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同步测试卷2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文言文阅读同步测试卷2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模块一 史传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刘弘字和季,沛国相人也。父靖,镇北将军。弘有干略政事之才,与武帝同居永安里,又同年,共研席。以旧恩起家太子门大夫,累迁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甚有威惠,寇盗屏迹,为幽朔所称。太安中,张昌作乱,以弘代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弘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据襄阳。侃、初等累战破昌,前后斩首数万级。昌惧而逃,其众悉降,荆土平。时荆部守宰多阙,弘请补选,帝从之。弘乃叙功铨德,随才补授,甚为论者所称。朝廷以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为襄阳太守。陟,弘之婿也。弘下教曰:“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乃表“陟姻亲,旧制不得相监”。诏听之。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弘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兵年过六十,羸疾无襦。弘愍之,乃谪罚主者,遂给韦袍复帽,转以相付。益州刺史罗尚为李特所败,遣使告急,请粮。弘移书赡给,而州府纲纪以运道悬远,文武匮乏,欲以零陵一运米五千斛与尚。弘曰:“诸君未之思耳。天下一家,彼此无异,吾今给之,则无西顾之忧矣。”遂以零陵米三万斛给之。尚赖以自固。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或有间侃者。侃遣子及兄子为质,弘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大丈夫乎!”陈敏竟不敢窥境。永兴三年,诏进号车骑将军。弘每有兴废,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争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弘卒于襄阳。士女嗟痛,若丧所亲矣。(选自《晋书·刘弘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B.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C.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nD.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若必姻亲然后可用/则荆州十郡/安得十女婿/然后为政哉/※【答案讲评】B (“夫统天下者宜与天下一心”“化一国者宜与一国为任”前后是对称关系,中间断开;每句中的“者”之后表停顿,也要断开;关联词“若……则……”中间也要断开,“安得”是疑问句中的句首的疑问代词,前面要断开;“然后”此处不是句首词,故前面不能断开来。)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年”,文中指在科举时代,同榜或同一年中试者,也可以指年龄相同或年份相同。B.“假节”,古代使臣出行,持节作为凭证,故称。刘弘加有“假节”的称号,代表其有某种特定权力。C.“纲纪”,汉魏晋对公府、州、郡属吏中的高级人员的总称,也指社会秩序和国家法度。D.“从事”,古代官名,亦称“从事掾”,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自辟僚属,多称从事。※【答案讲评】A (魏晋时没有科举制度,文中“同年”指年龄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弘才能卓越,为政恩威并用。监管幽州军事时,他用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太安年间,他平定了张昌的叛乱。