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中语文第九单元第17课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17课 《红旗谱》朱老巩护钟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字形、词语及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2.读:品读课文,鉴赏小说人物形象,分析这些人物的典型意义。3.练:学习运用言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4.写:写一个有关“舍生取义”的片段。一、诵记名言警句有关“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绝句》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5.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梅岭三章》6.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梁斌(1914—1996),当代作家。原名梁维周。河北蠡县人。1935年起在家乡从事革命斗争,同时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1953年开始创作代表作长篇小说《红旗谱》,1957年底出版第一部,引起强烈反响。1957年春天起辗转于病榻之上,1962年起病情好转开始工作。1963年出版“红旗谱”第二部《播火记》。“文革”中在受到陷害的情况下不屈不挠,创作了长篇小说《翻身记事》。粉碎“四人帮”后开始修改、创作“红旗谱”第三部《烽烟图》。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文联主席等职。2.相关链接《红旗谱》通过在大革命失败前后十年革命斗争的历史背景下,冀中平原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尖锐矛盾斗争,以“反割头税”和“二师学潮”为中心事件,生动地展示了当时农村和城市阶级斗争和革命运动的壮丽图景,艺术地概括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特点。本课《朱老巩护钟》选自小说《红旗谱》的开头部分。朱老巩护钟只是小说的“楔子”,它和稍后描写的朱老明“对簿公堂”,既表现了农民与地n主势不两立的阶级冲突,更揭示了老一代农民的传统斗争方式的局限,即没有先进的思想指导,无论是赤膊上阵,还是进行所谓的合法斗争,中国农民都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朱老巩被活活气死后,小虎子姐弟俩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紧巴。有一天夜里,两个蒙面人跳进院子,砸开房门,捆住小虎,强奸了姐姐。为躲避恶霸的残害,小虎子只身下了关东。他刚走,被恶人奸污的姐姐就跳河自尽了。小虎子一个人在关东的长白山上挖参,在黑河里打鱼,在海兰泡淘金,辛辛苦苦攒了几个钱,娶妻生子。30年后,小虎子回到了冀中平原上的锁井镇,决心报30年前的血仇。这时他名叫朱老忠,带着妻子和儿子大贵、二贵。少年时的朋友严志和帮他安了家。严志和是严老祥的儿子,当年严老祥曾和朱老巩一起和冯兰池斗争。现在冯兰池已60多岁,人称冯老兰,家产比当年更大,仗势欺人,横行乡里。他拉起民团抢逃兵的车子和白面,逃兵请回一个团,架起大炮,强迫他赔偿5000块大洋,他却把这笔钱分摊到锁井镇的贫苦百姓头上。朱老明串联二十八家穷人告状,官司从县里打到北京大理院,但官府偏袒有钱人,冯老兰的儿子冯贵堂又念过大学法科,会打官司,结果穷人输得一塌糊涂。朱老明赔了5亩地,几乎气瞎了眼,严志和也搭进去一条牛……锁井镇又掀起的凝聚了上一代人仇恨的斗争,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内涵……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1)单音字①紫黝黝(yǒu)  ②跳跶(dɑ)  ③胡髭(zī)④肩胛(jiǎ)⑤锃亮(zènɡ)⑥红契(qì)⑦滹沱河(tuó)⑧骂咧(liē)⑨霓虹(ní)⑩釉子(yòu)⑪冷嗖嗖(sōu)(2)多音字①翘    ②捋③抹(3)辨形组词①②③④2.涵咏词义(1)词义理解①气势汹汹:形容态度、声势凶猛而嚣张。②老羞成怒: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③血口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④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n⑤青天白日:白天(含强调意)。⑥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2)近义词辨析①怂恿·纵容辨析 二者都与“干坏事”有关。不同的是:“怂恿”指鼓动别人去做(某事);“纵容”指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例句 a.