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6单元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好玩教案北师大版
数学好玩 数学好玩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节数学实践课:设计秋游方案、图形中的规律、尝试与猜测。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教学,比较抽象。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旨,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第1节 设计秋游方案教材第94~96页。1.通过“设计秋游方案”的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经历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提高收集数据与处理数据的能力。3.在收集数据、设计方案、处理数据等活动中,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设计方案等,发展自我反思能力。重点: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难点: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北京的小朋友他们准备去故宫和北海公园参观,可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也不知道需要做什么准备,想请同学们帮忙设计一套秋游方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可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直接提问引出课题,开门见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1.出示课本第94页情境图。师:想一想,设计方案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学生自由谈谈。(师根据汇报板书:人数、包车、门票、游玩项目及价格)设计意图:问题由学生提,方法让学生找,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通过探究数学活动,可丰富学生的经验,这些实际经验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大有用处的。2.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设计方案,4人一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设计分工的?(学生根据问题,小组合作交流,想策略)各小组将要做的准备工作、分工与要求记录下来。 (小组长分配任务)n3.出示景点信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设计秋游方案。(1)游览的景点:(2)出发时间:路上所需时间:游览所需时间:返回时间:(3)查找资料,画出旅游路线图。(4)估计费用。交通门票用餐其他合计 小组内整理,合并秋游方案。选出合理的秋游方案。4.全班交流设计方案,什么样的方案最合理?生:花费少,时间安排合理等。讨论: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都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和方法?生讨论汇报,比如:统计,路程计算,时间计算,数的运算等等。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5.选择其中一个小组的设计方案,组织全班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方案进行补充和修改。6.完成教材第96页的“自我评价表”。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设计秋游方案①准备工作 ②合理分工 ③设计方案 ④修改方案本课教学中,安排了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组长。由小组长对每项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收集、整理资料,从而制定出出游方案,最后再由小组长对自己小组内成员的实践活动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然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这样,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使他们发现数学的奥妙,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活动,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课堂自然生成,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地学习,学习方法自然掌握。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发现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并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讨论,制定出解决方案,他们从生活中抽象,在实践中体验,最后在讨论中明理,从而得出了最佳的方案。n第2节 图形中的规律教材第97~98页。(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1.经历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摆三角形的规律的方法。2.能在观察活动中,发现点阵中隐含的规律,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3.结合探索、尝试、交流等活动,发展归纳与概括的能力。重点: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寻找图形中规律的一般方法。难点:学生自己用语言描述自己探究发现的过程,交流自己的想法。师: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及实物投影仪。生:每人1包小棒。师:同学们会摆三角形吗?(生回答)师:摆1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3根)师:摆2个,3个,4个,n个呢?预设1:摆2个三角形需要6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需要9根小棒……预设2:摆2个三角形可用5根小棒,摆3个三角形可用7根小棒……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啊,其实摆三角形的学问可大了呢,三角形的个数在增加,所用小棒的根数也随着增加,那它们的变化有没有规律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做一次探究活动,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吧!(板书课题)(一)活动一1.师:刚才同学们说用6根小棒摆成2个三角形,现在老师让你们只用5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你们能摆出来吗?(1)学生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2)学生展示摆法。(实物展示台)2.师:用5根小棒摆与用6根小棒摆有什么不同?生1:有公用的小棒;生2:可以省1根小棒。3.