B.刘弘无私大度,拥有大局观念。益州遭受危难之时,他在人员匮乏的情况下,及时调派粮草,使益州防守得以稳固。C.刘弘宽宏仁爱,体恤士兵疾苦。一名年老士兵没有棉衣,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这个老兵,并责罚了老兵的上司。D.刘弘待人诚恳,信任重用人才。他选人注重德行才干,被人称赞;有人离间陶侃,陶侃送来人质,他将人质打发回去。※【答案讲评】C (“他脱下外衣,摘下帽子,交给士兵”曲解文意,文中是说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棉帽,托人转送给老兵。)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弘于是劝课农桑,宽刑省赋,岁用有年。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陈敏寇扬州,引兵欲西上,弘以侃为前锋督护,委以讨敏之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评】(1)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n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关键点:劝,鼓励;课,督促;省,减少;用,用度;有年,年成好,有丰余。)(2)陈敏进犯扬州,带领军队准备向西进攻,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关键点:寇,进犯;引,带领;西,向西;以……为……,任命……担任……;委以……之任,特殊句式。)附:参考译文刘弘字和季,沛国相县人。父亲刘靖,任镇北将军。刘弘有谋略理政之才,与武帝司马炎同住在永安里,又同年出生,在一起学习。凭借旧恩被任为太子门大夫,多次升官做了宁朔将军、假节、监幽州诸军事,很有威严和恩德,使盗寇绝迹,被幽州朔方之人称道。太安年间,张昌作乱,朝廷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刘弘派遣南蛮长史陶侃为大都护,牙门将皮初为都战帅,进驻襄阳。陶侃、皮初数次打败张昌,前后斩首数万级。张昌害怕而逃走,其部下都投降,荆州之地就平定了。当时荆州各地官员多有缺失,刘弘请求补选,惠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刘弘于是按功劳德行才干予以委任,议论的人大加赞赏。朝廷让前东平太守夏侯陟任襄阳太守。夏侯陟,是刘弘的女婿。刘弘对下属说:“统率天下的人,应和天下人一条心,教化一国的人,应以一国为己任。要是非要任用自己的亲族,那么荆州有十郡,难道得有十个女婿才能管理吗?”于是上表说:“夏侯陟是我的姻亲,按制度不能互相监督。”朝廷下诏予以批准。刘弘于是鼓励、督促民众从事农桑生产,宽刑律减赋税,每年的粮食、用度都有丰余。刘弘一次夜晚起来,听到城墙上巡更的人哀叹得很悲苦,就把他叫下来察问。这个士兵年过六十,身体瘦弱有病,又没有棉衣。刘弘怜悯他,处罚了这个老兵的上司,拿出皮衣棉帽,托人转送给老兵。益州刺史罗尚被李特打败,派使者前来告急,请求支援粮食。刘弘发公文让郡县供给,而州府的官员认为运输路程遥远,文武人力不足,准备让零陵一次运送五千斛米给罗尚。刘弘说:“诸君没有好好思考啊。天下本为一家,彼此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支援了他们,就没有西边的忧患了。”于是拨出零陵的米三万斛送给罗尚。罗尚借此稳住了局势。陈敏进犯扬州,带领军队准备向西进攻,刘弘任命陶侃为前锋督护,把讨伐陈敏的重任交给他。陶侃与陈敏是同乡,又同时出仕为吏,有人离间陶侃。陶侃让自己的儿子和侄儿到刘弘处为质,刘弘让他们回去,并说:“你叔叔出征远行,你祖母年迈,你们可以回去。匹夫之交尚不负心,何况我们是大丈夫呢!”陈敏最终不敢靠近边境。永兴三年,下诏任命(刘弘为)车骑将军。刘弘每有兴利除弊的举动,亲手写信给属下郡守府相,叮嘱殷切,由此人人都感激爱戴,争相投奔,都说:“能得到刘公一纸书信,胜过很多辅助官吏。”刘弘死于襄阳。百姓为之哀痛,如同亲人去世。n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褚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亮幼聪敏好学,善属文,博览无所不至,经目必记于心。