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1王好战请以战喻精练(含解析)新人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孟子》选读2.1王好战请以战喻精练(含解析)新人教

王好战,请以战喻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曳兵(yè)  数罟(cùɡǔ) 王天下(wànɡ)B.庠序(yánɡ)鸡豚(tún)狗彘(zhì)C.孝悌(tì)饿莩(piáo)浡然(bó)D.洿池(wū)衣帛(yī)不可胜用(shēnɡ)解析:B项,“庠”应读“xiánɡ”;C项,“莩”应读“piǎo”;D项,“衣”应读“yì”。答案:A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C.施从良人之所之D.数罟不入洿池解析:A项,“颁”同“斑”;B项,“由”通“犹”;C项,“施”通“迤”。答案:D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例:骄其妻妾A.填然鼓之B.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C.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D.去关市之征解析:C项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A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为使动用法,D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答案:C4.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马之千里者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⑥填然鼓之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③⑤/②/④/⑥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⑤/③④/⑥解析:①②⑤为结构助词,的;③为定语后置的标志;④为代词;⑥为音节助词,不译。答案:A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B.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nD.尽心焉耳矣解析:A项,古义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B项,古义指依靠、指望,今义指抬着头向上看或敬仰而有所期望。C项,古义指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相当于“却”“但是”。答案: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苗浡然兴之矣    兴:生长。B.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嗜:爱好。C.皆引领而望之矣引:引领。D.沛然谁能御之御:抵挡。解析:C项,引:伸长。答案:C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②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解析:之: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表转折/连接状语与中心语,表修饰关系。答案:A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2)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3)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参考答案:(1)看上去没有国君的威仪,接近他,看不出有什么让人敬畏的地方。(2)(梁襄王)突然问道:“天下怎样才能安定呢?”(3)百姓归附他,就好比大水流向低的地方,气势盛大,谁能抵挡呢?9.结合对文段的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1)孟子在文段中表达了怎样的观点?(2)梁襄王给孟子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参考答案:(1)残暴的统治会失掉民心;如果实行仁政,则民心归附,就能以此统一天下。(2)无国君的素养,不令人敬畏,平庸低能,缺乏教养。n(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4题。孟轲受业于子思,既通,游于诸侯,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然终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尝仕于齐,位至卿,后不能用。孟子去齐,尹士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禄也。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①,是何濡滞也?”轲曰:“夫尹士乌知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予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诸,王如改之,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鲁平公驾,将见孟子,嬖人臧仓谓曰:“何哉?君所谓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乐正子②曰:“克告于君,君将为来见也,嬖人有臧仓者沮君,君是以不果。”曰:“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之所能也。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又绝粮于邹、薛,困殆甚,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仲尼之意,作书中、外十一篇,以为“圣王不作,诸侯恣行,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也;吾为此惧,闲先王之道,距杨、墨,放淫辞,正人心,熄邪说,以承三圣者。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节选自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穷通》,有改动)注①昼:齐国邑名。②乐正子:乐正克,孟子弟子,当时在鲁国做官。