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宜良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物理3月份考试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宜良一中2018-2019学年3月份考试高一物理一、单选题1.一个重20N的物体沿斜面下滑,关于该物体重力的图示,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力的图示的定义,将重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即可.解:物体的重力为20N,标度设为5N,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故画重力的图示如图:因此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不正确的是BCD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图示的作法,要注意与力的示意图的区别,在设定标度时,要注意力必须是标度的整数倍.线段要有截取痕迹.2.一质点做直线运动,当时间t=t0时,位移x>0,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至a=0,则它的( )A.速度逐渐减小B.位移始终为正值,速度变为负值C.速度的变化越来越慢D.位移逐渐减小【答案】C【解析】【详解】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逐渐减小至a=0,因为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知速度仍然增大,速度为正值。故AB错误。因为加速度逐渐减小,则速度变化越来越慢。故C正确。速度为正值,位移也为正值,位移越来越大。故D错误。故选C。3.一辆警车在平直公路上以60km/h的速度行驶,要求到达前方某地时的速度也是60km/h,有三种方式行驶( )n(a)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b)先匀减速运动再匀加速运动;(c)先匀加速运动再匀减速运动.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详解】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大小,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位移,三种方式末速度相等,作出速度图象所示,由于到达出事地点时三种方式的位移大小相等、速度大小相等,由图象看出c种方式所用时间最短,则c种方式先到达。故选:C。4.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如下图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速度的大小为v1,则在时间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A.等于(v0+v1)B.小于(v0+v1)C.大于(v0+v1)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答案】C【解析】若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在时间内走的位移为图中梯形面积,则从v0到v1的平均速度为,而现在运动的位移比匀加速运动的位移大,所以平均速度也就大于匀加速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n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5.关于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B.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C.相互压紧并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D.只有相互压紧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才可能有摩擦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之间若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摩擦力,故A错误;有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若没有相互挤压或接触面光滑,则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相互压紧并有运动的物体间若接触面光滑,也没有摩擦力;故C错误;只有相互压紧并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才可能有摩檫力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D。6.用绳子拴着一个物体,使物体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绳子断了以后,物体将( )A.仍维持圆周运动B.沿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C.沿半径方向接近圆心D.沿半径方向远离圆心【答案】B【解析】绳子断了以后,物体没有合力提供向心力作用,则物体将沿切线方向做直线运动,B正确。7.如图,两质点a,b在同一平面内绕O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b的周期分别为2s和20s,a,b和O三点第一次到第二次同侧共线经历的时间为( )nA.B.C.D.【答案】B【解析】a、b和O三点第一次到第二次同侧共线即质点a要比质点b多运动一周.则要满足,代入数据得解得:,B正确.故选B8.如图所示,某物体沿光滑圆弧轨道由最高点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物体的速率逐渐增大,则( )A.物体的合力为零B.物体的合力大小不变,方向始终指向圆心OC.物体的合力就是向心力D.物体的合力方向始终与其运动方向不垂直(最低点除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物体做变速圆周运动,受到重力与轨道的支持力,因支持力为变力,故二力合力为变力,所以A、B错误;其切向分力提供切向加速度,使物体的线速度逐渐增大,向心分力提供向心力,改变物体运动方向,所以C错误、D正确。考点:圆周运动9.关于地球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赤道上向心加速度最大B.在两极向心加速度最大nC.在地球上各处向心加速度一样大D.在地球上各处线速度都一样大【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地球自转时,各点绕地轴转动,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根据,知到地轴的距离越大,向心加速度越大,所以在赤道处的向心加速度最大,两极向心加速度最小,故A正确,BC错误;根据公式可得,在地球上各处线速度跟半径大小有关,D错误;考点: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规律的应用10.