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6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12/44/94bb34376e2264a283dbff1656aac5b0/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12/44/94bb34376e2264a283dbff1656aac5b0/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12/44/94bb34376e2264a283dbff1656aac5b0/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背图样分析解密
''前言《推背图》在民间广泛流传,甚为神秘,甚至被吹为《绝密天机》,是中国大预言家的先知生觉,又由于《推背图》印刷甚少,多数人不能相见,即使有藏者,也视为奇宝,轻不外传,再加上其图文难懂,这就更增加它的神秘性。《推背图》究竟是什么书,鉴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封建社会,那它的指导思想即是统治阶级利用《天命论》来愚弄迷骗劳动人民的舆论工具,这是毫无疑问的。《推背图》名字的由来,具传说隋未唐初,著名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两人要好,经常在一起谈论《易经》八卦,对天地人间种种事情进行推算,也试想对国家和人类的发展做一下预测,这种预测不能用文字表达,只能用图暗示,有一天,李淳风正在画图,当李淳风画完最后一页时,袁天罡站其身后用手推了一下李淳风的背李淳风说道:别推了,随后吟诗一首:茫茫天数此中求,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于是后来李淳风便把这部预测本取名为《推背图》。《推背图》是封建社会政治斗争的历史产物,原本是劳动人民为推翻封建统治所制造的舆论工具,但却被统治者利用了。《推背图》的产生,最初可能产生于隋n''朝未年,由于隋炀帝的花淫,引起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和瓦岗起义,太原留守李渊,拉垄收买起义军,打起了反隋的旗号,为了达到目的,制造了《上合天意,下达民心》的舆论,李渊让当时有名的星命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伪造由周姜太公、汉严子陵先生续解的《乾坤预知歌》,为他们夺取天下大造舆论,在《预知歌》里直白的写道《二年宗年九番换,天下都无真主管,且系八国又离乱,南隔长江北隔关,水龙木易承天命,十八鲤鱼跳出来,唐得江山为一统》,并让李淳风画图进一步作证,为推翻隋朝,建立《李唐天下》大作舆论,这一点足以证明《推背图》是袁天罡、李淳风创作的。简而言之,《推背图》经过历朝历代统治者组织文人的更改,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作,所以流传下来的《推背图》绝不会是原样式的版本,随着统治政权的兴衰,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它不是什么《天书》,也不能完全预测未来,但它从《周易》演化出来的一种预测学说,也不能否定它,要用科学的观点研究和掌握它。《推背图》之所以不好理解,是因为它的语言形式大部分采用的是隐语,就是用字迷,指示会意;引伸语义,易经八卦,天干地支所属意思进行暗示和谐音等形式表达的,这就是它的神秘所在。《推背图》解密第一象甲子,乾为天。n''图象显示:一男子身披桷叶,两手托日月,坐于石上,一侧竹萎上站一女人。谶(chen)曰:(注:谶音趁,谶纬是预测吉凶的宗教语言,纬是指天象,意思利用天上星象变化来附会人事,预卜吉凶)。初劫世千变,战争无了时。遇着秋兰草,方是迨成时。诗曰:自从盘古分希夷,虎斗龙争事是悲。万代兴亡谁能记,试从唐后定兴衰。这一象可以说是《推背图》的总纲和红线。隋未唐初,天干地支学说已经广泛流传,所以袁天罡、李淳风用甲子、乾为天作为第一象,甲为天干之首,子为地支之首。《推背图》从甲子开始,n''到癸亥结束,共六十象,也就是六十花甲子。乾为天,是《易经》六十四卦的首卦,孔子在《系辞传》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乾为天,坤为地,乾为父,地为母。在《周易》之前的《归藏》中是以坤卦为六十四卦之首,这表明殷人重视母系氏族的思想意识。《周易》把《坤乾》的首坤次乾排列颠倒过来,变成首乾次坤,这是意识形态的一次重大变化。这变化改变了当时人们整个思想模式,影响了中国数千年,以及至今人们的思想。虽然《推背图》的作者,也受其影响,是以《易经》的认识观来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他们同样认为人类社会的开始是从父系社会开始的。图象《一男子身被桷叶,两手托日月,坐于石上,一旁站一女人》其意是在原始社会的发展中,父系氏族形成了,两手托日月,说明阴阳分明,乾坤已定,男女对偶婚配的制度已初定下来。谶曰《初却世千秋,战争无了时,遇着秋兰草,方是迨成时》“却”是我国古代易命学家对历史阶段的称谓。这些人认为人类社会分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一元又分三却,即上上元,中上元、下上元,一却为一万五千元。这个三元和现在的三元概念不一样。《初却》在这里是一个概数,是说在人类社会处于愚昧时代,即父亲社会以前的时代,战争是接连不断的,给人们带来无穷的灾难,只有到了父系社会的对偶婚配时期—秋兰草象征对偶婚配,才是《元、享、利、贞》的时代,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时代。诗曰《自从盘古分希夷、虎斗龙争事是悲,万代兴亡谁能记,试从唐后定兴衰》此诗的意思是说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历代帝王,争权n''夺位,战争频繁,给人类带来可悲的灾难,兴盛衰兴之事,谁还难记清楚呢?我们对唐朝以后的兴亡作了预测,人们可根据我们的预测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再次说明《推背图》是唐代袁天罡李淳风作著。从象解有三点:第一点说明袁天罡、李淳风所著《推背图》的理论根据《是为月泽也,离为日火也,泽火相息,君子治历以明时,益言古今之有,治乱兴亡,反复相因。即日,月相推而明生,寒署相移而岁成,历数在躬之》这就是袁、李二人所著《推背图》的理论根据。是用阴阳学说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易经》中对兑、离是这样说的:“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离,丽也,明离乎天,万谷草木丽乎,重明以利乎正,乃化成天下”。就是说治理人类社会,必须顺应天而应乎人,重明以丽乎正,只有这样才能《化成天下》,否则,就会出现乱子。第二点“君子所以承天命,授人时,贯古今,立人界者,不外乎易道之阴阳,所以为此书者,乃扶阳抑阴,而为长君子,消小人之具也”这就是作者所著《推背图》的目的,向往和平,反对战争,崇尚良善,拼击邪害的。第三点“擎日月者,天之道也;坐盘石者,地之理也;中古氏者,人之紀也;往古夜也,来今昼也。毋变,天之道也,毋绝地之理,毋度人之论,三界昼夜之道,端在是矣”n''。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从女娲补天,日、月生辉,盘古治世,万物始生,父系社会以来,人类开始文明,天地人三界的形式是任何人无法改变的,这是作者告诫人们承天命,授人时,贯古今,主人界的基本法则和原理,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天命观。第二象乙丑天风姤图象显示:鲤鱼十八头,一头在剑之前,二头在剑间,有血伤,其余在剑之后。谶曰:枝叶方生根,东风起复翻。将不磨二剑,十八子称尊。诗曰:江中鲤鱼三六子,重重源源泉渊起。子子孙孙二九人,三百年中少一纪。《天山姤》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五卦《姤》卦,这一卦意思是邂逅相遇,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大唐李渊,李世民起义反隋与瓦岗军邂逅相遇,共创天下。按象和诗意是预测唐室姓氏,传位之数和统治年代之数。“枝叶方生根”是说树木长子,就是个李字;“东风起复翻”是指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末农民起义的战争里,打起反隋的旗号;“将石磨二剑”n''是指李氏父子南征北战收复起义军,战败隋军,夺取天下,这就是《姤》卦用在此象的含义;“十八子称尊”十八子乃李字,说明了建立了李氏天下。后边的四句诗,鲤鱼、离渊、谐音暗指李渊;三六子仍是十八字李字;“子子孙孙二九人,三百年中少一记”是说唐朝李氏天下共传二十九帝,事实上共传二十帝,除去武则天共十九帝,将近三百年----从公元618年到907年共289年,少一纪,其意可能是少十年。第三象,丙寅,天山遁。图象显示:一妇人戴金冠,左手托鹦鹉,右手托金锤击鼓。谶曰:两相逢金印,情知不奈何。中原还扰扰,万国蚁虫多。诗曰:有一女子身姓武,手执金符生中土。身披霞光五色棠,自握金锤打金鼓。