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过程,A、C、D的说法与材料不相符。 8.1879年10月21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洛帕克街的一个实验室里点亮了第一盏电灯。此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后,煤气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其原因是(A)A.电灯即将取代煤气灯而成为人类的主要照明工具B.煤气行业经营不善C.电灯比煤气灯更为昂贵D.爱迪生在操纵股票【解析】理解运用型题,B、D与材料无关,C的说法不准确。 9.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以上材料不能说明(D)A.西方工业品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B.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严重挑战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严重打击【解析】反向选择题,注意关键词“不”。且D的说法与史实不符,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10.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表述不准确的是(D)A.受洋务运动的刺激而产生B.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兼具革命性和妥协性C.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是其发展的黄金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而迅速发展【解析】反向选择题,D的说法不准确。国民政府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官僚资本和外来资本的压制而限于绝境。1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过程表述不准确的是(C)A.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1993年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解析】反向选择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确立于1993年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此题为识记题,要求略高。12.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不包括(D)A.深圳B.珠海C.厦门D.海南  【解析】识记题,海南的开放是在1988年。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13.(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徏。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n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80章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货物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增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材料三 “窃以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台、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之、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前因洋铁充斥,有碍土铁,经臣叠次奏请开除铁禁,暂免税厘……”——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材料四 1913~1921中国棉纺织业情况表:年份纱锭(枚)布机(台)1913482192198619145447802316191864757027361919658748383919208428944139192112482824139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有何影响?(7分)(2)材料二所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它是在一种什么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它又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7分)(3)材料三表达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这个派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挽救中国的命运?它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6分)(4)材料四的数据反映了一种什么情况?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中国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参考答案】(1)经济形态:小农经济。(1分)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和交纳赋税,规模小,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等。(任四点2分)影响:积极: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精耕细作和农业技术提高;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封建统治等。(任两点2分)消极:脆弱性,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封闭性,不利于了解外部世界;保守性,不利于社会进步,后期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等。(任两点2分)(2)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1分)背景: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拜金热;政治:新君主国的出现。思想:人文主义的产生;宗教:传播天主教的热情。科技:地圆学说,造船技术,指南针,航海技术。现实: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东西商路。(任三点3分)影响:对欧洲:商业革命:商业中心的转移、商品种类的增加、商业规模的扩大等;价格革命:通货膨胀,消弱了地主阶级经济实力;极大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对殖民地:一场灾难(掠夺,种族灭绝,奴隶贸易等)。对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使人类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每个角度1分,共3分)n(3)派别:洋务派。(2分)措施:兴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兴办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开滦煤矿等。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近代教育事业:同文馆、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等。(任两点2分)影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大批机器和先进技术,促进了生产的机器化;直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2分)(4)现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2分)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和一战的影响;(2分)影响: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成长,期间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1919发起了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任两点2分)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西汉时,巨鹿有位叫陈宝光的人,他家拥有一套织造上等丝织品的技术和工具。陈宝光之妻继承家传,身怀绝技,织出精美绝仑的丝织品。后来她受到朝廷重臣霍光的重用,成为他家的专有织工。当时的官府手工业部门也从社会上征调了大量的能工巧匠,为他们服务。材料二 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好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恩格斯材料三 1958年中共中央号召全国人民为了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各地迅速组织起大炼钢铁的大军,几千万人在钢铁生产的战线上奋战。全国城镇到处建起小高炉,炉火日夜不熄。为了炼钢,人们毁掉山林,砍伐树木,把家里的锅砸了,把铁锹扭弯,连称砣也不放过……材料四 1978年12月,陈云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不能到处都紧张,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农民有了粮食、棉、副食品、油、糖和其他经济作物就都好解决了。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结构中哪一成分的情况?这种经济成分在古代存在有哪几种形态?它的发展有何特点?(6分)(2)材料二中提到的变革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它为何最先在英国发生?它的发生对人类社会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3)材料三中所反映的是哪个历史事件?请分析当时人们是以一种怎样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建设的?你对这样的炼钢运动有什么看法?(6分)(4)根据材料四的谈话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6分)【参考答案】(1)手工业;(1分)家庭、民营、官营。(2分)特点: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②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多,劳动分工日益细化;④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⑤生产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明清时期出现手工工场;⑦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以上任三点3分)(2)工业革命。(1分)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①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1689《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n②海外市场的扩大导致需求的激增(七年战争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③工场手工业时期经验的积累等;④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任三点3分)影响:①极大提高了生产力,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②极大改变了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③改变了社会结构,使人类社会直接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④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加速了城市化的过程;⑤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⑥改变了世界格局,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⑦导致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等等。(任四点4分)(3)历史事件:1958年“大跃进”运动。(2分)精神面貌:当时人们一方面以一种热火朝天,忘我奋斗的精神,一方面又以急于求成、不顾代价的心情投入到经济建设中。(2分)看法:①是受到“一五”计划取得骄人成就,当时全国上下一致迫切要求加速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氛围影响;②这样的大炼钢铁运动不利于经济发展,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2分)(4)从农村开始的原因: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改革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②过去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农村的失误要远远大于城市,所以改革要先从农村开始;③一些农村地区(如安徽凤阳)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尝试并取得较好成果。(3分)农村改革的成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分)农村改革的问题:依然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都还比较落后;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市场化程度还较低,跟不上工业化的要求,还需进一步探索。(任一点1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