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七《土地的面积》教材内容说明冀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数学上册七《土地的面积》教材内容说明冀教版

《土地的面积》教材内容说明(一)单元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土地面积“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换算,能解决有关土地面积的简单问题。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土地面积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认识到我国的耕地面积、人口数量等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在用数据说明问题、总结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3、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运算,能解决和土地有关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4、对与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体会用数据说明问题的客观性,培养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祖国、关心国家环境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二)单元教材说明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计算多边形的面积,会进行整数和小数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等知识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以及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我国陆地面积与人均面积问题的讨论,种植问题。结合单元内容设计了综合与实践“估算玉米收入”。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包括综合与实践),具体内容编排如下:课时内容素材与活动第1课时认识公顷1.例1,昆明世博园的面积,室外展场面积等。2.认识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第2课时认识平方千米1.例2.读一读,故宫占地面积和南极长城站占地面积。2.认识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之间的关系。第3课时土地面积问题1.例3,世界上四个陆地面积最大国家的陆地面积、人口数量,求人均面积。2.例4,地球陆地面积和全球荒漠化面积。第4课时种植问题例5,在一块地里种苹果树或枣树,计算需要多少棵树苗,花了多少钱。第5课时估算玉米收入1.了解玉米生长及管理和销售等相关信息。n2.小组合作,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第1课时(教科书70页、71页),认识公顷。例1选择了介绍世界著名的昆明世博园的文章,其中有两个和土地面积有关的数据。一是总面积218公顷;二是室外展场的面积163300平方米。首先提出“说一说”的要求,然后让学生交流从文章中了解到的信息,并通过兔博士的话“你能说出文中数据表示的意思吗”,鼓励学生解释文章中的数据。在学生初步感受公顷比平方米大的基础上,教材说明:测量土地面积,常用“平方米”和“公顷”作单位。同时给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公顷。接着通过兔博士的话“你知道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吗”鼓励学生推算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教材通过红红的话“100乘100等于10000”提示了推算方法。然后,通过大头蛙的话告诉学生:一个足球场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最后,让学生估计一下,学校的占地面积够不够l公顷。“练一练”设计了4道面积单位换算和有关面积的简单问题。“搜集资料”要求,通过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体,搜集我国园林和名建筑的占地面积等。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常用面积单位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等基础上学习的。“公顷”作为测量土地的常用单位,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多,1公顷的面积有多大,学生也难以想象。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公顷,知道1公顷=10000平方米,难点是借助现实情境建立l公顷的印象。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阅读报道文章,了解其中的数据信息。引导学生通过“总面积达218公顷”和“室外展场面积为163300平方米”,意识到“公顷”是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然后教师介绍:测量土地的面积,常用“平方米”和“公顷”作单位,并说明公顷比平方米大得多。接着画出一个正方形,给出1公顷的描述定义后,提出兔博士的问题:你知道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吗?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推算出公顷和平方米的换算关系。最后,借助现实中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面积。除教材中设计的两个内容外,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熟悉的地方,东西方向从哪儿到哪儿有100米,南北方向从哪儿到那儿有100米,帮助学生加深公顷的印象,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第2课时(教科书72页、73页),认识平方千米。例2选择了“故宫占地面积为0.72平方千米”和“中国南极长城站的占地面积是2.52平方千米”两个真实数据,给出了两个建筑的图片和说明文字,提出了“读一读”的要求。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介绍:“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并举例说明我国的陆地面积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接着用兔博士的话:你知道1平方千米有多大吗?引出平方千米的文字介绍:边长为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n米,记作lkm²。同时,教材给出了一块正方形庄稼地,并标出边长是1000米。蓝灵鼠说:1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然后给出: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最后,提出用计算器算一算:1平方千米大约等于多少个你们教室的面积?