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陈后主闻而召见,使赋诗,江总及诸辞人在坐,莫不推善。祯明初,为尚书殿中侍郎。陈亡,入隋为东宫学士。时炀帝将改置宗庙,亮奏议曰:“今若依周制,理有未安,杂用汉仪,事难全采,谨详立别图附之。”议未行,寻坐与杨玄感有旧,左迁西海郡司户。时京兆郡博士潘徽亦以笔札为玄感所礼,降威定县主簿。当时寇盗纵横,六亲不能相保。亮与同行,至陇山,徽遇病终,亮亲加棺敛,瘗之路侧,慨然伤怀,遂题诗于陇树,好事者皆传写讽诵,信宿遍于京邑焉。薛举僭号陇西,以亮为黄门侍郎,委之机务。及举灭,太宗闻亮名,深加礼接,因从容自陈,太宗大悦,赐物二百段、马四匹。从还京师,授秦王文学。时高祖以寇乱渐平,每冬畋狩。亮上疏谏曰:“臣闻尧鼓纳谏,舜木求箴,茂克昌之风,致升平之道。伏惟陛下拯百王之弊,平一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用农隙之余,遵冬狩之礼,获车之所游践,虞旗之所涉历,网唯一面,禽止三驱,纵广成之猎士,观上林之手搏,斯固畋弋之常规,而皇王之壮观。至于亲逼猛兽,臣窃惑之。何者?筋力骁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挫其凶心;长戟才挥,不能当其愤气。虽孟贲抗左,夏育居前,卒然惊轶,事生虑表。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高祖甚纳之。太宗每有征伐,亮常侍从,军中宴筵,必预欢赏,从容讽议,多所裨益。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爵为侯,食邑七百户。后致仕归于家。卒时年八十八。太宗甚悼惜之,不视朝一日,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选自《旧唐书·褚亮传》)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B.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C.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D.如或近起林丛未填/坑谷骇属/车之后/乘犯官骑之清尘/小臣怯懦/私怀战栗※【答案讲评】C [大意:或者如果在丛林中,坑谷未及填平,(将会)惊吓后面随从的马车,惊扰官员们。小臣怯懦,深感恐惧。]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亲”,家人亲戚,具体所指历代说法不一,其中一种是指父、母、兄、弟、妻、子。B.“进爵”,晋升爵位。爵,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n主要用来确定其政治地位和行政职能。C.“食邑”,又称采邑,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卿大夫收其赋税而食,故名。D.“陪葬”,在文中意为“陪陵”,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公卿大臣列将有功者死后葬于帝王陵墓附近。※【答案讲评】B (爵,只具备政治地位和经济权利,不具备行政职能。)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亮文才出众。陈后主叫他作诗,在座的人都称道他作得好;他在潘徽坟边树上题写的诗歌,虽被好事者讽刺,但终因言辞真实,传遍了京城。B.褚亮善良仗义。在强盗猖獗、亲戚家人都无法相保的情况下,他亲自买棺材安葬了因病去世的潘徽。C.褚亮深得太宗赏识。虽然褚亮侍奉过冒用帝王称号的薛举,但太宗仍对他礼遇有加,授秦王文学、文学馆学士。D.褚亮敢于进谏。隋炀帝要改建宗庙,他建议谨慎参考周朝制度和汉朝制度;唐高祖每年冬天要狩猎,他上奏疏劝谏。※【答案讲评】A (“虽被好事者讽刺,但终因言辞真实”错,讽诵:背诵,朗读;信宿:两三日。)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喜游名贤,尤善谈论。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商榷文章,深异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伏惟陛下拯百王之弊,平一天下,劬劳帝业,旰食思政,废寝忧人。