n''《天山遁》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七卦《遁》卦,这一卦的意思是退避,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是说明《武则天》退避而能亨通的道理,按照象及诗是指武后僭(jian)位乱唐之兆。武则天原是宫中才女,因其才华出众,受得唐太宗李世民宠爱,又与其子李志关系暧昧。当时李世民问李淳风大唐江山丧于何人之手时,李淳风说:“其为人止戈不离身”(这是指武姓)两目长在空(这是指瞾字,是武则天给自己起的名字)按说李世民为了李氏天下,本应将武则天斩首,但其怜香惜玉,把武则天贬入空门为尼,武则天临行时与太子李志泪别,为赠标记,订下万年之好。李世民死,李志继位后,便立即把武召入宫中,并封为西宫,李志死后,武则天把大唐改为大周。图中妇人戴金冠,说明武则天在宫中受庞,其地位居上。手握鹦鹉,比喻武则天能言善辩;金锤击鼓,象征武则天大权在握,发号使令,“有一女身姓武”这一句道破。谶语四句可能是作者对武称帝历史的不正常理解;“两相逢金印”,可能是说唐高宗李志的八字与武则天的八字是卯酉相冲,而是武一定克死李治;“情知不奈何”这一句是作者自叹:命数无理无可奈何;“中原还扰扰,万国蚁虫多”是说武宫接连政变,杀害李氏家族,重用武氏兄弟“蚁虫”指武氏家族成员。第四象丁卯天地否图像显示:一人手执火把,一手持金钟,前有一犬张口。谶曰:戌群武花子,n''家于文泰乡。止约二月后,复见龙之阳。诗曰:拟将社稷乱分离,怎奈天公十八技,赖得忠臣犬边火,方能扶正旧唐基。《天地否》是《易经》乾为上卦的第八卦《否》卦,这一卦,乾上坤下,应当吉祥,但实际上是天地背离,不能相交,阴阳闭塞,万物不能生长。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形容武则天当政时的政治形势,是君臣上下隔离,政治混乱,国家有等于无的现象。按象与诗是指狄仁杰匡扶唐社稷之事。四句谶语是说,武氏家族,终于没有称帝,又恢复了《男人》李氏天下。“复见龙之阳”四句诗,是说武氏虽然想扭转乾坤,但“怎奈十八枝”,唐朝所数未尽,所以依靠狄仁杰----犬边火即狄字,终于又恢复了唐朝李氏天之,所以诗曰:“赖得忠臣犬边火,方能扶正旧唐基。”根据历史记载,唐高宗在位,立第三子n''李显为太子,638年高宗去世,李显继位为唐中宗,684年武则天废中唐为庐陵王,690年武称帝,改唐为周。武在晚年,在继承人问题上也陷入困境,武承恩、武三思也想做武的继承人,武也有此意,但经大臣狄仁杰的陈述,李、武的利害,698年武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立中宗李显为太子,705年武病重,宰相张柬之等大臣拥中宗为皇位恢复唐号。第五象戊辰风地观图象显示:山上有一鹿,负鞍,下有一女卧地死。谶日:春色正依依,荣华只两枝,又逢木易坏,惊起太原尘。诗曰:渔阳击鼓过潼关,此曰君王华剑山,木易岩逢山下鬼,定于此处丧金环。《风地观》是《易经》巽为上卦的第八卦《观》卦,这一卦,是说要将道义展示于众人之前,众人必然也对自己瞻仰的道理。“九五”在尊位,被四个阴爻瞻仰,“九五”也以中正的德性,展示于天下,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安禄山之乱,唐玄宗李隆基觉醒之事。按象和诗是指安禄山之乱,杨贵妃死马嵬坡,明皇之幸蜀。n''唐玄宗李隆基,开始重用贤相宋景,使唐朝走向开元盛世,但后来重用小人李林甫和杨国忠宠爱杨贵妃,并用胡人安禄山为其干儿子,结果造成安禄山与杨贵妃二人的暧昧关系,被玄宗发现,把安禄山贬到渔阳为节度使,后安禄山叛乱,攻入长安,迫使唐玄宗他惶逃至马嵬坡,在众大臣的呼声下,玄宗不得不斩了杨国忠,用白绫绞死了杨贵妃,这就是谶语和诗中所说:“又逢木、易坏(木、易乃杨字)惊起太原尘”“木、易岩逢山下鬼,定于此处丧金环”---杨贵妃名杨玉环。第六象已巳山地剥图象显示:一黄色鸱鸮(chixiao)立于树上,下横无数尸骸。谶曰:芬芬一李树,九叶十三花,南春花正放,野鹿逃出花。诗曰:草头人起反中国,非青非赤非黑白,川田十人没人耕,处处父南又子北。《山地剥》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剥》卦,这一卦是阴盛阳衰,也就是小人得志,君子困顿的时刻。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唐黄巢农民起义动摇了唐王朝。按象及诗是指黄巢起义。n''图中的黄色鸱鸮象征黄巢,李树象征李唐天下,树下死尸象征战争伤亡。谶语的意思是,李唐正在蓬勃发展之际,北方王仙芝,黄巢在山东,河南领导农民起义了。诗语是字迷,“草头人反中国,非青非赤非黑白”暗指“黄”字;“川田十人没人耕”是把巢字拆形,“处处父南又子北”是指黄巢起义给人带来妻离子散,这是作者带着历史偏见,对农民起义的误解。第七象庚午无雷无妄图象显示:一人顶冠,执圭坐于桶中,外立四人皆金甲。谶曰:不是地享泰,而是久久安,日光明枝叶,荣复又凋残。诗曰:当时天子当蒙尘,金舆玉格弃西秦,黄茑奋翅登金殿,鸟兽豺狼作近臣。《无雷无妄》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四卦《无妄》卦,这一卦外卦“乾”是健,内卦“震”是动。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唐僖宗时的政治形势,“九五”昏庸无道,妄臣乱政。按象和诗是指唐僖宗时的祸乱象,宦官田令孜等弄n''权欺主而言。“当时天子尚蒙尘”是指唐僖宗昏庸无道,受左右妄臣蒙蔽;“金舆王格弃西秦”是指唐僖宗整日玩游水,潘镇割据势力强大,唐政权日益消弱;“黄茑奋翅登金殿,鸟兽豺狼作近臣”是指唐僖宗近小人无贤臣,其结果田令孜等夺权欺主,朝庭上下一片混乱,终于导致了黄巢起义。第八象辛末火地晋图象显示:一棠树作十段,一僧匿身树后,谶曰:火焰须成龙,普赵太风烟,霞光数大战,唯有怕中天。诗曰:此人不久又分张,却象天使作颠狂,九州鼎涕愁无主大道兴兵共灭亡。《火地晋》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八卦《晋》卦,这一卦上卦《离》是太阳,下卦坤是地,其意是太阳普照大地,就人事来讲,是比喻诸侯恭顺的依附君子,社会要前进,不破不立。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旧朝不破,新朝不立。按象和诗是指唐未,昭宗时政局内外交困,唐朝象树被拆十截,摇摇欲坠即将灭亡。n''黄巢起义失败后,唐朝已是四分五裂的政局,公元888年,唐昭宗在这样的形势下上台的,当时李克用,朱全忠(朱温)这两股最大的割据势力,904年唐昭宗被朱温杀死,唐面临死亡了。图象和诗均暗示唐朝天下四分五裂,昭宗无力支持残局,“九州鼎涕愁无主,十道天兵共灭亡”这句诗的意思唐朝即将灭亡,五代十国的混战局面来临了。第九象壬申火天大有图象显示:三颗明珠如品字形,上有一颗有光三千道,下有一猴子在焉。谶曰:二帝多灾难,中兴号止戈,无人定女子,独处怕如何。诗曰:其中有一赤猿猴,闹乱寰尘作祸头,才是征南又征北,目光闪烁上金楼。《火天大有》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大有》卦,这一卦离上乾下,大有元享。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唐朝皇上无权,地方割据,人民总希望有一人领导人民完成伟大的事业,所以占断是“元”,大“享”,“享”是无往不n''利。按象和诗《三棵明珠》的珠是谐音为朱文生,指朱温篡唐,权作五代之祸首。谶语中的二帝是指唐昭京李晔和袁帝李柷,女子指朱温,因古时称女子为红颜,红颜也为朱色,“无人定女子”是指无人管辖朱温。《其中有一猿猴,闹乱寰尘作祸首》指朱温杀死昭宗,废除哀帝,907年建立梁朝,史称为后梁。自从朱温建立后梁之后,在以后的五十多年里相继出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当时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还先后出现了《前蜀,吴、吴赿、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各政权彼此争战,人民生活十分痛苦,这样人民总希望有一个人领导人民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第十象癸酉坎为水图象显示:一胡人坐云中,前有一木履谶曰:荡僭祸乱,整顿新乾坤,日光自复见,干戈人不闻。诗曰:中原坐得何曾静,河朔十兄用武盛,呼得天子作吾宗,n''剑戟相待几时定。《坎为水》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一卦《坎》卦,这卦上下都是坎卦,一阳陷在二阴中,而且两个重叠,象征重重的险难。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五代》《十国》时期,要想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必是困难重重。按象和诗是指晋公李克用兴兵复唐之事。谶语中“荡涤僭祸礼,整顿新乾坤”是指李克用联合北方少数民族,灭掉后梁未帝朱瑱,建立《后唐》,按作者谶语所说:“日光自复见,干戈人不闻”,天下似乎太平了,人民重见光明了,殊不知中原坐得何曾静,河朔十兄用武盛”,黄河流域先后出现的《十国》各自呼天称帝,“剑戟相持几时定”,想达到天下统一仍为困难重重,所以到公元934年汉贼石敬唐勾结契丹,灭掉《后唐》建立《后晋》,所以作者感叹“几时定”。第十一象甲戌水泽节图像显示:一人顶巾菐冠,穿红袍玉带。谶曰:李树得根茅,石榴慢放花,枯荣只一荣,赵子呈荣华。