让学生利用熟悉的教室个数间接体会1平方千米有多大。“练一练”设计了4个题,都是一些真实数据。结合第3题我国湿地面积的有关数据(以“万公顷”为单位),在“兔博士网站”中介绍了湿地的有关知识。“搜集资料”要求“调查了解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土地面积”,既是本节课知识的扩展,又为下节课学习作准备。本节课是在上节课认识了公顷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平方千米和平方米、公顷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是万公顷为单位的数化成平方千米为单位的数。教学活动中,首先让学生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认真阅读故宫博物院和南极长城站的介绍材料等,从中发现平方千米也是面积单位。然后教师介绍:“平方千米”是比“公顷”还大的面积单位,计算较大的土地面积一般用“平方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想一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启发学生根据1平方米的经验得出1平方千米的描述式定义,并通过教材中的庄稼图,让学生初步感受1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教师说明“因为1千米也叫1公里,所以1平方千米也叫做1平方公里”。关于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自己推算,再交流,也可以师生合作完成。最后提出用计算器算一算:1平方千米大约等于多少个我们教室的面积?可利用以前测量的教室长和宽的数据计算,也可以现实估测,实测等。使学生间接地建立l平方千米的印象。“练一练”第3题,教师要给予提示或指导,如,先把用“万公顷”作单位的数改写成用“公顷”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平方千米”作单位的数。n第3课时(教科书74页、75页),土地面积问题。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例3,国土面积和人均面积问题。教材用表格的方式给出了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等四个国家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数。首先让学生读统计表、交流了解到的信息,接着提出“用计算器算一算各国人均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填在表中”的要求。在学生完成计算之后,兔博士提出:比较我国的人均面积和其他国家的人均面积,你有何感想?引导学生根据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太多对人均土地面积的影响。例4,全球陆地面积和荒漠化面积问题。教材首先用图片加文字的形式给出“地球上的陆地面积为14900万平方千米”和“全球荒漠化面积为3600万平方千米”两个数据,并提出了两个问题。问题(1):把全球荒漠化面积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四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比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算一算全球荒漠化面积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几分之几。在计算、比较的基础上,大头蛙提出“说说你对土地荒漠化现象的感受”。“练一练”第1题,计算我国人口最多的六个省份人均面积。第3题,了解学生所在地(省、县、村)人口数、土地面积,并计算人均面积。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千米以及调查了解世界上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面积等基础上学习的。教学的重点是借助计算器计算人均面积和全球土地面积的荒漠率,能通过统计数据回答和思考问题,并清楚地表达出来。难点是计算人均面积时,计量单位的转换。教学活动中,要通过真实数据计算我国的土地面积状况以及全球土地荒漠化情况,培养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土地和环境的意识,感受用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客观性。教学例3时,可安排以下四个环节。第一,交流学生课外搜集材料的结果,让学生发现描述各个国家国土面积的单位都是“万平方千米”,还可以让学生说出某个国家的国土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第二,读统计数据,出示四个国家的统计表,先让学生读一读四个国家的国土面积,再读人口数量,接着提出:观察我国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你发现了什么?使学生了解:我国国土面积排第三,而且与加拿大、美国差不多,但是,我国的人口数却排第一,而且比其他三个国家的人口数多得多。如果学生能说出大约多多少或几倍等,给予鼓励。第三,用计算器计算人均面积。可以先讨论一下:怎样求各个国家的人均面积?给学生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的机会。学生可能说出不同方法,如,(1)把国土面积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把人口化成以“个”为单位的数,再用计算器计算。(2)把国土面积化成以“万平方米”为单位的数,直接除以以“万”为单位的人口数。接着学生自己计算,再交流,可以把人均面积排一下顺序。第四,提出兔博士的问题,让学生把我国的人均面积和其他国家的人均面积相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想。使学生了解,我国虽然国土总面积排第三,但人均面积排第四,而且与其他国家的人均面积相差太大。如果学生能说出相差的大约数量,给予鼓励,使学生意识到,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面积太少啦!培养保护土地资源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识,同时引出例4的问题。讨论例4之前,可播放荒漠化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对土地荒漠化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然后给出例4的两组数据并提出问题(1),让学生把全球荒漠化面积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四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比较,说一说发现了什么。再提出问题(2),计算全球荒漠化面积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几分之几。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用计算器计算出0.24后,怎样把小数改写成分数的。通过比较和计算,使学生了解:全球荒漠化面积超过四个面积最大国家任何一个国家的国土面积,接近俄罗斯、加拿大、中国三个国家国土面积的总和(3664.7),占到全球陆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四,接近四分之一。