师:像这样连续摆的情况,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有没有规律呢?如果有,又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就来动手摆一摆吧。n动手操作的要求:(1)照着的样子,摆连续的三角形。(2)从摆第一个三角形开始,摆一个记录一次,寻找三角形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3)当发现了规律后就来推算一下摆1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生先独立摆一摆,填一填,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规律。老师参与各个小组进行指导。4.汇报交流。(1)填写好表格。(课件出示)三角形个数摆成的形状小棒根数12345……10 (2)重点谈论: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②你是如何发现这个规律的?预设1: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基础上,每多摆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小结:3+2(n-1)。(师板书)预设2:第一个三角形由1根小棒增加2根组成,以后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小结:1+2×n。(师板书)预设3:将后一个独立三角形与前一个三角形连接,去掉共用的一根小棒,直到第n个独立三角形,一共去掉(n-1)根小棒,同样得到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就增加2根小棒。小结:3n-(n-1)。(师板书)设计意图: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探索所摆三角形个数与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每多摆1个三角形,小棒相应增加的根数。5.优化算法,统一成下面的最简算法。小棒的根数=(2n+1)6.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去了37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对照。7.如果想摆20个这样的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25个呢?设计意图:验证学生在摆三角形中所发现的规律是否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所发现的规律去解决相关问题。(二)活动二1.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数学家们当年研究的点阵图,边看边说出各个点阵的点子数。(课件依次出示前四个正方形点阵图,并逐步引导学生想象、猜测:下一个点阵图会是什么样子呢?)生:第一个点阵图是1个点;第二个点阵图是4个点;师:在心里想第三个、第四个点阵图是什么样子。(示图)与你的想象一样吗?生1:一样。第三个点阵图就是9个点。生2:我知道第四个点阵有16个点,肯定是的。设计意图:随着点阵图的依次出现,学生的思维逐渐活跃,当第三个点阵图出现的时候,n学生不用数,已经忍不住地说出了点数。说明学生已经发现了这组正方形点阵中的规律。2.师:除了能说出各个点阵的点数之外,仔细观察点阵图。课件出示:(1)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2)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画出第五个点阵。(3)思考照这样的规律画下去,第十个点阵的点数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n个点阵呢?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3.交流汇报。(1)生1:我发现从第一个图开始依次往后,点子数分别是加3、加5、加7。生2:我发现它们的点子数能写成1×1、2×2、3×3、4×4,类似于求正方形的面积,就是边长乘边长。生3:第一个点阵是1个点,其余的都是正方形的。点子总数与正方形点阵每一边的点子数有关系。还与是第几个点阵有关系,第一个点阵边长就是1,第二个边长就是2,第三个边长就是3,一直这样数下去。(2)横纵各5个点的点阵图点子数就是5×5。(3)生3:第10个点阵图点子数可表示为10×10。小结:第n个点阵就表示为n×n。设计意图:结合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想法,使得初步的形象感知得到提升,总结出正方形点阵图的个数与点阵中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4.同一个点阵图,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也有很多奥秘,请同学们试着横着,竖着,斜着看看第四个点阵图画一画,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汇报:预设1:横看或竖看:得出加法算式,问:4+4+4+4表示什么意思?预设2:横竖同时看或看成正方形:得出乘法算式,问:4×4表示什么意思?预设3:拐弯看:得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和,观察:1+3+5+7。如果不看图,下一轮应该加到几?为什么?(从图上看,每一轮都比前一轮多加2个,所以应该加到9)预设4:斜着看:2、3、4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有的算式加到2就开始递减,而有的算式加到3、加到4才开始递减?师:回过头看,既然以上几个算式都表示第四个点阵图的点子数,那么我们可以把这些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4+4+4+4=4×4=1+3+5+7=1+2+3+4+3+2+1师:第n个点阵的点数是多少?生:用省略号,这样表示:1+2+3+…+n+…+3+2+1或n×n或n+n+…+n(n个n相加)等。设计意图:在这里让学生寻找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把教材分散处理的关于正方形点阵的不同划分方法集中探究,便于学生思维的延续和拓展。这样设计既符合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学习习惯,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空间,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总结概括规律的能力。阅览室桌子的排列问题1张桌子坐6人,2张桌子坐10人…(1)5张桌子坐几人?(2)有50人,需要摆多少张桌子?n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图形中的规律 摆三角形 点阵中的规律三角形小棒的根数=2n+11=1×1=1=14=2×2=1+3=1+2+19=3×3=1+3+5=1+2+3+2+116=4×4=1+3+5+7=1+2+3+4+3+2+1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经历一个直观操作、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规律的方法。但对于具体所涉及到的规律是什么,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我这一节课的设计,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的核心活动就是让学生动手摆连续的三角形。