诗曰:龙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n''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水泽节》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五卦《节》卦,这一卦,下卦兑是泽,上卦坎是水,水流入泽中,过度就会溢出,应加以节制,卦意是凡事要节制,否则会物极必反,泰极否来。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是后唐庄宗李存勖从唐朝灭亡到李存勖称帝,建年号为《同光》,这个靠武力夺得天下的武皇帝,不注意节制自己,最后被自己的干儿子郭从谦射死的惨重教训。按象和诗皆指后唐庄宗李自勖之事而言。《同光》即其年号。谶语中“李树得根荣,石榴慢放花,枯荣只一枝,赵子呈荣华。”这四句诗概括总结了从残唐五代到北宋建立这一段历史。“李树得根荣”指后唐李克用;“石榴慢放花”是指后晋石敬唐和后汉刘知远二人;“枯荣只一荣”指的是后周柴荣;“赵子逞荣华”指的是赵匡胤建立宋朝之事。“龙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这四句诗的意思从唐朝灭亡到李存勖这三十多年间,军阀混战,李存勖n''称帝,年号为《同光》,这位靠武力得天下的武皇帝,不能富国强兵,而是沉迷酒色,宠爱刘夫人和宫中郭从谦等人,听信谗言杀死老将郭从韬,激起民愤,结果李存勖的干儿子郭从谦乘机反抗,带领乱兵杀进皇宫,用箭射死了李存勖,这便应了“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的诗意。第十二象乙亥水雷屯图象显示:一王者卧入地上,一人骑马领兵过桥,后一人拉弓射之。诗曰:入得秦川几时坐,父子兄弟皆受祸,都缘大臣一二人,致使父子相弃随。《水雷屯》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屯卦》,是《易经》乾、坤二卦之后,接着是这一卦,屯卦的下卦震是雷,作用是动,上卦坎是水、雨、云,作用是陷险,全卦象征朝代的变更,必然艰难而且危险。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原篡位是也。按象和诗是指唐庄宗李存勖被杀,李嗣原篡位是也。唐庄宗在位三年,丙戌年四月被郭从谦杀之,李嗣原立为唐。卧入地者,庄宗被射也;一官骑马领兵,李嗣源是也;李嗣原篡位后,又被石敬唐灭之。第十三象丙子水火既济图象显示:有城楼一座,城外射出火光谶曰:六龙俱怒,n''战于陵下,苍穹不胜,旅人辛苦。诗曰:有一真人受天纪,总领群胡来即位,子嚎母哭丧雄威,猛火光中方弃祀。《水火既济》是《易经》坎为上卦的第四卦《既济》卦,这一卦的含义,凡事成功之后,跟着来的必然是颓废松懈,趋向没落。此卦用在这象上,喻意唐朝彻底覆灭,中国的封建社会由昌盛开始走向衰落。按象和诗是对唐朝灭亡的总结。煨煨之火毁也,是指自黄巢起义与诸割据势力兵戒相见,直到韩金海威逼皇城搬迁,火焚长安已有三次,致使长安西北大好山河变为一空,实在唐朝已毁灭也。“有一真人受天纪,总领群胡来即位”是指晋公李克用联合少数民族后梁朱温恢复后唐之事。但是正如象解和谶语中所说的,自从黄巢起义后,唐王室已是摇摇欲坠,长安城如火中之狐城,将被烧为灰烬;“六龙俱怒,战于陵下”是说反唐势力日益加俱,尽管与克用“才自精明志自高”,却是“生于未世运偏消”“苍黄不胜”,他又如何?国家腐败,民不聊生,长安城这座八卦中的开门—风水宝地,也n''将烧为灰烬,毁于一旦。《推背图》的作者发出如此感叹,这也是天之数理。第十四象:丁丑,泽火萃图象显示:大小碑二座,(在前)有二女子(在后)前一女子头上插树枝。谶曰:抱壁怀玉,与乐不伤,绌而不伸,道无良人。诗曰:且问和尚过河无,河南拱手待姑夫,待得姑父至中士,嫔妃作卿作贼奴。《泽火萃》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三卦《萃》卦,这一卦,上卦是泽,下卦离是火,兽皮在水中浸,在火上烤,又下卦的形状象灶,上卦的形状象是被火烤的皮,两个阳爻是皮的坚实部分,上面的一个阳爻象是除去的毛及松软的实质,却没有改革。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在唐未内忧外患,人民极须改革,按现在的说法须要革命,光复中国。按象,契丹是辽国之祖,中国辱于辽国,以胡僧为姑父,其辱可知。大碑是痕德荣,少碑是可许钦德,父子具葬于中国;二女是虞霄,女真的妃嫔,当臣妾于德,钦德是也。n''此象实际是指契丹兴起,建立辽国之事。唐朝末年,契丹的努力发展起来,十世纪初契丹族的领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916年阿保机称帝,建立契丹国,定都在上京,后来其儿子耶律德光,从后晋皇帝石敬唐手中幽云十六卅,契丹改国号为辽。作者带着封建正新统思想和民族偏见在诗中感叹“待得姑夫至中土,嫔妃作卿作贼奴”,当然,也评击了晋皇帝石敬唐投敌卖国的可耻行为。第十五象戊寅需火丰图象显示:一胡人冠坐于石上,一王者冕旒下拜。(旒,音留,liu,古时帝王帽子前的玉串)。谶曰:牧羊稻围,闻虎呻喧,畏惧怵惕,终不为患。诗曰:赤猴年中胡乱汉,汉似胡儿胡似汉,改头换面总一般,尽被晋阳沙水畔。《雷火丰》是《易经》震卦为上卦的第二卦《丰》卦,这一卦阐述了盛衰无常的道理。虽然卦名是盛大的《丰n''》,但全卦都暗无天日,告诫人们盛极必衰。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石敬唐认胡人为父,祸乱中国时的后晋暗无天日。石敬唐作皇帝的好景不会长久,终被晋阳刘知远灰掉,这就是盛极必衰的道理。此象和诗俱言石敬唐认贼作父甘当儿皇帝之事。公元936年,李克用招契丹阿保机,本来是为了借其兵力来消灭后梁朱温的,可是石敬唐于936年把比他小十一岁的阿保机认作父亲,共同灭掉后梁。这就照应了“一朝人冠生于石上,一王者冕旒下拜”的象意。以下四句诗的意思是,公元936(赤猴年即丙申年)石敬唐认胡为父,祸乱中国,真可谓“汉似胡儿胡似汉,尽管石敬唐为了私欲,丧尽廉耻,不择手段,可是好象不长,终被晋阳刘知远灭掉。第十六象已卯地火明夷图象显示:一大树上结石榴一个,有皮无子。诗曰:亲族杀尽尚存疑,岂识河东赤地儿,矫沼一军人尽哭,国中惟有石榴枝。《地火明夷》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四卦《明夷》卦,这一卦,上卦坤是地,下卦离是太阳,太阳沉没地下。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是暗示后晋这个傀儡政权的真实写照。按象和诗是指契丹携持后晋政权时石敬唐的宗族被诛戮殆尽,中原无主,河东节制使北平n''王刘知远称帝于晋阳,改国号为“汉”。象解中说:“一个大树结石榴一个,有皮无子”,榴与刘谐音,指刘知远,“有皮无子”是说他没有后辈。刘知远在位不到三年,就呜呼哀哉了。隐帝刘承佑即位后就改“元”了。可是作者带着偏见对这位短命皇帝进行了热情赞扬,诗中说:“亲族杀尽尚存疑,岂识河东赤帝儿,矫沼一年人尽哭,国中唯有石榴枝”,这意思是说后晋政权对汉族臣民进行大加杀戮,激起民族的反抗。作者在这里大声疾呼:“你们胡人能杀尽汉人吗?你们想不到先皇子弟刘知远会推翻你们的!公元947年,刘知远在晋阳起兵,灭掉后晋这个傀儡政权,建立后汉。第十七象庚辰地水师图象显示:一雀立于城上,众雀飞向水波上。谶曰:汉水竭,雀尚飞,飞来飞去何止,高上不及城郭低。诗曰: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地n''水师》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师》卦,这一卦上卦坤是顺与地,下卦坎是险与水,这一卦的形象,是顺与地的下面有险与水,意味着在农民中隐藏着兵帅与领袖。军队的应用原则,必经“贞”,以坚持正义的条件,必须以正义、中庸、德高望重的人物为统帅,才会吉祥。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郭威少时出身低微,确精明能干,后成为后汉大将,951年代表人民的利益,废掉隐帝,改国号为后周,在五代的时期确成了一位难得的开国皇帝。按象和诗是指郭威称帝之事。郭威少贱,颈上黥有飞雀,故世称郭雀儿。所以图中一雀立于城上,像征郭威至高无上,位至六尊。谶语中“汉水竭、雀高飞”其意是后汉刘知远灭亡了,取而代之的是郭雀儿称雄天下。第十八象,辛巳艮为山图象显示:一束柴内有一枝茂盛发荣。谶曰:小窗多月,理道难通,贤仁君子,国安不僵。诗曰:圣朝天子日之精,千年枯木一枯荣,生得霞光并月彩,不劳兵马生三精。n''《艮为山》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一卦《艮》卦,这一卦是一个阳在二阴的上方,阳已上升到极点,必然会物极必反。此卦用在这象上,暗示周世宗,继后周之事,柴荣乃郭威义子,承国受命作了二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开垦荒田,取消苛捐杂税兴修水利,整顿军队,巩固了后周的地位,使后周达到了极盛时期。第二帝接任才七年,后被赵光义,赵匡胤《陈桥兵变》逼恭帝让位。按象和诗是说周世宗柴荣,受郭威之命当了皇帝,虽稳坐三帝,但只有柴荣一人中荣一枝。柴荣虽巩固了后周的统治地位,但在改革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所以诗中说“小窗多月,理道难通”。以下四句诗其意是后周共三帝,一帝太祖郭威,二帝世宗柴荣,三帝恭帝。“不劳兵马坐三清”其意是说后周的江山没有靠武力征伐,是靠宫庭,政变共坐了三帝。“千年枯木一枝荣”,柴荣中间一帝,数他荣华了。第十九象壬午山火贲图像显示:一小儿幞头,帝服,前立一猪张口。诗曰:上有危楼十七年,皆言欠一不成天,走作尽从小下月,成败由天社稷全。