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说明:1.答案请填涂在答卷上。2.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齐民要术》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材料所指农具A.用于开沟播种B.方便除草培土C.便于深耕碎土D.可以防旱排涝2.西汉贡禹上书称:“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三工官官费五千万,东西织室亦然。”材料反映汉代官营手工业A.规模庞大,不计成本B.高效运行,管理严格C.分工细致,技艺精湛D.产品精美,面向市场3.《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从这些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土地兼并严重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井田制趋于瓦解4.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ABCD5.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据此可知A.夜市改变了农耕经济下日出而作的习俗B.当时全国各地都出现了繁荣的夜市C.官府对经商时间的严格限制被打破D.夜市文化主要以文艺表演为主要内容6.右图为《清俗纪闻》描绘的乾隆六十年(1795年)官府颁发的执照,反映了浙江地方政府对日贸易中商船管理的一般情况。图中省略的部分文字云:“如敢私行顶替,及夹带违禁(物)……将该船户舵水一并拏送,以凭严究,解宪治罪,毋违。”图文信息可以佐证乾隆年间A.严格防范倭寇侵扰沿海B.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C.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D.禁止国人私自出海贸易7.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旨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不能反映当时A.存在失业现象B.出现劳动力市场C.实行计时工资D.工匠技术水平高8.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n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实行闭关政策B.开放海禁政策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9.1874年李鸿章指出:“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商困民穷,势已岌岌。”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A.兴办民用企业B.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兴办军用企业D.向外国银行借款10.李鸿章创办的金陵机器制造局,机器购于英国德国等,产品供应给淮军,常年额定经费银10万两,由江南海关、江南筹防局、扬州淮军分担。下列企业与金陵机器制造局属于同一类的是A.轮船招商局B.贻来牟机器磨坊C.汉阳铁厂D.福州船政局11.20世纪某个时期,中国的工业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多世纪的成就。面粉业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该时期最可能是A.1895—1911年B.1912—1919年C.1937—1945年D.1946—1949年12.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C.洋务派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D.封建束缚阻碍民族企业的发展13.下面是1934—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实业救国兴起B.国际局势稳定C.社会性质改变D.政府政策推动14.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工业产量的统计表。表中所述现象A.为抗日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B.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说明国民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D.反映了官僚资本对经济的控制15.1953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就是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n对城市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禁止私营商自由经营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消灭当时中国存在的私有制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16.右边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是A.土地革命的开展B.国民经济的恢复C.三大改造的完成D.工业建设的起步17.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18.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A.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B.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C.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D.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19.1991年上海市财办明确规定,私营企业的产品一律不得进入南京路、淮海路的大店名店,私营企业不许与外国公司合资,银行不得对私营企业贷款。这说明当时中国A.市场经济发展遭受挫折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C.私营企业冲击了国营经济D.私营企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20.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但此时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由县委讨论,最后又由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中有可能正确的是A.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完全虚构B.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C.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人们的思想已经解放nD.虽然“文革”结束,但“左”倾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21.当哥伦布伟大发现的消息传到意大利的威尼斯时,当地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证券、债券下跌了40%到50%。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金银价值下降导致物价波动B.地中海的商路中心地位即将失去C.西班牙的殖民活动向印度拓展D.世界金融中心从欧洲向亚洲转移22.新航路开辟后,阿姆斯特丹、威尼斯的商人可以用汇票购买商品,也可以把汇票存入银行,或兑换成现金,支票开始逐渐盛行起来。支票的盛行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A.商路中心的转移B.契约规则的确立C.价格革命的影响D.贸易规模的扩大23.有学者在论及西欧某国时说,它的造船业发达,于17世纪初“组建了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人在亚洲海域的统治地位;它完全征服了印度尼西亚群岛”。该国是A.荷兰B.德国C.法国D.西班牙24.《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对中国认识加深B.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衰落C.工业革命的开展D.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25.自从英国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以后,兴建铁路的热潮很快波及欧洲及世界各地。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这一时期铁路兴建热潮的出现主要因为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B.各国思想观念的转变C.铁路修建技术的突破D.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26.184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控制蒸汽机和炉灶排烟法》;1855年,颁布了《有害物质去除法》;1876年,又出台《河流防污法》。这一系列法律文件颁布的主要背景是A.工厂发展规模需要限制B.工业发展造成严重污染C.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流行D.英国政府重视社会立法27.下表是欧洲和亚洲各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变化。对表格内容解读正确的是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百分比)1750年1900年欧洲23.262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61.110.3A.工业革命造成了社会贫富差距B.工业文明尚未冲击亚洲国家C.欧洲成为近代世界经济体系中心D.亚洲国家被摒弃在世界市场之外28.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nB.第②段的殖民强国有荷兰、英国、美国等C.第③段中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美国D.第④段殖民扩张的手段只有资本输出29.根据对英国某镇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发现那里在1850年有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328人,到1910年已降至118人。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圈地运动影响B.城市化进程加快C.人口流动频繁D.工厂机械化冲击30.“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互动的整体化趋势,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为论证该观点,你将选择的论据是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强了国际交流,推动世界性市场的形成②电力推动下的交通运输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经济的联系③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交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二、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这种犁安装了犁评,既简便又轻巧,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32.2016年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其中“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指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33.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34.18世纪中期,英国在与法国的殖民争夺战争中获胜,标志着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5.下图为“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三、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36.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中国统计年鉴(1983)》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n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材料三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2分)(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2分)(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3分)(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1分)37.近代欧美国家的崛起多与殖民扩张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西方文明史》材料二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材料三17世纪是荷兰的世纪,它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凭借雄厚的资本和以政府为后盾,垄断了东方的香料贸易。商贸的发展带动银行信贷业的发展,1611年,一些商人在阿姆斯特丹进行东印度公司的股票买卖交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市场。——摘编自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材料四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殖民贸易的鼎盛时期正是在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时期。这说明离开殖民贸易提供的充足的资金和原料,英国工业革命难以迅速完成。而工业革命的进展又为殖民贸易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保障。英国就是在殖民贸易和工业革命相互促进的发展中,愈益富足起来。至18世纪80年代英国在责奉积累、工业投资以及金融等方面已超过西班牙、法国、葡萄牙等欧洲强国而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李德志《英国的殖民活动与日不落大帝国的崛起》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人由世界的边缘到达世界的中央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1分)(2)据材料二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客观评价西班牙等国殖民活动的?(2分)(3)据材料三,概括荷兰崛起的原因。(3分)(4)据材料四,指出殖民扩张对英国的主要意义,并结合材料三简析英荷两国崛起方式的异同。(4分)38.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n答下列问题:(1)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文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农业技术革命的最突出表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经营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4分)(2)近代工业革命发端于西方。18世纪晚期,哪一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动力结构?英国工业革命的劳动力主要由何而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组织形式有怎样的变化?这一时期新技术的发明和应用表明科技进步呈现出什么新特点?其成果使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什么时代?(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