如图所示,圆环以它的直径为轴做匀速转动,圆环上A、B两点的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A、vB,角速度大小分别为ωA、ωB,则( )A.vA=vB ωA=ωBB.vA≠vB ωA≠ωBC.vA=vB ωA≠ωBD.vA≠vB ωA=ωB【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两点共轴转动,角速度相等,rA>rB,根据v=rω知,vA>vB,故选:D考点:角速度和线速度.二、多选题1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其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则在雨滴下落的整个过程中(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加速度和速度方向相反D.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越来越小,最终为0【答案】BD【解析】nABC、雨滴所受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故有Ff=kv(k为常量),雨滴受两个力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mg,竖直向上的空气阻力Ff,对雨滴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kv=ma,起初雨滴向下加速,速度v增大,加速度a减小,当mg=kv时,加速度a=0,速度最大,之后雨滴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C错误,B正确;D、因加速度即对时间的变化率,所以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越来越小,最终为0,故D正确;故选BD。【点睛】加速度的大小反映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判断速度的增大还是减小,根据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关系来判断,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同向,速度增加,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反向,速度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重力等于阻力,做匀速运动,此时速度最大。12.小明参加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后,从6层乘坐电梯到达1层,走出电梯,准备回家.对于小明在电梯中由6层到1层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一直处于超重状态B.小明一直处于失重状态C.小明的速度大小发生了变化D.小明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答案】CD【解析】解:A、B、电梯从6层开始下降瞬间,即将开始做加速下降,人与电梯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下,处于失重状态,人对地板的压力小于体重;电梯下降到达一层前需要向下减速,人与电梯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人对地板的压力大于体重.所以人先失重,再处于平衡状态,最后超重.故A错误,B错误;C、由A的分析可知,小明先向下加速,再匀速,最后减速.所以速度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D、由A的分析可知,小明先向下加速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下,最后向下减速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上,所以小明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超重与失重的内容;解答的关键是对小明的运动过程一定要有正确的把握,要明确只要加速度向下,则物体失重;而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13.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合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一定指向圆心nB.合力的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C.合力产生的效果既改变速度的方向,又改变速度的大小D.合力产生的效果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答案】AD【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力等于向心力,由于线速度v的大小不变,故F合只能时刻与v的方向垂直,即指向圆心,A正确;由于F合时刻指向圆心,故其方向必须时刻改变才能时刻指向圆心,否则F合就不能时刻指向圆心了,B错误;由合力F合的方向时刻与速度的方向垂直而沿切线方向无分力,故该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C错误、D正确。14.以初速度v0=20m/s从100m高台上水平抛出一个物体(g取10m/s2),则( )A.2s后物体的水平速度为20m/sB.2s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角C.每1s内物体的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10m/sD.每1s内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量为10m/s【答案】ABC【解析】A、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则2s后物体的水平速度为20 m/s,故A正确;B、平抛的竖直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则2s后竖直分速度vy=gt=10×2m/s=20m/s,则2s后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夹角的正切值,可知θ=45°,故B正确;C、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则每秒内速度变化量△v=gt=10×1m/s=10m/s,故C正确;D、平抛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做匀变速曲线运动,每1s内速度的变化量△v=gt=10×1m/s=10m/s,由于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知速度大小的变化量不等于10m/s,故D错误。故选AB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规律,结合运动学公式灵活求解。三、实验题15.