《山火贲》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六n''卦,《贲》卦,这一卦下卦离是明,上卦艮是业,以文明的制度,使每个人,止于一定的分际,这就是人类集体所生活必须的装饰。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喻意人民希望赵匡胤建立宗相一定要和平、文明、富裕、发展为强大的国家。按象和诗言赵匡胤《陈桥兵变》废周建宋之事。赵匡胤生于丁亥年,亥属猪,所以图中有一猪张口,图中人指幼主恭帝,赵匡胤与周世宗柴荣,郑子明曾结拜为交。柴王称帝后,他任宿卫大将,显德七年,他带兵抵御西夏,行至开封东北陈桥驿站时,部下苗训见日下又复有一日,解释为落日为周,升日为赵,于是在部下石守信等人的策划下,黄袍加身,拥立赵匡胤为帝。公元960年,周恭帝禅让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诗中说:“走作尽从小下月,成败由天社稷全”,其意是说周朝灭亡,宋朝建立,这是上天之意,谁能改变呢?第二十象癸未,山天大畜图象显示:一帝向南面,数王者向北拱立而朝。诗曰:纳士姓钱并姓李,其余相冷朝天子,天公一统付真人,不杀人民更向嗣。《山天大畜》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四卦《大畜卦》n'',这一卦,下卦乾是健,上卦艮是止,刚健前进的乾,被艮阻止,而且阻止的力量是大的。此卦用在这象上,暗示越匡胤统一天下,南有南唐的阻力,北有吴趆的阻力。越匡胤要想完成《先南后北》的统一天下方略,必须先打败南唐,后打败北方吴趆。这两股势力的阻力很大,最终还是赵匡胤统一了天下。此象和诗是指赵匡胤统一天下之事。宋太祖赵匡胤于开宝八年(975年)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煌投降,受封《违命候》,后被宋太祖赐酒毒死。赵匡胤即位三年,迫使吴趆王钱削去国号,献所辖两淅十三之地归降,诗曰:“纳士姓钱并姓李”就是指此而言。赵匡胤统一天下,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了一、设立禁争制;二、将功高的大臣革职,在菊花宴会上解除了石宗信、高怀德、王军琦大将的兵权,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杯酒释兵权》,也就应合了诗中“不杀人民更向嗣”之语。第二十一象甲申,山泽损图象显示:庙殿九座,祖庙内有一狗,宗殿内是文武等器皿。诗曰:十一卜人小下月,兄弟子孙位不绝,两个郎君贪慕道,骑龙骑虎上天辙。n''《山泽损》是《易经》艮卦的第五卦《损》卦,这一卦《损》是减。这一卦来自泰卦,下卦减少,上卦增加一个阴爻,就成为损卦,也就是说,上损下溢,人民的财富减损,君主的财富增加,但重点在于减损。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赵匡义的儿子为龙赵匡胤的儿子为虎,形成了上层两大派系,龙虎相斗,使上层财富极聚,人民的财富减损,这是北宋衰败的主要原因。按象是预言北宋九帝之事。北宋自太祖赵匡胤到太宗、真宗、仁宗、莫宗、神宗、哲宗、微宗、领宗、高宗共九帝,起自庚甲,止于丁末共一百六十七年。神殿三层九室暗示北宋九个皇帝;庙内有一狗,暗示北宋亡于九帝赵枸,枸与狗谐音,从庚申年公元960年至丁末年公元1127年共167年。诗中说:“十一卜人小下月”组合为一个赵字;“兄弟子孙信不绝”,其意,赵匡胤死后,兄弟赵匡义即位;“两个郎君贪慕道”,“骑龙骑虎上天辙”是说以后赵匡义儿子为龙,赵匡胤儿子为虎,形成统治阶级两大派系。越匡义子孙称帝为龙与外戚官为一派,赵匡胤子孙称臣为虎与文武大臣结为一派,历史相争相斗。第二十二象乙酉火泽睽图象显示:一胡人佩刀,乘船。诗曰:但闻逆贼乘灰起,妖气立志岂同群,n''分明取得炎精祚,却教天子换新思。《火泽睽》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二卦《睽》卦,从这一卦的卦变来看,离卦,“二”与“三”交换,中孚卦的“四”与“五”多交换,都是柔爻前进上升,成为睽卦,使“六,五”在中位,与“九二”的刚爻相应,得以稍为补救,因而大事不可小事吉祥。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金兵攻至开封,宋微宗惊慌失措,让位于儿子钦宗,想以此法补救,北宋的统治。但金兵已控制北宋江山,此法也挽救不了宋灭亡的命运。这也说明了社会的发展有合必有离,有异必有同的自然法则。按象是指金兵分道南侵至靖元年(丙午年)金人渡河。很早的时候,微宗皇和元年,派遣马正同破辽,胜了可以分地予舍,故云“妖气立志岂同群”,这是失计之举。到应和七年(已巳年),金兵撕毁协议,进行南侵,靖康之年金兵渡河,围攻都城开封,宋微宗惊慌失措,让位于儿子钦宗,想用此法挽救宋朝的统治,但已晚矣!此谓“分明取得炎精祚,却教天子换新思。”第二十三象丙戌天泽履图象显示:六人在舟中,四人执刀,一人执锤,一女子踞胡床而坐。诗曰:若逢鼠年牛头后,n''有一猖狂在六州,字是十千加一点,寻思国乱此因由。《天泽履》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二卦《履》卦,这一卦上卦是天,下卦是泽,按照正常的法则,天在上,泽在下,这是宇宙的正理。可是跟在乾的后面,用“踩到考虑尾巴而老虎并未咬他”这层意思,把此卦用在这象上,作者是把方腊,宋江农民起义当作老虎了。按此象和诗是言方腊,宋江农民起义之事。宋微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庚子10月方腊宋江领导农民在山东,河南起义,庚子过后,是辛丑,所以诗中说:“鼠尾午头后”。到第二年方腊被宋江,乾世忠消灭。方腊领导的农民起义破六卅,五十二县,所以诗中说:“若逢鼠年牛头后,有一猖狂在六卅,字是十千加一点(即方字),寻思国乱此国由”,这是作者对农民起义军的污蔑,但不能不感叹“寻思国乱此因由”。象中的“四人执刀,一人执锤”影示方腊,宋江农民起义军;“一女子踞胡床而坐”,应该象征宋王室一女子投靠少数民族而至乱。方腊,宋江农民起义之军,由于宋江的招安,只是动摇了宋朝的统治,并未推翻宋朝,所以用履卦来比喻此象。第二十四象丁亥风泽中孚n''图象显示:二女子头戴金冠而立,手牵一犬。诗曰:有一女子甚英雄,开辟乾坤在掌中,一朝四海各戈起,角出头上始是龙。《风泽中孚》是《易经》巽卦为上卦的第四卦《中孚》卦,这一卦上下各有两个阳爻,中间两个阴爻,是中心空虚的形象。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好象比喻赵构是个空虚的傀儡皇帝。按此象和诗指元右太后立康王赵构建立南宋称帝之事,图中狗即赵构。赵构是微宗第九子,初封为康王,靖康之年,留在磁卅,微、钦二帝被服后,于靖康二月在南京称帝,史称南京,同年十月迁都杭州,过着苟安的生活,后来由于金兵南侵,赵构奔越州,定海,温州以割地纳贡称臣,与金兵签订《始兴和议》并听信秦桧谄言,杀死岳飞。图中女子象征元祐太后,手牵一犬,象征赵构,四句诗的意思是元祐太后立赵构帝后,国家动乱,不该称帝的赵构,头上出角成龙了。第二十五象戊子风山渐图象显示:一毡帐,二王对坐,掩面而哭。诗曰:两朝天子哭沉沉,n''总领群臣渡孟津,拱手自然难进退,欲去不去愁杀人。《风山渐》是《易经》八卦为上卦的第七卦《渐卦》,这一卦《渐》是被水侵透。此卦用在这一象上,金人在北方,北方为水,比喻微、钦二帝被劫于金国,等于掉入水中侵泡。按象和诗是言微、钦二帝被金兵掠走之事。宋微宗这位《风流》皇帝,不务正业、政事,一天天败废下来,金兵南侵,微宗心中大骇,又无善法,只好下台弹位于太子恒—钦宗,自己以烧香为名,逃镇江避难去了。钦宗也是无能之辈,不敢抗金,只想和谈,尊金主为伯父,不但割地太原、中心、河间三镇,还以亲王为人质送给金人,又送给金人黄金二十万,白银四万,以得一时之安。可是,这种做法,助长了金兵的气焰,靖康二年金兵二次南下,微、钦二帝被俘,押往金国,放在井中度日,留下了《坐井观天》的笑话,所以用四句诗来形容二帝的窘境。第二十六象乙丑,震为雷图象显示:一香案前,有一官向东方跪拜,二胡人侍立于后诗曰:有一黄门应运昌,虞舜伊周及霍光,终日暗暗谁可测,n''姓名纯一奏清商。《震山雷》是《易经》震为上卦的第一卦《震》卦,震卦☳是象征大地的坤卦☷,由最下方发生了个阳,使大地震动。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秦桧,张邦昌与金兵言和害死岳飞,使金国大地都感到震动。按象和诗是言宋仁宗时秦桧,张邦昌皆与金人私意也。在金兵南侵之际,抗金老将宗泽多次向宋高宗上书,还都开封,收复失地,都被高宗拒绝。他忧愤而死,抗金将领韩世忠、岳飞抗击金兵,正当岳飞直捣金兵老窝黄龙府之时,投降派秦桧张邦昌合谋向金求和,连发十三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在风波亭将岳飞杀害,使全国人民都振动。图中香案跪拜者张邦昌、秦桧之流;二胡人指金兵。诗的意思是纵然是虞舜的明贤圣主,有伊尹,崔光的文臣武将,有张邦昌、秦桧这些奸党专政作乱,图象岂能昌盛,那么亡国之时会指日可待了。这里作者开脱高宗的罪责,高宗准许杀害岳飞是有私心的,他怕打败金兵后,迎微、钦二帝回国,他不能称帝了,他和张、秦二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了。第二十七象庚寅雷地豫图象显示:片云之上有日,下有一猴舒三足而走。n''《雷地豫》是《易经》震卦为上卦的第八卦《豫》卦,这一卦,唯有九四是阳爻,其他的阴爻都是顺从他国而得志,心中喜悦又下卦坤是顺,上卦震是动,是愉快追随行动的形象,以人事比拟,人人都系于追随行动,必然可以建立公侯的基业,有利于用兵。