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25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案湘教版
第25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纲呈现]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4.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纲解读]1.说出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举例说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3.了解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含义,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重难点)[思维导图]考点一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1)概念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n(2)类型温馨提示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也往往引发生态破坏。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问题原因表现后果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人类长期大规模地开采和破坏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锐减和质量下降资源不能满足人类需求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人类长期砍伐森林和开垦草原生态系统破坏,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恶化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辐射污染等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考向一 环境污染及其影响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1~3题。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n2.赤潮爆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答案 1.B 2.C 3.C解析 第1题,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影响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氮、磷等营养物的废水排入海水中,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所以B项正确。重金属盐、固体废弃物和泄漏的石油虽然可造成海洋污染,但不能被赤潮生物吸收利用,因而不会引发赤潮,故排除A、C、D三项。第2题,水温高,赤潮生物繁殖生长快;风力小,易于赤潮生物聚集。因此水温高、风力小的海域易爆发赤潮,故选C项。第3题,赤道附近水温高、风力小,但含氮、磷的污水排入少,故A项错误。大洋中部远离海岸,陆地上排放的含氮、磷的污水难以到达,故B项错误。中、低纬近海水温较高、陆地污水排入较多,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繁殖,故C项正确。高纬近海水温低,不利于赤潮生物的生长,故D项错误。4.(2015·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答案 (1)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2)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②严格执行工业和生活废水的排放标准,控制入湖废水排放量;③及时清淤,采用生物措施净化;④执行环保法,加大违法排污处罚力度;⑤加大环保宣传,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等。n解析 第(1)题,由于农田灌溉的退水经过水渠汇入乌梁素海,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大量化肥、农药也随灌溉退水流入乌梁素海,造成严重污染,此外该区域气候干燥,湖水流动性差,造成污染严重。第(2)题,乌梁素海污染来源主要是河套平原灌溉退水从农田中带来的农药、化肥、泥沙等,因而可以从减少排放、过滤泥沙、生物净化等角度思考。考向二 生态破坏及其影响5.(2016·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右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解析 第(1)题,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应从其分布面积的变化、是否集中连片及缩小或扩展的方向等方面分析。第(2)题,森林是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该地区森林的采伐与保护及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应从道路选址、在建设中注意预留野生动物过路通道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等方面分析。考点二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n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对人地关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早期极为低下采集与狩猎极为有限,被动适应环境肤浅农业社会时期生产力有较大发展以畜力和金属工具进行农耕加大,要求改造自然,出现各种环境问题出现人定胜天的思想观念,进而出现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思想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时间人地关系理论主要核心思想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各地区人类活动的特征取决于所在的地理环境的性质20世纪初可能论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二战”以后和谐论(人地协调论)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使人地之间得到协调发展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论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考向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读“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完成1~2题。1.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2.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n答案 1.C 2.B解析 第1题,图①时期主要表现为人类社会对自然界的开发,态度主要是征服。第2题,人地关系演变由开始的崇拜自然、征服自然到后来的人地协调发展。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阶段社会发展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答案 (1)土地 农业文明(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持续性原则、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n解析 第(1)题,A是农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对农业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土地资源。第(2)题,工业文明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土地和劳动力、资本所占比重下降,科学技术的影响力增强。第(3)题,工业文明时期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开发资源的速度和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人地矛盾迅速激化。第(4)题,环境文明时代,人类开始谋求人地协调,在这一时期经济、生态、科学技术协调发展。考点三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1)背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2)目的: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促进共同发展。(3)行动纲领:《21世纪议程》。2.基本内涵(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3)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4)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观念含义发展的观念社会经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公平的观念代际之间的公平:当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区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地区、种族、民族、性别、年龄或各种文化信仰的人群,应享有平等的地位环境的观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互为因果。