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9 发布 |
- 37.5 KB |
- 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02/01/40e01628b22520a2a2d97999d8ce6dcd/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02/01/40e01628b22520a2a2d97999d8ce6dcd/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1/07/10/02/01/40e01628b22520a2a2d97999d8ce6dcd/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历史阶段限时集训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含解析)北师大版
阶段限时集训(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北八校联考)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A [对社会组织实行“分级登记”办法,有利于对本辖区社会组织的管理,从而确保政策的统一性、执法的统一性,这样对建国之初政权的稳定起了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2.(2019·孝感六校联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等一系列工作的完成,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吸取和借鉴了巴黎公社的建政理论,并结合自己的具体实践,最终创建了一种制度。下列对此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A.此制度基本形成于1954年B.其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C.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D.此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政党制度A [巴黎公社实行民主的原则,由社员推选代表组成公社委员会,中国借鉴并结合自己实际创建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符合题意。]3.(2018·陕西榆林一模)下表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基本历程,其反映出( )时间内容1979年第三次起草民法典198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95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1999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2017年颁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A.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B.改革开放后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民法典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不断完善D.单行法的颁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C [材料体现的是民法典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担保法和合同法的颁行,反映出民法典的完善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进行的,故C项正确。]n4.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A.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B.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D.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D [材料中“1984年”港澳尚未回归,故A项错误;材料中“1984年”“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提出,故B项错误;C项“经济”与材料中“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的角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对港澳观礼团说”“都要大团结”相符,正确。]5.(2018·天津十二区县一模)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海防使命任务不断变化。这些变化主要反映在: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取决于(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B.我国坚决维护领海主权C.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D.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增强C [海防使命任务的变化,从维护国家生存拓展到维护和平发展;从单一的军事防御拓展到防卫、管理并重;从专注于应对传统安全威胁拓展到兼顾非传统安全问题;从沿岸防御到近岸防御再到近海防御;从管辖海域到涉及国家利益的公海大洋,这从根本上说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增强,故C项正确。]6.《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 )A.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B.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C.“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D.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D [材料反映台湾进步势力坚持“九二共识”,这有利于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故选D项;C项中“各界”太绝对,排除;一个中国的共识在“九二共识”中已经达成,排除B项;A项中“获得实质性进展”不符合实际,排除。]7.(2019·重庆调研)1952年4月,周恩来在一次我国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资本主义世界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应该区别对待。”这一外交思想( )nA.突破了“一边倒”外交方针B.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体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促成全方位多边外交局面C [由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新中国在坚持“一边倒”的前提下,积极谋求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故C项正确。]8.(2018·广州二模)1955年万隆会议与会国在《亚非会议最后公报》中,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与会国的这一立场推动了( )A.区域集团化的发展B.美苏之间矛盾的加剧C.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 [由材料“明确反对‘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以避免‘利用集体自卫的名义组织侵略性的军事集团并以此作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可知万隆会议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合作,共同抵制美苏的殖民霸权主义,故C项正确。]9.(2018·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 )A.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B.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C.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D.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D [“维持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是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故A项错误;“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不符合题干中对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表明中国一方面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保持一定距离,说明中国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故D项正确。]10.(2018·云南一模)1978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n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B [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与材料的内容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不符,故D项错误。]11.(2018·湖南十三校模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政策是不断变化的,首先是全面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到后来我国奉行反苏反美的“两只拳头打人”政策,再到联美遏苏的“一条线,—大片”政策,再到全面发展对外友好关系的全新外交战略。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一般来说国家间没有情谊可言,有的只是利益B.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犹豫不决C.社会主义在和资本主义的斗争中处于弱势位置D.中国外交政策调整根源于自身安全和国际局势D [A项夸大了国家利益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在美苏争霸时期,中国对于亲美亲苏,以维护国家利益来决定,并非犹豫不决,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与题干不符,故错误;维护国家利益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中国依据国际局势变化来调整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12.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国家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D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中国根据不同国家发展不同类型的国家关系,D项正确;A项符合题干中与俄罗斯的关系,排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方针,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第一章 社会结构第一条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 苏联的政治基础,是由于推翻地主和资本家的政权并争得无产阶级专政,n而成长和巩固起来的劳动者代表苏维埃。第三条 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由于消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废除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私有制和消灭人对人的剥削,而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和生产工具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第十一条 苏联的经济生活由国家的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并受其指导,以便增加社会财富,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物质和文化水准,巩固苏联的独立和加强其国防力量。——苏联1936年宪法材料二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票正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章 总 纲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六条 矿藏、水流,由法律规定为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第十条 国家依照法律保护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所有权和其他资本所有权。第十一条 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各种生活资料的所有权。……第十五条 国家用经济计划指导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改造,使生产力不断提高,以改进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巩固国家的独立和安全。——摘编自中国1954年宪法(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苏联和中国宪法的特点及其制定的背景。(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国宪法的历史作用。(10分)[解析] 第(1)问,从两部宪法的性质、宪法的内容以及宪法所体现的原则上概括其特点,结合两国宪法颁布的时间,从两国建国后的相关政策和成就总结颁布宪法的背景。第(2)问,结合两国宪法内容和宪法的政治地位,从对当时和对后世两方面总结两国宪法的历史作用。[答案] (1)特点:苏联: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民主宪法;是对已经取得成就的总结。中国: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原则性和灵活性);体现国际视野与历史视野的结合(国际化与本土化)。背景: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中国: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共同纲领的制定。n(2)作用:苏联: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成果(或标志着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建成;标志着斯大林体制的确立);为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提供借鉴(或对东欧和中国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借鉴)。中国:保障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的开展(或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传播了民主法治观念);为改革开放后民主法制的重建和完善提供了经验教训。14.(2019·全国名校大联考)(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国内学术界基本上还没有开展对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改革开放以后,中外关系史研究工作重新启动,并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呈现出蓬勃发展、丰富多彩的局面。要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外交,选取适当的研究方法和角度无疑是重要的。大致来看,国内开展的中国外交研究工作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事件描述,二是现象归纳,三是外交政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对于“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其间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研究成果的理论色彩和思辨性不够,外交档案和文献的开放严重不足,研究状况的不平衡及研究的重复等等。——摘编自马荣久《“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研究综述》根据新中国外交史的相关史实,对新中国外交史的研究方法及其努力方向进行探讨。(说明:研究方法探讨的角度可一种或多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解析] 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国内开展的中国外交研究工作有三种比较常用的方法,一是事件描述,二是现象归纳,三是外交政策分析。选其中一种方法,从这些方法的内容、评价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对努力方向进行探讨,根据材料中“研究成果的理论色彩和思辨性不够,外交档案和文献的开放严重不足,研究状况的不平衡及研究的重复等等”所体现出的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之处来分析作答即可。[答案] 示例:方法一:“事件描述法”,这是研究中国外交的基础环节,是对历史事件尽量客观和准确的描述,努力做到还历史以原貌。比如,中苏关系由同盟到对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国抗美援朝的有关情况,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历史过程,等等。方法二:“现象归纳法”,是对一系列个别的外交现象和事实的梳理、总结和推理,从而得到普遍性的规律,这是史学认识上的进一步升华。如对新中国头几年外交进行梳理,可发现具有三大特征——“革命性”“内向性”和“过渡性”,等等。这种研究方法,有助于人们从全局高度相对完整地把握问题,从而更加深入和准确地认识、解释历史研究对象。努力方向:加强理论指导,注重研究方法;拓宽研究范围和视野,综合运用多边档案和资料;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对话。(言之成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