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嬖人臧仓者谓曰       嬖:宠幸。B.是邪说诬民诬:陷害。C.闲先王之道闲:捍卫。D.距杨、墨,放淫辞距:抵制。解析:B项,诬:欺骗。答案:B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是以不果以承三圣者B.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千里而见王C.克告于君又绝粮于邹、薛D.王如改之,则必反予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解析:D项,均为连词,相当于“就”。A项,介词,表原因,因/连词,表目的,用来。B项,连词,表递进,而且/连词,表修饰关系。C项,介词,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向/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在。答案:D12.下列选项中分别表现孟子在宣扬孔子学说过程中的“穷”与“通”的一项是(  )A.绝粮于邹、薛不屈道趣舍,枉尺以直寻B.所言皆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梁惠王复聘之,以为上卿C.受业于子思尝仕于齐,位至卿  D.鲁平公驾,将见孟子识其不可,然且至解析:B项,前者表现孟子不为人理解,后者表现的是其得到任用,分别对应“穷”和“通”。答案:B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nA.尹士认为,孟子不远千里来见齐王,如果不是不明智,就是为谋求个人利禄,离开齐国时在昼“三宿而后出”,这也太迟缓了。B.孟子在昼“三宿而后出”,是因为他相信如果多停留几天,齐王就可能回心转意请他回去,可等到齐王改变态度,他已经不便在昼再停留下去了。C.孟子游说诸侯的途中,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为《诗》《书》等作序,最后终于被梁惠王聘为上卿。D.孟子认为,杨朱、墨翟的学说不破除,就会阻止仁义施行,杨、墨将会率领野兽吃人,并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解析:B项,无中生有。齐王并没有改变态度。C项,“在遭‘绝粮’的困厄时依然发愤著述”错,“为《诗》《书》等作序”是其返回后的行为。D项,“率兽”,像野兽一样;“导致人们相互残杀的局面”的原因有二:一是不破除杨墨学说,二是不发扬孔子学说。答案:A14.断句和翻译。(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答案: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予然后浩然有归志。②吾不遇于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参考答案:①(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并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②我不能被鲁侯赏识接见,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侯赏识接见呢!参考译文孟子在子思门下接受学业,明通义理后,在诸侯间游说,他所讲的都被认为迂腐高远不切实际,但他始终不委曲求全,屈缩一尺以便伸展八尺。他曾经在齐国做官,做到卿这一职位,后来不被重用。孟子离开齐国,尹士说:“不知道齐王不能成为商汤、周武王那样的君主,这是不明智;知道齐王不可能,然而还是到齐国来,那就是为谋求利禄。不远千里地来见齐王,因为不受齐王赏识所以离开,却在昼邑住了三夜后才走,这是多么迟缓啊!”孟子说:“那尹士怎么会懂得我(的想法)呢!千里迢迢来见齐王,这是我自己愿意的;不受齐王赏识而离开,难道是我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住了三夜才离开昼邑,在我心里还认为是太快了,(我心想)齐王或许会改变态度,齐王如果改变了态度,那一定会让我回去。(等到)离开了昼邑,齐王并没有(派人)追我回去,我这才有了要回去的强烈想法。”鲁平公准备好车马,将要去会见孟子,他所宠幸的近臣臧仓说:“这为的是什么呢?您要先屈驾去拜访一个普通人,难道认为他有贤德吗?”乐正子(对孟子)说:“我告诉过国君,他打算来见您的,宠臣中有个叫臧仓的阻止他,所以国君最终没有来。”孟子说:“办成一件事可能有人会促使它办成,办不成可能有人会阻挠它,能不能办成事不是人力能够决定的。我不能被鲁侯赏识接见,是天意啊,姓臧的小子怎能使我不被鲁侯赏识接见呢!”孟子又曾经在邹、薛二地断炊,非常困窘,返回后跟弟子万章等人,为《诗经》《尚书》作序,阐释孔子的学说,著成(《孟子》)一书,其中内、外篇共十一篇,认为“圣王不出现,诸侯横行霸道,在野人士横加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斥天下。世上的言论不是属于杨朱一派便是属于墨翟一派。杨朱主张一切为自己,是无视君王;墨家主张兼爱,是无视父亲;目无父亲,目无君王,就是禽兽。杨、墨的学说不破除,孔子的学说不发扬,这是用邪说来欺骗民众,遏止仁义,仁义被遏止,就像野兽吃人,人们将会相互残杀;我为此感到忧虑,所以捍卫先圣的准则,抵制杨、墨的学说,批驳错误的言论,端正人心,破除邪说,来继承夏禹、周公、孔子这三位圣人的事业。我难道喜好辩论吗?我是不得已啊。”梁惠王又聘请他,任命他为上卿。三、表达交流n15.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为入选的孟子写一则颁奖词。要求:①符合人物特征;②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③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解析:颁奖词是对人物事迹和精神的高度概括,写作时首先应对写作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力求用最俭省的笔墨,勾勒人物的主要事迹,彰显人物的精神。答案示例:你游说执政者,不忘一个“仁”字;你宣扬治国策略,不忘一个“民”字。辗转诸国,四处游说,只有仁你看得最重;唇枪舌剑,才思敏捷,要把民放在心中。在你的词典里,第一页是“仁政”;在你的路途中,永不踏上的是霸道。在你的路上,你走得艰难,是因为你背上有仁政,心中有人民。大哉!奔忙于天下,为的就是天下。一串串脚印,留下的是你的智慧;一阵阵风,吹不走的是你的精神。仁者无敌!16.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下面这则寓言的寓意。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参考答案:骗人的话往往有合乎情理的伪装。善良的人很容易被一些小人用正当的理由欺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