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怂恿学生上街游行。b.看着他们越滑越远,你却一味纵容。②启事·启示辨析 两词的区别比较明显。“启事”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载在媒体上或张贴在墙壁上的文字。“启示”指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也指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例句 a.《拾贝》文学社成立了,请社长发一个征稿启事。b.通过网络这一渠道,不少腐败分子东窗事发,这些事情给我们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四、速读感知课文1.本文是如何体现时代背景的?小说中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通过人物的装扮描写,交代社会背景(冯兰池“穿着蓝布长袍,青缎坎肩”“辫子盘在帽盔上”);②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交代社会背景(朱老巩说:“锁井镇上,大半个村子的土地都是你冯家的”“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压迫我们一辈子”);③护钟斗争后的环境描写(“这天晚上,滹沱河里的水静静地流着……”),暗示古钟被砸,宛如砸在百姓的心上,使他们麻木的心灵渐渐苏醒。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交代了小说的典型环境: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冀中平原,一方面反映了土豪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揭露了土豪恶霸的自私、凶恶、剥削的本性和老一代农民的觉醒与敢于斗争的反抗精神。2.这篇课文的主要线索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朱老巩和冯兰池之间的斗争始终是贯串课文的线索。正是斗争本身以及斗争中人物的命运使得全文充满了紧张的气氛。小说一开篇的“平地一声雷,震动了锁井镇一带四十八村:‘狠心的恶霸冯兰池,他要砸掉这古钟了!’”也恰如“平地一声雷”,以突兀之笔,把一场迫在眉睫的严峻斗争推到了村民面前,同时也推到了读者的面前,从而奠定了小说紧张激烈的基调。在这里,朱老巩并非为了一己私利挺身而出,他所维护的是全镇农民的集体利益,这就使得斗争具有了正义的性质。读者始终关注着朱老巩的成败进退,心情也随着人物的命运的变化而不断起伏。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一节也可以说是全书的一个缩影。n一、重点突破1.结合课文所选内容,试分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朱老巩极富正义感和叛逆精神。一听说冯兰池要砸钟,立即义愤填膺,揭露冯兰池横行霸道的行为,足显他的正义凛然、疾恶如仇;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刀笔”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反抗和斗争方式;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斗争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当中了冯兰池的调虎离山之计,致使护钟失败,他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即将含恨离世之际,他仍不忘嘱托后代,要坚决与土豪恶霸们斗争到底。在朱老巩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燕赵之士的侠肝义胆,英雄豪气。2.课文浓墨重彩地刻画了朱老巩和严老祥两个农民形象,还刻画了其他哪些农民形象?对这些人物形象应该怎样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还写到了老祥大娘、朱全富及从四十八村赶来看热闹助威的人们。老祥大娘、朱全富为人善良,老实本分,面对冯兰池的霸道,逆来顺受怕惹事。四十八村的人们来到大柳树林,有瞧热闹的,但更多的是心气不平,来站站脚助助威的。他们私下的议论,抒发着对冯兰池霸道的不满,可又没勇气站出来跟冯兰池斗。当“铜钟被砸破,油锤钉着破钟”时,他们感到“像砸他们的心肝一样疼”。他们的希望破灭了,只有低下头去,唉声叹气。(2)这是一群需要有人组织起来斗争的人。他们对丑恶的现实不满、愤恨却又不知该怎么做。他们还处在自发不觉悟的斗争阶段。二、疑点探究3.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来护钟,锁井镇的父老乡亲是如何对待这件事的?