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三十二课时(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第三十二课时(含解析)

第三十二课时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视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B.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C.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D.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n※【答案讲评】D (大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又加封醴陵侯,接替孙邵任丞相,总理尚书事务。他所选用的文武官员,每个人都依据他们的能力来安排,他的内心没有厚薄之分。)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在这里是指从地方到京城任职,与“出”相对,“出”指京官外放。B.“寺”指佛教寺庙,顾雍被封阳遂乡侯后,去到寺庙表达感恩之情。C.“拜其母于庭”指孙权当众拜见顾雍的母亲,表示两家结为友好。D.“素服”指居丧时所穿的白色冠服,孙权着此服亲往吊唁,是以亲友之礼对待顾雍。※【答案讲评】B (此处的“寺”是指官署。)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雍少年出仕,政绩斐然。孙权担任会稽太守时,让顾雍代行太守的职事,顾雍把一郡治理得很安定,官员和百姓都很信服他。B.顾雍温和少言,使人敬畏。在宴饮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因为担心喝多了举止失当被顾雍看见而不敢开怀畅饮,只有孙权不怕他。C.顾雍选贤任能,关注民情。他为相时,任用官员依能授职,心无好恶;经常亲自到民间察访,只要是政务上应该改进采纳的,就秘密地上报到朝廷。D.顾雍为人谦和,处事理智。即使是审讯作奸犯科、陷害无辜的吕壹,他也和颜悦色、以礼相待。他认为自有严正的法律惩处犯人,不必责骂羞辱。※【答案讲评】B (依据下文“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可知,孙权内心对顾雍也是有所忌惮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评】(1)州郡上表举荐,(顾雍)成年后(二十岁)担任合肥县令,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关键点:表荐,上表推荐;弱冠,成年,二十岁;治迹,政绩,治理成绩。)(2)如果被采纳施行,他就归功于皇上;如果不被采纳,就永远不泄露出去。孙权因此十分敬重他。(关键点:见,被;宣泄,宣扬,泄漏;重,敬重。)n附:参考译文顾雍字元叹,是吴郡吴县人。蔡伯喈从北方返回后,曾到吴县躲避仇人,顾雍跟着他学琴习书。州郡上表举荐,(顾雍)成年后(二十岁)担任合肥县县令,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不在郡府就任,让顾雍担任郡丞,代理太守职任,讨除贼寇,郡内安定平静,官民都归服他。几年后,他入朝任左司马。孙权做吴王后,(顾雍)逐步升任为大理奉常,兼任尚书令,封爵阳遂乡侯。(他)封侯后返回官府时,家中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此事才感到惊奇。黄武四年,(顾雍)到吴郡迎接母亲。(母亲)到达后,孙权亲自前往庆贺,并在厅堂上向他母亲行拜礼。公卿大臣们都来聚会,后来太子又前往庆贺。顾雍为人从不饮酒,沉默寡言,举止适时又适宜。孙权曾感叹地说:“顾君不开口便罢,一开口必定会有道理。”到了饮酒欢乐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怕酒后失礼而顾雍看见,因此不敢放纵情怀。孙权也说:“顾公在座,使人不快活。”他就是这样的让人敬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又加封醴陵侯,接替孙邵任丞相,总理尚书事务。他所选用的文武官员,每个人都依据他们的能力来安排,他的内心没有厚薄之分。(他)常到民间察访征求意见,遇上有政务上应采用的地方,就当即秘密呈报。如果被采纳施行,就归功于皇上;如果不被采纳,就永远不泄露出去。孙权因此十分敬重他。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态度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立场原则却是正直的。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机把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都说了出来,他认为法令太烦琐,刑罚稍微重了些,应该有所削减。孙权听了不作声,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么样?”顾雍回答说:“我所听到的情况,也同张昭说的一样。”于是孙权便与大家商定狱讼的法令并减轻刑罚。过了很久,吕壹、秦博任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及州郡上报的文书。吕壹等人因此逐渐独揽权势,专行赏罚,于是开始建立机构卖酒、关隘征税来牟取暴利,(他们)检举他人罪过,细微的小事也上报朝廷,再加重案情进行诬陷,毁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被他们告发,并因此受到谴责。后来吕壹的邪恶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讯问了他的口供,临走时,又对吕壹说:“您心里难道没有想要说的话了吗?”吕壹只是叩头,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斥骂羞辱吕壹,顾雍责备他说:“官府有明确的法令,何必这样呢?”顾雍任丞相十九年,享年七十六岁,赤乌六年去世。孙权身穿孝服来吊唁,谥号为肃侯。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沈攸之字仲达,少孤贫。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n殷孝祖率众军攻之,中流矢死,军主范潜率五百人投贼,人情震骇,并谓攸之宜代孝祖为统。时建安王休仁总统众军,闻孝祖死,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三千人赴赭圻。攸之以为方兴名位相亚,必不为己下,军政不一,致败之由,乃率诸军主诣方兴推重,并慰勉之,方兴甚悦。