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评】(1)(他)喜欢和名人贤士交往,尤其擅长(善于)谈论。十八岁时,(褚亮)去拜访陈仆射徐陵,徐陵和(他)讨论文章,认为他很不一般。(关键点:游,交往。尤,尤其,特别。诣,拜访,访问。商榷,商讨斟酌,讨论。异,意动用法,认为……奇特、与众不同。)(2)(我)想(俯伏思量)陛下拯救百王的弊端,平定统一天下,勤劳于帝王的事业,为思虑政事而不能按时吃饭,为忧虑百姓而顾不得睡觉。(关键点:伏惟,俯伏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如《陈情表》中“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伏,俯伏。惟,想。平一,平定统一。劬劳,辛苦,劳累。旰食,晚食,指政务繁忙而不能按时吃饭。忧人,“人”即“民”,忧虑百姓,为百姓担忧。)n附:参考译文褚亮字希明,是杭州钱塘人。褚亮幼小时就聪敏好学,善于写文章,博览群书无所不至,过目一定记在心里。(他)喜欢和名人贤士交往,尤其擅长(善于)谈论。十八岁时,(褚亮)去拜访陈仆射徐陵,徐陵和(他)讨论文章,认为他很不一般。陈后主听说了召见他,叫(他)作诗,江总与众辞人在座,没有不称道(他)作得好的。祯明初年,(他)担任尚书殿中侍郎。陈灭亡后,归顺隋朝任东宫学士。当时隋炀帝将要重新建造宗庙,褚亮上奏议说:“现在如果依照周朝的制度,有不合情理之处,若用汉朝礼仪,也很难全部采用,(我)谨慎察考后另绘详图附在后面。”这个建议没能施行,不久,(褚亮)因和杨玄感有交情而获罪,降为西海郡司户。当时的京兆郡博士潘徽也因为文章写得好受到杨玄感的礼遇,降为威定县主簿。当时强盗猖獗,亲戚家人不能相互保全。褚亮和(潘徽)同行,走到陇山,潘徽得病去世,褚亮亲自为他买棺收殓,埋葬在路边,叹息感伤,于是在坟旁的树上题诗,好事者都传写诵读,两三天时间就在京城传遍了。薛举在陇西冒用帝王称号,任用褚亮为黄门侍郎,委托给他重要职务。等到薛举灭亡,太宗听闻褚亮的名声,(对他)十分礼遇,(褚亮)就从容陈说自己(的想法)。太宗非常高兴,赏赐二百段物品、四匹马。(褚亮)跟随(太宗)回到京师,被任命为秦王文学。当时高祖因为寇乱渐渐平息,每年冬天都要狩猎。褚亮上疏劝谏说:“我听说尧设谏鼓听取臣下意见,舜立箴木求得劝告之言,弘扬国家昌盛之风,达到天下太平之境。(我)想(俯伏思量)陛下拯救百王的弊端,平定统一天下,勤劳于帝王的事业,为思虑政事而不能按时吃饭,为忧虑百姓而顾不得睡觉。利用农闲的时节,遵守冬狩的规则,狩猎的车子经过的地方,虞官的旗帜所到之处,网开一面,只在其他三个方向追逐禽兽,听任广成苑猎士追逐猎物,观看上林署壮士们手搏禽兽,这固然是狩猎的常规,皇帝狩猎时的壮观场景。至于(陛下)亲自逼近猛兽,我私下有所疑惑。为什么呢?(猛兽)筋力剽悍,爪牙轻捷。连弩一发,未必能将它杀死;长戟挥舞,不能挡住它被激怒的野气。即使有孟贲在左边保护,夏育在前边护佑,(但如果猛兽)猝然扑击,(还是可能)发生意外。或者如果在丛林中,坑谷未及填平,(将会)惊吓后面随从的车马,惊扰官员们。小臣怯懦,深感恐惧。”高祖很认真地听取了这些话。太宗每次出征,褚亮时常服侍跟从,军中宴会,都参与其中,欢畅无比,私下里进谏,助力很多。又与杜如晦等十八人担任文学馆学士。十六年,进为侯爵,封地七百户。后来退休回家。终年八十八岁。太宗非常悲痛惋惜,一天没有上朝,追赠(他)太常卿,陪葬昭陵,谥号为康。模块二 非史传文阅读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非《国语》(节选)n柳宗元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严公①。公曰:“小大之狱,必以情断之。”刿曰:“可以一战。”非曰:刿之问洎严公之对,皆庶乎知战之本矣。而曰夫“神求优裕于飨”,“不优,神不福也”,是大不可。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既问公之言狱也,则率然曰:“可以一战。”亦问略之尤也。苟公之德可怀诸侯,而不事乎战则已耳;既至于战矣,徒以断狱为战之具,则吾未之信也。刿之辞宜曰:君之臣谋而可制敌者谁也?将而死国难者几何人?士卒之熟练者众寡?器械之坚利者何若?趋地形得上游以延敌者何所?然后可以言战。若独用公之言而恃以战,则其不误国之社稷无几矣。申包胥之言战得之,语在《吴篇》中。——《问战》叔鱼生,其母视之曰:“必以贿死。”杨食我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曰:“终灭羊舌氏之宗。”