他们的这种表现说明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护钟失败的结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朱老巩准备护钟的决定一出,首先遇到的是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劝阻,在朱老巩与冯兰池进行殊死搏斗时,锁井镇的父老乡亲除了严老祥站出来相助外,其他人都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除了偷偷落泪外,没有人施以援手。(2)反映了当时农民面对土豪地主的嚣张气焰只会畏缩、胆怯甚至已经麻木,这就使冯兰池这样的地主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也正是由于广大民众的袖手旁观,给朱老巩与冯兰池的斗争涂上了失败的色彩。n(3)这样的结局启示人们:要获得斗争的胜利,必须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个人奋斗式的斗争,只能以失败而告终。三、美点赏析——运用行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4.本文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小说刻画朱老巩、冯兰池等人物形象,不是静态地描写,而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他们的言行,表现他们的个性,揭示他们矛盾的内在含义。同时,人物语言也极具特色,充满个性,灵动鲜活。朱老巩的掷地有声,严老祥的大义凛然,冯兰池的凶恶阴险,严老尚的蛮横无赖,都能从人物的语言上得到展现。四、随堂写练5.《朱老巩护钟》中,朱老巩单枪匹马,赤膊上阵,同以冯兰池为代表的恶势力进行抗争,结果家破人亡。他的死体现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请写一个有关“舍生取义”的片段。40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我赞美舍生取义,因为舍生取义是千百万仁人志士的人生哲理。它激励着人们为了真理和正义的事业而献身,它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变得崇高、圣洁,它使一切见利忘义之辈、苟且偷生之徒显得渺小、丑恶。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仁人志士,他们当中有的散钱放粮,仗义疏财,救人于危难之中;有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救人于歹徒之手……所有这些,正是“取义”的壮举,我崇敬他们,我要为他们高唱赞歌。你看,变法失败后的谭嗣同,不逃不避,愿以一腔热血唤醒沉睡的人们,这是何等可歌可泣的壮举!你看,《红旗谱》里的朱老巩,面对恶霸冯兰池,他无惧无畏,勇于斗争,家破人亡也在所不惜!你看,《亮剑》里的骑兵连连长,战斗至最后一人,仍不惧死亡,勇敢地发起冲锋,不惜牺牲自己年轻的生命!正是因为这些有铮铮铁骨的中华儿女,中华民族才能自强不息,中国人民才能雪“东亚病夫”之耻!正是因为有这些前仆后继的舍生取义者,中华民族才能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选村霸张晓枫村委会灯火通明。支书见人都来齐了,便开口说道:“今儿晚上,要大家来,就一件事。晌午到乡里开了个会,布置严打的事。这几天大家也看电视了,从中央到地方,抓得都很紧。乡里给咱村派了个‘村霸’指标,我不要,他们硬派,算是没法。这是大事,我不敢自己当家,大家议一议吧。”n支书见大家伙儿不言语,心说得罪人的事还得我干,便猛吸了一口烟,说:“我看二孬这货够呛,连村主任都敢打。”会计和二孬是本家兄弟,心说:“抓二孬这不是给我弄难看吗?”马上插嘴说:“当时不是处理过了吗?给村主任赔了礼,道了歉,还演了一场电影。再找人家的麻烦,他弟兄几个可不是好惹的。”村主任见支书不太对劲,寻思道,抓了二孬,他一定认为是我让抓的,日后肯定要报复我,你这不是别有用心吗?便也说:“过去的事了,还提它干啥?”支书见他提的第一个人选被否决了,就顺水推舟说:“那大家随便提,随便提。”见没有人吭声,就又提了一个:“三愣劳教回来,非但没有改,偷得反而更胆大了,把村里的大喇叭都偷走卖了。”妇女主任的儿子看中了三愣的女儿,正谈着对象呢,她心说:“抓三愣这不是欺负咱老娘儿们吗?”马上挺身而出:“村霸都是横行霸道、蛮横不讲理的,跟小偷小摸可不是一个概念。”说着,还给治安主任使了个眼色。治安主任和妇女主任关系不一般,忙帮腔:“三愣咱可惹不起,他在监狱里结识了好多铁哥儿们,打起架来个个都是不要命的。我看,他既然保证了‘兔子不吃窝边草’,咱又何必再招惹他呢?”支书接着又提了四清、五根、六顺几个人选,但不是和这个支委是朋友,就是和那个专干沾亲戚,都没通过。支书揉揉倦极了的眼说:“我最后再提一个,再通不过,咱一块儿挨上面的训吧!黄七眼!”村主任说:“我看,中!黄七眼骂过支书!”会计说:“中!他在村委会门上抹过屎。”治安主任说:“黄七眼弄折过七根树苗,我亲手抓住的。”妇女主任补充说:“他还调戏过妇女呢!”最后,大家一致通过了支书提的最后一个村霸人选。刚高中毕业不久的团支书九香不解地问:“黄七眼不是有精神病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点评 这是一篇讽刺意味很浓的小小说,虽然夸张,却处处影射了现实。村霸要选,居然还有指标,这个上级命令本来就很霸道。