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十二)(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提升练(十二)(含解析)

专题提升练(十二)(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百校联盟摸底考试)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持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D.意味着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解析 “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抬高了君主的地位,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答案 B2.(2018·安徽皖江最后一卷)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A.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C.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D.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解析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故C项正确。答案 C3.(2019·百校联盟摸底)从汉武帝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主要是由于,汉代儒学(  )A.讲究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nB.崇尚天人合一C.倡导大一统的政治伦理观D.主张君权神授解析 “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断染儒风,最终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体现的是大一统的伦理观,故C项正确。答案 C4.(2019·湖南长郡中学联考)下表是西汉公卿中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包括太学生)状况统计。时期类别  西汉初年(高帝—景帝)西汉中期(武帝—宣帝)西汉后期(元帝—平帝)东汉(光武—献帝)合计博士1481225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381829未任博士的名儒-153743合计18216797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2.715.732.330.325.9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学校教育以教授儒家经典为主B.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C.儒学并未取得思想的统治地位D.官吏从政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n解析 表格显示从西汉初年到东汉时期,博士、师从名师或入太学者、未任博士的名儒、在文化状态可考公卿中所占比例都呈上升趋势,可见由于汉代尊儒措施的实施,导致汉代官吏群体的儒学水平不断提高,故B项正确。答案 B5.(2019·山东临沂模拟)东汉时期,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然而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甚至连一国之君的曹髦也对儒家经义发出毫不客气的质疑。该变化反映出(  )A.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B.正统思想随王朝兴替而变化C.佛道思想强烈冲击儒学地位D.门阀世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解析 从东汉“人们尊儒尚儒,高门世族累世习经学,士人讲求儒家学问更是靡然成风”到魏晋时却是“公卿士大夫罕通经业”,这种变化反映出时代变迁影响价值观念选择,故A项正确。答案 A6.(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据此可知当时(  )A.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士人借助文学运动复兴儒学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骈文冲击D.文学形式深受程朱理学影响解析 据材料“唐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绵延近三个世纪之久,这场运动主张文道合一、文以载道。反对追求形式美的骈文,认为其不便于自由地表达儒家思想,又背离了儒家社会教化的需要”可知,古文运动的实行就是儒学子弟借助诗文运动来实现儒学复兴,鼓B项正确。答案 B7.(2019·百校联盟摸底)明中叶以后,王守仁标榜“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这引发了士大夫对君主圣贤偶像的怀疑,此后,有些士大夫们一反陈规旧说,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这(  )A.强调了人的自我价值B.是西学东渐的产物C.表达了民主政治诉求D.是理学思想的创新n解析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打破了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指责《论语》、直斥六经,张扬个性”表明强调的是自我价值,故A项正确。答案 A8.(2019·清华大学能力诊断测试)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解析 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D项正确。答案 D9.(2019·山东青岛高调研)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解析 “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思想家的出生地,图二大部分属于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故A项错误;因为“图二”主要体现了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家,他们抨击儒学的道统,故B项错误;由图一到图二,体现了从宋明理学到明清启蒙思想的发展演变历程,故C项正确;图一图二均与近代民主思想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 C10.(2019·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n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 结合所学,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反映了黄宗羲设想政府由君、臣构成,可知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C项正确。答案 C11.(2019·山西晋城模拟)颜元(1635—1704)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孔门“六艺”之学的思想。据此可知,他(  )A.反对佛学思想B.主张复古先秦儒学C.提倡经世致用D.具有离经叛道性格解析 由材料“针对宋明镜花水月的理学思想,提出要破除‘浮文’”“重视六艺”可知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 C12.(2019·福建漳州模拟)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解析 “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n13.(2018·山西太原高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从孔、孟、荀到董仲舒,儒学完成了由平民儒学到官方儒学的第一次转型和跨越,自此以下,两千多年间,儒学一直充当着国家意识形态的角色。儒学由民间进入宫廷后,借助强大的国家机器,尤其是教育制度和人才选拔制度,使儒学得以广泛传播和普及,并不断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渗透。然而,官方化儒学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儒学发展的同时,也腐蚀着儒学的机体,曲解了儒学的精神,扼杀了儒学的创造力,甚至败坏了儒学的声誉。——颜炳罡《民间儒学何以可能?》材料二 元初统治者对文教、科举的不重视,大量的知识分子不能进入仕途,他们或从事底层教育(书院、私塾),或进入底层政治系统,他们将理学的精神渗透在教育理念和地方政治治理中;还有一部分人因无法进入仕途,或选择隐逸著述,或选择创作杂剧糊口度日,他们在信仰上虽然出现危机,但是仍在一定程度上坚持着儒家信仰,理学在他们的作品,诸如诗词、杂剧、元曲中得到体现。仁宗延佑元年(1314年)科举恢复,程朱理学的典籍尤其是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必备书目。——朱军《元代理学与社会》(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完成由民间进入宫廷的第一次转型的背景和表现。(10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成因。(10分)答案 (1)背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吸收阴阳、黄老、法家思想而进行自我调整。表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用儒者参政;设五经博士,宣扬儒家思想;中央到地方设立学校,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育内容。(2)现象:理学的民间化、社会化。原因:宋代理学的兴起,影响逐渐扩大;知识分子仕途受阻;市民文化的繁荣;底层教育的发展;儒者的社会责任。14.(2019·山东枣庄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代(产生)n民间是主要源头,民间书院是士人的私人治学组织,传道授业,服务公众,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主要职责是“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辨明邦国之大典”。唐中期以后书院多集中于长江流域。两宋(发展)民间书院获得重大发展,书院与理学的一体化,书院制度的形成并完全确立。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书院数量猛增,分布多在南方。明朝(繁荣)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书院涉足地方文化建设,用儒学教化百姓,移风易俗,有了平民化特色;民间书院的士人品评人物,讽议朝政,社团化、政治性的倾向加强。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毁书院。清朝(普及和流变)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民间书院致力于普及乡村文化教育。道光以来,将西学、新学引入其中,形成了新式书院,又出现了教会书院、华侨书院。光绪年间,改书院为学堂,晚清书院衰落。——摘编自邓洪渡《中国书院史》上表为中国书院的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解析 首先,根据题目要求,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拟定论题。根据材料“民间书院……得到朝廷鼓励……官府书院是学术文化机构”“朝廷振兴官学,建立官府控制的教育学术系统”“官方力量超过民间力量……明朝后期朝廷屡次禁毁书院”“官方强力进入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学术教育中心”,封建政府在推动书院文化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次,根据拟定的论题,结合所学,加以阐述,如:两宋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政府由原来的鼓励民间书院到振兴官学,强化对书院的控制。最后,对所论述内容加以简要总结。如:专制主义推动了书院文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答案 示例一 专制主义的发展对书院发展的影响唐宋以来,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政府加强对文化教育的控制。两宋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政府由原来的鼓励民间书院到振兴官学,强化对书院的控制。明清时期,厉行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政府屡次焚毁民间书院,大力干预书院建设。官办书院成为教育中心。例如:论题1:书院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重大贡献论题2:书院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传播n论题3:时代对书院发展的影响论题4:经济发展对教育文化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