发展社会经济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足够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权利的观念全人类都应享有过健康而富裕的生活的权利;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每个人都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资源的权利和享有清洁、安全、舒适环境的权利n思维拓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原则含义具体做法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之内,寻求可持续发展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共同性原则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合作考向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观念(2015·北京文综)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据此,回答第1题。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①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②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③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④正确。所以D正确。n2.(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店”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答案 观点A:有利。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观点B:不利。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考点四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规模(1)目的: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地位: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转变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目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影响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使人类陷入严重的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清洁生产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n济发展模式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文明消费环境压力和资源耗竭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妥善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节约、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污染治理温馨提示 (1)不可再生资源:应在加强节约和合理利用的同时,加强资源勘探,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2)可再生资源: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利用过程中促使其不断更新。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1)协调人地关系(2)个人参与: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好生态环境。拓展延伸1.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经济。①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指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它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洁的能源,二是清洁的生产过程,三是清洁的产品。它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是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模式。②在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生态农业。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经济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n考向一 工业可持续发展(2018·天津文综)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1.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答案 B解析 循环经济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B选项中只体现了资金回笼,没有体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不属于循环经济,故符合要求。在A经济模式中,杂草和虫类可以养鱼,鱼的排泄物回归稻田,有着明显的物质循环利用特点,属于循环经济,故不符合要求。垃圾焚烧发电和残余粉灰制砖并应用于城市生产活动,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属于循环经济,故C不符合要求。冷海水进入火电厂,而热海水参与了盐和淡水的生产活动,体现了能量的循环运动,属于循环经济模式,故D不符合要求。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酒文化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然而,传统酿酒工艺却因生产周期长、效益低、原材料浪费、废弃物污染等问题,面临危机。沱牌舍得酒业首创了“粮—酒—糟—畜—沼—粮”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模式,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沱牌循环经济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n结合材料,在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中任选其一,简述沱牌循环经济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 工业:保证了原料的安全;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就业机会;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他答案合理即可)农业:向市场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经济效益);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缓解饲料、燃料、肥料相争的矛盾,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考向二 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图为“某地区夏季循环农业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该地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地区D.四川盆地4.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大豆和豆制品加工B.棉花和纺织工业C.水稻和米皮加工D.油菜和油料加工答案 3.C 4.An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判断该地位于温带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亚热带,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谷子。只有东北地区符合。第4题,根据图中P作物有固氮作用,分析P作物是大豆,东北地区是我国大豆主要产区。大豆加工成豆制品,进入市场,获得资金,产生的渣作为饲料。所以图中字母P、Q代表的内容分别是大豆和豆制品加工。5.(2018·邢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西华县位于河南省豫东平原,地处黄泛区腹地,是传统的农业大县。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县乡镇企业快速发展。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在改革开放前,每人每年只有几十斤口粮。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裴庄村依然是“麦茬豆,豆茬麦,改茬就把红薯栽”。2000年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并取得良好的效果。2017年3月29日,央视二套《第一时间》以“河南周口:万亩桃花醉游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题,播出了西华县黄桥乡裴庄村发展桃园观光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闻。下图为裴庄村农业生态综合循环利用关系图。(1)分析西华县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2)结合材料,说明裴庄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措施。(3)简述裴庄村生态农业的发展对当地产生的积极影响。答案 (1)乡镇企业的盲目发展,排放废气、废水、废渣;农民使用化肥、农药、农膜不合理,对土地造成污染。