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难点突破练70(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难点突破练70(含解析)新人教版

难点突破练701.(2019·重庆模拟)下表是某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种群的能量值,下列营养关系不成立的是(  )生物甲乙丙丁戊能量(kJ)2×1081.5×1091.0×10109×1073×1072.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种群同化固定的能量体内贮存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甲16.744.5412.2乙7015.854.2丙930229701丁69.52049.5戊1.6740.41.274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图解,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需消耗a约(  )A.100kgB.44.5kgC.25kgD.15kg4.(2018·佛山质检)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的食物有1/2来自乙,1/4来自丙,1/4来自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戊体重增加20g,需要消耗植物(  )A.1125gB.1600gnC.2000gD.6500g5.(2019·长沙模拟)若某一经济鱼类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4来自草食鱼类,1/4来自以草食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鱼类,一条长到4kg的鱼最多需消耗植物(  )A.1120kgB.6440kgC.2240kgD.1220kg6.有一食物网如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效率为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1kJ的能量,丙需同化多少能量(  )A.550kJB.500kJC.400kJD.100kJ7.(2018·南京一中月考)下表是某营养级昆虫摄食植物后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项目昆虫摄食量昆虫粪便量昆虫呼吸消耗量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能量/kJ41021013070A.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昆虫粪便量属于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C.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未利用的能量D.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1000kJ8.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来自兔子,来自鼠,来自蛇,若猫头鹰体重增加20g,需要消耗植物(传递效率为10%)(  )A.600gB.900gC.1600gD.5600g9.(2019·山大附中质检)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B.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n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64%n10.(2018·兰州一中月考)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是原来的(  )A.1.875倍B.1.375倍C.1.273倍D.0.575倍11.(2018·西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如图为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1是流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总能量是a4B.能量散失a3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C.a1、a2、a3、a6中的能量都以稳定化学能的形式存在D.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a6÷a2)×100%12.(2018·太原五中高三调研)下图为某农场的年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103kJ/(m2·y)],A、B、C、D共同构成生物群落。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A.18.75%B.16.67%C.12.50%D.11.11%13.(2018·新乡一中周考)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J/(hm2·a)]。植物田鼠鼬固定的太阳能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摄入量同化量呼吸量2.45×10111.05×1097.50×1087.15×1082.44×1072.25×1072.18×107n(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14.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_____kJ。(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15.(2018·济宁一中质检)下图是对某湖泊的能量调查结果[单位:kJ/(cm2·a)],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kJ/(cm2·a)。(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这说明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的,也就是说食物链越长,________________越多。(3)D(热能)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能量。(4)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不循环的特点,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物不能在代谢中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答案精析1.C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并且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左右。结合表中数据计算可知,不可能出现C,故选C项。]2.D [根据各种群同化量可判断甲、乙、丙、丁、戊能形成食物网:,其中丙为生产者,A、B项正确;当乙大量减少时,戊可以通过丙→丁→甲→戊食物链获得能量进而保持数量相对稳定,C项正确;乙和丁处于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39.5×102kJ/(m2·a),丙处于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930×102kJ/(m2·a),则能量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139.5×102)/(930×102)×100%=15%,D项错误。]3.C [图中有3条食物链,即a→b→猫头鹰、a→c→b→猫头鹰、a→c→d→猫头鹰。题中所问为猫头鹰体重每增加1kg,至少需消耗的a的量,已知高营养级的能量,求低营养级能量时:(1)需最多能量:选最长食物链,按÷10%计算;(2)需最少能量:选最短食物链,按÷20%计算,所以选最短食物链(a→b→猫头鹰),按÷20%计算,则至少消耗的a为1÷20%÷20%=25(kg),C项正确。]4.C [甲为生产者,戊共有以下食物链:①甲→乙→戊,戊增加20g×1/2=10g,需要乙10÷20%=50g,需要甲50÷10%=500g;②甲→丙→戊,戊增加20g×1/4=5g,需要丙5÷20%=25g,需要甲25÷10%=250g;③甲→丙→丁→戊,戊增加20g×1/4=5g,需要丁5g÷20%=25g,需要丙25g÷20%=125g,需要甲125g÷10%=1250g,故共需要甲500+250+1250=2000(g),C项正确。]5.A [依题意可知,三条食物链分别是植物→经济鱼、植物→草食鱼→经济鱼、植物→草食鱼→肉食鱼→经济鱼。当能量传递效率为10%时,消耗的植物最多,故该鱼长到4kg需消耗植物至多为:(4×1/2÷10%)+(4×1/4÷10%÷10%)+(4×1/4÷10%÷10%÷10%)=1120(kg),A项正确。]6.A [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同化1kJ的能量,0.5kJ来自戊,0.5kJ来自己,能量传递效率为10%,故丙需同化的能量为0.5÷10%÷10%+0.5÷10%÷10%÷10%=550(kJ),故A正确。]7.C [昆虫的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所以同化量=410-210=200(kJ),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就是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所以昆虫同化的能量中约有70/200×100%=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A正确;昆虫粪便量属于前一营养级植物中未被昆虫利用的能量,B正确;昆虫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属于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错误;若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昆虫的前一营养级的能量至少有200/20%=1000kJ,D正确。]n8.D [由题图可知,若猫头鹰体重增加20g,则需要消耗植物:20×÷10%÷10%+20×÷10%÷10%÷10%=5600(g),故D项正确。]9.A [羊同化的能量为:n-36%n=64%n,A项正确;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n-36%n-48%n=16%n,B项错误;根据题意,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其同化量中贮存在羊体内的能量的一部分,小于16%n,C项错误;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其同化量的10%~20%,D项错误。]10.B [根据题中所给的食物比例和能量传递效率可计算,按原食物比例,c每增长1kg需消耗a55kg;按调整后的比例,c每增长1kg需消耗a40kg,所以1/40÷1/55=1.375倍。]11.B [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a7也属于第一营养级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A项错误;能量a3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再被生物同化利用,B项正确、C项错误;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应该是(a6÷a1)×100%,D项错误。]12.B [据图分析,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18×103kJ/(m2·y),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是3×103kJ/(m2·y),所以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3×103)/(18×103)×100%=16.67%,故选B。]13.(1)3% (2)80 偏大 (3)生长、发育和繁殖解析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2.25×107)÷(7.50×108)×100%=3%。(2)根据标志重捕计算公式,种群总个体数为40×30÷15=80(只),所以该种群密度是80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第二次捕获标记个体数减少,因此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其余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14.(1)2.46×108 (2)2解析 (1)已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能量时按传递效率20%计算,因此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6.8×109-1.3×108÷20%)×(20%)2=2.46×108kJ。(2)改变前:1kg蛇消耗草为3/4÷(20%)3+1/4÷(20%)2=100(kg);改变后:1kg蛇消耗草为1/4÷(20%)3+3/4÷(20%)2=50(kg),所以改变后与改变前相比节余的50kg草可流向人。故人比原来增重了50×20%×20%=2(kg)。15.(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0.46 (2)13.5 逐级递减 能量流失 (3)呼吸作用 (4)呼吸放出的热能解析 解答本题容易出现的问题是:①识图不准,分辨能力差,把487.28当成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②能量传递效率应该通过计算回答,即×100%≈13.5%,不能填写10%~20%;③热能是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这部分能量是不能再利用的,只能散失。“呼吸作用”此时不能用“分解作用”或“代谢作用”来代替。n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