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高中地理课时提升作业十三4.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湘教版

课时提升作业十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2017·怀化高一检测)下图是一座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据此完成1、2题。1.石碑所反映的时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该石碑反映出当时的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  )A.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B.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C.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D.人类正谋求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1选A,2选A。第1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中,原始文明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第2题,石碑上面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反映了人类祟拜自然,那时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n3.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信息文明4.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科技C.市场D.交通【解析】3选C,4选B。第3题,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矿山、修水坝、建城市等,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大。第4题,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会极大地刺激生产力的发展。【方法技巧】“两步走”判定人地关系思想第一步,判定人地关系思想的问题,一般都会有一个背景材料,这个材料可能是一句话、图片、数据、表格等。不管哪一种背景材料,解决此类问题要看懂材料含义。第二步,根据每个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对号入座即可。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完成5、6题。5.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6.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①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经济发达,农业不受重视③人均耕地少④酸性土壤,单产量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5选A,6选B。第5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在这个阶段,n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人类不再是被动地适应自然环境,而是开始主动地改变和改造自然环境,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由于秦汉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较小,属于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第6题,注意题干条件是现代社会,所以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由于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还有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  分析下图人地关系的三种不同观点,完成7~9题。7.下列有关观点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也就是自然环境决定论B.产生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的时代C.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认为人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8.下列有关观点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其主要影响C.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9.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符合观点三的思想的是(  )A.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退耕还林,退耕还牧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解析】7选C,8选D,9选C。题中的三幅图都是描述人地关系的,观点一主要强调的是环境对人类的决定作用;观点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征服和改造作用,属于人类中心论的思想;观点三强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造者,应和环境和谐相处,属于人地协调论的思想。【知识拓展】常见古文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地理环境n决定论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向义,劳也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类中心论兵强胜人,人强胜天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地伙伴论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据此完成10~12题。10.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是(  )A.采集和狩猎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B.采集和狩猎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C.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前工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D.后工业化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农业社会阶段→采集和狩猎阶段11.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因为这里具有(  )①平坦的地形②肥沃的土壤③便利的河水灌溉④适宜的气温⑤充足的日照⑥较多的农业人口⑦较大的市场需求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③④⑤⑥⑦D.①④⑤⑥⑦12.环境承载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工业时期B.原始社会-农业时期-工业时期-现代社会C.现代社会-工业时期-农业时期-原始社会D.工业时期-原始社会-农业时期-现代社会【解析】10选A,11选A,12选C。第10题,人类文明的演进顺序依次为采集和狩猎阶段、n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第11题,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纬度较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等往往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因此适宜农业的发展,成为农业文明的发源地。第12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掌握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先进,获取的资源越来越多,环境承载力随之变大。  (2017·烟台高一检测)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读图,完成13、14题。13.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  )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14.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  )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解析】13选A,14选C。第13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到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第14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二、非选择题(共44分)15.读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n(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时段是________________,A~B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__。(2)人类社会处在A~B阶段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3)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阶段以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A~B阶段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B~C阶段由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被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环境污染程度逐步降低。第(2)题,A~B阶段人地矛盾的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3)题,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先污染,再治理”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要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答案:(1)A之前时段 经济发展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 C之后时段(2)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3)Cn16.图腾是群体的标志,旨在区分群体。图腾就是原始人类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图腾崇拜是一种最原始的宗教形式。下图图腾,似牛非牛,造型抽象,显得神秘怪异。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分析材料中的图腾形象,拥有这个图腾的氏族可能从事什么样的生产活动?(2)“图腾就是原始人类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这种迷信反映了原始人是怎么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解析】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原始民族对自然的无知,感觉在自然面前十分渺小,从而敬畏自然。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通过图腾标志,得到图腾的认同,受到图腾的保护。因此,图腾标志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答案:(1)从图腾的形象看,图案接近于牛,说明他们对牛非常崇拜,是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从事以野牛为主的狩猎活动,也有可能从事畜牧业或牛耕的农业。(2)这种迷信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十分低下,感觉人类在自然面前十分渺小,从而敬畏自然,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人类只有被动地适应环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