(2)调整产业结构,变单一农业为农、林、副多种经营模式;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新能源;发展农业观光旅游。(3)实现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减轻环境污染;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2013·福建文综)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某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1)~(2)题。n(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B.黄淮平原C.辽东丘陵D.闽浙丘陵(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 ②加快城镇发展 ③提供清洁能源 ④促进居民集中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图示区域种植水稻和甘蔗,因此推断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闽浙丘陵,河套平原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黄淮平原、辽东丘陵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第(2)题,图示循环农业模式可提供清洁能源沼气,有利于物质循环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农业部门增多,有利于劳动力就业,农村产业化,使劳动力向城镇迁入量减少,因此选B。1.关键环节法第一,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第二,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第三,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第四,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第五,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2.代入尝试法第一,要把握关联图的中心思想,认真理解题意,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第二,根据关联图的核心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对相关环节进行正确、严密的推理、分析、判断。第三,关联图中若有填空,宜采用先易后难的方法,先把最直接、最容易的完成,剩余得越少就越容易填出,填时最好采用试填法。第四,完成解答后要进行验证,以确保判读的正确性。n(2019·广州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1~2题。1.该农业最可能是( )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2.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 )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该农业生产模式有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A项。其他选项在农业图中均没有体现。第2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温、降水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故A项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项正确。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故C项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项错误。(2018·漳州模拟)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系统,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生态农业将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地循环利用,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 )A.鱼塘、沼气池、果园B.鱼塘、果园、沼气池C.沼气池、鱼塘、果园D.沼气池、果园、鱼塘4.该地生态农业区建设对当地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②减轻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现象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增加农民收入n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 3.C 4.B解析 第3题,图中甲输出沼渣、沼液和能源,必然是沼气池;乙提供塘泥和水面,必然是鱼塘;丙是果园。第4题,生态农业园区的意义具体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内涵方面,即生态持续发展(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保护环境)、经济持续发展(增加收入)、社会持续发展(增加就业)等。读“某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完成5~6题。5.据图判断,甲、乙、丙三工厂分别是( )A.板材厂 水泥厂 硫酸厂B.板材厂 硫酸厂 水泥厂C.水泥厂 硫酸厂 板材厂D.硫酸厂 板材厂 水泥厂6.该生态工业园区( )A.核心生产企业是火电厂B.园区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C.制药厂原料可再生D.废弃物均实现了循环利用答案 5.B 6.C解析 第5题,炼油厂产生的废弃物硫磺,被回收利用后,可用来制作硫酸,故乙为硫酸厂;火电厂产生的灰渣,可用来制作水泥,故丙为水泥厂;石膏是制作板材的原料之一,故甲为板材厂。第6题,该生态工业区主要工业产品不是电能,所以火电厂不是核心生产企业,A项错误;该工业园区减少了部分废弃物的排放,而居民区等仍会产生废弃物,且这部分废弃物并没有经过循环利用,因此B、D项错误;制药厂用农产品作原料,农产品属于生物资源,为可再生资源,C项正确。n课时作业(2019·石家庄模拟)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下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据此完成1~2题。1.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2.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煤田露天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冰川面积萎缩原因是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量增大;河流年径流量是否增加影响因素是河流的补给类型;由材料可知当地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趋于简单。第2题,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修复困难。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馒头里加过量增白剂,饲料添加塑化剂等,这些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关于餐桌上频频出现食品污染现象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B.人们不良的消费观念和饮食习惯C.食品添加剂能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D.食品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且有利于食品保存4.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答案 3.B 4.Bn解析 第3题,人们传统的观念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第4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2019·河南联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包括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钦州、防城港和北海等沿海城市将承载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工业的发展,而钦州、防城港和北海又是广西红树林分布的主要区域。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使北部湾成为中国大陆近海岸最洁净的海域,海洋环境质量长久保持着优良状态。下图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5.广西红树林的生态功能有( )①抵御风浪,保护海岸 ②净化淡水水质 ③调节气候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北部湾经济区( )A.矿产资源丰富,适合发展能源、冶金、炼油等重化工业B.淡水充足,适合发展淡水养殖业,不会对海洋造成污染C.位于海湾内部,不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利于港口建设D.临海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小7.为保障生态可持续发展,北部湾经济区应该( )A.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效率B.加强重化工业发展,发展经济C.大力发展传统经济和生态产业D.加强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答案 5.C 6.A 7.D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红树林生长在近海岸海域,不能净化淡水,但在保护海岸、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第6题,由图可知,北部湾经济区有丰富的锰、石油、铝土矿等资源,适合发展能源、冶金、炼油等重化工业。