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连云港市岗埠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15诗人谈诗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诗人谈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品析原诗,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认识。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阅读,学会赏析诗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评论,学习如何表达自己阅读诗歌的感受。教学重、难点:1、阅读欣赏《一个深夜的记忆》感受诗人抒发的感情,并思考一些诗句的内涵。2、体味诗“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复备栏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1、学习了“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我们对散文和小说这两种文学体裁的评论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那么,对于文学作品中另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诗歌,又该如何赏析呢?今天,我们就共同去听听诗人谈诗。2、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样式,古往今来,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在同学们的记忆积累中,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是什么?能背诵出来并简要地谈一下理由吗?同学们所谈的这些,都是我们赏析诗歌的角度。当然,我们还可以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从更多角度深入赏析诗歌。今天,我们就先共同赏析一首现代诗歌——现代作家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3、走进【名人殿堂】。曾卓,原名曾庆冠(1922-2002年)。笔名还有柳红、马莱、阿文、方宁、方萌、林薇等。原籍湖北黄陂,生于湖北武汉。出版的诗集有《门》、《悬崖边的树》、《白色花》(合集)、《老水手的歌》等,其中《老水手的歌》》获全国第二届优秀新诗诗集奖。鲁藜(1914-1999)原名许图地,福建同安人,家庭贫苦,未读完高小即开始干各式活路,随父兄迁徒于湄公河两岸,得一台籍落魄文人陶冶影响,获n得古典文学初步知识。1932年回国,在海外飘泊16年。“七月派”重要诗人。著有诗集《醒来的时候》、《儿时的歌》、《鹅毛集》、《鲁藜诗选》等。二、反复诵读,自我赏析1、反复诵读诗歌。2、先不看作者的评价,把自己对诗的感受、体会、心得甚至困惑,用随文批注式写在书旁。3、小组交流。①同学之间把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换,互相评价。②把你们组的集体智慧展示给同学们。4、有没有那位同学的意见在小组内未得到认同,但现在心里仍然有些不服气的?可以将你的观点说给大家听一听吗?5、小结:对同学的评价做出点评归纳总结。三、对比阅读,学习方法1、读曾卓的评论。①把你认为与作者的见解不同的可以拿来共同鉴赏。②将自己的见解与作者的评价比较,看看自己与作者相差多少,相同的是哪些,哪些不及作者,哪些自己的理解不够准确,加以纠正。③说一说他的评论比我们的分析丰富深刻的地方有哪些?2、联系原诗,说一说曾卓的评论为何会如此深刻透辟?①抓住要旨,体味意境;②展开联想,丰富内涵;③联系时代,深化主题。3、小结:曾卓,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他以诗人的身份写下的这篇对鲁蓠的《一个深夜的记忆》的评论,虽然只有五六百字的篇幅,却以其精练明晰的文字,深刻独到的眼光,为我们如何阅读和评论诗歌,学习诗歌评论的一些常识做出了榜样。四、再读原诗,品味涵咏小结:领略了诗的意境之美,今后在赏析的过程中就可以与作者近距离接触,n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也许是宁静深沉的、也许是冷清肃杀的、也许是喧闹盎然的,我们要通过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优美意境。感受诗人丰富而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五、尝试赏析,学写评论自读余光中的《乡愁》,从自己独特阅读感受出发,写一篇评论——《中学生谈诗》。教学反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