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五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5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教案湘教版

第15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考纲呈现]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考纲解读]1.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属性及分类。2.明确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思维导图]考点一 自然资源及其利用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2.属性: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等。3.分类按自我再生性质按自然属性关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4.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时期主要能源煤炭地位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木柴(居首位)、水力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煤炭时期(煤炭时代)煤炭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n传统阶段     过渡阶段    多样化阶段↓        ↓       ↓→→考向 能源资源的分布与开发(2014·四川文综)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回答1~2题。1.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西北风2.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答案 1.A 2.B解析 第1题,题干材料中说明了风功率密度等级与风能资源的关系,且“冬季高于夏季”,冬季,南海位于亚洲高压南侧,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我国南海地区冬季受东北风的影响较大。故选A。第2题,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建风力发电站既要考虑风能资源是否丰富,又要考虑市场因素,①地与②地接近市场,但是②地风能资源比①地丰富,③地与④地远离市场。故选B。(2018·绍兴模拟)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n3.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A.风能B.潮汐能C.太阳能D.地热能4.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A.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B.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D.能源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答案 3.D 4.A解析 第3题,从题图中该清洁能源电站分布与板块边界的相关性分析,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说明该清洁能源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相关,最有可能是地热能。第4题,地热能通常分布在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这些地区人类的生存条件差,所以大城市较少。地热能与地壳运动有关,没有季节变化;地热资源蕴藏量大,能源分布集中。考点二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2.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n(1)短缺原因(2)解决措施3.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现状耕地不足,中国以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措施总实行耕地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提高耕地质量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方法技巧 资源问题的分析方法与思路(1)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n(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①“开源”的具体举措a.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b.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c.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考向一 以新情境考查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2015·全国文综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2.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成本过高B.破坏环境C.资源量不足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 1.A 2.A解析 第1题,图中葫芦岛市纬度最高,气温低于-4℃持续时间最长,冰层厚度最大,所以单位面积海冰资源量最丰富。第2题,开采海冰资源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所以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n考向二 结合区域背景考查水资源问题及解决措施3.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图1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2为对应的气候资料。(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2)图3为图1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答案 (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他合理办法均可)课时作业n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完成1~2题。1.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  )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 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 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 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 1.D 2.B解析 第1题,生物质能和太阳能、沼气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读图分析可知,东北地区的薪柴(属于生物质能)占的比重最大,故答案选D项。第2题,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①正确;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但是并不能说明煤炭资源缺乏,②错误;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但工业化水平较低,③错误;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④正确,故选B。(2019·广州验收)下图为“人均能源消耗量与人均GDP的全周期‘S’形规律图”。读图回答3~4题。3.关于人均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业社会时期,能源利用技术落后,人均能源消耗量大B.工业化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人均能源消耗量快速增长C.后工业化时期,经济发展减缓,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nD.人均能源消耗量随人均GDP增长而增加4.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阶段,为防止人均能源消耗快速增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②控制经济增长速度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④开发新能源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 3.B 4.C解析 第3题,据图分析,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小;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保持稳定,是因为工业化过程基本完成,而不是经济发展减缓;后工业化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随人均GDP增长而减少。第4题,应采取节流措施,①③符合;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是消极措施,开发新能源不会减缓人均能源消耗的快速增长。(2018·福州质检)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据此回答5~7题。5.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C.多年平均蒸发量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6.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和湖泊水B.地下水和冰川C.河流水和深层地下水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及浅层地下水7.关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属于节流措施的是(  )A.修筑水库,拦蓄洪水B.开渠引水,跨流域调水C.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答案 5.A 6.D 7.D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下图回答8~9题。n8.两国相比(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9.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A.国土面积大B.城市绿地面积大C.城市人口比重高D.科技发展水平高答案 8.A 9.D解析 第8题,图形显示,美国淡水产出效益低于巴西,而能源产出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均高于巴西。第9题,“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即单位城市用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总和;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根源是科技发达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下图为1870年来到美国大平原的移民,利用木制风车抽取地下水种植小麦(注:5月播种,8月收割)的示意图。下表为该地的气候资料。完成第10题。1月5月7月9月平均气温(℃)-18.311.619.812.4降雨量(mm)19.360.072.029.510.图中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包括(  )①气候资源 ②土地资源 ③水资源 ④矿产资源 ⑤生物资源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n答案 C解析 移民利用木制风车抽取地下水种植小麦,利用了气候资源(风)、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风车所用木材),故C项正确。(2018·青岛模拟)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回答11~13题。11.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A.MB.NC.QD.K12.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  )A.MB.TC.SD.Q13.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  )A.可再生,蕴储量大B.稳定,无污染C.目前利用率高D.分布广,易开发答案 11.D 12.B 13.A解析 第11题,图中K海域平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故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第12题,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坡,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坡,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西北岸,故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第13题,波浪能清洁、蕴储量大、可再生;材料中提及当前处于试验阶段,故目前利用率低。14.阅读北京市水资源利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年份总量(亿m3)供水量(%)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调入水生活环境工业农业200835.116651724291534201035.2136119743111432201235.9145721844161426(1)依据供水结构,指出北京市供水水源,并分析可能引发的问题。(2)概括北京市用水结构的变化特点。n水资源紧缺促使北京市加快以水为主导因素的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水资源高效利用。(3)在农业和工业中任选其一,说明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答案 (1)供水水源: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跨流域调水。引发的问题:(过量开采地下水,)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破坏生态环境。(2)生活用水比重上升,始终占最大比重;环境用水比重增加迅速;工业用水比重下降(或持平);农业用水下降明显。(3)农业:控制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充分利用再生水。或工业:控制高耗水产业发展,循环利用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15.(2018·青岛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盐是支撑生命的基本物质和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国主要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盐产区。受盐区气象条件的不同,各盐区用日晒法晒盐的季节也有所不同。下图为中国主要海盐区气象资料图。(注:3.5波美度表示每百千克海水大约能晒3.5千克盐)(1)对比中国主要海盐区气象资料,分别指出渤海盐区与南海盐区海盐生产的优势条件。(2)说明淮河以北的盐场冬季是晒盐的淡季,而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则可以进行跨年度冬春连晒生产的原因。(3)目前,在我国主要海盐产区进行盐化工项目建设时,有专家建议“要将海水淡化与盐化工生产相结合”,你认为是否可行,并给出理由。答案 (1)渤海盐区年平均相对湿度小,日照时数多、年降水量少,利于晒盐;南海盐区海水盐度较高、年蒸发量大、年均温高,利于晒盐。(2)淮河以北的盐场纬度高,冬季气温低,蒸发弱,不利于晒盐;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纬度低,冬季气温较高,且雨量少,利于晒盐。(3)可行。可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成本,提高海水淡化竞争力;同时解决浓缩海水危及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经济效益等。或不可行。海水淡化存在着成本高、法规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我国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并不严重;使生产工艺更加复杂,盐化工企业前期资金投入较大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