第7题,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加强重化工业发展,发展经济,均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加强红树林湿地的恢复和建设,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n(2018·辽宁师大附中期末)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南阳市、信阳市等豫南地区,传统的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春夏种植水稻,秋冬种植油菜、小麦或紫云英(草本植物)。近年来,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一年只种植一季水稻。2017年5月,原本油菜花开、小麦泛绿的田野,被片片“白地”所取代。根据跟踪观察,豫南地区“白地”的范围正越过淮河逐渐向北蔓延。据此完成8~10题。8.豫南部分地区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当地的产业升级C.城镇建设用地D.种植业收益降低9.豫南地区一些农业部门干部解释说,出现“白地”对农业生产具有一定好处,主要体现在( )A.增加生物多样性B.恢复土壤的肥力C.提高专业化水平D.提高机械化水平10.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②积极发展基塘生产等生态农业 ③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④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8.D 9.B 10.C解析 第8题,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的最主要因素。两熟田变成一熟田的原因最可能是种植业收益降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下降,D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农作物生长期变长,更适宜一年两熟,A项错误;两熟田变成一熟田与当地产业升级无关,B项错误;如果此地区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应全年都不耕种,而不是变为一熟田,C错误。第9题,“白地”即农民弃耕的土地,弃耕后土地能够有效恢复土壤的肥力,B项正确;“白地”不能增加生物多样性,A错误;土地闲置不能提高专业化水平、机械化水平,C、D错误。第10题,为缓解豫南地区“白地”蔓延趋势,可以通过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证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农民的收益,对农民种植形成激励,①正确;基塘生产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豫南地区不适宜发展基塘生产,②错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找到高收益的种植项目,从而激发农民种植热情,③正确;“白地”的出现与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无关,④错误。故选C。(2018·湖北黄冈中学模拟)滴灌技术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的农业技术,它是现代农业目前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n11.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B.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D.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12.滴灌技术的优点包括( )①调节田间气候 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③增加地下水含量 ④减少无效蒸发 ⑤适宜全面灌溉 ⑥保持土壤结构A.①④⑤B.③④⑤C.②④⑥D.④⑤⑥13.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劳动力不足B.农业科技水平落后C.水资源不足D.经济成本较高答案 11.D 12.C 13.D解析 第11题,滴灌技术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的农业技术,所以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有效控制土壤的滴水量,D项正确。第12题,根据材料可知,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无效蒸发,保持土壤结构,④⑥正确;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②正确;滴灌技术无法调节田间气候、增加地下水含量,①③错误;滴灌技术是局部灌溉,不是全面灌溉,⑤错误。C项正确。第13题,滴灌技术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小,A项错误;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目前已较为发达,B项错误;水资源不足更需要使用滴灌技术,C项错误;滴灌技术经济成本较高,因此这是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D项正确。14.读“内蒙古自治区简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n材料一 近20年来,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不断变化,耕地面积增加101.75万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增加9.8万公顷,牧草地面积减少233.82万公顷,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9.06万公顷。材料二 内蒙古有富煤之忧,窝电之困。内蒙古“十二五”规划提出“将输煤变为输电”和“煤—电—用”一体化发展战略,构建了煤—电—冶(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化(重化工业)、煤—电—热(热电联产)、煤—电—建(建材产业)等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1)说出呼伦贝尔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环境问题。(2)说出内蒙古变输煤为输电后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内蒙古建设多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意义。答案 (1)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破坏、环境污染。(2)加重当地环境污染,加剧水资源紧张状况。(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煤炭运输消耗,减轻东部地区及整体环境污染,增加就业机会。15.(2018·安徽淮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3年9月3日,广西崇左市市长信箱收到一封网民来信:这几年,我市在大力发展桉树种植,虽然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经济见效快,但危害更严重。种植桉树导致了地下水位下降、土地肥力下降、水质恶化、原有植被无法存活、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老百姓都说它是“抽水机”“耗肥机”“毒树”和“生态杀手”!希望政府能多为子孙后代考虑,好好管理一下吧!市长回复:感谢您对我市发展的关注!就您反映的问题,现答复如下:专家研究表明,桉树没有毒性,其单位重量干物质合成所需水量远小于针叶林、黄檀、相思等树种,肥力消耗也小于玉米、咖啡、马占相思等农作物。我市桉树种植有如下误区:(1)每亩植株多在300棵以上(推荐每亩100棵左右);(2)砍伐周期3~4年(巴西约7~8年);(3)大量使用除草剂去除林下“杂灌木”;(4)“炼山”:砍伐后放火烧山。所以,我市一些地方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不是桉树之过,通过合理种植是可以避免的。另外,我市贫困地区较多,利用桉树发展相关产业(如木材加工、造纸等),对我市扶贫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1)分析过去崇左市桉树种植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2)试针对上述生态环境问题,为崇左市桉树的合理种植提出建议。n(3)说明如何借助桉树产业的合理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助其脱贫致富。答案 (1)桉树生长速度快,种植密度过大,砍伐周期短,水分和土壤肥力过度消耗,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和土壤生产力下降;化肥、除草剂过度使用导致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除草剂的使用及烧山除草去杂,导致原生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地山区降水丰富,原生植被的退化导致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降低,水土流失加剧。(2)控制桉树种植密度,合理调整桉树种植面积;禁止烧山,保护原生植被;合理使用化肥及除草剂;延长桉树砍伐的时间间隔;禁止在耕地、水源地种植等。(3)桉树苗及木材出售增加农民收入;桉树种植带动造纸、木材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利用桉树林发展林下养殖和生态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增加扶贫资金,促进扶贫工作开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