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重点强化练71(含解析)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加练半小时重点强化练71(含解析)新人教版

重点强化练711.(2019·天津质检)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生产者、乙、丙、甲构成了两条食物链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进行循环,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D.经③流向乙的碳全部储存于乙体内的有机物中2.(2018·德州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组成生物群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中,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B.③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C.乙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3.(2018·山西省怀仁第一中学高三期末)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B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B.③⑤⑧均表示呼吸作用C.A和B属于捕食关系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4.(2018·菏泽高三期末)下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n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B.A是消费者,C是生产者,碳在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循环C.对E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平衡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含碳有机物又是能量的载体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碳循环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流动B.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中E生物数量大量减少,推测短期内与之相邻的两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发生的变化是D增多,F减少C.该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包括图中的D、E、F、BD.在A→C过程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在F→B过程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6.图甲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图乙为我国北方某地20年间CO2浓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成分a在碳循环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大气中的CO2B.图甲中缺少a→CO2的过程,图甲中d为分解者C.每年的冬季CO2浓度变化,从碳循环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图甲中①过程大大减少且⑥过程增加nD.每年夏季CO2浓度与前一年冬季相比下降,而每年的CO2浓度的平均值却逐年增加,原因是每年CO2的排放量都大于CO2的吸收量7.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②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③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④生物X可能不具有核膜,生物Y可能含有线粒体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8.(2018·武汉联考)右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的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的传递途径。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植物正常生长,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9.(2018·西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霾常见于城市。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的形成与汽车尾气、工业污染等碳的不良排放有关。下图为生态系统“碳”的循环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A.该图中A、B1、B2、B3、C分别为一个种群,如果B2中某种生物被过度捕杀,B3的数量就可以维持相对稳定B.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不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C.②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为减少雾霾天气,应该提倡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D.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0.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是粗放式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减少人类生活的碳排放,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决环境污染至关重要。如图为某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1)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丙为________,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甲通过____________过程吸收二氧化碳。(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019·长沙模拟)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n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________,丙中A为第________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kJ。(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________生物粪便中的能量。n答案精析1.B2.B [据图分析,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因此①②过程中,碳元素是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的,A正确;③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而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B错误;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正确;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D正确。]3.C [由物质循环的箭头指向可以看出B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A是分解者,不可能与B构成捕食关系。]4.B5.C [分析题图,A、B、D、E、F均有箭头指向C,则C是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库。A、C之间为双向箭头,A为生产者。A、D、E、F均有箭头指向B,则B为分解者,D、E、F为消费者。图示中包含的食物链为A→D→E→F,故E减少,短时间内D增多,F减少。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6.B 7.D8.D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循环,A、C正确;a代表植物的光合作用,b、d、g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呼吸作用,c代表捕食,B正确;e、f代表动植物的残枝败叶、遗体和粪便流向分解者,夏季植物正常生长,植物体内碳元素的来源(a)多于去路(b+c+e),D错误。]9.D [图中A、B1、B2、B3、C分别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可能包括多个种群,A错误;为了提高B3的产量,人们往往需要投入一些饲料,饲料中的能量也属于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B错误;③化石燃料的燃烧释放了大量的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C错误;若B3中某生物能依据B2中某生物的气味、声音等进行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正确。]10.(1) (2)分解者 分解(或呼吸) 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11.(1)丁 有机物 二 呼吸(分解)作用 (2)80 (3)12.8% 逐级递减 (4)第三营养级解析 (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丁,②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丙中A为第二营养级,③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呼吸作用。(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以最短食物链最大传递效率计算)为2000×20%×20%=80n(kJ)。(3)若图二中营养级①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①、②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500-100)÷3125×100%=12.8%。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