培养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n第4课时(教科书76页、77页),种植问题。例5设计了在一块长120米、宽60米的长方形地里种植果树的事例,给出种植苹果和枣树的两种方案,每种种植方案都给出了株距、行距、每棵树苗的价钱等信息。A种苹果树:株距4米,行距5米,每棵树苗15元;B种枣树;株距4米,行距3米,每棵树苗18元。红红提问:株距和行距是什么意思?教材以种植苹果树为例,给出介绍株距和行距的示意图,图中显示出-棵树的占地面积等于“株距×行距”的长方形的面积,并以聪聪的问话“每棵苹果树的占地面积就是行距与株距的乘积,对吗”启发学生思考。然后,提出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算一算各需多少棵树苗?用兔博士话提问“种哪种树投资多呢”。教材以学生交流的方式给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考过程。丫丫说:每棵苹果占地4×5=20(平方米)。亮亮说:先算这块地一共有多少平方米……最后“说一说”提出:对上面两个种植方案,你有何看法?让学生对两种种植方案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想法。本节课的“种植问题”主要是解决成块植树和在地里种庄稼的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株距、行距的含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解答种树、种庄稼的实际问题。难点是理解“株距×行距=每棵树的占地面积”。教学活动中,首先借助生活经验让学生理解“行距、株距”的实际意义,然后利用种植苹果树的示意图,把株距4米、行距5米,转化成以每棵树为中点的“长5米、宽4米”的长方形面积。这样讲解: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4米,也可以把每棵树当作中点,两边各2米,也就是长方形的宽是4(2+2)米;每两行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那么以每行距为中点,两边各2.5米,也就是长方形的长是5(2.5+2.5)米。学生只要明白了计算每棵树占地面积的方法,其他计算就比较简单。各小组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并交流计算结果后,再提出“说一说”的问题,给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说一说自己会选择哪个方案,为什么。这两个方案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学生说出选择的想法就可以。n第5课时综合与实践(教科书78页),估算玉米收入。估计粮食的产量,是现实生活中数学应用的最典型的事例,也是农民经常从事的数学计算。在秋天玉米快收货的季节,教材安排了“估算玉米的收入”这个主题活动,给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素材。围绕“估算玉米收入”,教材设计了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了解估算玉米的相关信息。用文字和农民大伯的话给出玉米地的长、宽,以及种玉米的株距、行距,玉米结穗比率,用文字给出了往年玉米产量、销售价格等相关信息。这些内容都是“估算玉米收入”所必须了解的。第二,小组合作,用计算器帮王大爷算一算。要求进行三个方面的测算。(1)今年玉米大约收入多少元?(2)平均每公顷大约收入多少元?(3)预计比去年多收人多少元?教材呈现了学生讨论如何计算结多少个玉米的情境。丫丫说:求出一共种了多少棵玉米,就知道可以结多少个玉米棒了。聪聪说:要注意有的玉米结了2个玉米棒。本节课是在学会解答“种植问题”以后安排的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教学的重点是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活动中,要按照教材的设计意图,创造性地组织估算活动。可选用以下方式中的一种。第一,利用教材中的素材了解信息、解答问题、交流估算结果和方法。然后,把教材中的去年的价格、今年的价格等改成现实调查的数据,让学生自己估算再交流。第二,如果有条件,把学生带到玉米地边上,实际测量玉米地的长和宽,行距、株距,以及玉米的情况,再利用现实的价格做一次真实的估算。然后,把教材中的事例作为练习素材。特别提示,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给学生充分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时间,让学生经历了解信息、解决问题、交流解答方案和结果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积极体验,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三)目标评价建议●目标1的评价。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考查。看学生是否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单位,对l公顷、1平方千米的面积大小是否有一定的印象;是否知道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能否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解决与土地面积有关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完成课本上练习题的情况考查。如果有必要,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一致的题目进行书面考查。●目标2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活动进行。一方面看学生能否对教材中提供的关于土地面积的真实数据给予合理的解释;是否感受到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之间蕴含着关于国家土地资源状况等信息,能否利用统计数据分析、说明一些问题和现象。另一方面,看学生在推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换算,用数据分析说明问题的过程中,能否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是否能清楚地说明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目标3的评价。一方面结合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看学生能否借助计算器解决人均面积计算的问题,能否解决有关“种植”的实际问题,能否与同学合作进行玉米收入的估算。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考查。n●目标4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活动进行。看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和土地面积有关的事物是否有兴趣,是否积极参与搜集资料及交流活动;在解决和土地面积有关的问题时,是否体验到数学的作用,并获得自主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考查学生对我国的土地资源现状是否有客观的认识,是否表现出对我国及当地土地和环境资源的关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