课堂上,以学生熟悉的用小棒摆三角形为思维起点,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摆连续的三角形,并边摆边填写表格,其中就隐含着图形中的规律,学生有图可依、有表可据;要求他们说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通过数图中小棒的根数和看表中数据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出摆n个三角形需要(2n+1)根小棒。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形与数的关系,再通过观察一列数与观察拐弯分或斜分的正方形点阵,让学生再次感受数与形的结合,感受到形的直观,发展数感和空间想象力。第3节 尝试与猜测教材第99~100页。1.结合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体验借助列表进行尝试与猜测的解题策略。2.通过讨论,了解尝试与猜测、列表策略适用于哪些问题。3.知道与“鸡兔同笼”有关的数学史,进行数学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重点:运用列表法进行尝试与猜测,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难点:理解鸡兔同笼中的数量关系。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师:饲养场运输一批鸡与兔,由于条件的限制,把它们关在了同一个笼子里。(板书:鸡兔同笼)到了饲养场,饲养员要记录一下鸡和兔的数量,谁知司机师傅没有直接告诉他,而是给他出了一道题。(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数学趣题: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由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唤起求知欲望,鼓励其大胆猜测,为后面学生独n立尝试打下伏笔。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主题图,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鸡和兔一共有9个头。生2:鸡和兔一共有26条腿。师:这道题还有隐藏条件,哪位细心的同学发现了?生3:鸡有2条腿,兔子有4条腿。师:非常好!先大胆猜一猜,鸡、兔可能各有几只?可能只有一种动物吗?学生猜测,汇报。(不可能都是鸡,如果都是鸡就只有18条腿,与题目中的26条腿不相符。也不可能都是兔,如果都是兔就会有36条腿,同样不相符)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明白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寻找已知条件,探求未知结果的思路。2.师:如果你现在是饲养员,你能猜出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子吗?请同学们把你的想法、你的思考过程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到交流中)(2)小组汇报。预设1:我们用画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画9个圆圈代表9只动物的头,画线段当作动物的腿。首先在每个圆圈下面画一条线段,9条线段等长假设全是鸡,则共画了18条腿还差8条,这是因为我们把某些兔子当成了鸡,所以我们在其中4只鸡的下面各添上2条腿就可以了,这时变成了兔4只,鸡5只,满足题意。预设2:我们用列表法,一个一个试,从1只鸡开始,把结果填在表格中,最后得到4只兔,5只鸡。预设3:我们也是列表,一个一个试,不过我们是从1只兔子开始试的,结果也是4只兔,5只鸡。师:像这样逐一进行列表的方法叫做逐一列表法。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生成资源,体现算法多样性,提出用列表法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列表尝试的一般规律。观察发现:每增加一只鸡,减少一只兔子,腿的总数怎么样了?(越来越少,依次减少2)要想减少腿的条数,必须怎么办?(适当增加鸡的只数,减少兔的只数)小结:在尝试的过程中,将不同情况下腿的总数进行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及时调整,直到无限接近题目中的数据和条件,从而得到正确的结果。3.其实,鸡兔同笼问题早在1500年前就是非常有名的数学问题,在一本叫《孙子算经》的书中这样记载:“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读一读,你明白这道题的意思吗?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生理解题意。(1)组内交流,全班汇报。(画图法、逐一列表法。)(2)师:通过尝试,你有什么体会?生1:鸡兔只数多,腿的数量大,一只一只试太慢了,太浪费时间了。师:为此,如何改进呢?4人一组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生2:关键是要减少列举次数,按照鸡在先,兔在后,5只5只“增减”,看能否减少列举次数。(及时板书:跳跃列举)生3:我们还有一种更好的办法。有35个头,先假设鸡和兔的只数差不多,比如鸡有17只,兔有18只。(板书:取中列举)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想法吗?(同意)不妨赶快尝试一下。看能否得出结论,至少调整n了几次?生4:取中办法更好,我只调整了4次,就得出了结论。师:刚才,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对列表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简化了过程,提高了效率。希望同学们在使用列表法时,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种改进的方法。设计意图:教师可以鼓励这种做法,但并不要求全班学生掌握,也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列表这一常用数学方法的掌握,更不应要求学生直接套用公式解题。1.乐乐的储蓄罐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总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请你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2)想一想,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列表的方法解决。2.有蜘蛛、蜻蜓、蝉三种动物共12只,共有腿78条,翅膀13对(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两对翅膀;蝉有6条腿,一对翅膀)求蜘蛛、蜻蜓、蝉各有几只?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达到知识的巩固、反馈。尝试与猜测逐一列举 跳跃列举 取中列举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课,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深度融合,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主动与他人交流,从中体会出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愉快地探索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愉悦的氛围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师生互动交往中,情感体验充分,通过比较、判断并及时调整,以此发展学生思维质量,我认为在本节课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是看得见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