此卦用在这象上,用意是蒙古各部首领愿跟随成吉思汗及子孙完成统一中国的神圣伟大事业。按此象是说元克金灭宋之事。图中《日下片云》是指鞑靼姓也,旭日虚日,虚日为鼠,为子,女真鞑靼同为胡子;《一猴舒三足而走》是成吉思汗及子孙从统一蒙古到统一天下的三步方略;第一步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公元1218—1223年,横跨欧亚的大汗国;第二步,公元1234年(甲午年)元军攻击金的都城,灭掉金国;第三步元军挥师南下,灭掉宋国,建立元朝,统一天下。第二十八象,辛卯雷火解图象显示:殿宇三间,中一间已倾塌,有大臣两手抱住以头顶托之。诗曰:金垣坠倒构新基,正是傍抬柱石时,有一柱石头戴斗,风云相会免倾欹。n''《雷天解》是《易经》震卦为上卦的第六卦《解》卦,这一卦,内卦坎是险,外卦震是动,用行动走出险地,必是困难重重,要使困难解除,所以命名为《解》卦。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文天祥挽救南宋灭亡,解决重重困难欲图支撑南宋危亡之意。公元1275年元军南下,进攻宋朝,第二年文天祥任右丞相并枢密使出使元营,遭之扣押,后在镇江逃脱,辗转山海道至福州。公元1276元,文天祥与张世杰、陆秀夫拥赵罡称帝,即瑞宗。诗中“金枢坠倒立新基”就是指此而言;象中一文官苦撑,《文官》谐音文天祥,公元1277年元军,进兵江西,文天祥率兵抵抗,因寡不敌众,1278年冬在五坡岒被张弘范所俘,文天祥拒绝投降,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后被解往大都(今北京),文天祥又拒绝亡国之君劝降,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正气歌》。第二十九象壬辰雷风恒图象显示:三人仗剑,一猴奔走。诗曰:三十鼠子藐人伦,人无右手侩无人,更有濠州一人到,自然天子作中兴。《雷风恒》是《易经》震为上卦的第五卦《恒》卦,这一卦巽在震的下方,即女在男的下方,男尊女卑,象征夫妇的常理。占得这一卦,只要有恒,坚持自己的意志,动机必须纯正,而且持续才能无往不胜。此卦用在这一象,象征n''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坚持为劳苦大众得利益,并持之以恒,经于夺得天下,建立明朝这一历史事实。按象是揭露抨击元顺帝荒淫无度而导致农民起义之事。元顺帝时,为了尽情享乐,招西方妖僧,传授房中术,在宫中淫戏为乐,男女裸体,君臣宣淫,不理朝政,民族矛盾日益加重,终于导致了刘福通在颖州,徐寿辉在蕲州,郭子兴、朱元璋、陈友谅、张世城在濠州起义。当时称红巾军,公元1368年,戊申年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攻入大都(北京)元朝灭亡了。图中三人仗剑,是指刘福通、朱元璋、张世成三路起义军;一猴奔走,是指将元人赶回蒙古。猴和猿是一个意思,猿与元又谐音,暗示之元朝要灭亡了。至于四句诗,前两句是元顺帝带领群众臣在宫中淫戏的形象比喻,无从细解;后两句指朱元璋在濠州起义,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称帝。第三十象癸已地风升图象显示,二胡人胡服,相背而行。诗曰:嘱咐胡儿莫狂颠,二人尽在月旁边,尽忠尽节人不识,一日乘云直上天。n''《地风升》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八卦《升》卦,这一卦升是上升的意思,上卦坤与下卦巽都是顺,因而在上升的过程中顺利,不会有任何阻碍。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元顺帝天命而去,元朝灭亡是必然的、顺利的,不会有任何阻碍。按象和诗是指元朝灭亡一事。图中的父子相背而行,是说元顺帝看大势已去,并弃城逃走,而他的儿子却负隅顽抗。诗中的前二句,意思是说,警告胡人,你们不要猖狂,对汉族人民肆意欺压,上天对你们的所作所为是知道的—二人合起来是个天字,后两句意思是,为国尽忠尽节,每个汉族人民谁不知道,一旦你们顺天命而去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侵略汉人的耻辱。第三十一象甲午风火家人图象显示:一曲尽安挂木上。诗曰:枝枝叶叶现金光,晃晃郎郎照四方,江东岸上光明起,其中释子是真王。《风火家人》是《易经》巽卦为上卦的第三卦《家人》卦,这一卦阐述了治家的基本原则,城信与威严。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朱元璋在治理国家中的诚信与威严。按象和诗是指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一事。n''图中一曲尽安挂木上,象征一个朱字,因为朱字是木字加一个竖折,曲尺又称直尺,其形状类似竖折勾,意思是说姓朱的要统治天下了。四句诗,前二句是指和尚穿的纳衣,这就是作过和尚的朱元璋称帝了。第八句中的释子是释加牟尼的弟了,这后二句,也是指朱元璋成了真龙天子。第三十二象,乙末,水风井图象显示:一蛇昴头而游,口喷黄气成火焰。诗曰:朝廷原有真龙在,鳞角生明方见火,中原太岁又乘龙,始见乾坤贺交泰。《水风井》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二卦《井》卦,这一卦,上卦坎是水,是险,下卦巽是风,是人,水桷进入井中打水,所以象征井。在古代《村落可能变迁,但井不会变动》,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明成祖可以称帝,但社稷的称号仍然是明朝。按象和诗,指燕王朱棣篡夺帝位,由蛇而变成龙之兆也。n''传说燕王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况且又是元顺帝的遗腹子,朱元璋因元妃之养,纳宫为妃子。这无论是按封建帝王的长子继位,还是朱元璋的本心意愿,决不会让朱棣继承皇位。对此朱元璋曾问过刘伯温,将来继承皇位者何人,当时刘伯温看看正搂着柱子玩耍的朱棣,便说:“金龙缠玉柱”。后来朱元璋又出对子《风吹马尾千条线》。朱棣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大有帝王之气。后来朱元璋把朱棣调往大部,封燕王。可天命难违,他的九个儿子庸俗无能,待他的孙子继位后,朱棣势力壮大,便废他而自立称帝了,蛇王变为龙帝,他就是明成祖,但明的国号不变,仍为明。第三十三象丙申,风泽大过图象显示:一树已枯倒地,一树正茂盛发叶。诗曰:要知太岁在何处,青龙变化白牛兔,天军东北木中来,此时换却家中士。《风泽大过》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五卦《大过》卦,这一卦有四个阳爻,阳过渡旺盛是大的过渡,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明英宗朱祈镇与其弟明代宗朱祈钰,相互称帝,是朝廷大的过渡。按象枯树倒,正树生象,是指明英宗朱祈镇与其弟明代宗朱祈钰争夺帝位之事。公元1436(丙辰年)明英宗朱祈镇即位,年号正统,在位14年。公元1450年(庚午年)其弟明代宗朱祈钰即位改元景泰,在位8年,公元1457年(丁丑年)明英宗朱祈镇又恢复帝位,改元天顺,在位8年。n''图像中一树枯死,一树茂盛,像征二兄弟一枯一荣,互换交替过渡。四句诗也是说二兄弟争夺帝位之事。第三十四象丁、酉巽为风图象显示:一戟一刀,柄上有绦。诗曰:家住门北及门东,岂知天下兵正哄,若是狐狸归本穴,直待蚕老与桑空。《巽为风》是《易经》巽卦为上卦的第一卦,《巽》卦,这一卦是风,即风起云涌。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明武宗朱厚照在位时一是由于农民起义,二是统治者内部叛乱,所造成的《风起云涌》的政治动荡。按象是指明武宗朱厚照在位之事。明武宗正德元年(1508年,丙寅年)及第二年丁卯年,一方面由于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因统治者内部叛乱,故之“天下兵正哄”。一直到1510年(庚辰年),1511年(辛巳年)战乱方平息,所以说:“若是狐狸归本穴,直待蚕老与桑空”,狐狸指在义军与叛乱,《蚕老与桑空》指时间,指天干地支而言,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三月蚕老,四月桑空。公元1522年(壬午年)明世宗,朱厚照即位,改元嘉靖。重用武馆,强化专制,中刀枪,喻指用武力巩固其政治地位。n''第三十五象戊戌泽雷随图象显示:一赤色王者,执圭端冕而坐。诗曰:圣人垂裳坐天堂,治化自然无低昂,尧舜无为谁可媲贡献珍珠表万方。《泽离随》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四卦《随》卦,这一卦下卦震是动,上卦兑是悦,此动而彼悦。自己虚心随和他人,他人也会随和自己。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世宗嘉靖年间随和的太平景象。以上四句诗是说明世宗即位后,改革改治,整顿朝纲,天下太平,随和,四方朝圣,非尧舜无谁可比也。虽然有严嵩父子专政乱政,在位四十五年(1522—1567)亦不失为明代太平之主。第三十六象已亥风天小畜图象显示:一枪一剑,俱直竖并立。诗曰:太岁时在执徐纪扰扰茫茫大兵起,不畏君王不畏臣,直待青龙治方始。《风天小畜》是《易经》巽卦为上卦的第五卦《小畜》卦,《小畜》n''是《小的阻碍》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明穆宗在位六年,徐州兵乱,只不过是个《小的阻碍》,不影响明朝前进这一大的潮流。