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5mmn的挡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挡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时间为△t1=0.05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010s,挡光条从第一个光电门到挡住第二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3=3.0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m/s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_____m.(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0.10m/s;(2).0.50m/s;(3).0.13;(4).0.92;【解析】【分析】根据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结合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滑块的加速度;最后由位移与速度公式,即可求解;【详解】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加速度:根据位移与速度关系可得:。【点睛】本题考查了极限思维的方法,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的大小,并掌握运动学公式的应用。16.(1)如图甲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相照片的一部分,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g=10m/s2,那么:n①照相机的闪光频率是________Hz②小球输出的初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m/s③小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是________m/s(2)某同学获得了如图乙所示的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在图上建立了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O为小球的抛出点.若在轨迹上任取一点,测得坐标为(x,y),则还可以利用图象求出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v0=___【答案】(1)①10Hz②③(2)【解析】(1)①因为xAB=xBC=0.15m,所以tAB=tBC,根据△s=yBC-yAB=0.1m=gtAB2解得:tAB=0.1s所以f=10Hz②水平分速度为:m/s=1.5m/s.③在B点时竖直分速度大小为:=2m/s则B点的速度为:v==2.5m/s(2)小球水平方向的位移:x=v0t,竖直方向上:y=gt2,所以.四、计算题17.如图所示,小木块A位于长木板B的最左端,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恒力F=10N拉动A向右运动,已知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0,B的长度为L=1.0m,mA=5.0kg,mB=10kg.求A拉到长木板B的最右端时,木块A和木板B对水平面的位移各为多少?n【答案】2m,1m【解析】试题分析:以A为研究对象,A受重力、支持力、向左的摩擦力f及向右的外力F四个力的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则。根据运动公式,有。以B为研究对象,B受重力、支持力NB、A对B的压力NA’及水平向右的摩擦力f’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则据运动学公式,可得x=1m。所以A被拉到长木板B的右端时,木块A和木板B对水平面的位移分别为2m,1m。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名师点睛】在使用牛顿第二定律时,一般步骤为: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运动状态;3、对研究对象受力分析;4、建立坐标系;5、选取正方向;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分析18.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除了有正常的舱门和舷梯连接,供旅客上下飞机外,一般还配有紧急出口.发生意外情况的飞机在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气囊(由斜面部分AC和水平部分CD构成),机舱中的人可沿该气囊滑行到地面上来,如图所示.某机舱离气囊底端的竖直高度AB=3.0m,气囊构成的斜面长AC=5.0m,AC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斜面部分AC和水平部分CD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60kg的人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滑到水平部分上的E点静止,已知人与气囊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5.不计空气阻力g=10m/s2.求人从A点开始到滑到E点所用的时间.【答案】3.23s【解析】【详解】人的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运动定律得:mgsinθ-μFN=maFN-mgcosθ=0,n则:a=gsinθ-μgcosθ,解得:a=1.6m/s2设人在斜面部分滑下所用的时间为t1,x=at12,代入数据解得:t1=2.5s设人滑到斜面底端C时的速度为vC,vC=at1=1.6×2.5m/s=4m/s由牛顿运动定律得:μmg=ma′由0-vC=(-a′)t2解得:t2≈0.73s故人从A点开始到滑到E点所用的时间:t=t1+t2=3.23s.19.如图所示,M是水平放置的半径足够大的圆盘,可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OO′匀速转动,在圆心O正上方h处有一个正在间断滴水的容器,每当一滴水落在盘面时恰好下一滴水离开滴口.某次一滴水离开滴口时,容器恰好开始水平向右做速度为v的匀速直线运动,将此滴水记作第一滴水.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求:(1)相邻两滴水下落的时间间隔;(2)第二滴和第三滴水在盘面上落点之间的距离最大可为多少?【答案】(1)(2)5v【解析】【详解】(1)相邻两滴水离开滴口的时间间隔就是一滴水下落的时间由h=gΔt2,可得:Δt=(2)第二滴和第三滴水的落点恰能在一条直径上且位于O点两侧时,距离最大s1=v·2Δt,s2=v·3Δt,n所以有:s=s1+s2=v·2Δt+v·3Δt=5v20.滑板运动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如图所示,某滑板运动员恰好从B点进入半径为2.0m的1/4圆弧轨道,该圆弧轨道在C点与水平光滑轨道相接,运动员滑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0m/s.求他到达C点前、后瞬间的加速度(不计各种阻力).【答案】竖直向上,0【解析】运动员到达C点前的瞬间做圆周运动,加速度大小a=m/s2=50m/s2,方向在该位置指向圆心,即竖直向上.运动员到达C点后的瞬间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