更为讽刺的是,村委会上人们一一否定的村霸人选其实才是真正的村霸,只因自己的利益也与这些村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才否定了这些人选。最后选出的村霸黄七眼似乎也有恶行,但高中毕业不久的团支书九香的一句话就揭示了黄七眼被选的原因:“黄七眼不是有精神病吗?”其他人的笑说明他们知道黄七眼有精神病,但他们不是为了选出名副其实的村霸,只不过是应付上级的命令而已。虽是幽默讽刺小说,但读完之后却让人有一种无奈之感。甚至,还为九香而担心:时间长了,她会不会也成为其他村委成员那样圆滑世故的人呢?n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相对于那些不过博取一时眼球而不假思索的大话、空话、套话,莫言等人的一本正经更值得推崇。B.那伙人一到关键时刻,什么出卖亲友,血口喷人,没有做不出来的事。C.土豪霸道们,靠着银钱土地剥削我们一辈子,压迫我们一辈子。他们是在洋钱堆上长起来的,咱是脱掉毛的光屁股鸡,势不俱生。D.名人的博客书扎堆出版,实在让人有些费解,并且,出版博客书也有节外生枝之嫌。答案 B解析 B项血口喷人:比喻用恶毒的话诬蔑别人。使用正确。A项一本正经:形容很规范,很庄重。有时含讽刺意味,此处应用“郑重其事”。C项势不俱生:两个强者对抗,不能都活命。用在本句中对象不当,用词过重,应用“势不两立”。D项节外生枝: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此处应用“多此一举”。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朱老巩是庄稼人出身,跳跶过拳脚,轰过脚车,扛了一辈子长工的人。B.立在千里堤上一望,一棵棵树林,一簇簇村庄。C.河风飘着白色的芦花吹过来,扑棱棱地飘落,吹得大杨树上的叶子红了黄了。D.小虎子两只手抹着眼泪,他想不到父亲披星星戴月亮地做了一辈子长工,最后落到这步田地上!答案 D解析 A项“扛了一辈子长工的人”不通,应去掉“的人”。B项“一棵棵树林”量词使用不当,应把“棵棵”改为“片片”。C项“扑棱棱地飘落”是描写杨树叶的,不是描写芦花的,应把这句移到最后。3.下列各项中,衔接恰当且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滨海中学的李老师向“市政府应急办”微信公众号反映:滨海中学校门口两旁的人行道长期被周边住户停放的车辆占用,导致学生上学、放学期间只能被迫行走在机动车道上,险象环生。__________________。十分感谢!A.希望有关部门尽快解决好这一问题,不得有误,切实保障学生出行安全B.希望有关部门能为市民尽一份绵薄之力,尽快解决占道问题,确保学生出行安全C.希望有关部门能重视这一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学生出行安全D.如果有关部门能尽快解决这一问题,确保学生出行安全,必定感激涕零n答案 C解析 A项“不得有误”是命令语气,语气生硬,不适合该场合。B项“绵薄之力”是谦辞,只能用于说话人自己,不能用于他人。D项“必定感激涕零”与横线后的“十分感谢”重复。4.根据语境,填写横线上空缺的内容,组成前后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对朱老忠、严志和和江涛这些农民来说,斗争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更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生存 创造更美好的明天解析 这是一道语意连贯题,解题时要注意:①话题要保持统一。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畅达,表达才能连贯。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不要轻易改变主语。②据“是为了……,是为了……,更是为了……”,说明三个句子要形成递进关系。5.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另写两个句子,使之结构相似,内容连贯。从呱呱坠地起,红歌就在我们耳边萦绕,并渐渐渗透到我们血液中,从此,血液里便常常有红色的音符激荡、飞扬。红歌,让我们了解历史——《过雪山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歌是我们心中神圣的“中国红”啊!红歌永远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答案 (示例)红歌,让我们明白道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红歌,让我们拥抱幸福——《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解析 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赞美的对象是“红歌”;②使用“红歌,让我们……——《……》”的句式;③破折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且为歌名。二、阅读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背后的子弹包利民冲出战壕的时候,班长赵锐只觉得兴奋,他大步向前,狂风,还有子弹的呼啸。