按象和诗,太岁,枪剑并立于徐者辰也,时为庚辰地为徐州,剑为南,枪为北,是指徐州兵乱之事。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是庚辰年,因贪官污吏掠夺人民,冤假错案比比皆是,化云母子在徐州起兵反明,直到公元1573年明神宗即位后,战乱方渐平息,所以诗云“太岁时在执徐者,扰扰茫茫大兵起,不畏君王不畏臣,直待青龙治方始”。第三十七象庚子风雷益图象显示:一黄牛,背上负一绿火鸭。诗曰:寅卯年中方睡觉,醒醒起来登又道,腾身足履上青云,六合乾坤为霓扫。《风雷益》是《易经》巽卦为上卦的第二卦《益》卦,这一卦下卦震是动,上卦象是风,风吹动的木象征船,有利涉过大河,暗示可以冒险犯难,前进必有利。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李自成起义,可以冒险犯难,前进有利涉过大河。按象指明思宗嵩祯元年(1628年)李自成起义之事。象中黄牛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劳苦大众,鲁迅说《俯首甘为孺子牛》,古人虽不知道这句诗,但意思是明白的;二是朱字n''去掉腿,即去掉一撇一捺,是个牛字,暗示朱家即将灭亡;鸭子,甲在东方为木,再加个子字是李字,暗示李家要得天下。话中“寅卯年中方睡觉,醒醒起来登天道”,是指明嘉天启六年和天启七年,(1626—1627,戊寅年,巳卯年)明熹宗重用阉党魏忠贤,陷害忠良,残害人民,可是熹宗如在梦中,当他明白时已一命归天了。明思宗嵩祯元年李自成在陕西米脂起义,拉开了明朝灭亡的序幕。应该说明的是,此图象与明朝年间的《推背图》不同,当时的《推背图》中,画着山上一猪,猪身上骑着一美女,山下有十八个孩子,其中一个用箭射美女,意思是朱将亡。美女为红颜,猪和朱谐音,十八子合为将李立。而另一个版本的《推背图》是画着一座城门,城门里有一匹马,半进半出,显然象征一个闯字,指闯王李自成,并有四句谶语:马迹北阙,犬数四方,八九数尽,日月无光。这四句语的意思是李自成张献忠起义了—马迹北阙指闯王,犬数西方指张献忠:“八九数尽”,八九相加是十七,指明朝共十七世,气数已尽了;“日月无光”指明朝灭亡了。这两幅图的不同,只能说明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劳动人民为了推翻统治者各取所需,任意修改,袁天罡、李淳风的《推背图》究竟什么样子,今人尚未考查。n''第三十八象辛丑火雷噬嗑。图象显示:一武士戴兜鍪,手执月斧,口吐青烟,人前边放一木桷,桷里有八面旗。诗曰:有一真人坐中土,治化何须用军伍,天下钟声一时鸣,众臣扶主登九五。《火雷噬嗑》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四卦《噬嗑》卦,这一卦的占断,是享通,凡事不能享通,必然中间有障碍,将中间的障碍咬醉,当然就亨通。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八旗精兵入关,必须攻下吴三桂这一障碍,才能占领汉地,统治中国。按象,八旗是指蒙古八旗,武士的武与吴谐音,指金甲将吴三桂,立人立于水月旁乃清字也。是说李自成起义,朱家隐于吴三桂,而胡人主国一统江山。此图和诗是言清兵入关,建立清朝之事。图中的八旗是指清军,武士指吴三桂。四句诗的意思是:清世祖顺治乃是真龙天子,他不用一刀一枪,信用吴三桂的兵马灭掉了李自成,在中国称帝。众臣民扶他生了九五的最高位置。九五是《易经》卦象中的第五爻,代表君位。第三十九象壬寅山雷頣n''图象显示:一金甲人执剑怒击倒卧在地之人。诗曰:身着霞光五彩裳,鼠子无情又作狂,末曾踏得玉清路,不觉杀身天灭亡。《山雷頣》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七卦《頣》卦,頣卦《阐述了养的原则,把物质蓄积富足之后,就可以养育天下了,养育应当靠自己,使天下人得到供应》。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康熙帝平定天下,为了了使人民得到供养。按象和诗指康熙平定蒙古,葛尔丹叛乱之事。约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蒙古贵族,葛尔丹进行分裂战争,清兵出长城攻蒙古三部,康熙帝亲征返三次,同这股分裂势力作斗争,经于打败了葛尔丹。四句诗“身着霞光五彩裳,鼠子无情又作狂,未曾踏得玉清路,不觉杀身天灭亡”。是歌颂康熙帝的英武,指出鼠子(丙子年)葛尔丹进犯内地《未曾踏得玉清路》,便被击败,《不觉杀身又灭亡》了。《鼠子》一指北方,二指葛尔丹。康熙帝,无论是平《三藩》,还是抗击沙俄,平定葛尔丹,都是为了人民丰衣足食,使人民得到充足的供养。第四十象癸卯山风蛊图象显示:云中五色,金凤一只。诗曰:八方大胜尽称臣,n''稽首倾心佑大君,天鼓自鸣神鬼伏,腾身足履上青云。《山风蛊》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八卦《蛊》卦,这一卦《阐述了振疲起衷的原则,盛极而衰,乐极生悲》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康熙王朝的盛胜,但也想到它的衰败。按象和诗是指《康熙盛世》。四句话中,前二句《八方大胜尽称臣,稽首倾心佑大臣》是对康熙,乾隆二帝的歌颂,并描绘了大清帝国,八方稽首称臣,安定昌盛的局面,即历史所说《康熙盛世》,同时又指出了清王朝的衰败《天鼓自鸣神鬼伏,腾身足履上青云》。第四十一象甲辰离为火图象显示:一弓一箭,胡人掩面而哭。诗曰:此子生身在冀州,开口张弓立在猷,自然穆穆乾坤上,敢将火镜向心头。《离为火》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一卦《离》n''卦,这一卦《是中间一个阴爻,附着两个阳爻,离是火,火的内部空虚,外表光亮,正相当于中间的阴虚,外方阳实的卦形,而且,火必定附着在燃烧的物体上,离又代表太阳,有明的意思,都是由火引伸而来》。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嘉庆年间外表盛胜,实质上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按象和诗是指嘉庆年间,河北天理教(又称八卦教)起义之事。图中一弓一箭,指天理教二股势力,胡人指清政权。嘉庆十六年(1811年)两边天上出现了扫帚星,这种星象预兆兵災。原来在北京南面有一些流氓成立了天理教,为首的一个叫林清,活动于河北;一个叫李文成,活动于河南,教徒遍及全国各地。他二人的口号:《二八中秋黄花落,清朝最怕闯八月》,他们又买通宫内太监刘金等三人,定于九月十五日起事。在北京的天理教教首林清帅兵已闯进皇宫,但只因李文成事情败露,外援不到,使这次声势浩大的教徒起义,孤掌难鸣,毁于一旦,但也动摇了清朝的统治。第四十二象乙巳火山旅图象显示:旌旗十二面诗曰:七星再拜真天子,天子分明火入耳,杀尽三山刀出口,身骑白马军中止。《火山旅》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七卦,《旅》卦,这一卦,《下卦艮是山,上卦离是火,山上火烧,火势蔓延,不停向前燃烧》。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之势如山上烧火,不停向前燃烧。n''按象和诗是指白莲教起义之事。诗的前二句《七星再拜真天子,天子分明火入耳》七星指北斗星,《火入耳》为《聂》字,指白莲教的首领聂人杰。后二句指白莲教战士的英勇。嘉庆元年,湖北枝江,宜都两县白莲教的发起人聂人杰,带领众徒起义,后涉及全省,白莲教由来已久,在乾隆年间,他们就宣传《清朝鸿运已过,劫运将来,现在真命天子已经出世,你们若要免祸去灾,必经请求真命天子保护》。其声势浩大,普及全国,真到嘉庆九年(1804年)白莲教起义才复平定。有人认为四十一象是指太平天国运动,四十二象是指鸦片战争,这种说法,象与诗所表示的历史事实不符。四十一象要说是太平天国运动,光看象可以,但诗《此子生身在冀州》不象,因洪秀全第一籍贯不在冀州;第二洪秀举事的地点在广西金田村,时间是1851年1月1日,从这两点不能说是指太平天国。四十二象有人认为是鸦片战争,这更加不符合历史事实,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从象上来看,十二面旗是指白莲教余徒分别在四川、陕西、湖北传教,多树旗帜。看来这两象应该颠倒过来,时间与事实就相符了,要不是我的水平低,对象和诗参探不透。第四十三象丙午火风鼎图象显示:一女子抱琵琶,后一兔,旁立弓一张。n''诗曰:西方女子琵琶仙,皎皎衣裳色更鲜,此时军迹居朝市,闹乱君臣百万般。《火风鼎》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五卦《鼎》卦,这一卦,来自巽卦,巽卦的六四与九五交换,成为鼎卦,象征贤士终会被君王赏识,达到愿望。此卦用在这一象上,象征林则徐这位抗外冠明将,终会被咸丰皇帝重用,达到愿望。按象和诗是指道光年间琦善乱政一事。按象和诗《西方女子琵琶仙》,引伸为《奇》,奇与琦同音;《皎皎衣裳色更鲜》,鲜与善谐音,这两句的含义为琦善;《女子》引伸为女流之辈,在古代认为《女流之辈》是弱,比喻琦善为《女流辈》;手抱琵琶,比喻琦善乱弹琴,扰乱朝纲;象中《兔子》是指道光年间《癸卯》之年;前有一弓,表示林则徐被琦善谄害,革职查办,并未被杀头,《弓》立着,就是这个意思。此事件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林则徐抗击英军侵略之事,史记称为《鸦片战争》,林则徐被琦善陷害,被道光皇帝革职,直到咸丰之年,林则徐被提升到重要职务,琦善这个女流之辈以《误国》罪被革职,锁拿回京,抄没家产。