非曰:君子之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犹不足以言其祸福,以其有幸有不幸也。今取赤子之形声,以命其死亡,则何耶?或者以其鬼事知之乎?则知之未必贤也。是不足书以示后世。——《叔鱼生》【注】①严公,指的是鲁庄公,东汉时,因为要避明帝刘庄的名讳,所以改称严。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大之狱,必以情断之     狱:案件B.刿之辞宜曰辞:推辞C.趋地形得上游以延敌者何所延:迎击D.叔向之母闻其号也号:哭声※【答案讲评】B (辞:问语,言辞。)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B.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C.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矣D.方斗二国之存亡以决/民命不务乎实/而神道焉/是问则事机殆※【答案讲评】C (本题关键处在于“不务乎实”的理解,“乎”为句中助词,n起缓和语气的作用,“不务乎实”其实就是“不务实”。“而神道焉是问”不断开,是因为“神道”是“问”的宾语。“是”将宾语提前,“焉”为句中助词。)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问战》中,作者从对曹刿问战这件事的论说出发,对求神助战思想进行了批判。B.在《问战》中,作者强调战前要做好军事和物资的准备工作,取信于民是获胜法宝。C.在《叔鱼生》中,作者驳斥了“宿命论”观点,认为人的祸福不单单由自己的言行决定。D.文章观点鲜明,思想性强,结合文中作者观点,可知题目中的“非”应为“批判”之意。※【答案讲评】B (“取信于民是获胜法宝”在文中没有根据,说法有误。)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严公。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苟公之德可怀诸侯,而不事乎战则已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讲评】(1)长勺战役(的前夕),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条件来打这一仗。(役,战役;所以,用来……的凭借;“于严公”,介词结构后置)(2)如果鲁庄公的德行可以使诸侯归服,而不用打仗也就罢了。(苟,如果;怀,安抚,使……归附;事乎战,打仗;已耳,罢了)附:参考译文长勺战役(的前夕),曹刿问鲁庄公凭什么条件来打这一仗。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一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决。”曹刿听了说:“凭这一条可以打一仗。”批驳说:从曹刿的问语和鲁公的回答来看,他们都还差不多懂得什么是打仗凭借的根本条件。然而说什么“神要求享受丰盛的祭品”,“不丰盛,神就不会保佑”,这是非常错误的。正当两国进行决定生死存亡的战斗的时候,决定人民命运的关键时刻,不注重与实际相符的现实问题,而去求神问道,那事情就危险了。在庄公谈及处理案件之后,就轻率地回答说:“凭借这条件可以打这一仗。”曹刿问的也实在是太粗略了。如果鲁庄公的德行可以使诸侯归服,而不用去打仗也就罢了。既然到了要进行战争的地步,只以处理好诉讼案件作为作战的条件,n那是我不能相信的。曹刿的问话应该这样说:你的臣子能够出谋划策战胜敌人的有谁?将领中能勇于为国牺牲的有多少人?士兵中技术熟练的有多少人?武器装备是否精良?可以抢占迎击敌人的有利地形在哪里?然后才可以谈论战争。如果单凭鲁庄公说的那一条来作战,那么几乎没有不危及国家的。申包胥关于战争的言论是有道理的,他的这番话记载在《吴篇》中。——《问战》叔鱼一生下来,他的母亲审视他一番说道:“这小子将来一定会死于贪污受贿。”杨食我刚生下来,叔向的母亲听到他的哭声说:“这小子终究要毁灭羊舌氏一族。”批驳说:有见识的人判断一个人,只是听他的言论看他的行动,还是不能完全断定他一生中的祸福,因为他们的遭遇有好有坏。现在只凭婴儿的相貌和发声来判断他的生死祸福,这有什么依据吗?这或许是根据一些装神弄鬼荒诞无稽的事情来猜测的吧?(如果是这样,)那么即使碰巧猜测中了,也未必高明。这样的事实在不值得写出来传给后代。——《叔鱼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