他都没有一点儿的恐惧,这样的场景他经历得太多了,竟是喜欢上了这种感觉。忽然,一丝莫名的凉意夹杂着不安涌上心头,只觉背后异样,猛回头,却见战士钱万里正跟在身后十来米处,黑洞洞的枪口晃动着,不时划过他的后心,他不禁颤了一下。赵锐瞬间想起,许多次战斗都是这样,冲锋的时候,钱万里就跟在他后面不远处。他的心更是紧提了起来,作为班长,他没少收拾这个沉默的战士,总是找茬让他吃些苦头。有时是钱万里真的犯了错,有时是无事找事,不为别的,他就是讨厌钱万里的冷淡与冷漠,这个兵蛋子,不会讨好班长,也不会笑,让人心里不舒服。赵锐回想起刚才钱万里看着他的目光,比那枪口更让人心生寒意。事实上这种眼神赵锐在钱万里的眼中已看过多次,说不出的阴寒。这小子总跟着自己,不会瞅冷子照自己放上一黑枪吧!n钱万里的心里也的确是这么想的。每次冲锋,他都紧紧尾随赵锐,他甚至无视迎面而来的弹雨,眼中只有那个让他痛恨的背影。他是有着痛恨的理由的,他才十八岁,偷偷跑出来参军,就是为了躲避养父母的虐待。从小到大,他是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起来的,心里已经没有了温暖,虽然不至于去恨每一个人,可他也不再相信任何人。他只是本分地当一个兵,作战也勇敢不退缩,可这却引来了班长的不满。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自己的那份饭,却被班长痛斥,不但饿着肚子,还被关了一夜的禁闭。他没想到逃出那样的家庭,却又迎来这么一个班长。他的恨便疯长起来,每一次他的手都攥得发白,下定决心一定要报复。已经越来越接近敌人的阵地,不少战士都倒在了冲锋的途中。那子弹也越发密集起来,可却影响不了这两个人的推进速度。随着脚步的迈动,钱万里的步枪枪口也在不停地抖动,而枪口的前方,就是赵锐。赵锐也因此一阵阵地脊梁发冷,奔跑的身姿也有些僵硬。前方,敌人已经冲出阵地,战斗的短兵相接异常激烈。混战之际,钱万里觉得机会来了。他不停地开枪打倒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敌人,同时寻找时机向那个背影开上一枪,而这一枪,一定要毙命,还要做成是敌人射击的假相。赵锐听着身后的枪响,见敌人一个个倒下,暗自吁了一口气,同时笑自己的多疑。于是恢复了状态,围拢过来的敌人在他的枪口下一个个倒地。冲到敌人阵地前,兵员已经大幅减少,敌人也呈包围之势靠拢过来,几乎四面都有敌人。见这情形,钱万里一阵激动,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他机警地四顾,敌人又倒下许多,前面的班长也撂倒了不少,在全排,他们两个的单兵作战能力是最突出的,钱万里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个,赵锐才会收拾他。见周围的敌人有些退缩,暂时对自己构不成威胁,钱万里的枪口暗暗对准了前面背影的心脏位置,他相信自己的枪法,手因用力而微微颤抖。全身也出了汗,风更猛,他忽然打了个冷战,感觉到冷。那一瞬间,他记起一个同样寒冷的时刻。那时他躺在战壕里,午夜,冬季,睡梦中被冻得醒过来,而更大的困意再度让他迷糊,只觉得一个草垫子忽然盖在身上。他微微张开眼睛,只看见一个模糊的背影。而此刻,那背影正在清晰。赵锐仿佛有预感般转过身来,见钱万里的枪正直直地瞄着自己,他下意识地举枪。钱万里的枪响了,而赵锐的枪也响了。有那么一刻,赵锐觉得无边的寂静,自己仍然站着,转回身去,一个接近他的敌人正在倒地。钱万里见到赵锐开枪,脸上竟露出了微笑,可身上却没有痛的感觉,一个敌人在他身后正慢慢倾倒。两人对视了一发。赵锐骂道:“发什么呆,快跟上,小心我收拾你!”钱万里提枪而上,全身的寒冷顿消。战场上,两个身影正所向披靡。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长赵锐担心钱万里会放自己黑枪,是因为他平时老收拾这个战士,不仅因为钱万里有时做错事,还因为他对钱万里存在偏见。B.钱万里带着寒意的目光,赵锐“已看过多次”,从侧面表现了钱万里心中的恨意在不断累积。nC.小说几次写到钱万里枪口的“晃动”“抖动”“对准”等细节,表现了钱万里心理的微妙变化。D.小说以钱、赵二人同时人性复苏、互相救助结尾,情节巧合离奇,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悬念。答案 D解析 “情节离奇”错,前文已为结尾的合理出现做好铺垫;“留下无穷的悬念”错,结尾人性救赎的中心题旨显豁清楚。7.小说中的钱万里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概括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在阴暗的际遇中成长,心中没有温暖,也不相信别人,外表冷漠,不讨好人。②心存报复却又良知未泯,最终战胜仇恨而人性复苏。③做事本分沉默。④枪法准,单兵作战能力强。8.小说以“背后的子弹”为题,有何用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形象地呈现了小说中最主要的矛盾冲突,小说情节都围绕它展开。②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隐喻人性深处的偏见、猜忌等恶念,使小说主题深刻,发人深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