有人认为此女象是骊姬褒姒n''之流,女色乱国,但清朝并无史记,只要将此女引伸而矣!第四十四象丁未火水末济图象显示::一大臣,一幼君,皆幞头,红袍玉带,面蒙尘而走。诗曰: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惟有外面根上树,三十年中子却结。《火水未济》是《易经》离卦为上卦的第六卦《未济》卦,这一卦的《上九正当未成功的终极,一面饮酒,一面眺望或许即将到来的成功,心中必然也在思索,一切又将返回起点,一切将重新开始了》。此卦用在这一象上,对于灭亡的太平天国,对于垂帘听政的两太后慈禧都表示《未济》。按象指咸丰之年(1851年),国内政治形势内患外忧,刚登基的咸丰皇帝与大臣惊慌《蒙尘》而走。按诗是太平天国洪秀全和清军总统帅曾国藩。1851年咸丰刚刚登基,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金田村宣布起义,国号《太平天国》。洪秀全生于嘉庆十七年(1814年1月11日),一个贫苦家庭,多次赴广州应试,他最后一次n''是1843年(31岁),去广州应试失败了,于是对现实不满,成立了《上帝会》,1849年(已卯年)洪秀全精心编造了一个上天承命的神话故事。经过三四年的时间,1853年3月19日占领了南京,4月8日升龙凤殿,就天王位,将南京改为天京,到1864年6月,洪秀全得病而死。一是因为太平天国洪秀全与杨秀清的内讧,二是镇压太平天国的清军统帅曾国藩的军事才能,到1864年以天京为中心的太平天国主体部分全部被镇压了,洪秀全占据南京前后十二年。所以说:“黑兔走入青龙穴,欲尽不尽不可说”。这两句诗是指洪秀全而言,一是《兔》是指洪秀全编造神话的“已卯”年,二是指起义军中的农民和煤碳工人,《黑》是对这些人的看不起,《青龙穴》指南京,《欲尽不尽不可说》一是指太平天国失败原因不可说;二是指太平天国的余众《再作什么》不可说。后二句诗《惟有外面根上树,三十年中子却结》是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他是道光十八年进士,道光未年升为机部太待郎,到咸丰之年(1851年)皇帝下诏求臣民直言,他曾详细陈述了皇帝应具有三项德操,由于语言过急,触怒了皇帝,幸亏大学士祁售藻和李芝昌两人大力解语,才免于死罪。咸丰二年,因母亲去世,在家守寿。后经友人郭嵩焘劝说,出山了,被皇帝名为清军统帅,才负责镇压太平天国。他原本就是清政府的高官,所以说《外面根上树》。经过曾国藩的精心策划,又经过长久战斗,终于1864年将太平天国主体部分全部镇压。所以诗曰:“三十年中子却结”n'',《三十年》是曾国藩三十来岁,正当年,《子》可能指曾国藩是属鼠的。第四十五象戊申山水蒙图象显示:一人着皂衣,手执一斧。诗曰:卯入鸡林赤羊群,树生权叶又逢春,春中气侯冰如水,不识君王火星人。《山水象》是《易经》艮卦为上卦的第二卦《蒙》卦,这一卦,上卦艮是山,是止,下卦坎是水,是险,是山下有险。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捻军起义在前进的道路上《危机四伏》。按象和诗是指捻军起义军。1864年太平天国主体被镇压后,余部又联合捻军继续战斗。捻军发源于捻子,常在苏、鲁、豫、晥一带与清军作战,1852年捻军首领张洛行聚众万人攻占河南永城,次年太平天国北伐军经安徽、河南捻军响应,1855年张洛行被推为盟主,称大汉帝王。1863年张洛行被捕牺牲。1866年10月捻军分两路进发,一路以遵王赖文光,一路东走进攻山东。《赤羊群》赤为红,为东方,称为东捻;以梁王张宗禹为首的一路西走陕西,鸡与西谐音,称面捻,两支捻军这时的发展如火如奈,所以诗曰《卯入鸡林亦羊群,树生权叶又逢春》,卯接上一象。n''1866年两太后命李鸿章代替曾国藩组办剿捻任务,李鸿章订下《先剿东捻,后剿西捻》的战略方针,1868年1月(丁申年)10日东王赖文光受伤被捕,被清军吴毓兰杀害,从此东捻被镇压;1868年3月饒阳一战,把西捻军困在天津以南,黄河以北,运河以东的长方形海滨地区,由于捻军内部几个头目的投降,西捻军于1868年8月16日全军覆没。至以东西捻军都被曾国藩、李鸿章给镇压下去了。《冰如水》一是指《冰如水》是个《永》字,指大汉永王;另一个意思指捻军如冰化水不堪一击。《不识君王火里人》是指时间,1867—1868丙未,丁申年。第四十六象巳酉风水涣图象显示:一长大老臣服红袍窄袖而手拗两拳作怒色。诗曰:有一军人身带弓,只言我是白头翁,东边门里伏金剑,勇士后门入帝宫。《风水涣》是《易经》巽卦的第六卦,《涣》卦,这一卦,上卦巽是风,下卦坎是水。风吹水上,形成水波离散。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人心离散,涣散,政局动荡不安。按象和诗是指戊戌政变。n''象是指维新党康有为为一派,因变法失败而作怒色。诗的第一句“有一军人身带弓”,是指直隶按察院袁世凯受光绪皇帝的密召并带有小箭一支作为证据;第二句“只言我是白头翁”,《白头翁》是指两太后的凤冠,是银白色的,是说光绪帝及维新党闲两太后干预朝政,象白头翁一样,多次一举;第三句“东也门里伏金剑”是指京城掌握兵权的荣禄;第四句“勇士后门入帝京”是指袁世凯到殿回院西太后处谢恩,因頣和园在故宫的后面,所以称后门。光绪二十四年,政局形成了一派是维新党,就是康有为等人,一派是守旧派,就是原来的一班老臣。西太后和李连英定计,秘密向直隶总督荣禄寄去一道太后懿旨《请皇上侍奉太后一起到天津阅兵》,光绪帝对太后的这一决定有点犹豫,召康有为维新党商议,维新党决定《先杀荣禄,然后处置太后》,后因小人袁世凯故意告密,即《后门入帝宫》使得这次政变失败。太后将光绪帝囚于赢台,康有为、梁启超外逃,其余众党统统斩首,至此西太后称心的独揽大权。第四十七象庚戌天水讼。图像显示:一小儿头顶木枝,射退夷人。诗曰:此日须怕云头绽,日月宠穴永不见,却被西山鬼神惊,十八孩儿与夷战。n''《天水讼》是《易经》乾卦为上卦的第六卦《讼》卦,这一卦,上卦乾是刚健,下卦坎是险陷,一方刚健,一方阴险,,必然争论。此卦用在这象上,比喻李鸿章和八国联军进行舌战,必经争论。按象是指李鸿章舌战八国联军。象中《一小儿头顶木枝》是个“李”字,弓、长满,是《鸿章》二字,谢箭它的谐音是《舌战》,象中《满弓谢箭》它的谐音是《鸿章舌战》。第一句诗《此日须怕云头绽》,《云头绽》是指义和困的一个技艺《红灯照》,此句诗是指义和团运动,因清政府把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的罪过归于义和团,所以《此日须怕云头绽》;第二句诗《日月龙穴永不见》,日、月永不见是日、月无光,宠穴谐音是龙穴,《宠穴永不见》是北京城里无真龙天子;第三句诗《却被西山鬼神惊》,西山谐音是《西安》,是指西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到西安,鬼神都感到震惊;第四句诗《十八孩儿与夷战》是指李鸿章为议和舌战八国联军。义和团是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活动在山东、河北一带,他们技艺有两,一是金钟罩,二是红灯照,他们的行为被山东巡抚李秉衡看好,密报给端五,端n''王禀告西太后,西太后下旨重用义和团,这些义和团驱赶洋人,触怒了八国联军,一举攻占了北京,西太后、光绪皇帝和皇后,嫔妃用三辆马车西逃到西安,北京有李鸿章为议和大臣,往来于八国使馆之间,舌战议和,经于签了二十条,1901年西太后从西安移驾北京。第四十八象辛亥天火同人图象显示:一人王服,一面两口,背后有一太阳出海。诗曰:战败夷人又入秦,并分越日闹无门,此人不用等兵马,闷去门头问主人。《天火同人》是《易经》乾为上卦的第三卦《同人》卦,这一卦的下卦离象征火,上卦乾是天,火光明向上升,与天相同,所以有《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正是这一卦的理想境界。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光绪三十一年间的政治形势《专制政体改作君主立宪政体》和孙中山《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按象是指宣统继位和孙中山出世。一两面口是个吕字,其意是总统皇帝不是光绪帝之子,而是醇亲王戴丰之子傅仪。这个吕字取民间之意也。正如庆三说《新皇(宣统)继承大统,到底是继承穆示(同治)呢,还是继承大行皇帝(光绪)呢……,如果继承穆尔,那么置大行皇帝于什么地位?不如一子兼祧(tiao)即为穆宗汉为德宗的嗣子,两全其美》。象中一个太阳刚出海是暗指孙中山出世。n''诗的第一句《战败夷人又入秦》,其意我理解有两个,一点指西太后从西安移驾北京,秦是西安(西京)代表着国家首都,所以说平定了八国联军西太后又从西安移驾北京;二是因《败》与《吧》是谐音,是指纵容义和团抗击外夷而遭免职的端王,花几十万,疏通摄政王而又复职的端王到四川陕西一带镇压民众;第二句诗《并分趆日闹无门》,光绪三十三年前后,中国以长江为界,南方革命多次起来,又有安徽炮兵起义,东北三省作为中俄战争的战场,四反的民反,真是《并分趆日闹无门》;第三句诗《此人不用等兵马》,是指袁世凯,宣统三年(1911年)左右,各省危机的情况,不断飞报到北京,摄政王急得手脚冰冷,授在家休息的《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命冯国璋统率的第一军,段祺瑞统率的第二军,还有长江海军,统归袁世凯指挥》,袁世凯到职以后,考虑到革命党气势正旺,改《剿办为安抚以和平代替战争》,来解决全国的动乱,这就是《此人不用等兵马》;第四句诗《闷去门头问主人》是指孙中山,暗示把门头给向主人是个《文》字,去掉门头剩个《心》字,心与孙谐音即孙文。第四十九象壬子坤为地图象显示:一甲士引马,骑马者红袍玉带。诗曰:颜色花开结子鲜,天子孩儿是少年,n''且问君王何日到,彼此震区永同安。