攸之既出,诸军主并尤之。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明旦进战,自寅讫午,大破贼于赭圻。寻进号辅国将军,代孝祖督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食尽,南贼大帅刘胡屯浓湖,以囊盛米系流查①及船腹,阳覆船,顺风流下,以饷赭圻。攸之疑其有异,遣人取船及流查,大得囊米,寻克赭圻。赭圻、浓湖之平也,贼军委弃资财,珍货山积,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攸之招集才力之士,随郡人双泰真有干力,召不肯来。攸之遣二十人被甲索之,泰真射杀数人,欲过家将母去,事迫不获,单身走入蛮。追者既失之,录其母去。泰真既失母,乃自归,攸之不罪,赐钱一万,转补队主。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记忆。及攻郢城,夜尝风浪,米船沉没。仓曹参军崔灵凤女先适柳世隆子,攸之正色谓曰:“当今军粮要急,而卿不以在意,由与城内婚姻邪?”灵凤答曰:“乐广②有言,下官岂以五男易一女。”攸之欢然意解。(选自《宋书·沈攸之传》,有删改)【注】①流查:竹筏。②乐广:西晋名士。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B.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C.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D.明帝即位会四方/反叛以攸之为宁朔将军/率军据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大失人情/攸之内抚将士外/谐群帅众/并安之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屯据赭圻/※【答案讲评】B (大意:明帝即位,正遇上四方反叛,以沈攸之为宁朔将军,率领军队据守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不被众人拥护,沈攸之对内抚慰将士,对外协调将帅,大家都信任他。这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人驻扎在赭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指人的表字。自称用名,表示谦虚;称人用字,表示尊敬。nB.“孤”指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也用作王侯的自称。文中指前者。C.“蛮”是古代对南方各少数民族的泛称;也泛称四方荒远地区。D.“婚姻”指男娶女嫁过程,也就是双方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答案讲评】D (文中的“婚姻”指儿女亲家,类似用法有《鸿门宴》“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攸之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大敌当前,形势危急,沈攸之率领各位军主拜访江方兴,表达推崇敬重之心,从而使军政统一,上下齐心,最终大败敌军。B.沈攸之机警明断,能够识破敌人伎俩。敌军把装米的布袋系在竹筏和船的腹部,伪装翻船顺风流下,来传送军粮。沈攸之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得到很多粮食。C.沈攸之唯才是举,礼贤下士。双泰真孔武有力,不肯听从沈攸之的征召,射杀追兵,后来听从母亲的劝降前来归附,沈攸之没有处罚他,反而奖赏并委以重任。D.沈攸之晚年勤奋好学,喜爱典故。他能背诵《史记》《汉书》中的很多史事。仓曹参军崔灵凤引用乐广的典故来为自己辩解,沈攸之听后非常高兴,当即怒气大消。※【答案讲评】C (“听从母亲的劝降”于文无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攸之曰:“卿忘廉蔺事邪?吾本以济国活家,岂计此之升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诸军各竞收敛,唯攸之、张兴世约勒所部,不犯毫芥,诸将以此多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评】(1)沈攸之说:“你们忘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吗?我本来是为了救护国家,怎么能去计较彼此地位的高低。”(关键点:卿,你们;济,救护;计,计较;升降,地位的高低。)(2)各军竞相收取,只有沈攸之、张兴世约束自己的部下,秋毫无犯,其他将领因此称赞他们。(关键点:竞,竞相;约,约束;多,称赞。)附:参考译文沈攸之字仲达,从小父母双亡,生活贫穷。明帝即位,正遇上四方反叛,以沈攸之为宁朔将军,率领军队据守虎槛。殷孝祖为前锋都督,不被众人拥护,沈攸之对内抚慰将士,对外协调将帅,大家都信任他。这时南贼前锋薛常宝等人驻扎在赭圻,殷孝祖率领众军攻打他们,被流箭射中身死,军主范潜率领五百人投降南贼,人心惊慌恐惧,n都认为沈攸之应该代替殷孝祖担任统帅。这时建安王刘休仁统领各军人马,得知殷孝祖已死,派遣宁朔将军江方兴率领三千人前往赭圻。沈攸之认为江方兴名位与自己相当,一定不肯屈居己下,而军政不能统一,是导致失败的原因,于是率领各位军主去拜见江方兴表示推崇敬重,并且安慰鼓励他,江方兴很高兴。沈攸之出来后,各位军主都责怪他。沈攸之说:“你们忘了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吗?我本来是为了救护国家,怎么能去计较彼此地位的高低。”第二天早上进军作战,从寅时到午时,在赭圻城外大败贼寇。不久,(沈攸之)晋升为辅国将军,代替殷孝祖来督办前锋诸军事。薛常宝等在赭圻粮食用尽,南贼大帅刘胡驻扎在浓湖,用布袋盛米系在竹筏上和船腹中,装作翻船,顺风流下去,用来向赭圻提供粮食。沈攸之(发现了,)怀疑其中有诈,派人截取船只和竹筏,得到了许多袋米,不久攻克赭圻。在赭圻、浓湖平定的时候,贼军丟弃了资财,珍贵货物大量堆积,各军竞相收取,只有沈攸之、张兴世约束自己的部下,秋毫无犯,其他将领因此称赞他们。沈攸之招募有才能有武力的人,随郡人双泰真很有武力,被征召却不肯来。沈攸之派了二十个人穿上铠甲去捉拿,双泰真射杀了几个人,想回家带着母亲离开,因事情急迫,未能带成,单身逃入蛮地。追拿他的人捉不到双泰真,便把他母亲抓走了。双泰真见母亲被抓,于是回来自首,沈攸之不加罪罚,赏赐一万钱,转补队主。沈攸之晚年好读书,手不释卷,《史记》《汉书》中的史事有很多都熟悉能背诵。攻打郢城时,夜晚遇上风浪,米船沉没了。仓曹参军崔灵凤的女儿嫁给了柳世隆的儿子,沈攸之严厉地对他说:“当前急用军粮,而你却不把这放在心上,难道是因为你是城内柳世隆的亲家吗?”崔灵凤答道:“乐广曾经说过,下官怎么会用五个儿子去换一个女儿。”沈攸之高兴地消解了怒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