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6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精练(含解析)新人教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基落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敢问夫子恶(wū 表疑问,何)乎长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è 充满)于天地之间B.行有不慊(qiàn 快心、满意)于心,则馁(něi 丧气、萎靡不振)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gǎo 枯干)矣C.宋人有闵(mǐn 同情)其苗之不长而揠(yà 拔起)之者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yún 除草)苗者也D.行拂(fú 违背)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zēng 同“增”)益其所不能丈夫之冠(guān 行加冠礼)也,父命之解析:B项,“慊”应读“qiè”。C项,闵,忧虑。D项,“冠”应读“guàn”。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我善养吾浩然之气B.岂不诚大丈夫哉C.所以动心忍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解析:C项,动心,这里是“使他的心受到惊动”的意思。今义指思想、感情发生波动,多指产生某种动机、欲望等。答案:C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②人恒过,然后能改③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则:表已然,相当于“原来已经”/与下句的“则”照应,表示对比关系。答案:C4.文中使用“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想要说明什么道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养成正大刚直之气,只管“集义”,只管使自己做每一件事都合乎义。B.要养成正大刚直之气,做事要顺其自然。C.说明教育孩子,要符合孩子自身特点,不要超前。D.从反面说明,要养成正大刚直之气,不要急切地追求成功,那样做只会有害。解析:C项,这不是孟子的意思。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n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举荐,选拔。B.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经过。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解析:C项,过:过错,此处用作动词,犯过错。答案:C6.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 ;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 参考答案:治理国家 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可以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7.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句式长短错落,这样的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你以选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为例加以具体分析。参考答案:画横线的部分文字以“必先”二字领起“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构成一组排比句,读起来一句紧似一句,非常有气势;且这组句子句式较整齐,以短句为主,和前后较长的句子搭配起来,使全段句式富于变化,读起来节奏感很强。8.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项是(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解析:B项,谈的是鉴别人才;C项,谈的是做人的思想境界。答案:AD(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2题。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①,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有改动)注①幽、厉:谥号名。指周幽王、周厉王。9.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伦之至也至:最高标准。B.尽君道尽:完结。nC.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法:效法。D.贼其民者也贼:残害。解析:B项,尽:用尽全部。答案:B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则身危国削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B.规矩,方员之至也彼童子之师C.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徒以吾两人在也D.暴其民甚其孰能讥之乎解析:B项,都是结构助词,的。A项,副词,就/连词,那么;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D项,代词,自己的/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答案:B1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尺和圆规是方和圆的最高标准,孟子由此引出“圣人”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的观点。B.人们行事是否做到“敬”“爱”,孟子认为应以“君”“臣”为标准。C.孟子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说明治国如果实行的不是仁政,就是不仁之政。D.得到“幽”“厉”之类的谥号,就“百世不能改”,因此君主应施仁政。解析:B项,孟子认为应以尧、舜为标准。答案:B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2)《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参考答案:(1)不用舜侍奉尧的态度和方式来侍奉君主,就是不敬奉自己的君主。(2)《诗经》上说“殷商的借鉴并不遥远,就在夏王桀的时代”,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三、表达交流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2)题。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选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1)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养吾 ”一句的注释。 (2)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参考答案:(1)浩然之气(2)①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②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14.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n(1)请简要介绍漫画内容: (2)此漫画的寓意: 参考答案:(1)画面上有一棵大树,只剩下唯一一根“学习”的树枝,其他的如“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表演能力”等树枝都被“某些学校教育”这把锯子锯掉了。(2)讽刺现在有些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完全忽略学生的其他能力,限制了学生兴趣和特长的自由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