《坤为地》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一卦《坤》卦,这一卦坤是伸和顺的意思,此卦用在这象上,比喻宣统皇帝只能顺从摄政王戴丰。按象和诗是指宣统皇帝与摄政王之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西太后命戴丰为监国摄政王,儿子傅仪为皇太子。西太后临崩前说:《今后一切国家大事归摄政王办理》,西太后驾崩后,摄政王扶持新皇傅仪继统,颁布天下,以来年为宣统之年,所以有此象和诗,诗的第一二句是指宣统皇帝,第三四句是人们的寄盼。第五十象癸丑地雷复图象显示:西山犬吠,东海人间,应运十里,坐家吓笑,大人尽杀,妇人砍倒,栋木塞门,灾祸不少,若要和平,直到彭老。《地雷复》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七卦《复》卦,这一卦《下卦震是动,上卦坤是顺,阳在下方活动,就自然而然的上升……,凶必定反回吉,危必定转为安,这是自然的法则》,此卦用在这一象上,象征孙中山拯救天下是必然的。按象和诗是指孙中山安天下也。n''象是指钟离权大仙,引义为《飘逸大仙》,取字为《逸仙》,逸仙是孙中山的号,老者暗指孙中山。诗中《彭老》谐音《蓬来岛》是指蓬来老道。其他几句诗是指东西男女变乱之极,期盼于孙中山安天下也。第五十一象甲寅地泽临图象显示:河水中立毡帐,各有旗号。颂曰:西山犬吠东海人,开辟王家在帝晨,家家妇女无活业,丈夫尽,入河津。《地泽临》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六卦《临》卦,这一卦临本意是由上往下看,但又不仅是由上而下,而且应为一切都要向对方前进,以威势逼迫,有临督、领导、统治的意思。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宣统年间,各地割据,各树旗帜,政治权利一盘散沙,又有修河之患,征役不息,家居离散之况,清朝由此势迫面临灭亡,新的统治王朝面临诞生。按象河水内立着毡帐,并开口,开口为喧,又是统一毡帐,各有旗号,字样不同,但旗号是统一的,喻意宣统二字。四句诗说明了宣统年间的社会状况,政治形势。第五十二象乙卯地雷泰图象显示:二人在水中行,人负小儿。n''颂曰:西山犬吠四千声,东海人忙闹万层,还动张弓千里外,金刀土木上阵君。《地雷泰》是《易经》坤卦为上卦的第五卦《泰》卦,这一卦,乾是天,下降到下卦,坤是地,上升到上卦,龙凤颠倒,好象不适合,但实际这是天地相交,地重由上下降,天轻由下上升,才不会离,而能密切交合,成为阴阳沟通的安泰现象,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南京政府》的成立,出现了暂时的安泰时期。按象二人水中行,它的谐音是《孙文》,另一个意思是二人水中行,行成一个《山》字,小儿为孙,含意是一个《孙》字,小儿又其中,含意是一个《中》字,合起来是《孙中山》。颂意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军,战乱已平,定都南京,人民负其子而归乡,此暂时又一治也。第五十三象丙辰雷天大壮图象显示:墨一绽,跌作三段。颂曰:坐家哭尽儿和女,杀尽三山凶明主,栏木将来塞北门,北门灾祸又还去。n''《雷天大壮》是《易经》震卦为上卦的第五卦《大壮》卦,这一卦连续四个阴爻,本意是《隆盛壮大》,然而社会进入了泰极否来的阶段,壮大开始了衰退。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满清政府由此大走向了衰退。按象墨一绽,比喻国家整体,跌作三段,长江以南为民国革命政府,长江以北为没落的清政府和明附和革命,暗搞复辟的袁世凯三股势力。按颂意是满清政府眼看着政权的修落,别无他法,只有坐家哭泣儿女。第五十四象丁巳泽天夬图象显示:河激三山分四派,东海入于大海,妖怪在水中捉人吃下,有许多髑髅。颂曰:此时兵乱知多少,五帝三王分茅草,上国国家人民少,直待人君学古老。《泽天夬》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二卦《夬》卦,这一卦是切断、决裂的意思,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已处于四分五裂的局面。按象三山和第五十三象墨跌作三段一个意思,水中大头妖怪及水中人头指袁大头(世凯)。n''四句诗意,指当时满清政治局面军阀混战,征兵服役,人民所剩无几,只有袁大头一直想着复古,自己作皇帝的女儿梦。所以颂曰《上国国家人民少,直待人君学古老》。第五十五象:戊午,水天需图象显示:马一匹,上有赤焰。颂曰:占得自牛七百七,五十五中却少一,问郎不送山头去,走入长安去求乞。《水天需》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六卦《需》卦,这一卦是期待的意思。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满族人期待满清政府再次崛起。按象马是指满族人,因清政府是马上天下,所以用马表示满族人。火焰是指权力。按诗是讲了《复》卦的道理,是《七日来复》,是指满族人期待自己的政权再次崛起。所以《问郎不送山火去,走入长安去求乞》。第五十六象已未水地比图象显示:男女相牵而乞,一王子狼狈同行而乞。颂曰:乞得一男并一女,二人共岁三十五,阿公三十问行人,东邑三人有桑土。n''《水地比》是《易经》坎卦为上卦的第八卦《比》卦,这一卦是依附的意思。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是比喻宣统三年,隆裕完全依附袁世凯全权处理政务的形象。按象是指袁世凯牵着隆裕太后的鼻子走,宣统皇帝无奈而忙。乞与泣谐音同意。按诗经史上云七七之灾,《乞得一男并一女,二人共岁三十五》意味着清朝即将灭亡;《东邑之人有桑切》意味着袁世凯直撑国家大权—袁大总统。第五十七象庚申兑为泽图象显示:黄牛背露锦被,后跟一妇人。颂曰:黄牛复过赤并来,因何人口依然在,衫无束带也整齐,却道此间被国害。《兑为泽》是《易经》兑卦的第一卦《兑》卦,这一卦兑上兑下都是泽水。此卦用在这一象上,象征宣统未年劳苦大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劳动人民背负的锦秀河山已是支离破碎,隆裕皇后看着这种困境已是万般无奈。按象是指宣统未年国家处于破败的残景。按诗是指国家处于这样的破景,追其原因是《却道此间被国害》。第五十八象辛酉泽水困n''图象显示:一甲士执刀赶杀胡人。颂曰:干戈未息干戈起,得败军奔走弃关,但见血流漂北海,斯民不复见长安。《泽水困》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六卦《困》卦,这一卦,困是穷困。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比喻满清政权已是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按象和诗是指宣统未年,军阀战争连绵不断,革命军驱赶满人的战争也是此起彼伏,满清部队弃关丢城,但见血漂北海,清政权已是摇摇欲坠。第五十九象壬戌泽地萃图象显示:一王者蒙尘,两美人扶之大哭。颂曰:战败方得为大王,好却提防千里花,一日宗枝皆尽死,谁知稚子乱无涯。《泽地萃》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八卦《萃》卦,这一卦是聚集的意思。此卦用在这一象上,象征衰退而亡的满清政府,宣统帝及众大臣聚集在一起携带着逃亡满洲的惨景。按象是指宣统皇帝携带着逃亡满洲之事。n''按颂第一句《战败方得为大王》仍指宣统皇帝,虽然清朝灭亡了,但在满清人的眼里,宣统仍为一国之主。后三句是指袁世凯把握朝纲乱政一事。第六十象癸辛泽山咸图象显示:两人推背而行。颂曰:落落无数此中术,世道兴衰不自由,万万千千说不尽,不如推背去归休。《泽山咸》是《易经》兑卦为上卦的第七卦,《咸》卦,这一卦是夫妇之道,感应。此卦用在这一象上,暗示袁天罡、李淳风二人推背的感应。说明世道兴衰—感应的不自由。第六十象是《推背图》的结束语,也是作者思想的自我流露和表白。《茫茫无数此中术,世道兴衰不自由》,此二句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观具。作者认为茫茫历史均在无数,世道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万万千千说不尽》,是讲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替,社会的兴衰,起起伏伏,万万千千,怎能用语言说尽呢!《不如推背去归休》一句,发泄了作者看破红尘,悲观厌世和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在这里作者以唯心主义的天命观为主导思想,对国家和社会的演变进行了唯天命的总结。我所解密n''的《推背图》是由《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清朝》版本。古人是依据《过往烟云》而作象;我是依据《八卦》与《历史事实》而解象。现在流传下来的《推背图》绝不会是一种样式的版本;它是随着统治政权的兴衰,朝代的更替而不断变化的,袁天罡、李淳风绝无能力从唐预测到清朝的,它不是什么《天书》,也不能完全预测未来。但是《易经》演化出来的一种预测学说,今人也不能完全否定它,应该通过研究,考察来辨别它的科学性与迷信色彩。《推背图》解密到此就结束了,因本人的文化水平和历史知识有限,解密可能有误之处,愿阅者共商,予以指正。王兆生解编二0一二年十月十六日完成于濮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